十誡

2025年 Jul 27日

出埃及記 20:1-21

問題紙

2025年 出埃及記 第11課

經文 / 出埃及記 20:1-21
金句 / 出埃及記 20:2,3

十誡

  1. 賜下十誡的 神是一位怎樣的 神(1,2)? 在這裏,思想 神賜下十誡的用意和目的。
     神對以色列人說的第一句話是甚麼(3)?
  2. 為甚麼不可鑄造或事奉偶像,若這樣做, 神會如何回應(4-6)?
    妄稱耶和華的名是甚麼意思(7)? 我們要如何守安息日為聖,為何要這樣行(8-11)?
  3.  神告訴我們要如何對待父母(12)?
    殺人、姦淫和偷盜在哪些方面破壞了 神所創造的秩序(13-15)?
  4. 作假見證會如何影響我們與鄰舍的關係(16)?  神的百姓對鄰舍的財物應持甚麼態度(17)?
    親耳聽見十誡的人有甚麼反應(18-21)?

UBF Hong Kong Bible Study Materials

版權 © 2025 UBF Hong Kong. 版權所有.

十誡

2025年 Jul 27日

出埃及記 20:1-21

信息

2025年 出埃及記 第11課 7月27日 謝馬太牧者

經文 / 出埃及記20:1-21
金句 / 出埃及記20:2,3

十誡

我是耶和華你的 神,曾將你從埃及地為奴之家領出來。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

上文提要, 神從埃及的奴役中把以色列人解救出來,領他們來到西奈山。在那裏, 神與他們立下如同婚姻盟約,揀選他們成為祭司國度和聖潔百姓,盼望藉以色列人將 神的祝福傳到萬邦。(恰巧我們在十號風球下聽這課信息。這意味甚麼呢?就是 神和我們的婚約真係打風都打唔甩。)然而,當時的以色列人作奴隸多年,心靈都已病入膏肓。不但思想和生活都好粗鄙,除被肉體的慾望支配外;每次遇見挑戰和困難,第一時間就係怨天尤人。這樣道德觀念和意志力薄弱的他們,似乎難登大雅之堂。儘管如此,希望在「人間」, 神通過頒布十誡,使他們在 神的聖潔中成長,能履行祭司的職務。同樣,信徒靠耶穌的恩典作成新造的人得救後,也需要成長。特別在呢個價值觀混亂的時代,鼓吹個人主義,充斥分裂和仇恨,道德底線每況愈下時;十誡就好像北極星,清晰指引 神喜悅的聖潔方向。願 神將十誡銘刻在我們心版上,成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份。

Ⅰ‧愛主你的 神 (1-11)

請看第1節:「 神吩咐這一切的話說:」顯然,十誡不是人所制定,乃 神所賜。在 神的律法中,十誡至關重要,它被安放在約櫃內;相比其他規則,如祭祀、節期和潔淨儀式等,並非永恆,有些已不再適用。然而,十誡卻是歷久不衰且普遍,放之四海皆準。請看第2節:「我是耶和華你的 神,曾將你從埃及地為奴之家領出來。」不少人一聽「誡命」,頓時感到束縛和抑壓;以致錯覺基督教就是一大堆的“Don'ts”「不該做的事」。然而,這裏道出十誡的背景是 神先拯救,後才有誡命。表示不是人做了些甚麼, 神先愛你;乃是 神已經愛你,所以想你活得更好。從前以色列在埃及強迫勞動,OT到懷疑人生,不僅無草料仍要跑數做磚,還被責罵懶惰、「蛀米大蟲」,甚至連生育權利也被剝削,男嬰要丟進尼羅河裏餵鱷魚;可謂寫下人生悲慘血淚史,永遠都冇出頭天。除身體受奴役外,心靈也徹底絕望。 神卻以大能大力把他們從為奴之家解救出來,奔向光明與自由。現在, 神為了讓他們能繼續享受自由,而不是換個地方做奴隸;並通過與 神建立關係,成長為祂的形象,便賜下誡命。就如一位垂危病人被醫生成功搶救,起死回生後,醫生絕不會任由病人自生自滅,定必給他詳細忠告:「最緊要是按時服藥,注意飲食,切記戒煙戒酒,並做適量運動。」呢啲唔係要「管住晒」,而是幫助病人逐步恢復健康,重過新生。這時候,病人感激救命之人的恩情、銘記於心,欣然接受這些建議,努力去遵循。至於十誡可劃分為兩部分:第一是「 神與人」,就是人們常說垂直的縱向關係;第二是「人與人」,即水平的橫向關係。像十字架,只有這兩方面取得妥善平衡,才有一個完整、豐盛和健康的人生。

第一誡是甚麼呢?請一起讀第3節:「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驟眼看,這位 神相當霸道,亦顛覆了以色列人在埃及習慣的多神邏輯。埃及可算是當時的「別的神」旗艦店,不論是太陽神、尼羅河神、牛鬼蛇神,及至死神,應有盡有;法老也自稱為神。就是現代人也拜不同別的神:考試拜文昌、戀愛拜月老、炒股拜巴郡、黑白兩道齊拜關公、想發財就拜招財貓等等。事實上, 神沒有說「人不可以有錢、有事業、有理想」,而是說「不好讓這些取代 神的位置,佔據人內心的寶座」。點解呢?因只有耶和華是 神,其它都是贗品;在需要時,它們無法幫助人之餘,更可能會誤導和摧毀一切。有人就提倡在做重大決定時,可參考10/10/10決策法,即先問自己3個簡單問題。當你為某事籌算時,問吓自己:10分鐘後,這事還重要嗎?10個月後,我會怎麼看它呢?10年後,從天國的角度,它仲值得嗎?有人想「短期」內搵快錢而被誘騙去KK園區,到頭來竟是要繳交昂貴贖金;有的尋找網絡情人,十個月後反倒墮入愛情陷阱,結果是血本無歸、人財兩失;有的作長遠投資,為事業撲心撲命,但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數據顯示,金融業、企業高管的自殺率是普通人的1.5倍。縱使香港人平均壽命冠絕全球,但在137個國家和地區中,幸福指數僅排第82位。只有為我們在十字架上捨命的耶穌,才是唯一的救主;只有耶穌才忍受並承擔人所有的罪孽;亦只有耶穌復活,永遠活著,將真正活潑的盼望賜給人。當信徒的眼目被基督的榮耀所吸引,心被祂捨己的愛所融化,明白在耶穌裏已有永恆的安全感時,那些曾經吸引我們的「別神」,就會變得好似在太陽光底下的蠟燭一樣黯然失色。大衛在(詩16:4)說:「以別神代替耶和華的,他們的愁苦必加增。他們所澆奠的血我不獻上,我嘴唇也不提別神的名號。」使徒保羅也說:「除祂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着得救。」就像航行時的指南針,若船長漠視指引,轉去其他方向→別神,最終只會迷失,陰溝裏翻船。因此,這條誡命不是要攞走人們的幸福,而是出於 神的愛,要保護人不再被假神欺騙,將真正、永遠的喜樂賜給人。

第二誡命是甚麼呢?請看第4-6節:「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甚麼形像彷彿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因為我耶和華你的 神,是忌邪的 神。恨我的,我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愛我、守我誡命的,我必向他們發慈愛,直到千代。」為何人偏愛為自己雕刻偶像呢?因為它不會挑戰你,不會叫你悔改,更不會打亂你的計劃,甚至渴想它保佑你富貴。相反,耶和華是一位會說話的 神,祂會頒布誡命,會對罪惡發怒,會呼召人去過一個聖潔、順服的生活。但惟有愛子耶穌才是那不能看見之 神的像(西1:15),是 神榮耀所發的光輝,是 神本體的真像(來1:3),充充滿滿的有恩典和真理。可是,人容易隨己意把 神當成「許願池」、「搖錢樹」,呼之則來,揮之則去。人敬拜 神,意味將自己的主權交出,降服祂的旨意。即使在靈性低潮,或屋漏偏逢連夜雨,叫人感到十分沮喪和無助;卻仍選擇去讀經、祈禱、返教會,表達出「 神啊,我敬拜祢,不是想你俾我甚麼Jetso,或成就我所想望的事,更是因為祢本身是 神,配得我獻上全心敬拜。」耶穌說:「 神是個靈,所以拜祂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祂。(約4:24)」(詩115:8)就拜偶像的人說:「造它的要和它一樣,凡靠它的也要如此。」惟有人敬拜 神,才越發像祂的榮美! 神也稱自己是「忌邪」的,英文是“jealous”。跟“envy”不同,並非指對別人擁有而自己冇時,所產生的負面情緒;乃是擔心失去或怕被搶走自己擁有的(一般指愛人、財寶、成果),所生出的強烈嫉妒。藉此顯明 神極之珍視和深愛我們,不容假神來傷害。另外,偶像文化帶來的禍根也會延續下去,一個拜偶像的家族,所傳承的是一套錯誤價值標準。相反,一個敬畏 神的家庭,遺下的是對 神的信靠、聖經的真理、禱告的生活、彼此相愛的榜樣……。這時候, 神的祝福不單止遠超過罪的破壞力,更流至子子孫孫,千秋萬代!

請看第7節:「不可妄稱耶和華你 神的名,因為妄稱耶和華名的,耶和華必不以他為無罪。」耶穌禱告時說:「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祢的名為聖。」(太6:9下)信徒都是披著「耶和華」這個品牌的代言人。我們不時聽見,有品牌代言人因爆出不可告人的秘密,損害公司形象就被立刻終止合約,更要面臨巨額賠償。(撒上2:30下)說:「因為尊重我的,我必重看他;藐視我的,他必被輕視。」請一起讀第8-11節:「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六日要勞碌做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華你 神當守的安息日。這一日你和你的兒女、僕婢、牲畜,並你城裏寄居的客旅,無論何工都不可做,因為六日之內,耶和華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華賜福與安息日,定為聖日。」身處在一個節奏急速和異常繁忙的社會,不少時候,守安息日已被看為是一件奢侈的事。然而, 神以六天創造,第七日安息,表示 神好清楚人的設計和構造。今日發明出人型機械人可自行更換電池,能全天候不停工作;但人需要去到 神那裏才能叉電,不至於burnout。「守為聖日」的意思就是分別為聖來親近 神。耶穌話祂是安息日的主,也邀請凡勞苦擔重擔的,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可2:28; 太11:28)。真正的安息是從罪中得蒙赦免,恢復與 神和人之間正確的關係而來,使人可以重新得力。同時,這也是用行動向世界宣告 神才是我的供應者,學習放手和信靠。不但如此, 神的恩澤甚至惠及所有人,連牲畜也看顧。在古時,僕人、奴隸、外邦人和牲畜,他們就像工具一樣,只會被主人榨乾榨淨,連喘息的機會都沒有。但今日很多研究已證實,休息反而可提升生產力。原來 神早已明瞭和啟示這個道理。

Ⅱ‧愛鄰舍如同自己 (12-21)

第五誡是甚麼呢?請看第12節:「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 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在儒家思想中,有所謂「五倫」,即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而 神最先提出的是「孝敬父母」,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弗6:2,3)。父母賜予兒女肉身的生命,並從小無微不至的呵護和撫養。孝敬父母不僅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感恩和尊重,更在他們年老時,懷著愛心和耐性去照顧。人們如何看待父母,往往也反映了如何對待天上的父。在聖經中,路得由始至終追隨婆婆拿俄米,展現出對她的孝心。 神看見路得的忠誠,讓她成為大衛的曾祖母,並彌賽亞的祖先。這說明了孝敬父母不僅是責任,也是榮耀,且會帶來 神的祝福。

殺人、姦淫和偷盜在哪方面破壞了 神所創造的秩序呢?請看第13-15節:「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殺人包括謀殺和仇恨。在網絡世界用語言暴力進行欺凌,也是殺人的一種;因言語的傷害有時候比刀劍更深。特別是人按照 神的形象被造, 神為了拯救人,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獨生子在十字架上傾流寶血,赦免罪,使人成為 神的兒女。因此,每個生命都是極之珍貴和有價值,應予以 神的愛和尊重的心對待、寬恕和建立。姦淫指著婚姻以外的性關係。早前,英國搖滾樂隊Coldplay,從演唱會中設置「接吻鏡頭」,原意是想捕捉場內情侶的浪漫一刻,投影到舞台巨幕上;卻意外拍到美國獨角獸IT公司已婚行政總裁與下屬的親暱畫面,其後更引起軒然大波。人們常以愛來美化奸淫,但這正是對丈夫、妻子和孩子的不愛。就像火車的路軌,它限制了火車不能隨意亂闖,亦正因有軌道的指引和承托,火車才能安全、高速地抵達目的地。同樣,這誡命為人劃定了安全界線,在這界線內,人們能經歷 神所設的那種充滿信任、安全感和深度的親密關係,這才是真正的自由。反之,從大衛與拔示巴的事件中(撒下11章),看到罪如何帶來連鎖毀壞和身心靈的破碎;一旦「出軌」,最終只會造成車毀人亡。信徒在婚前克制,是培養忠誠的重要操練,這對將來維持健康長久的婚姻關係尤其重要;而守護婚姻的承諾,也是在向世人見證 神那份永不改變和信實的愛。願聖靈幫助我們,不僅行為,更在心思意念中謹守這誡命,好讓我們的生命和婚姻都能榮耀 神。偷盜是指在暗中或以武力奪取他人的財物。現今也是偷盜十分猖獗的年代,有圖也不再有真相。但信徒該像珍惜自己的財產一樣,尊重他人的財物;也應將屬於 神的如實奉獻。當盜竊行為增多,人便會不務正業而變得躺平,社會也因此走向衰敗和滅亡。

請看第16節:「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一個真誠的社會是建立在互信的基礎上。假如損害他人聲譽,或背後說人壞話,信任就會消失。在社交媒體盛行下,謠言傳播極快,很多人因此而無辜受害。人也不應以謊言來掩蓋罪,乃是坦誠悔改,說出真理的話,讓聽見的人得益處。耶穌說:「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太5:37)唯有如此,才能獲得罪的赦免和救贖。最後一誡是甚麼呢?請一起讀第17節:「不可貪戀人的房屋,也不可貪戀人的妻子、僕婢、牛驢,並他一切所有的。」這道誡命跟其他的區別,在於貪婪是一種內心的渴望,看不見;因此,人也不視貪婪為罪。但沒有一罪,不是從內心醞釀、發酵的。在碌Facebook、IG時,俾朋友post的旅行照片瘋狂洗版,眼見別人在冰島浸住藍湖溫泉睇極光,巴黎鐵塔下歎香檳,非洲大草原上拍攝動物遷徙,仲食埋大蒜橄欖油意大利餃子,再tag間米芝蓮三星餐廳;然後望吓自己碗譚仔,就容易「葡萄」別人。但貪婪是永不休止,猶如無底深潭,是一種「我若擁有『這個』就會快樂」的彌天世紀大謊言;卻使人不斷作出爭競、比較,內心充斥著嫉妒、憤恨和苦澀,無法為別人所擁有的而感謝。但真正的喜樂乃是「知足」與「感恩」。保羅說:「我無論在甚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腓4:11下)又說:「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提前6:6)人容易注目所沒有而忽略已擁有的;然而,當人深深牢記和被 神的恩典所滿足時,就能擺脫心中的一切貪念。在第18-21節裏,西奈山上響起雷轟、閃電,號筒聲愈發響亮,山上冒起如鍋爐般的煙霧。百姓就都驚慌顫抖,怕會喪命。但摩西解釋 神的臨在是為了讓百姓敬畏祂,這樣他們才能遵守 神的誡命,以免犯罪。

綜合以上,我們學習到甚麼呢?首先,十誡反映出 神的性情。 神既是慈悲憐憫,也是聖潔公義。因此,祂期盼信徒也能活出聖潔和愛,在世上作鹽作光。其次,耶穌在新約裏將律法的精神,從一堆「不可」的規條,提升並總結為愛 神和愛人。若只著眼於字句,人容易變得律法主義、自以為是,批評和論斷別人。人的根本問題是愛的次序錯了:當人只愛自己時,驕傲、自私、情慾等罪就隨之而生;若選擇先愛 神,就能真正去愛人,心中才湧現屬天的喜樂。最後,律法本是叫人知罪(羅3:20)。十誡並非一條通往救恩的道路,而是扮演著如同MRI的角色。它不只檢視人的外在行為,更穿透到內心深處,照出裏頭隱藏的罪。儘管所得的結果令人痛苦,卻是邁向醫治不可或缺的第一步。使徒保羅曾是法利賽人,自以為守全律法,但第十誡「不可起貪心」讓他徹底看見內心的罪性,憑自己根本無力遵守 神的誡命。他在掙扎中痛苦呼喊:「我真是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羅7:24)正是這份對罪的覺悟和對自己的絕望,才驅使他去尋求基督,唯一的拯救。

由此可見,人們絕對需要十誡來認清在 神面前罪人的本相,從而體會自己是何等需要救恩。讓我們都懷著一顆謙卑和悔改的心,參加今年夏令營,在基督的恩典裏成長,並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中,活出一個榮 神益人、真正自由和幸福的生命。


UBF Hong Kong Bible Study Materials

版權 © 2025 UBF Hong Kong.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