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 / 出埃及記 15:21-16:36 鄧希恆牧者
金句 / 出埃及記 16:4
耶和華對摩西說:“我要將糧食從天降給你們。百姓可以出去,每天收每天的分,我好試驗他們遵不遵我的法度。
感謝,爆發着強大的力量和感染力!在上星期的信息,我們看見人類歷史中第一次和最大型的海邊感謝讚美聚會,二百萬的以色列人齊聲向 神唱歌,當中親身行過紅海海床乾地的每一個,讚歎耶和華是他們的力量和詩歌,耶和華是戰士,成了他們的拯救!然而,感恩的心,要經歷過時間的試煉,才能結出一生蒙福的生命果子,直存到永生。在平安順利的日子,我們覺得自己都不過不失,沒有什麼特別要悔改。不過人生曠野中的試煉,能夠幫助我們不斷地看得清楚,認識自己裡頭真正屬靈的本相。因此, 神用大能力帶領以色列百姓過紅海之後,怎樣幫助以色列百姓認識自己,為此 神預備了什麼?祈求主祝福我們現在崇拜祢的時間,幫助我們領受在信仰人生中如何更清楚察驗自己,並在每一天曉得 神的心意,在任何情況都結出感恩的果子。
I.耶和華為我們定下律例典章(15:22-27)
以色列全會眾同心歌唱讚美 神的聚會之後,眾人的內心都充滿喜樂和盼望,向著 神所應許的迦南美地前行。 神叫他們感恩的心遇上怎樣的挑戰呢?請看(22):「摩西領以色列人從紅海往前行,到了書珥的曠野,在曠野走了三天,找不著水。」經文沒有提及他們走了多遠,卻說他們是在曠野走了三天,看來他們是因為口渴找水喝而來往繞道,卻一直找不著水。他們仍帶著信心,四處張望尋索,行到書珥曠野的南方,終於有弟兄姊妹在瑪拉尋找到水源,感激大聲地呼喊:「我們找到水源啦!有水源啊!」周圍更多的弟兄姊妹湧向水源,乾涸的舌頭要來快快喝水,但一同嚐過之後,大家卻發現什麼?
請看(23):「到了瑪拉,不能喝那裡的水;因為水苦,所以那地名叫瑪拉。」眾人都滿有期望和感恩,想像 神所預備的水必定是清涼和甘甜的,
怎知他們的舌頭嚐到那水之後,卻發現那水是極苦的,不能喝進去。在這個畫面,我們可以想像以色列各人的表情變成怎樣。人生遭遇如同被命運玩弄的情景,我們以為在詼諧電影的情節才會出現在男主角身上,但是那正正是以色列民族過了紅海進入曠野之後,第一個真實的試煉和經歷。一直都帶着感恩,滿有盼望和忍耐,他們不能相信和接受口中的水是這樣苦澀的。有水卻又不能喝,是什麼出了錯?他們感到渴上加渴。
這個就是以色列過了紅海之後,第一個試煉。為了塑造他們的信心,成為祭司的國度、聖潔的國民,神在帶領他們進入應許之地之前, 神運用每一天的光陰,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罪惡的本性,按照 神的說話悔改而生命不斷更新變化。當時以色列人需要的,並不是什麼昂貴和奢華的東西,只是維持生命最基本的水。然而,神就是通過我們缺乏最基本的東西,比喻服侍 神需要的健康,又者維持生計的一份工作,來考驗我們感謝的心,建立真正的信心。
信心若非經過試驗就不能成長,及至信心經過試驗以後,就比那被火試驗仍然能壞的金子更顯寶貴 (彼前1:7),可以生出忍耐、老練的個性和活潑榮耀的盼望 (羅5:3-5)。得救的信心,是主所賜的(弗2:8);完成救恩的信心也是 神所賜的。這得勝的信心,是必須經過苦難才成功的。
不過那時的以色列人怎樣顯出自己信心的實底呢?請看(24):「百姓就向摩西發怨言,說:“我們喝什麼呢?”」以色列百姓一遭遇不順利的環境,就向帶領者埋怨:「我們喝什麼呢?」,他們將找不到水喝的問題,歸咎給摩西。
前不幾日在海邊大聲讚美神的口,竟然因為遇上艱苦,即發怨言。信徒歌唱讚美 神的聲音,會快快因為不滿的心止息了!這發生在當時帶著感激的心過紅海的以色列人,也是我們信仰生活最真實的寫照。
那時候,感到同樣疲倦和飢餓的摩西,無故地被眾百姓埋怨,他也可以埋怨 神:究竟做錯了什麼而發生那樣的事?但他信服 神,將整個問題都交託給 神。那時候神快快地應允,不是指示他們去到甜味水泉的方向,而是教導他們將苦水變甜的秘訣。在曠野的信心路上,環境使我們心裏湧出苦水,是自然的現象,因為 神要賜給我們真正的信心。曉得怎樣將苦水變甜,乃是最美妙的秘訣和恩典。
請看(25):「摩西呼求耶和華,耶和華指示他一棵樹。他把樹丟在水裡,水就變甜了。耶和華在那裡為他們定了律例、典章,在那裡試驗他們;」耶和華指示摩西一棵樹。他把樹丟在水裡,水就變甜了!屬靈上說,這棵樹象象徵耶穌十字架的木頭。我們重生的時候, 神用大能的手帶領我們離開罪惡和死亡的埃及,我們走過救恩的紅海乾地,人生有新的開始,我們深深被神拯求的大愛所感動,願意一生跟從耶穌,那時耶穌對我們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從我。」(路9:23)。在信心的路上,我們因為還未明白的勞苦重擔,內心有苦澀,實在在所難免,然而我們以血氣的身體,或是背十字架的心志來面對苦難,有極大的分別。十字架的道理能夠叫內心,由苦澀轉為甘甜。能夠使苦水變甜的妙法,就是主的十字架。因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滅亡的人為愚拙;在我們得救的人卻為神的大能 (林前 1:18)。
請看再(25下):「耶和華在那裡為他們定了律例、典章」律例指 神向人的要求;典章指 神對人是否遵行律法的判定。 神要藉著所頒佈的律法和典章,驗出以色列人每時候的實際狀況。
請看(26):「又說:“你若留意聽耶和華你神的話,又行我眼中看為正的事,留心聽我的誡命,守我一切的律例,我就不將所加與埃及人的疾病加在你身上,因為我耶和華是醫治你的。”」埃及人因硬心不肯順服摩西所傳達神的話,才染患了十災所引起的特殊疾病。我們的行為若要討神喜悅,便須留意傾聽 神的話。 神是我們的醫治,祂能維護我們的健康。
當以色列人領受苦水變甜的秘訣之後, 神才怎樣繼續他們走有祝福同在的道路呢?請看(27):「他們到了以琳,在那裡有十二股水泉,七十棵棕樹;他們就在那裡的水邊安營。」原來以琳位於瑪拉的南方不遠處,是沙漠中的綠洲,酷熱中的陰涼處,乾渴中的滋潤。在那裡有十二股水泉,七十棵棕樹,「十二」和「七十」在聖經裡象徵完全,十二股水泉,七十棵棕樹,是一個有豐富供應的樂境,預表救主耶穌豐富的恩典。棕樹是得勝的表號(約12:l2-13),又是榮耀的象徵(詩92:12-l4)。
在信徒的靈程中,須先有瑪拉的試煉和苦難,後才有以琳的祝福和甘甜。以色列人就在以琳安營休息,暫時歇息安舒,重生得力。
II. 神要將每日的糧食從天降給我們(16:1-36)
請看(16:1):「以色列全會眾從以琳起行,在出埃及後第二個月十五日,到了以琳和西乃中間、汛的曠野。」以琳雖好,但那不是 神帶領他們的目的地,他們必須啟程前行。那時是他們出埃及後第二個月十五日(剛滿一個月;民33:3),走到了以琳和西乃中間、汛的曠野,那裏處於向南往西乃的半途上,是一片長滿荊棘的曠野,難於找到食物。
請看(2):「以色列全會眾在曠野向摩西、亞倫發怨言,」處身在缺乏食物的環境中,叫人感到難以滿足。雖然他們未受過使苦水變甜的秘訣,又享受以啉豐盛的恩典,但飢餓的感覺很真實,眾人又向摩西、亞倫發怨言,發洩不滿的情緒。
人不需要什麼學習,也會曉得發怨言。然而,人人都會埋怨,就是否代表人人都喜歡埋怨呢?人所以會發怨言,是因為現實和環境使他們不滿,也表明他們還沒有學會順服 神,感恩和知足。
以色列人一連兩次都因為吃喝而得罪神(3),我們罪人是何等容易因為現實生活而離棄 神。一個不發怨言的人,是一個對神有信心的人。一個常常仰望主、向前看的人,他們能夠得勝的埋怨勢力。主在世時,常常受到世界和別人不合理的待遇,還是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 (來 5:8)。我們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從耶穌,就能勝過一切的埋怨,結出感恩真正的果子。
以色列人彷彿是找人放負,釋放內心的不滿,然而他們極難聽埋怨的說話, 神在天上也聽見了,並記載在聖經裏。請看(3):「說:“巴不得我們早死在埃及地、耶和華的手下;那時我們坐在肉鍋旁邊,吃得飽足。你們將我們領出來,到這曠野,是要叫這全會眾都餓死啊!”」不滿的以色列人明明地說,他們寧願違背 神的旨意,讓 神將他們處死在埃及地,也不願跟從摩西的帶領來到這裡;他們的說話包含後悔跟從你們出埃及地的意思。
他們形容:「那時我們坐在肉鍋旁邊,吃得飽足」,表示當時雖然在埃及地作奴工辛苦,但仍可享受豐盛的肉食。摩西亞倫將他們帶到這曠野地,簡直居心不良,為要叫他們全都餓死在那裡。他們的意思是:與其死在曠野這裡,不如早死在埃及地;與其餓死,不如為奴隸工作「殉職」!
以色列人在曠野, 神藉各樣的缺乏來考驗他們;看他們是否有信心倚靠 神,而最首先 神要將最基本的真理種在他們裡頭:「人活着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耶和華口裏所出的一切話」(申8:3)。「人飢餓非因無餅,乾渴非因無水,乃因不聽耶和華的話」(摩8:11)。
我們以為自己能夠好好地跟從 神,但環境改變,信心就改變;環境有困難,信心就軟弱。奇妙地, 神聽見以色列人難聽的埋怨之後,沒有放棄將盼望放在他們身上。相反, 神就在這個時刻,為自己的兒女賜下最珍貴有關天糧的真理。請一起讀(4):「耶和華對摩西說:“我要將糧食從天降給你們。百姓可以出去,每天收每天的分,我好試驗他們遵不遵我的法度。」 神預備的並不是從地土生出來的食物,而是從天上降下的糧食。「百姓可以出去,每天收每天的分」,「出去」指着出到營外野地,表示天糧雖然是從天降給,我們仍須付出勞力的代價,每天收每天的分,這是為著要試驗以色列人是否遵守 神的規定。 神每一日將更新的一天賜下,就是要試試看我們是否信靠 神,一天過一天的信靠。我們實在太容易效法這個世界,如同世人為吃餅得飽而勞力,但主耶穌再次教導我們要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勞力(約6:26-27)。
請看(5):「到第六天,他們要把所收進來的預備好了,比每天所收的多一倍。”」第六天就是安息日的前一日(22-23,26);那日要把所收進來多餘的一天份量(29),按照所指示的方法(23)預備妥當。
請看(6):「到了晚上,你們要知道是耶和華將你們從埃及地領出來的」這是預言當天晚上將會有神奇的事發生,有鵪鶉飛來,遮滿了營 (13)。第7節又說:「早晨,你們要看見耶和華的榮耀,因為耶和華聽見你們向祂所發的怨言了。我們算什麼,你們竟向我們發怨言呢?”」
請看(9-10):「摩西對亞倫說:“你告訴以色列全會眾說:‘你們就近耶和華面前,因為祂已經聽見你們的怨言了。’”亞倫正對以色列全會眾說話的時候,他們向曠野觀看,不料,耶和華的榮光在雲中顯現。」正當亞倫向他們說話之時,以色列全會眾的目光被曠野突然發生的景象所吸引,向著曠野觀看。不料,耶和華的榮光在雲中顯現,他們看見雲中出現 神榮耀的光輝,耀眼刺目,是 神親自臨在所發出的榮光。
請看(11-15):「耶和華曉諭摩西說:我已經聽見以色列人的怨言。你告訴他們說:‘到黃昏的時候,你們要吃肉,早晨必有食物得飽,你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 到了晚上,有鵪鶉飛來,遮滿了營;早晨在營四圍的地上有露水。露水上升之後,不料,野地面上有如白霜的小圓物。以色列人看見,不知道是什麼,就彼此對問說:“這是什麼呢?”摩西對他們說:“這就是耶和華給你們吃的食物。」鵪鶉是一種候鳥,在南歐和阿拉伯半島之間移棲,中途經過西乃半島;到了晚上,有鵪鶉飛來,鵪鶉的數目極多,遍地皆是,遮滿了營。
而嗎哪又是怎樣賜下的?曠野中白天和夜間的溫度差別極大,故清晨往往在地面上結有露水;嗎哪隨露水而降,待露水蒸發後才看得出來。在此,神要在平常的事物(露水)當中,顯出奇妙的作為,人類歷史中僅在四十年間出現天降嗎哪的自然現象(35)。以色列人在不可能得到豐富的肉食和營養食物的曠野環境中,仍有足夠的可供飽食,正是 神與他們同在的明證。
認識耶和華是我們的 神,乃是我們在地上人生的目的。, 神十分盼望我們都追求在經歷上更多認識 神。我們更多認識 神,自然就會更多信靠。 神。
請看(16):「耶和華所吩咐的是這樣:你們要按著各人的飯量,為帳棚裡的人,按著人數收起來,各拿一俄梅珥。”」神的供應綽綽有餘,此處限制各人按飯量收取,目的並不是要像自助餐餐廳的規條,阻止浪費,而是要試驗他們是否順從。(20)。請看(17-18):「以色列人就這樣行;有多收的,有少收的。及至用俄梅珥量一量,多收的也沒有餘,少收的也沒有缺;各人按著自己的飯量收取。」這是 神命定的均平。
請看(19):「摩西對他們說:“所收的,不許什麼人留到早晨。”」為什麼 神不容許人積蓄糧食在地上呢? 神既不希望百姓偷懶,因為勤力是活出健康和豐盛生命的前提;也不要他們為明日擔憂(太6:30-32),而要天天信靠神。每天對主得新的能力,新的引導。
為什麼有些人不順從摩西的話?請看(20):「然而他們不聽摩西的話,內中有留到早晨的,就生蟲變臭了;摩西便向他們發怒。」因此(21)說他們每日早晨,按著各人的飯量收取,日頭一發熱,就消化了。倘若遲去收取,等到太陽高升之後,便會來不及了,那天沒有天糧吃。
請看(22):「到第六天,他們收了雙倍的食物,每人兩俄梅珥。會眾的官長來告訴摩西;」會眾的官長來告訴摩西,報告收取雙倍食物的事,向摩西請示,這額外的一份應當如何處裡,才能避免生蟲發臭(20,23-24)。
請看(23):「摩西對他們說:“耶和華這樣說:‘明天是聖安息日,是向耶和華守的聖安息日。你們要烤的就烤了,要煮的就煮了,所剩下的都留到早晨。’”」耶和華的安息日是怎樣的一天呢?請看(24):「他們就照摩西的吩咐留到早晨,也不臭,裡頭也沒有蟲子。」「也不臭,裡頭也沒有蟲子」這是另外一個神蹟,這乃是安息日的神蹟,因為其他日子裡所剩下的嗎哪都會發臭生蟲,只有在安息日不會。
請看(25-26):「摩西說:“你們今天吃這個吧!因為今天是向耶和華守的安息日;你們在田野必找不著了。六天可以收取,第七天乃是安息日,那一天必沒有了。」
請看(27):「第七天,百姓中有人出去收,什麼也找不著。」百姓中有人或者在第六天沒有收取雙日份,或者存心試驗摩西的話(26)是否屬實。他們出去收,什麼也找不著,表示在安息日真的不降嗎哪。
神何等著重安息日的真理呢?請看(28):「耶和華對摩西說:“你們不肯守我的誡命和律法,要到幾時呢?你們看!耶和華既將安息日賜給你們,所以第六天祂賜給你們兩天的食物,第七天各人要住在自己的地方,不許什麼人出去。”」 神在第六天賜給雙倍的份量,完全是為著安息日的緣故。安息日各人要在自己的住處休息,不可出外作工。請看(30):「於是百姓第七天安息了。」
請看(31-32):「這食物,以色列家叫嗎哪;樣子像芫荽子,顏色是白的,滋味如同攙蜜的薄餅。」摩西說:“耶和華所吩咐的是這樣:‘要將一滿俄梅珥(俄梅珥就是伊法十分之一)嗎哪留到世世代代,使後人可以看見我當日將你們領出埃及地,在曠野所給你們吃的食物。’”」摩西轉述神的吩咐,要將一滿俄梅珥嗎哪留到世世代代,就是將一個人一天的份量(16)留作樣本,讓後世觀而得知嗎哪究竟是甚麼東西,使後人可以看見我當日將你們領出埃及地,在曠野 神所給他們吃的食物。
請看(33-34):「摩西對亞倫說:“你拿一個罐子,盛一滿俄梅珥嗎哪,存在耶和華面前,要留到世世代代。”耶和華怎麼吩咐摩西,亞倫就怎麼行,把嗎哪放在法櫃前存留。」『存在耶和華面前』意指存放在約櫃裡面,因為神是在約櫃上的施恩座那裡與人相會(30:6,36)。約櫃裡面一共存放著三樣東西,它們是:盛嗎哪的金罐和亞倫發過芽的杖,並兩塊約版(來9:4)。
總括來說, 神盼望用(35-36)來總結這篇信息:「以色列人吃嗎哪共四十年,直到進了有人居住之地,就是迦南的境界。直到進了有人居住之地,就是迦南的境界」 。耶穌基督向我們應許必要得着 神的國享受永生,在進入這美地之前,我們要學習每天依靠 神,與 神聯合,食天糧的真理。這是一個十分真實和有福的真理。 祈求主祝福我們一生學習和順從,天國的祝福和活潑的盼望常與我們同在,我們能夠在這變幻的世界中,成為 神福音活潑的見證。
UBF Hong Kong Bible Study Materials
版權 © 2025 UBF Hong Kong.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