賜福的話一句也沒有落空,都應驗了

2025年 Mar 2日

約書亞記 18:1-22:34

問題紙

2025年 約書亞記 第10課

經文 / 約書亞記 18:1-22:34
金句 / 約書亞記 21:45

賜福的話一句也沒有落空,都應驗了

  1. 以色列全會眾聚集在示羅做甚麼(18:1)? 還未分地的支派有幾多,為何約書亞責備他們(2-3)?
    為何他們在得地為業的事上怠慢?
  2.  

  3. 約書亞吩咐他們甚麼(4-7)? 他們怎樣順從,約書亞如何分地給他們(8-10)?
    那七個支派所分得的地是怎樣(11-19:51)?
  4.  

  5. 誰可以逃到逃城(20:1-3)? 尋求逃城庇護的人要怎樣做(4)?
    那尋求逃城庇護的人能得著甚麼好處(5,6)? 逃城設立在哪裏(7-9)? 試想那設立逃城的 神是誰?
  6.  

  7. 以色列人為利未人預備了甚麼(21:1-3)? 利未子孫得著甚麼基業(4-42)?
    為何 神使利未人以色列中得基業?
  8.  

  9. 耶和華怎樣成就從前起誓所應許的(43,44)?  神怎樣處理賜福給以色列家的話(45)?
    試想那位使應許賜福給以色列家的話,一句也沒有落空的 神是誰?
  10.  

  11. 約書亞囑咐返回約但河東的兩個半支派甚麼(22:1-9)? 他們來到約但河就做甚麼(10)?
    以色列人聽見這事,就生出怎樣的誤會(11-20)? 約但河東的支派怎樣解釋築壇目的(21-34)?
    試述他們的歷史觀。

UBF Hong Kong Bible Study Materials

版權 © 2025 UBF Hong Kong. 版權所有.

賜福的話一句也沒有落空,都應驗了

2025年 Mar 2日

約書亞記 18:1-22:34

信息

2025年 約書亞記 第10課                                            3月2日 李永仁牧者

n經文 / 約書亞記 18:1-22:34
n金句 / 約書亞記 21:45

賜福的話一句也沒有落空,都應驗了

「耶和華應許賜福給以色列家的話一句也沒有落空,都應驗了。」

今日經文記載了以色列第三次分地的情況,包括七個支派的分地,以及各支派以感恩的心把所得的地,分給利未支派和設立六座逃城;後來住在河西和河東的以色列人,在神面前解決了一場美麗的誤會。筆者總結以色列得著迦南地,是因耶和華應許亞伯拉罕,賜福給以色列家的話一句也沒有落空,都應驗了。我們也重新認識信實的耶和華,如今努力進入神應許真正的安息之地。

Ⅰ‧七個支派分地為業 (18-21章)

請看18:1:「以色列的全會眾都聚集在示羅,把會幕設立在那裡,那地已經被他們制伏了。」以色列人把會幕從吉甲搬到示羅。示羅意為安息,屬以法蓮支派地域。示羅就暫時成以色列的宗教、政治、軍事中心,如同首都。按照神的吩咐,以色列人每年都前來獻祭和敬拜神,後來直到大衛時代才最終遷移至耶路撒冷。

除了呂便,迦得和瑪拿西半支派在摩西時代,在約但河東得地,至於人數最多的猶大和約瑟支派已分地為業,並為佔領那地而出去爭戰。但還有七個支派還沒有分地,為此,約書亞召聚以色列前來商議。約書亞對以色列人說:「耶和華你們列祖的神所賜給你們的地,你們耽延不去得,要到幾時呢?」(3) 「耽延」意思放鬆,閒懶,安於現狀。那七個支派不肯遵照神的命令,驅逐其餘地區的迦南人。,可能因為他們滿足於眼前的戰利品,也疲於征戰,不願繼續去爭戰開拓疆土。約書亞為了幫助他們能得著應許之地,就吩咐每個支派選出三個人,起身走遍那地,繪畫地圖,帶給約書亞。除了猶大家所分得的南部,約瑟家所分得的北部,將地分做七分,約書亞要在耶和華神面前,為七支派拈鬮,要得知神安排他們所得的地在哪裏(4-6)。有時,我們面對一個巨大的工作項目,尤如老鼠拉龜,無從入手,因而患上拖延症,耽延不去挑戰。我們要好像約書亞首先有個整體估算,繪畫地圖,然後來到神面前,把大問題拆成小的目標,隨後把每個小目標逐一擊敗,最終完成大事。

結果,耶和華分給那七個支派甚麼土地呢?

首先,便雅憫支派的分地 (18:11-28)

便雅憫是雅各十二子最小的,是同母所生約瑟的弟弟,猶大曾願意以己身擔當便雅憫為奴。便雅憫支派被分配夾在南邊猶大支派與在北邊與約瑟子孫中間,如同便雅憫在這兩個哥哥所關懷和保護。這地是連接迦南地北部和南部,東鄰約但河,西接但,把握著四方往來的要道,具有非凡戰略價值地區,屬兵家必爭之地。正如雅各預言:「便雅憫是個撕掠的狼,早晨要吃他所抓的,晚上要分他所奪的。」(創49:27)。便雅憫支派也善長爭戰,在士師記曾以一族敵其餘十一族(士20章),在以後成為南猶大國軍隊的骨幹。除此,便雅憫支派分地,雖是一片山地,但卻十分的富饒,又有許多重要的城邑,例如耶路撒冷、伯特利、基遍、基比亞、耶利哥等。特別將來聖殿位於耶路撒冷,便雅憫支派得著神特別的眷愛。因此摩西預言:「論便雅憫說:耶和華所親愛的必同耶和華安然居住;耶和華終日遮蔽他,也住在他兩肩之中。」(申33:12) 

第二,西緬支派的分地 (19:1-9)

西緬支派所分得的地,沒有記錄地區邊界,只是在猶大支派地業中間的十七座城邑,還有屬城的村莊,因為猶大支派的分過多(9)。西緬支派在第二次數算人口,跌幅減少了大半,成為人數最少的支派,只有22,200人。這是因為西緬支派曠野,與摩押女子行淫的巴力毗珥事件中,扮演了主要叛逆神的角色而遭受神懲罰(民25:14-15;26:14)。並且,在創世紀的底拿被污辱事件,西緬和利未因為暴怒殺了全示劍城的人和殘害牲畜,因而被雅各咒詛,他們要散居在以色列人中間(創49:7)。在南北國分裂時期,歷代志的作者似乎暗示西緬支派屬於北國,但有很多西緬人卻投奔猶大王亞撒,恢復崇拜耶和華(歷下15:9),因而西緬支派分散在兩國之中。

第三,西布倫和以薩迦支派的分地 (10-23)

西布倫和以薩迦支派的分地,在約但河西的瑪拿西分地以北。他們分得分別十二和十六座城,還有屬城的村莊。他們分得較小土地,但土地肥沃,因受到帶雨的西風所滋潤。正如雅各對以薩迦支派的預言,以薩迦擁有是耶斯列廣闊肥沃的平原,適宜耕種。西布倫和以薩迦分別為第四和第三人數多的支派,60,500與64,300人。這兩族迦共享重要的商業地利,也分享同一座聖山(申33:19),就是位於西布倫邊境的他泊山(士4:6)。耶穌早年活動的地方拿撒勒,是屬西布倫傳統的疆界以內。因而按照先知以賽亞的預言:「但那受過痛苦的必不再見幽暗。從前神使西布倫地和拿弗他利地被藐視,末後卻使這沿海的路,約但河外,外邦人的加利利地得著榮耀。」(賽9:1)

第四,亞設和拿弗他利支派的分地 (24-39)

亞設和拿弗他利支派的土地為迦南地的最北方。正如雅各預言:「亞設之地必出肥美的糧食,且出君王的美味。」(創49:20)。亞設分得海濱肥美之地,豐盛得可以把腳蘸在油中(申33:24)雅各形容拿弗他利為「被釋放的母鹿」,反映他可能是很靈活敏捷或是很衝動魯莽。摩西的祝福吩咐拿弗他利,可「得湖及南方為業」(申33:23),就是加利利海。

第五,但支派的分地 (40-48)

但支派分地為是地中海至猶大山地之間的一片平地,也是迦南地最美麗的地區之一。但支派為的第二大支派(64,400,民26:42)。然而,因著鄰近強大的亞摩利人和非利士人,在經濟及政治上的發展便被制肘著。有六百個但人,前往最北方開闢自己的土地,在拉億居民毫無防備之下,成功佔領,把這城改名為「但」(士18:29),所以但支派多了這個飛地,成為十二支派地業中最北之點。聖經常常提及「從但到別是巴」,最北方的「但」,到最南端的別是巴。但支派進取,又如蛇偷襲敵人,也應驗了雅各的預言:「必作道上的蛇,路中的虺,咬傷馬蹄,使騎馬的墜落於後」(創49:16,17)。

第49-51節,為各支派分地後,最後才到領袖約書亞為自己分地。按照猶大族的迦勒所言,他因為他專心跟從耶和華,並當年鼓勵百姓得地為業,可以不用與曠野成長的第二代一起拈鬮的情況下,直接用手指點,就可得那地。約書亞其實也是當年同迦勒一起,另一位報信心說話的探子。按理他也可以直接和首先得地,但他沒有這樣使用個人的權利。這顯出約書亞作為的領袖,以團體利益為先,而犧牲自己的精神和美德。照耶和華的吩咐,將約書亞所求的城,就是以法蓮山地的亭拿西拉城。如此,神藉大祭司以利亞,約書亞、和各支族長分地工作完畢。

Ⅱ‧逃城和利未支派的城邑 (20-21章)

第20章記載約書亞遵照耶和華吩咐,在利未支派所得的48城中分出六座城,作為誤傷人命者的庇護所,即「逃城」。六城中,約但河東岸和西岸各三城,平均地分佈。河東的三座逃城是:哥蘭、基列拉末、比悉;河西的三座:基低斯、示劍、希伯崙。他們要把前往逃城的道路修好,無論是以色列人、他們中的外人,以及寄居該地者,所有誤殺人者都可以逃到那裡,使其不會被仇人殺死。該城長老有責任收容,調查清楚後,那人站在會眾面前聽審判。如屬故意殺人,立即交付報血仇者處死;如確屬誤殺,可判無罪,但必須支付罰金,並留在逃城,直到在任的大祭司死亡後才可回故鄉。在此期間,誤殺人者一旦離開逃城,復仇者就有權殺他(民35: 6-29;申41-43;書20:1-9),按照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規條,以色列被殺者的近親,有手刃兇犯,為親人復仇的義務。現實上,人誰無過,人難免有誤傷、誤殺情況,神為了保全誤殺者的性命,所以設立逃城機制。逃城預表著耶穌。神痛恨罪,但愛惜罪人的性命,為逃入耶穌裏的人,賜下第二次生命。

請看第21:1,2:「那時,利未人的眾族長來到祭司以利亞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並以色列各支派的族長面前,在迦南地的示羅對他們說:「從前耶和華藉著摩西吩咐給我們城邑居住,並城邑的郊野可以牧養我們的牲畜。」」以色列人各支派的首領,就從自己的地業裏,如同獻上十分之一,把城邑和城的郊野給了利未人。

利未有三個兒子,革順、哥轄和米拉利。利未支派共分得48城,包括六座逃城。其中分為四份,亞倫後裔的利未人祭司為哥轄族,從猶大、西緬、便雅憫支派的地業,分配得13座城;其餘哥轄族從以法蓮、但、瑪拿西半支派的地業中,得了10座城;革順子孫從以薩迦、亞設、拿弗他利、住巴珊的瑪拿西半支派的地業中,得了13座城;米拉利子孫從流便、迦得、西布倫支派的地業中,得了12座城(5-7)。

第8-12節記述希伯崙城,本是在第14章迦勒的產業,但他樂意把從高大的亞衲族人勞苦爭戰的成果,歸給亞倫子孫作逃城之用,他只保留屬城的田地和村莊。這裏記載了迦勒的純潔信心和無私的奉獻,明白分給給利未人的意義,並視為極大的榮譽。在第13-40節,記載了分給利未子孫城邑的名字。

利未人從以色列人分得48座城和城的郊野為產業(41,42)。按照雅各的預言,利未與西緬支派因無情的復仇,而被分散(創49:5)。然而,利未支派在出埃及後,以色列陷入崇拜金牛犢中,果斷地站在耶和華那邊。摩西「說:「凡屬耶和華的,都要到我這裡來!」於是利未的子孫都到他那裡聚集。」(出32:26)。利未人把自己分別出來,執行 神的命令,在營中殺沒有停止敬拜偶像的百姓。因此,利未支派蒙神揀選作服侍神的工作,「只是利未支派,摩西沒有把產業分給他們。耶和華以色列的神是他們的產業,正如耶和華所應許他們的。」(13:33) 利未支派被分散在以色列各支派中間,實行向百姓教導律法,宣講真理的工作,並輪流到會幕事奉和獻祭。後來,為利未人,亞倫的後裔文士以斯拉,在以色列被擄歸回的時期,舉行查經聚會,復興百姓,堅固他們歸向耶和華。利未人承擔作聖經教師,作時代的鹽和光,防此百姓墮落。神也分散基督徒,在不同的崗位上作勇敢神作見證,擴張 神的國度。

第43-45節為總結以色列得著應許之地。「這樣,耶和華將從前向他們列祖起誓所應許的全地賜給以色列人,他們就得了為業,住在其中。耶和華照著向他們列祖起誓所應許的一切話,使他們四境平安;他們一切仇敵中,沒有一人在他們面前站立得住。耶和華把一切仇敵都交在他們手中。耶和華應許賜福給以色列家的話一句也沒有落空,都應驗了。」(43-45) 這裏筆者用三次重覆的話來強調神按照應許成就,使以色列得地為業,沒有落空,都應驗了。

耶和華是一位信實的 神,信守承諾。神應許將這迦南地賜給亞伯蘭(創12:7):「耶和華向亞伯蘭顯現,說:「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亞伯蘭就在那裡為向他顯現的耶和華築了一座壇。」亞伯蘭與姪兒羅得一同為了神的應許,而離開故鄉。後來,亞伯蘭經歷羅得的離去而失落,那時耶和華對亞伯蘭說:「從你所在的地方,你舉目向東西南北觀看;凡你所看見的一切地,我都要賜給你和你的後裔,直到永遠。」(創13:14,15)。在應許之地,等了十年也沒有兒子的亞伯蘭,拯救了羅得後卻一無所得,反惹上仇口而恐懼。耶和華引領亞伯蘭仰天數算眾星,「耶和華與亞伯蘭立約,說:「我已賜給你的後裔,從埃及河直到伯拉大河之地,」(創15:18) 由創世紀,出埃及記,民數記,申命記到約書亞記700年的故事,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約瑟,摩西,約書亞,經歷出埃及,過紅海,在曠野繞行40年,迦南征服戰7年,雖然以色列多次不信和違背 神,但 神最終履行了這個盟約,將全地賜給亞伯拉罕的後裔。以色列得著應許之地,是明證耶和華是信實守約的主。「我們縱然失信,他仍是可信的,因為他不能背乎自己。」(提後2:13)。新約希伯來書筆者引用約書亞帶領以色列進入應許之地,四境平安,但這並不是最終的安息之地。「若是約書亞已叫他們享了安息,後來神就不再提別的日子了。這樣看來,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為神的子民存留。所以,我們務必竭力進入那安息,免得有人學那不信從的樣子跌倒了。」(來4:8,9,11) 神對亞伯拉罕後裔所應許,那真正得享安息的應許之地,乃是耶穌所帶來神的國。雖然我們多麼軟弱和不信,但耶穌必然按著藉祂的血所立的新約,成就帶領我們進入神國的應許,得享真正的安息,為此我們要撇棄不信,在隊伍中不要墮後,似乎趕不上,倒要務必竭力進入那安息。

Ⅲ‧證壇(22章)

請看22:1。約書亞召了流便人、迦得人,和瑪拿西半支派的人來,要釋放他們的兵役,回去所得之地,見自己的家人。因為他們在摩西時代,已經被分配到約但河東的土地,他們也按照承認,在這七年裏忠誠地為弟兄爭戰,走在最前線。在離別之先,約書亞稱許他們的辛勤,順服神的話語,並遵從摩西和約書亞的命令,沒有撇下兄弟,反而為他人利益而奔命爭戰。約書亞囑咐他們要愛耶和華你們的神,行他一切的道,守他的誡命,專靠他,盡心盡性事奉他(5)。約書亞非常感激他們的付出,不是打發他們空手回去,而是實際上將許多戰利品分給他們,說:「你們帶許多財物,許多牲畜和金、銀、銅、鐵,並許多衣服,回你們的帳棚去,要將你們從仇敵奪來的物,與你們眾弟兄同分。」(8) 我們也學習約書亞,常尊重和讚美那些忠心遵守 神話語和勞力的神僕。

然而,一個美麗的誤會發生了。請看第10節:「流便人、迦得人,和瑪拿西半支派的人到了靠近約但河的一帶迦南地,就在約但河那裡築了一座壇;那壇看著高大。」約但河西的以色列人聽見這事,就非常生氣,以為河東的兩個半支派這麼快就轉離耶和華,另築壇敬拜偶像。因此全眾萬人一心地來到示羅,計劃要攻打河東背約的以色列人。他們組成以祭司以利亞撒的兒子非尼哈和十個首領的調查團。非尼哈以神的忌邪為心,以色列在什亭崇拜偶像又與摩押女子行淫時,神的怒氣發作,瘟疫臨到以色列中,非尼哈用槍將一個與摩押女子行淫的以色列人一同刺死,才叫神的怒氣消退(民25:1-13)。調查團到了基列地,就責問他們:「你們今日轉去不跟從耶和華,干犯以色列的神,為自己築一座壇,悖逆了耶和華,這犯的是什麼罪呢?從前拜毗珥的罪孽還算小嗎?雖然瘟疫臨到耶和華的會眾,到今日我們還沒有洗淨這罪。」

請看第18,19節:「你們今日竟轉去不跟從耶和華嗎?你們今日既悖逆耶和華,明日他必向以色列全會眾發怒。你們所得為業之地、若嫌不潔淨、就可以過到耶和華之地、就是耶和華的帳幕所住之地、在我們中間得地業.只是不可悖逆耶和華、也不可得罪我們、在耶和華我們神的壇以外為自己築壇。」河東的兩個半支派,知道被誤會,受冤了,但他們沒有發脾氣,卻願大能者神耶和華作判斷。他們分享所做的壇不是為獻祭之用,而是用來為後人作證據,好叫他們的後裔不會被河西的以色列人拒絕,不能敬拜耶和華,使他們的後代離棄神。

請看第33,34節。以色列人以這事為美,就稱頌神。他們給壇起名叫證壇,意思說:這壇在我們中間證明耶和華是神。河東和河西的以色列人,所做的都是出於愛神,但因為不知道實情而發生了誤會。結果,他們在冷靜的溝通之中,明白對方心意,一同讚美 神,並迎接對方,一同承擔開拓和延續信心下一代的工作。雖然被召的我們各有不同,願我們也在耶穌裏合而為一,彼此相愛,彼此接納,共同服事主。

總括而言,以色列成功得著迦南地,得勝迦南人,四境平安,是因耶和華應許亞伯拉罕,賜福給以色列家的話一句也沒有落空,都應驗了。願神也幫助我們確信神藉耶穌基督寶血所立的新約,即使我們軟弱和不信,神也會按照祂的應許,引領我們進入真正的應許和安息之地─神的國裏。願我們也能學習在信徒群體的衝突中,通過溝通,解決一切誤會,能同心事奉主工。


UBF Hong Kong Bible Study Materials

版權 © 2025 UBF Hong Kong.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