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羅馬書 第12課 8月17日(第Ⅱ部信息) 李永仁牧者
經文 / 羅馬書 9:1-33
金句 / 羅馬書 9:16
「據此看來,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發憐憫的 神。」
回顧羅馬書上半部份1-8章裏,使徒保羅向我們闡述因信稱義的福音道理,無論是猶太人或外邦人憑著耶穌的血,藉著信,經歷罪得赦免,改變成為 神的兒女和後嗣,繼承 神國的產業。信仰因迎接福音,在地上生活作得勝有餘的開拓者。如此美好的信息,理當人樂意接受。然而,事實上卻不是如此。尤其保羅的同胞以色列,不信和拒絕福音,使保羅大有憂愁,心裡傷痛。也許作牧者的我們也有著保羅的憂愁,因校園裏大部份的學生拒絕福音,就不禁生出疑惑, 神是否呼召我們在校園傳道呢? 神是否現在仍然作救贖工作呢?祈求 神幫助我們通過本段經文,效法保羅通過聖經學習 神的主權和憐憫,我們因 神對我的揀選和憐憫而感恩,也認識屬於 神的救恩工作。
請看第1,2節,「我在基督裡說真話,並不謊言,有我良心被聖靈感動,給我作見證。我是大有憂愁,心裡時常傷痛;」保羅心裏憂愁和傷痛的緣由是他的弟兄、骨肉之親,不信和拒絕 神差遣的獨生子耶穌,將祂釘死在十字架上。以色列人隨從世上的情慾生活,行走遭受 神審判敗亡的道路。保羅因所愛的同胞而心裏大有憂愁,心裡時常傷痛。保羅甚至說,為了換取他的兄弟得救,自己被咒詛,與基督分離也是願意。
以色列從 神領受甚麼特權?請看第4,5節,「他們是以色列人,那兒子的名分、榮耀、諸約、律法、禮儀、應許,都是他們的。列祖就是他們的祖宗,按肉體說,基督也是從他們出來的,他是在萬有之上,永遠可稱頌的 神。阿們!」首先,以色列在世上眾多的民族中,蒙 神揀選作 神的兒子。 神使以色列得榮耀,日頭以雲柱,夜間以火柱,引領和保護他們。 神將諸約給以色列,在西乃山上賜十誡和聖潔的誡下,他們若留心聽順從,被設立作普世的祭司,聖潔的百姓。正當世上許多民族無知地敬拜太陽、月亮、樹木、石頭、海或野獸,以色列卻擁有敬拜獨一真 神的特權。 神又將無數的祝福和應許給以色列,通過偉大的祖宗如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留下信心的腳縱給後代。這榮耀特權的高峰,就是 神的兒子基督是從猶太人而生。基督是世界的光,照亮黑暗的世界;基督是 神的羔羊,背負世人罪孽的;基督湧流直到永遠的活水;基督是復活和生命,叫死人活過來;基督是從罪和死亡中拯救我們,以愛與和平管治我們的萬王之王。這位耶穌基督是在萬有之上,是永遠可稱頌的 神。這就是 神給以色列一切祝福之中最偉大的。 神如此祝福以色列,是要使他們作祭司的國度,拯救普世萬民。可惜,以色列並不曉得 神的心意,只享受所擁有的特權,把先知打了殺了,最終也將彌賽亞釘死在十字架上。保羅為同胞因無知而失去一切 神的祝福,大有憂愁,心裡時常傷痛。
連 神所揀選以色列也不信,我們不禁起了疑問,「是否 神的話落了空?」以色列毀了諸約,排斥 神的獨生子, 神的救贖也看似落空和失敗了。彷彿 神也放棄了所揀選的以色列,廢棄先前賜與以色列的應許。保羅也為到以色列人的不信而憂愁,卻在深入研讀聖經時發現了 神驚人的計劃和主權。
請看第6節,「這不是說 神的話落了空,因為從以色列生的,不都是以色列人;」猶太人主張惟有從血統上傳承的才是以色列人。保羅通過聖經明白並非擁有以色列血統的,就是以色列人。保羅更新地發現了真以色列人。誰是真以色列人?請看第7,8節,「也不因為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就都作他的兒女;惟獨“從以撒生的,才要稱為你的後裔。”這就是說,肉身所生的兒女不是 神的兒女;惟獨那應許的兒女才算是後裔。」亞伯拉罕有兩個兒子以實瑪利和以撒。從血統上看兩個兒子也是亞伯拉罕的後裔。然而, 神稱以撒才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就吩咐亞伯拉罕將以實瑪利趕出去(創21:12)。這表示肉體生的兒女不就是 神的兒女,惟有所應許的兒子才被 神稱為後嗣。「因為所應許的話是這樣說:“到明年這時候我要來,撒拉必生一個兒子。”」(9) 那時撒拉已經是年紀老邁、月經已斷的婆婆。 神卻按祂的應許使九十歲的身體誕生了以撒。以實瑪利卻與 神的應許無干,是以人的方法誕生;以撒才是因 神的應許而誕生的兒子。所以, 神對亞伯拉罕說,惟獨從以撒生的,才要稱為你的後裔。這顯明 神的救贖工作並非按照人的意思,而是基於 神的應許,這是 神美善的主權。
神的主權也彰顯在以掃和雅各身上。請看第10-13節,「不但如此,還有利百加,既從一個人,就是從我們的祖宗以撒懷了孕,(雙子還沒有生下來,善惡還沒有作出來,只因要顯明 神揀選人的旨意,不在乎人的行為,乃在乎召人的主。) 神就對利百加說:“將來大的要服事小的。”正如經上所記:“雅各是我所愛的,以掃是我所惡的。”」以掃和雅各的案例相比以實瑪利和以撒的案例,更顯出真以色列人是基於 神的主權。以實瑪利是從婢女夏甲所生,以撒是從主母撒拉所生,或許也有分別。但以掃和雅各是從同一母腹,但在他們還沒有生下來,善惡還沒有作出來, 神已經揀選了雅各,說,將來大的要服事小的。正如瑪拉基書1:2所說:「雅各是我所愛的,以掃是我所惡的。」這表示成為真以色列與人的條件和所做的無關,乃是 神單方面的恩典揀選。通過所揀選的雅各,是要顯明 神揀選人的旨意,不在乎人的行為,乃在乎召人的主。
有人為那沒有被揀選的提出質疑, 神是否不公平?請看第14,15節,「這樣,我們可說甚麼呢?難道 神有甚麼不公平嗎?斷乎沒有!”因他對摩西說:“我要憐憫誰,就憐憫誰;要恩待誰,就恩待誰。」這句話是出於出埃及記33章,以色列族造了金牛犢偶像敬拜處於滅族的危機。摩西上山為以色列百姓懇切代求, 神就向摩西回應:「我要恩待誰,就恩待誰;要憐憫誰,就憐憫誰。」(出33:19)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罪人是因自己的罪而滅亡,罪人因 神的憐恤而得救。 神並沒有義務拯救罪人,也沒有虧欠了人。 神格外以祂豐盛的慈悲和憐憫,按祂的主權要憐憫誰,就憐憫誰。有人如此比喻說,兩個人同樣因醉酒駕車失事,重傷躺在血泊之中。其中一個重傷者,因路過的醫護人員為他及時施行急救,最終救回了生命,另一個最終失救而身亡。法庭頒佈的死亡事實證明書,只會寫死者的死亡主因,是醉酒駕駛導致重傷身亡,而非寫無人拯救他而身亡。
在羅馬書3章總結說,「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都是偏離正路,一同變為無用。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 神的榮耀;」(3:10,12,23);「你們死在過犯罪惡之中,」(弗 2:21) 我們全人類都因罪惡而完全敗壞,無可救藥。若非 神的揀選和憐憫,我們沒有一個能得活。本來我們因情慾罪性、憎恨嫉妒人或崇拜偶像必遭受審判, 神卻向我們施與格外的恩典和憐恤,設立我們作牧者和祭司,重新改造我們脫離敗壞的轄制。 神以祂的主權向人施憐憫,因此罪人無資格說 神不公平。若真要是公平,最公平的所有罪人都受審判和滅亡。對於 神的主權和憐憫,我們要首先感謝 神的恩,如今我們蒙 神憐憫倘有氣息來聽道,來親近認識 神。至於我的親友之中,誰蒙憐憫、誰不蒙憐憫,我們罪人根本不知道,不知道在甚麼時候,是否十年他醒悟過來呢?我們也不能干預 神的主權。我們應當不住地感謝 神向我這罪人,施與格外的憐憫和恩典。
我們是怎樣得救的呢?請看第16節,「據此看來,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發憐憫的 神。」「那定意的」指著有目標計劃要得著的人;「那奔跑的」指著靠著行為和努力的人。我們中間得救的人也明白,並非因我們之前的計劃謀定,也非我的付出勞力而重生得救,而是因 神的計劃和憐憫使我們重生。正如「這等人不是從血氣生的,不是從情慾生的,也不是從人意生的,乃是從 神生的。」(約1:13) 我們這被生的,並非我們事先計劃自己何時出生,而是生我的所計劃的,我們是被動的。我們非因奔跑而得救,也非我們的計劃而蒙拯救,反而我們為了罪中之樂而奔跑。若非 神的憐憫,不斷差派祂的僕人來探訪我們,聖靈感動我們,我們斷不能得救。故此,我們要記念 神所賜的救恩,我是如何得救,如今竟成了何等人。在 神面前,我們並無可誇,只將感謝和頌讚歸與父 神。即使現實上,我們遇上不明白、不如意的事情,也要常常謙卑承認 神的主權,"Yes, Lord"求 神的憐憫和碎渣兒的恩典生活。
保羅在這裏舉出那拒絕 神主權的表表者。請看第17節,「因為經上有話向法老說:“我將你興起來,特要在你身上彰顯我的權能,並要使我的名傳遍天下。”」 神要憐恤拯救為奴的以色列出埃及,法老卻使出渾身解數敵擋 神的計劃。 神憐憫以色列,卻任由法老的心剛硬。 神以九災警告法老,只損及他的財物,最後以殺長子之災攻擊法老。法老如此才容以色列人去,事後,法老又再剛硬,領精兵馬車來追擊以色列,結果追擊的埃及兵都淹死在紅海裏。如此, 神因法老的剛硬向全地顯出 神的威榮和能力,就是四十年後的喇合和耶利哥城,也懼怕以色列上天下地的 神。 神藉著法老的剛硬顯出 神的能力,並非說法老本來謙卑, 神使他的心剛硬起來,乃是 神任由他剛硬,向世界表演他的愚昧。「如此看來, 神要憐憫誰,就憐憫誰;要叫誰剛硬,就叫誰剛硬。」(18) 如此看來,有誰能敵擋 神的主權。故此,我們要在 神的主權和計劃前謙卑俯伏,不要像法老挑戰 神的主權,內心剛硬。
或許有人對於保羅所提出 神的主權仍然不滿,聲稱 神的主權為霸道,「這樣,你必對我說:“他為甚麼還指責人呢?有誰抗拒他的旨意呢?”」保羅怎樣回應呢?請看第20,21節,:「你這個人哪,你是誰,竟敢向 神強嘴呢?受造之物豈能對造他的說:“你為甚麼這樣造我呢?”窯匠難道沒有權柄從一團泥裡拿一塊做成貴重的器皿,又拿一塊做成卑賤的器皿嗎?」「你這個人哪,你是誰,」人對於 神主權的不滿,最基本的原因是我們不知道我們是誰。滿有罪惡不義的人,還強嘴批評聖潔 神的主權。人只不過是泥土, 神卻是我們的創造主, 神絕對可以任憑祂旨意行事。 神如同窯匠用泥土,用以他的工藝造了價值連城的青花陶瓷,也可以用泥造了一個平民的飯碗。瓦器不能向窯匠強嘴,為何不把我造成昂貴的陶瓷。正如我們從銀包拿出八達通來付款,八達通也無權問點解如此Duo佢。在馬太福音20章 神的主權。一個葡萄園的主人施恩給下午五點才做工的人,雖然只做了一個小時,也得了一天的工價。那從早上來打工的,因看見自己所得的與那少做的一樣,就埋怨主人不公平。主人回答說:「我的東西難道不可隨我的意思用嗎?因為我作好人,你就紅了眼嗎?」同樣, 神有權柄隨己意使用祂的憐憫。那向 神強嘴的人,問題在於他並不知道自己是誰。
請看第22,23節,「倘若 神要顯明他的忿怒,彰顯他的權能,就多多忍耐寬容那可怒、預備遭毀滅的器皿;又要將他豐盛的榮耀彰顯在那蒙憐憫、早預備得榮耀的器皿上。」許多時,人都容易對 神的主權和安排不滿,看見惡人亨通,問 神為何不立時審判惡人呢?那蒙揀選的信徒行善,卻遭上意料不到的的苦難或試煉,質疑 神:「為何我如此服事 神也遇上這樣的事?」保羅告訴我們 神的計劃, 神忍耐寬容那可怒的罪人,將機會也賜給那可怒的器皿。當他們悔改惡行時, 神就悅納他們。但那藐視 神恆久忍耐、憐恤的人,終久必受 神的審判。對於 神所揀選的人, 神預備將豐盛的榮耀顯明在他身上,首先讓他經歷苦難和試煉。我們有誰能阻礙 神對我們的計劃,挑戰作窯匠的 神? 神對我們每一個人皆有美善的旨意而安排,好像創世記中雅各的十二個兒子各有不同的長處。對於 神的主權,我們不能向 神強嘴,只能謙卑向 神承認,並配合 神的計劃自己獻上。這才是我們當擁有正確的生活態度和信心。
保羅並沒有因自己為猶太人,以狹窄的民族主義限制 神的工作。基於 神的主權和揀選,本來崇拜偶像和墮落的外邦人,成為了 神的百姓。請看第24節,「這器皿就是我們被 神所召的,不但是從猶太人中,也是從外邦人中。這有甚麼不可呢?」保羅以舊約中的何西亞書來支持這論點。請看第25,26節,「就像 神在何西阿書上說:“那本來不是我子民的,我要稱為‘我的子民’;本來不是蒙愛的,我要稱為‘蒙愛的’。從前在甚麼地方對他們說,‘你們不是我的子民’,將來就在那裡稱他們為‘永生 神的兒子’。”」 神的揀選是超越人所能理解的; 神的預定是人所不能測度的。結果,誇口自己蒙 神揀選的以色列跌倒,本崇拜偶像的外邦人卻成為 神的子民。
保羅通過以賽亞書明白 神在不信的以色列中留下餘種來作工。請看第27-29節,「以賽亞指著以色列人喊著說:“以色列人雖多如海沙,得救的不過是剩下的餘數。因為主要在世上施行他的話,叫他的話都成全,速速地完結。”又如以賽亞先前說過:“若不是萬軍之主給我們存留餘種,我們早已像所多瑪、蛾摩拉的樣子了。”」這段話的歷史背景為強國亞述侵略南猶大,南猶大陷入亡國的地步。因著 神的大憐憫,他們中間屬少數的人拯救。從以賽亞書說有多少餘民呢?「直到城邑荒涼,無人居住,房屋空閒無人,地土極其荒涼。境內剩下的人若還有十分之一,也必被吞滅,像栗樹、橡樹,雖被砍伐,樹墩子卻仍存留。」(賽6:11,13);「其間所剩下的不多,好像人打橄欖樹,在儘上的枝梢上只剩兩三個果子,在多果樹的旁枝上只剩四五個果子。」(賽17:6) 若沒有 神的憐憫,以色列中一個也不能剩下。那剩下的人就是迎接 神的旨意,求 神的憐恤,在惡劣環境中仍持守信心,不向偶像屈膝的人。
神的工作並非通過大多數人成就,而是通過這屬少數的餘民來完成。「因為主要在世上施行他的話,叫他的話都成全,速速地完結。”」(28) 或許我們想,為何 神不揀選世上有地位的、有能力的,卻呼召使用屬少數、軟弱不足的餘民成就 神的工作。作餘民的我們要曉得,雖然我們是軟弱不足,但呼召我們的 神是大有能力的。 神不使用那雖有能力卻驕傲自恃的人,卻使用那謙卑順服 神主權的人,彰顯 神的榮耀。 神就是通過這些如同五餅二魚剩下的人,親自成就拯救萬民的工作。
但那主張自己的義,靠己力的人會怎麼樣呢?請看第32,33節,「這是甚麼緣故呢?是因為他們不憑著信心求,只憑著行為求,他們正跌在那絆腳石上。就如經上所記:“我在錫安放一塊絆腳的石頭,跌人的磐石;信靠他的人必不至於羞愧。”」不追求義的外邦人得著義,追求律法之義的以色列卻得不著律法的義。這是因為外邦人謙卑而憑信心得著義,但猶太人不求信心,只靠行為。他們藐視被釘十字架的耶穌,以信靠耶穌的人為愚拙。結果,耶穌基督成為那不信的人「絆腳的石頭」、「跌人的磐石」。靠自己的行為自誇的,必因基督而被跌倒受羞恥,但那信靠耶穌的人必不至於羞愧。
通過今日經文,我們學習如今 神擁有主權而揀選人, 神要憐憫誰就憐憫誰; 神也通過屬少數剩下的人,成功拯救世人的工作。我們要曉得沒有一件事,比蒙 神揀選成為屬少數的餘民更榮耀、更值得感恩。我們本為卑微的人生,卻有盼望在 神的工作上被使用,這是 神賜我們極大的特權。我們要感謝和稱讚 神,對我們的人生竟然擁有偉大的旨意而預備使用我們。
UBF Hong Kong Bible Study Materials
版權 © 2025 UBF Hong Kong.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