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羅馬書 第15課 9月7日(第Ⅱ部信息) 李永仁牧者
經文 / 羅馬書 12:1-21
金句 / 羅馬書 12:1
「所以弟兄們,我以 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 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
有人說有錢的人行為可怕,但那信主的人行為更為可怕。因為那自稱為基督徒的,生活與世人沒有分別,甚至更為惡劣。有人因此為而由拒絕參加教會,即使他們認同聖經的教訓,卻害怕與信徒交往變成如此。這叫作信徒的我們感到很難過。人容易以信心生活就是參加教會聚會和禮拜,但信心生活是我們整個日常生活上,因對 神的信心與世人有著截然不同的價值觀和行為。從研讀羅馬書1章,我們憑著信曉得 神為了我們和世界所做的事。我們因領受耶穌十字架赦罪的恩典,有權柄作 神的兒女,得著 神兒子永恆的生命在裏面。如今,我們與 神與人,重新建立正確的關係。耶穌提出信徒生活見證的重要性,在登山寶訓說:「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太5:16) 通過本段經文,我們需要思想何謂正確的基督徒信心生活,我們要過著配作 神兒女的身份生活。祈求主幫助我們學習信徒應當過的非凡生活,作正確地跟從耶穌的基督徒。
第1,2節是信心生活的總前題和原則。請看第1節,「所以弟兄們,我以 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 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第1節的「所以」,就是基於羅馬書1-11章福音的基要真理,這就是 神的憐憫和慈悲。過往我們等候承受 神震怒的審判,但 神的兒子耶穌作贖罪祭代替我們受死,如今 神驚人的慈悲和憐憫臨到我們,我們成為 神的兒女,與基督同作後嗣。現在我們信徒的地位和身份不同了,披戴著 神的慈悲和恩典,所以從今以後要過著討 神喜悅、聖潔的生活。
怎樣的生活原則是討 神喜悅呢?「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 神所喜悅的;」「祭物」sacrifice 就是在舊約時代所獻上的祭牲。能蒙 神悅納的祭物必須有三個條件,1無瑕疪,不可以是跛的、瞎眼的;2是潔淨的;3宰殺後才完整地獻上。作燔祭的祭牲,必須經祭司檢查為無瑕疪的、完整和潔淨的。祭司把祭牲宰殺後剝皮,並切開。皮歸獻祭的祭司所擁有,肉在洗淨後,放在燔祭壇上焚燒。所以「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就是只留下外在的皮而活,把過往的自我焚燒,基督在我裏面活著。從今不再為自己而活,要為基督而活;身體不再為自己意思所使用,要每日順從 神的吩咐而活,身體乃為 神所使用。「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效法耶穌討 神喜悅生活。
「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this is your spiritual act of worship” 或許我們局限”worship"就是主日崇拜” Sunday Worship Service”,然而” worship”就是事奉,有著奴僕對主人服侍的意思。服務性行業是香港經濟支柱之一,所以香港政府為了提升服務質數,曾請了影視紅星劉德華拍攝有關「優質服務 致勝之道」的廣告,「今時今日咁嘅服務態度未夠架」。服務員目標是叫所服事的顧客,有賓至如歸,享受和喜樂的回憶。同樣,基督徒事奉 神也當擁有這樣的精神,為了叫 神喜悅而做,向 神表達最大的愛和尊敬 (申6:5)。因為 神為了從罪惡中救贖我們,將自己的獨生子當作活祭犧牲,我們應當在主日崇拜中記念這大愛向 神獻上感謝。在舊約時代,祭司必須早晚獻祭,所以,敬拜事奉 神也並非每星期主日崇拜事奉一次,而是整個生活裏都當作活祭獻給 神,在實際生活裏事奉 神,討 神喜悅。在聖經裏說,叫 神最憂愁和負擔的祭祀,是在崇拜裏一個模樣,生活上卻是另一個模樣。「作罪孽又守嚴肅會,我也不能容忍。」(賽1:13) 神視這樣的祭祀為麻煩、為重擔。
為了當作活祭的生活,我們的心思意念要怎樣呢?請看第2節,「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 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Do not conform any longer to the pattern of this world” 那時代許多人的盼望是成為羅馬公民,過著奢華的貴族生活,但保羅告訴信徒不要效法羅馬人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不要跟隨羅馬人否認 神的生活模式。世人害怕錯失世界的模樣,細心研究世界的潮流,並積極追趕世界,追求最快升職加薪、富有之路。但我們卻要關心 神的旨意,過於世界的潮流和生活模式。通過互聯網熱門搜尋字眼,我們曉得世界的潮流是甚麼。在2012年最流行是江南Style,歌詞的內容就是追求性感女子和富裕的江南地區生活。正如聖經所說,在末世人貪愛錢財,愛宴樂、不愛 神(提後3:2-4)。人們事奉錢財好像 神那樣,以肉體為中心生活。耶穌也稱這世代是淫亂和不信的世代。世界的價值觀和生活模式,通過網絡、電影、劇集、小說等美化地表達出來,常常親近信徒,試探我們,轟炸我們。當我們不愛 神的時候,就會自然地愛肉體的享樂,成為情慾的奴隸。然而,世界的生活裏沒有 神,沒有 神的榮耀,使人失去對永恆生命的渴慕,喪失信仰的價值觀。世界以追求物質、浪漫、安逸為目標,視以為耶穌、以使命中心的生活沒有價值。我們不跟從世界走,只效法耶穌以承擔使命為首時,有時也會有損失感和恐懼,懷疑自己走在正確的道路。但我們要曉得,跟從世界走雖然換上即時的舒適,但終久叫人的靈魂失去永恆和真正的喜樂與力量,是滅亡、不能結 神喜悅果子的道路。信徒要逆流而上,如同三文魚掙扎向上游,衝破瀑布,到達目的地才能產所卵,延續下一代;死魚的生活是舒適的,肚朝天,不用掙扎,隨水而飄流,但結局是成為冀土,沒有果子。我們不要效法這世界,不要被這世界欺騙的安逸思想欺騙,追求舒適生活,倒要力爭上游,延續 神的工作。
不要效法這世界是消極地做法,我們要積極地做甚麼呢?保羅說,「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 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2014年已過了三份二,我們的身體不會因為年紀增長自然更新,反而隨時間變得老舊、敗壞、剛硬起來。同樣,我們的信心生活起初對主擁有單純火熱的愛,但隨時間變得冰冷,對 神的道不太有感動,變得舊皮袋和形式化。我們如何能心 意更新而變化呢?我們必須通過深深領受 神的說話,每日聽見主細微的聲音,而向 神作出真誠的悔改,為到成為舊皮袋的內心而哀慟。我們重新來到 神面前,看見自己的羞恥和污穢不足,那時我們才能看見 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神對我們每個皆擁有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這如同設計師為要建造華麗的房子,預備了各樣材料。 神將祂的旨意告訴我們,使我們能按著 神的旨意生活和預備。信心生活必須每天察驗 神的旨意,並努力地按照 神的旨意生活。信徒每天心意更新而變化,常常察驗怎樣是討 神喜悅的道路,怎樣能完成 神的旨意。
世人重視自己的旨意,有些小孩子重視父母要求成績好的旨意,按著自己或父母旨意而努力。然而,人不按照 神的旨意生活時,不能結出 神所喜悅的果子來。耶穌教訓說:「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6:33) 這與世界的生活模式相反,世人使用自己的時間和物質為自己的國,為兒女而慷慨使用。我們卻使用時間和物質服侍羔羊,奉獻給 神。看來我們按照聖經的教訓生活時,使我們失去許多東西。然而,按照 神旨意服事靈魂,是討 神喜悅的。聖經裏的信心祖宗們,以色列人,先求 神的國和 神的義, 神祝福使他們成為堅強、有智慧的民族。所以,討 神喜悅而活,乃是肉體和屬靈上蒙 神祝福的道路。
實際上討 神喜悅的生活是怎樣?首是信徒在教會裏正確的關係。世人因彼此不同而發生衝突,男女之間、民族之間、也可能學歷、財富、外貌不同而發生論斷、鄙視或競爭。藉著與人比較,背後說人的話,顯露出人的過犯來高舉自己。 神的兒女們卻不要如此。請看第3節,「我憑著所賜我的恩,對你們各人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 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就是不要驕傲。信徒共同生活最重要是謙卑。亞當犯罪失去樂園,成為悲慘,是因為要與 神同等的驕傲,罪人心裏生出高舉自己的意思。 神最恨惡的是驕傲;驕傲的地方就有爭競,不能合而為一,不能得到 神的祝福。我們要看自己合乎中道 ”think of yourself with sober judgment”,不是照自己的經驗或世人的標準,乃是照著 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來看自己,基於 神的真理, 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來尋找自己的價值。我們容易清楚別人的情況,卻不清楚自己。當我清楚自己在 神面前是何等大的罪人,就不會驕傲,反倒謙卑。我們要思想 神看我們何等寶貴,即使現在我們仍有許多弱點和不足,但 神看我們為君尊的祭司。因此我們要過有君尊祭司的生活,乃是以 神為中心生活,討 神喜悅。
使徒保羅以身體比喻信徒之間的關係。請看第4,5節,「正如我們一個身子上有好些肢體,肢體也不都是一樣的用處。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裡成為一身,互相聯絡作肢體,也是如此。」我們信徒之間要擁有彼此作肢體的意識。我們的身體由許多肢體所組成,眼、耳、口、鼻、手、腳、心、肝、脾、肺、腎、胃、大腸小腸等等。在眾多的肢體中,不都是有一樣的用處。整個身體是由這眾多不同的肢體而組成,肢體各有自己的功能,彼此聯絡,使全身正常運作。例如人的心臟每天跳動約10萬次,若以七十年壽命計劃,就毫無間斷地跳動26億次。若是有一天心臟自覺我比眾肢體勞苦得多而罷工休息,整個身體也會死亡,心臟自己也死亡。胰臟看來細小,若是它要顯出自己的功用而罷工,身體因為停止分泌胰島素,不能控制血糖,患上糖尿病,引致視網膜病變,腎衰竭等。我們的身體器官驚人地緊密地聯絡,互相幫助,由腦部發出指令,有效率地彼此同工。成年男人在臼齒咀嚼的力量約70公斤,舌頭有助食物推動,若是彼此不能合作,舌頭被咬得稀爛。舌頭按照腦部指示,幫助發音或歌唱。即使人在睡眠中,腦部也會潛意地使肢體互相幫助,例如左手被蚊叮,腦部收到不舒服的訊息,右手就會千山萬手爬過來幫助左手抓癢。故此,肢體中沒有一個能主張自己比其他強,只能one for all,為整個身體而獻上。信徒的共同體也是如此,基督作我們的頭,信徒作肢體成為基督的身體。各肢體按照作頭的基督所指示,就是 神的道,為了全身而獻上自己,承擔自己的功能。沒有一個肢體主張自己的強而自義,也不能因自己的弱處而灰心。每個肢體為了整個身體而努力,直到最後一刻,叫整個身體得活。有人腳受重傷,也繼續支持著整個身體直到醫療所而得救。同時,有時我們個人遇上困難,卻不要放低自己獨有的責任,我們的盡力能使整個身體能活過來,使其他肢體完成基督的使命。
在基督的共同裏,肢體各有不同的恩賜。請看第6-8節,「按我們所得的恩賜,各有不同:或說預言,就當照著信心的程度說預言;或作執事,就當專一執事;或作教導的,就當專一教導;或作勸化的,就當專一勸化;施捨的,就當誠實;治理的,就當殷勤;憐憫人的,就當甘心。」為了成就基督的身體,在教會裏需用擁有不同恩賜的人服事。在一個得救的事上我們能明白,必須各有不同的人同在教會。有人善於教導的,能幫助羔羊學業上的問題;有人善於溝通,能打破冰冷的氣氛;有人充滿愛心和熱情,為人預備食物;有人擁有敏銳的觀察力,如同能看穿人內心的事情。通過各人不同的恩賜,將信心、鼓勵的說話種在一個人心裏,使一個人能得救。雖然我們的聚會不會因財物、學歷、外貌排斥分黨,但容易因查經的羔羊數目,來比較誰得著承認或被使用。這不是討 神喜悅的思想,也使作頭的基督愁苦。並非我比其他人照顧更多的羔羊,而得 神更多的喜悅,被 神使用更多。我們當照著 神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為了建立基督的身體而盡能力,也要尊重各人的勞苦而彼此同工,擁有同一個目標建造基督的身體,使 神喜悅。我們要曉得 神賜我們各人不同恩典的目的,並非為了我們彰顯個人的榮耀,也非為了與人競爭,向人誇口。事實上,若按照能力比較,有更多的世人比我們更有才能力,唱歌比我好聽,舞蹈比我更佳,但們為了基督,服事人而使用這些恩賜。
我們作工的目的就是愛。請看第9節,「愛人不可虛假;惡要厭惡,善要親近。」愛能使信徒合而為一。保羅也說:「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秘、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甚麼。」(林前13:2) 我們所獻上的是因為愛,才可以拯救人的性命。「愛人不可虛假」就是要真實地愛,不能在人前說我愛你,在背後說人聞話;對人說為他禱告,實際卻沒有。在耶穌裏的愛要真實,憎恨 神所厭惡的。我們若是愛 神,就能如同 神那樣愛人如同兄弟那樣。
我們要學習主動向人發出愛。請看第10節,「愛弟兄,要彼此親熱;恭敬人,要彼此推讓。」我們容易不主動去愛人,等待別人先愛我們,才去愛別。愛那愛自己的並非出於信心,也不能得賞賜。主動去愛和尊敬別人的, 神的國臨到這人的心裏。
請看第11節,「殷勤不可懶惰。要心裡火熱,常常服事主。」信心生活如同火燄那樣,越多使用和挑旺,就越是發火發熱。這樣的人能經歷更多信心的奧秘,能更熱情服事人。懶惰的心態卻如冷水使熱情熄滅。主將新生命賜給我們,懶惰和無力地事奉 神,叫 神不喜悅。主向不冷不熱的老底嘉教會說:「我知道你的行為,你也不冷也不熱;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熱。你既如溫水,也不冷也不熱,所以我必從我口中把你吐出去。」(啟3:15,16)
請看第12,13節,「在指望中要喜樂,在患難中要忍耐;禱告要恆切。聖徒缺乏要幫補,客要一味地款待。」雖然殷勤地服事主,可能仍然在患難之中。那時,我們要握著 神的應許,在指望中喜樂地等候。信徒所遇見的患難都是按照 神的旨意,這是 神作工的過程,在困難中不能忍耐,尋找舒適的道路,使我們面對更大的困難。我們通過患難的隧道,信仰能如鷹展翅上騰。「禱告要恆切」,就是要作非凡的信徒是禱告的人;「聖徒缺乏要幫補」,就是供應有缺乏的聖徒。「客要一味地款待」,「客」是路經的宣教士們,第一次來崇拜的人,或是大學的新生。
請看第14,15節,「逼迫你們的,要給他們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詛。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基督徒因不屬世界,乃是屬基督而受世界逼迫。對於逼迫我們的人,我們容易向他生出報仇的心思。但保羅說,向那逼迫我們的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詛,為他們的靈魂禱告。對那蒙祝福的人,要一同喜樂,不要嫉妒;也要參與憂愁之人的痛苦。
請看第16-18節,「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氣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不要自以為聰明。不要以惡報惡。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信徒不要以惡報惡,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為何要如此生活呢?請看第19節,「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報仇的事要交給主,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我們若主張報仇,就只會多一個敵人,少一個朋友,失去由仇敵成為朋友的機會。
我們能怎樣能勝過惡呢?請看第20-21節,「所以,“你的仇敵若餓了,就給他吃;若渴了,就給他喝。因為你這樣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你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仇敵若餓了,就給他吃」意思我們以愛待仇敵,使他們受感動,這如同炭火般的羞恥感落在他的頭上。這才是得勝惡的道路。以善勝惡是耶穌所行的道,是十字架的道理。門徒要作出屬靈的爭戰,過屬血氣的爭戰。
中國農村教會有個以善勝惡的美好見證:一個本來生性暴躁的姊妹聽聞福音信主,另一個同村的男孩聽見就懷疑她的信心是否真實。於是,有一次向她背後擲幾個蕃薯來激烈她。這個姊妹頭部被擊中,就拿起那蕃薯回敬,但她突然想到聖經有關以善報惡的教訓而住了手。一年裏那男孩因為心有愧,每次看見那姊妹就轉身。在第二年,誰不知有次遇個正著,那姊妹就大聲呼叫那男孩,那男孩怕被報仇就倉惶逃跑。結果那姊妹挑著兩蘿蕃薯前來男孩子的家拍門,男孩卻多次沒有應門,最終那姊妹留下兩蘿蕃薯和一張紙條寫著,這是你用昨年擲我的蕃薯種的,現歸回給你。這男孩因這姊妹以善報惡,心中更大慚愧,佩服她的信心,後來這個男孩也改變信了基督。
總括,我們相信耶穌而成為 神的兒女,不是擁有一個宗教,也非徒得基督徒之名。我們需要從以往的生活中改變,過討 神喜悅的新生活。我們每一天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 神所喜悅的。我們各肢體按著 神所分給我們每個人信心的大小,發揮恩賜,燃燒起來,各人承擔自己的責任,建立美麗和成熟基督的共同體得。我們不但建造基督美麗的身體,對世界可以見證基督福音,包容仇敵,以善勝惡。祈求 神幫助我們每一個信徒,因記念 神對我們的慈悲,要成長為有影響力改變這世界的人。
UBF Hong Kong Bible Study Materials
版權 © 2025 UBF Hong Kong. 版權所有.
其他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