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馬可福音 第4課 5月12日 岑國榮牧者
經文 / 馬可福音 2:18-3:6
金句 / 馬可福音 2:22
「也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裏,恐怕酒把皮袋裂開,酒和皮袋就都壞了;
惟把新酒裝在新皮袋裏。」
無論在哪個時代,新一代和上一代的矛盾總是出現。不少時候,新一代的人指上一代的人未能與時並進、食古不化,而上一代的人則是將新一代的人跟以往的人比較,批評新一代的人「一蟹不如一蟹」。在今日的信息裏,三次出現主耶穌和法利賽人之間的矛盾,由禁食、守安息日,到在安息日治病的問題,而且一次比一次升級。不過,主耶穌並不是看這為兩代人之間代溝的問題,而是一個人以怎樣的內心去盛載福音,要幫助法利賽人來一次屬靈的大革新。在今日的經文裏,若不計「新郎」的話,「新」(new)這字出現了五次。祈求主通過今日的信息,使我們以新的內心,迎接耶穌的新道理,得嚐福音裏新的恩典。
Ⅰ‧新郎和新酒耶穌 (2:18-22)
在上一回說到,稅吏利未作出破天荒的決志,起來跟從耶穌後,人生180度大逆轉,筵開多席邀請耶穌和門徒、其他稅吏和罪人。目睹這件事的法利賽人感到大為震驚,因為對他們來說,罪人應該是排斥的對象,比起新冠或流感病毒更應被拒諸千里之外,人人得而誅之,怎可能與罪人同檯吃飯呢?而另一件叫法利賽人受沖擊的事是甚麼呢?請看第18節。當時約翰的門徒和法利賽人禁食,他們帶著嚴肅的樣子、「咕嚕咕嚕」地打鼓的肚子,眼見耶穌的門徒沒有禁食之餘,還在利未的筵席上大快朵頤,他們便質問耶穌說:「約翰的門徒和法利賽人的門徒禁食,你的門徒倒不禁食,這是為甚麼呢?」在舊約時代, 神吩咐以色列人每年一次在贖罪日禁食 (利16:29,31),目的是在 神面前刻苦己心,悔改和尋求 神赦罪的恩典,更新決志過愛 神和榮耀 神的生活。在被擄巴比倫之後,猶太人又加上四個禁食的日子 (亞8:19),目的是記念聖殿被毀,為國難而哀悼。到了耶穌時代,除了贖罪日的禁食外,法利賽人還會逢星期一和星期四禁食。
本來,禁食的目的是藉著禁戒肉體的欲望,叫人的心更加親近 神,為罪悔改的心變得懇切。禁食也為了尋求 神的引導和呼求 神的拯救:就如以斯帖在猶大民族面臨滅絕的危機面前,與所有猶大人禁食三日三夜 (帖4:16);耶穌也為了得勝撒旦的試探,在曠野禁食四十晝夜 (可1:13)。信息的僕人為了得著屬靈的能力、專心宣講信息,有時會禁食一兩餐;也有弟兄姊妹晚上放工之後,為了參加屬靈的聚會或查經,趕不及吃飯,便惟有暫時禁食直到聚會完結。這些禁食原意都是好的。但法利賽人卻捨本取末,將禁食原有的目的丟棄了,純粹以禁食的行為定為敬虔的標準。失去原意的禁食有甚麼問題呢?這好比最近全城熱門的話題--垃圾徵費一樣,原意是叫人減少製造垃圾,但結果卻錯放重點,眾人關注的只是要交多少錢來掉垃圾,以及怎樣在政策實施之前,盡快掉走所有垃圾,來盡量避免繳費。當人忘記律法的精神時,也會變得這樣形式主義和律法主義,甚至以律法為抬高自己和論斷別人的工具。
耶穌於是就禁食提出甚麼新的教訓呢?請一起讀第19節:「耶穌對他們說: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時候,陪伴之人豈能禁食呢?新郎還同在,他們不能禁食。」耶穌將門徒跟從耶穌的信心生活,比喻為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婚姻筵席。猶太人的婚宴通常長達一個星期或以上,席上供應佳餚美酒,讓賓客與新郎新娘同享歡樂。在這樣喜慶的場合禁食,實在是難以想像的事。上個月Ron Ward牧者來探訪香港中心,期間與同工們一起吃飯,同工們在筵席上預備了超豐盛的多國菜式,甚至多得吃不完。若按照法利賽人敬虔的標準,是否應該禁食呢?怎樣想都覺得禁食跟聚會的氣氛格格不入。當利未決志起來跟從耶穌時,他就好像新娘嫁給新郎一樣,經歷到耶穌的愛、天國的幸福和喜樂,門徒就像伴郎一樣與他一同喜樂。同樣,信徒的生活並非好像修道士或和尚那樣,以苦行和禁食為信仰的中心,而是因耶穌的愛和赦罪的恩典,常常滿有救恩的喜樂和感激。然而,耶穌並沒有否定禁食。耶穌說我們何時要禁食呢?請看第20節:「但日子將到,新郎要離開他們,那日他們就要禁食。」對門徒來說,新郎要離開他們,這指著耶穌被釘十字架的時候,那日他們要禁食,為罪哀慟。當我們與耶穌的關係破壞,內心遠離主時,也須要禁食。但對我們來說,比起不進食,媒體禁食(media fasting)可能來得更有效。通過禁食,我們悔改叫我與主的關係阻塞的罪惡,那時我們再次被主迎接為聖潔的新娘,可以恢復信心生活的喜樂。
面對被形式主義和律法主義深深捆綁的法利賽人,耶穌舉了哪兩個比喻來幫助他們呢?請看第21節:「沒有人把新布縫在舊衣服上,恐怕所補上的新布帶壞了舊衣服,破的就更大了。」在今日物質豐裕的年代,若衣服破損,人大多會將它們丟棄,或者拿去衣物回收箱。但在我小時候,補衣服是很平常的事:母親會用跟衣服差不多顏色的布料,縫在衣服的破口上。我的父母退休之前做包伙食的工作,會用一塊大布來包裹幾碟餸菜;當布破爛時,便用其他布料來縫補。在這裏,新布的英文是"unshrunk cloth",指著未曾縮水的布料,韌度跟縮過水的舊衣服不同,若勉強補上,洗衫時新布便會把舊衣服拉扯以至扯破。請一起讀第22節:「也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裏,恐怕酒把皮袋裂開,酒和皮袋就都壞了;惟把新酒裝在新皮袋裏。」猶太人把酒裝在羊皮袋裏,由於新酒會不斷發酵,就好像剛剛開罐的汽水會不斷膨脹,惟有富有彈性的新皮袋,才容得下新酒發酵而來的張力;若把新酒裝在舊皮袋,結果只會兩敗俱傷,酒漏出來,皮袋也報廢。新酒和舊皮袋、新布和舊衣服,兩者都是格格不入的組合。這好比新居入伙,人大多會購置新的傢俬,不會將舊的傢俬搬入新居,就好像我們在新Centre入伙時一樣,這樣才與新居顯得配襯。
耶穌通過這兩個比喻,想說的是甚麼呢?新布和新酒是指著耶穌和耶穌的福音,而舊衣服和舊皮袋是指著猶太的律法主義和形式主義。福音是 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人。福音就好像持續發酵的新酒一樣,有無窮的生命的大能 (來7:16),將人從裏到外(inside out)翻新再翻新,絕不會停留在同一的狀態。福音也好像富有彈性的新布一樣,能包容和接納不同的罪人,無論是自私的稅吏、無力的癱子,以至是醜陋的痲瘋病人。福音就是這樣充滿活力和生命力;凡福音所到之處,必有屬靈革新的工作發生。但法利賽人因為習慣性過遵守形式和律法的生活,不願意被福音改變,也不能接受罪人被福音改變,所以不能盛載有如新酒一樣的福音;他們好比擺爛的老員工,以不變應萬變,只會按章工作一樣,以至信仰生活變得一池死水、了無生氣。
怎樣才能從舊皮袋的內心得改變,擁有新皮袋的內心來盛載福音呢?新舊皮袋的關鍵不在於年紀,也跟形式無關,而是在於我們的內心有沒有通過福音得改變。為了盛載新酒,必須要丟棄舊皮袋,換上新皮袋;我們也不能藉著將舊衣服小修小補,來令自己的外表變得更好看,惟有將舊衣服完全拋棄,穿上新的衣服才能。同樣,我們也要通過 神的說話,悔改因為形式化和罪惡而變舊的內心,丟棄舊人的生活,穿上耶穌基督這新人,領受和效法耶穌的愛和憐憫,我們就被福音改變,也可以曉得怎樣以福音服侍這新的世代。以弗所書4:22-24說:「就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這舊人是因私慾的迷惑漸漸變壞的;又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 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羅馬書12:2也說:「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 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每逢聖誕,相信大家都會想到一首耳熟能詳的詩歌:「普世歡騰,救主降臨,全地接祂為王!」但大家知不知道《普世歡騰》這首我們以為是傳統的詩歌,在它誕生的時候是一首非常創新和劃時代的詩歌呢?詩歌的作詞人是被譽為「英文聖詩之父」的Isaac Watts(以撒‧華茲),在《生命聖詩》裏也載有多首他的作品。以撒‧華茲出生於十七世紀的英國,當時的英國教會是由英國國教主導,而以撒‧華茲一家是清教徒,被視為分離主義份子,他的父親因此多次受逼迫和監禁,而以撒‧華茲即使天資聰穎,也因不屬於國教會員而無法進入牛津或劍橋等一流的大學。在當時教會的聚會裏,會眾只能以無伴奏的方式,唱《詩篇》的歌詞(又稱為《韻文詩篇》),為了使信徒可以記誦聖經中的內容,也避免人重視音樂過於 神的說話。但隨著時代改變,《韻文詩篇》難免顯得生硬和呆板,以撒‧華茲也發現由拉丁文翻譯過來的《韻文詩篇》當中的英文翻譯欠佳,會眾不知道自己唱的是甚麼意思,無法引起他們的共鳴,以至敬拜的氣氛死氣沉沉。一日,當以撒‧華茲向父親投訴,指自己再忍受不住那些生硬拗口的詩歌時,他的父親便向他說:「年輕人,那麼你不如寫一些更好的詩歌吧。」就在那日,以撒‧華茲寫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首詩歌。在福音的光照下,以撒‧華茲使用當代的語言,一生寫成超過七百首詩歌,讓當代的人能對福音感同身受,當中包括了《痛哉!主血傾流》、《主在十架》、《歌頌父 神偉大權能》等。這些詩歌原來在當時是被評為激進、實驗性質和開創性的詩歌。在這裏,我不是想說要以甚麼音樂或方式來服侍這時代的年青人,而是好像保羅所說,為了與人同得福音的好處,向甚麼樣的人,就作甚麼樣的人(林前9:22,23)。今日的我們是以怎樣的內心來服侍這世代呢?祈求主將一顆新皮袋的內心賜給我們,叫我們不因形式化和因循而變得老舊,而是擁有福音的新酒去分給校園的靈魂。
Ⅱ‧安息日的主耶穌 (2:23-28)
請看第23節。到了一個安息日,耶穌和門徒從麥地經過,常常飢餓的門徒看見金黃色的禾田,仿彿看見一大片新鮮出爐的麵包一樣,他們不禁伸手摘麥穗來吃。這時候,一直埋伏在禾田的法利賽人忽然伸出頭來,對耶穌說:「看哪,他們在安息日為甚麼做不可做的事呢?」法利賽人為何如此嚴厲地指責門徒違反安息日呢?對猶太人來說,遵守安息日的律法非常重要。 神在十誡裏賜下有關安息日的律法說:「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第七日是向耶和華--你 神當守的安息日。這一日你和你的兒女、僕婢、牲畜,並你城裏寄居的客旅,無論何工都不可做。」(出20:8,10) 為了嚴格遵守「無論何工都不可做」這句說話,猶太經典《米示拿》(Mishnah)定下了39類在安息日禁止做的工,然後再在每個類別分別定下39項規條,即是一共1521條細項。這些細項有不少跟當時的經濟活動有關,例如耕地、種植和收割等。我好奇今日虔誠的猶太人怎樣遵守這些規條,翻查一下猶太正教公會的資料,有這樣的發現:在安息日「不准點火」,基本的精神是不能從大自然中提取能量,所以在安息日不准駛車、包括電動車,也不能用電話;在安息日「不准剪羊毛」,這包括剪頭髮和剪指甲;在安息日「不准挑選」,這包括從魚挑骨頭出來,因此猶太人會吃特製的魚丸或魚餅;還有在安息日不能寫兩個或以上的字,也不能擦兩個或以上的字;不能撕卷裝廁紙,只能用單張的紙巾等。單是聽見這些規條,已經叫人感到相當頭痛。
猶太人定下這些巨細無遺的規條,為了叫人知道具體上可以怎樣遵守安息日,原意其實是好的。只不過,過多的繁文縟節卻成為了百姓難擔的重擔。法利賽人也變得只是關心百姓有沒有執行安息日的規條,而非遵守安息日的精神;他們看門徒摘麥穗的動作為收割,剝瞉的動作為打穀,丟瞉的動作為揚糠,定門徒違反安息日的罪。
耶穌怎樣為門徒辯護呢?請看第25,26節。耶穌舉了大衛作為例子(撒上21:1-6):當大衛被掃羅追殺、飢寒交迫之時,來到大祭司亞比亞他那裏求餅,不過亞他亞他手上,就只有作為供物用、放在聖所的陳設餅。為了救活大衛和跟從他的人,亞比亞他將這原本只有祭司才可以吃的陳設餅給他們吃,這是因為他知道 神的內心,不是想叫一個人死,而是叫一個人活。 神知道大衛這樣做並非出於藐視 神, 神也想餵飽和保護大衛的生命,所以並沒有定他和亞比亞他的罪。同樣, 神也沒有定因飢餓而摘麥穗吃的門徒的罪,反而看他們像大衛一樣那麼寶貴。
耶穌於是教導他們, 神設立安息日的目的是甚麼呢?請一起讀第27,28節:「又對他們說: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所以,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 神在六日創造天地,到第七日安息,這不是因為 神實在太累而需要唞唞,而是因為知道人的需要。 神賜福給第七日,定為聖日,這是為叫我們的身體和心靈都可以得到恢復。設立安息日的目的是賜福給人和叫人得安息,不是加添人的重擔。 神知道我們在一星期勞苦工作以後,需要來到祂那裏,藉著敬拜 神和與 神深深相交,得著靈裏真正的安息。我們可以在安息日敬拜 神,這是何等大的祝福和特權呢!但若只是以遵守安息日為義務,即使滿足了1521條規條,這於 神和於我們又有何益處呢?耶穌說:「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我們在安息日獻上對耶穌的愛和敬拜,這是我們人生蒙福的秘訣。以賽亞書58:13,14這樣說:「你若在安息日掉轉你的腳步,在我聖日不以操作為喜樂,稱安息日為可喜樂的,稱耶和華的聖日為可尊重的;而且尊敬這日,不辦自己的私事,不隨自己的私意,不說自己的私話,你就以耶和華為樂。耶和華要使你乘駕地的高處,又以你祖雅各的產業養育你。這是耶和華親口說的。」祈求主使我們帶著更新的心靈,參與每主日的崇拜,以至可以得著新的心靈、新的力量和新的盼望,過新一個星期更新的信心生活。
Ⅲ‧治好枯乾一隻手之人的耶穌 (3:1-6)
請看第3章1節。到了另一個安息日,耶穌又進了會堂,在那裏有一個人枯乾了一隻手。在這裏,「枯乾」的原文是被動式,表示這人的手枯乾,很可能是後天的意外或疾病造成的。而路加福音6章裏說,這人是右手枯乾了。一隻手枯乾會帶來甚麼問題呢? 神創造人時,將一雙手賜給人,這是非常奇妙的設計。雖然只有一隻手,人都可以活著,但單手和雙手所能做到的工,卻完全不同:用單手彈鋼琴,不能媲美用雙手彈鋼琴的效果;用單手打機,也不能跟用雙手打機的手速比較。之前榮基弟兄一隻腳的韌帶撕裂,雖然仍然能打鼓和駛車,卻不能像平日那樣以9秒9的速度奔跑。當時並沒有專為殘疾人仕而設的無障礙設施,這枯乾一隻手的人必然在生活上遇見很多障礙,找不到工作,也找不到結婚的對象。有人即使面上長了雀斑,或者皮膚有了疤痕,都會用方法盡量隱藏,何況這個人,他會因這隻枯乾手而感到何等尷尬和羞恥的呢?
眾人卻對這個枯乾一隻手的人懷著甚麼惡毒的計謀呢?請看第2節。眾人窺探耶穌,要看看祂在安息日醫不醫治這個人。路加福音記載這些人是文士和法利賽人(路6:7),他們確信有憐憫和恩典的耶穌,必然會醫治這個人,這樣他們就可以控告耶穌違反安息日的規條。在剛才所說有關安息日39類禁止做的工當中,磨碎是其中一類不准做的工作;當時,治病往往需要磨碎草藥一類的藥物,因此除非是嚴重或危急的疾病,否則不能用藥或治病。例如,被蜜蜂針的話可以搽藥膏,但被蚊針的話便不可以,因為一般來說只是感到痕癢(至於其他特殊的情況能否用藥,就要問問猶太的拉比了)。這個枯乾一隻手的人,明顯是屬於非緊急情況,若耶穌當下便醫治他,便算是干犯了安息日。由此看來,法利賽人完全不關心這人的生命,也完全不理會安息日的目的,他們的內心徹底地舊皮袋,不認識 神的愛和慈悲,在屬靈上是極其枯乾的人。
耶穌怎樣幫助這枯乾一隻手的人,又怎樣挑戰內心剛硬的法利賽人呢?請看第3,4節。耶穌對那枯乾一隻手的人說:「起來,站在當中。」又問眾人說:「在安息日行善行惡,救命害命,哪樣是可以的呢?」問題的答案顯而易見:安息日的目的不但為了盡心愛和敬拜 神,也為了向人行善和救人的生命,愛和服侍一個靈魂;但他們卻默不作聲,因為不想接受耶穌的說話。請看第5節。耶穌怒目周圍看他們,憂愁他們的心剛硬,就對那人說:「伸出手來!」這人要伸出手來是何等不容易的呢?若果他要伸出的是打出15次147分的奧蘇利雲的手,又或者是三分球王Stephen Curry的手,這絕對不是問題。但他要伸出的卻是醜陋和枯乾的手,這是何等叫人難堪的事呢?所有人都只是想展露自己健康的樣子、美麗的樣子、自信的樣子,不會有人想將自己軟弱、羞恥和枯乾的地方顯露在人前。但耶穌之所以叫他伸出手來,這是為了使他擁有對耶穌的信心,藉著順從而得醫治,以至可以與耶穌建立個人的關係。
請看第5節下:「他把手一伸,手就復了原。」當這人把他的枯乾手向耶穌伸出時,奇妙的事發生了:本來枯乾無力的手,在伸出來的一刻,變得強而有力;從今以後,他可以以雙手來竭力作工,以雙手來預備信息,也以雙手來服侍身邊的人。他內心的黑暗被趕走,枯乾的人生也復了原。耶穌能醫治我們人生枯乾的地方,這是因為祂在十字架上以祂的釘痕手完全擔當我們的罪惡,叫我們在罪上死,就得以在義上活。相反,法利賽人的內心變得何等剛硬呢?請看第6節。本來反羅馬的法利賽人,竟然與親羅馬的希律黨人站在同一陣線,商議怎樣除滅耶穌。由此看來,我們擁有舊皮袋抑或新皮袋的內心,絕非微少的問題。我們要努力以主的說話開墾內心,也要將我的枯乾手帶到主的面前,那時不但我們的生命復了原,我們也可以參與主拯救生命的工作。
總括來說,耶穌就是福音的新酒,是我們信徒的新郎;我們要除去因罪和形式化而變得陳舊的內心,讓福音的新酒將我們裏外更新。耶穌也是安息日的主,是醫治我們靈魂所有枯乾和患病的醫治者。祈求主幫助我們在每主日獻上主當得的敬拜,叫我們枯乾的心靈得醫治;又祈求主使我們效法主服侍一個因罪而枯乾的靈魂,成就叫人得生命的工作。
UBF Hong Kong Bible Study Materials
版權 © 2025 UBF Hong Kong.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