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感恩節崇拜 11月17日(第Ⅱ部信息)
經文 / 詩篇 23:1-6
金句 / 路加福音 23:5
「在我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
今日是感恩節崇拜,感恩的儀式從古代農業的社會已開始有了,中國人也在不同的時代有收割感恩的慶祝活動,這樣持守感恩的目的,是因為人曉得可以收割,絕非靠人的努力,而是因著上天的幫助。實際上,從撒種直到收割的日子,人付出的功勞只是佔了極少部份,若沒有上天的祝福,不能有生命的工作發生。因此,到了收割之日,人們會向天地獻上感謝,讓所有的人一同分享其中的喜樂;並且一切的文化亦在農業的基礎上發展出來,有人甚至說沒有農業,就沒有文化,“Without agriculture, there is no culture”。我們在十一月的第三個主日獻上感恩崇拜,這時正是收割田產各類穀物的日子,祈求主幫助我們在今天獻上感恩,感謝將豐盛的穀物賜我們去享用、叫我們的心暢快的 神。
詩篇23篇是大衛的詩,大衛回顧有許多苦難的往日,不禁讚美 神為他信實的牧者,一生一世必有 神的恩惠慈愛隨著他。其實大衛的一生充滿許多的苦難和試煉:有掃羅和其他的仇敵追趕大衛,有被親愛的兒子押沙龍背叛的痛苦,要走過死陰幽谷,但大衛經歷了牧者 神的恩典,在任何危機中, 神常與他同在,保護他,將勝利賜給他。基於這經歷,他讚美 神的恩典,對 神永遠的引領擁有確信而作詩歌。
大衛用什麼來比喻自己和 神的關係呢?請看第1節上:「耶和華是我的牧者…」大衛承認耶和華 神是他的牧者,表示他是需要 神照顧的羊。大衛知道自己是軟弱的羔羊,靠自己什麼也不能做,他清楚知道如果 神不餵飽他,不保護他,不引領他,他不能活著。大衛以耶和華為他的 神時,感到很幸福,具體上是怎樣呢?請看第1節:「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大衛是王,且是統一以色列最強的君王,他一發命令就可以支配天下,他一伸手就可以擁有一切,但他深深知道若沒有耶和華 神,他是多麼的軟弱不足。所以他承認耶和華是他的牧者,自己是祂的羔羊,他說:「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我們何時特別感到自己的人生有缺乏呢?就是與別人比較時。人與人比較後,就沒有真正的滿足。有好多人因為常與別人比較而感到不足和自卑,有些人雖然擁有不缺乏的屬人條件,他的靈魂卻常常不滿足和無感謝,這是因為沒有以耶和華為牧者。雖然現今時代的人所過的生活比上一代有更豐盛的物質,但他們的心靈不時感到缺乏,因為他們沒有認信耶和華是他們的牧者。在新聞裏,我們很多時候聽見一些明星自殺的消息,他們擁有大部分人都沒有的美貌、名聲和財富,然而他們沒有認信耶和華是他們的牧者,所以他們即使擁有很多卻感到缺乏,以死來了結沒有感恩的人生,實在教人可惜。
然而感謝主幫助我們認信耶和華是我的牧者,當一個人認信耶和華是我的牧者之後,他便會發現什麼?他必定會心裏感恩地說:「我必不至缺乏。」我們因 神按時給我的恩典,看見 神給我的都是對我最好的,最合適的,我們的靈魂滿足和充滿感謝。大衛自小就是個牧童,參與牧者的工作,他深深明白牧者對每一隻羊的關懷和無微不至的愛。當他思想耶和華怎樣帶領他每天的生命,行過死蔭幽谷時與他同在,又怎樣在他敵人面前為他擺設筵席,他看見耶和華看顧他,就像牧者看顧羊一樣。 神是教會的牧者,也是每一個聖徒的牧者,是小子中最小的一個,祂都看見和看顧。如果 神是我的牧者,我們必定是羊,記念自己要常謙卑和安靜,在剪毛的人手下也無聲。我們是羊,意味著我們認得牧者的聲音,單純地跟從 神就不至懼怕。我們信服 神,當我們不是擁有所渴慕的東西,但我們認信那不是最適合我,不是對我最好,或者如今不是我得著那些最好的時間。當我們認信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們必能從心底裏說:「我必不至缺乏。」能夠認信「我必不至缺乏」是何等恩典喜樂的事呢?
大衛就繼續以詩歌告訴我們,好牧人耶和華怎樣使我們不至缺乏,
請看第2節:「祂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在巴勒斯坦,除了在北邊的加利利一帶之外,四圍都甚少青草地,因此好牧人對綠色特別敏感,四處尋找羊群可躺臥的青草地,讓羔羊可得飽足和安息。看見綿羊專心一致地低頭吃草,還未得飽足就繼續吃草,牧者便心滿意足。牧者知道所有羊都吃飽了,便領群羊到可安歇的水邊。羔羊常常口渴,但也十分膽小,乾渴的綿羊走近瀑布,探頭過去卻發現水流太急就退縮了。那時牧者安撫受驚的羔羊,引領羊群到河的下流,用石頭擋著湧流的水,砌出一個水池,讓群羊飲於可安歇的水邊,享受水的甘甜和平安。
這世界像曠野一樣,世人的生活是受壓力,緊張和不安的延續,身體和靈魂常常疲倦,最需要的是安息。人生的路程上,也有不少大或小的問題,人靠自己解決湧進來的問題,身體和內心也勞損得患病。為了人歇一歇的需要,逃出香港,世界各地都有渡假的地方,人也對自己不吝嗇,花上很多金錢,精心計劃行程,盼望得著安息。有些甚至通過放縱情慾、飲酒、服藥來得著精神的舒緩。
但人從哪裏可以得著長久和真正的安息呢?感謝神使我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們在可安歇的水邊。神安慰我們疲倦乾渴的靈魂,將新的力量吹進我們裏頭,趕走我們內心一切不信憂慮、愁苦和疲累,賜我們真正的安息和滿足。
大衛的人生不住要與仇敵爭戰而容易疲倦,特別是被掃羅嫉妒和追擊,年老時被背叛兒子押沙龍追趕而過逃亡者的生活,似乎大衛的人生一點安息都沒有。但他每時刻承認自己像羔羊那般軟弱無助,耶和華卻是他的牧者,他就不斷經歷神將安息和更新的力量賜給他。在極大的困難中神的安息卻不時懷抱著他,他看見自己就像一隻幸福的小綿羊躺臥在青草地上,被神領到可安歇的水邊。因此仇敵的聲音攪擾大衛越多,他就越側耳細聽牧者耶和華的聲音,讓神引領他進入安息;四圍雖然有問題和困難,但中間卻有神引領我們進入的安息。當我們在極大的困難中都相信神,側耳細聽神的聲音, 神必引領我們躺臥在青草地上,休息於可安歇的水邊。
請看第3節:「他使我的靈魂甦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大衛在作王之後,因被情慾的罪引誘而跌倒,雖沒有人定它的罪,也沒有人知道他犯了罪,但他晝夜受著因罪而來的痛苦,黑暗壓著他的靈魂,骨頭枯乾(詩 32:4),他日與夜獨自地流淚,淚水濕透他的枕頭。在詩篇22篇,自我定罪的大衛呼喊神為何遠離不救他。往後 神差派拿單先知幫助他悔改, 神快快地寬恕他的罪, 神沒有撇棄大衛,繼續使用他作以色列的君王。大衛因為罪得赦免,經歷了神使他的靈魂甦醒,如同死而復生,滿心感激。他感受到自己的靈魂本來如同乾旱的曠野,然而神不定罪的恩典有如春雨降下來,青草再次長出來,他的內心充滿得甦醒的感激。靈魂甦醒的大衛,高聲讚美神說:「得赦免其過,遮蓋其罪的,這人是有福的!(詩 32:1)」 神也為自己的名引導他走義路。
有時候,我們過信心生活,內心卻沒有喜樂和光明,因我們的靈魂受了傷,我們因發生過的事靈魂受傷,那時也想為自己的義,表達心中的不滿而偏行不義的路。沒有動物比羔羊更容易走迷了路,感謝主默默忍耐我們的驕傲剛硬,要醫治和甦醒我們的靈魂,再次賜我們心中的光明和喜樂,引導我們走義路。
第三, 神與我們一同行過死蔭的幽谷
請看第4節:「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有時候,牧者為了引領羊群去到更寬闊美好的青草地,要帶羔羊行過死蔭的幽谷。我們的信心道路也是這樣,有時會因我們的過犯和固執而行過死蔭幽谷,有時候也會因我們順從而受苦,那時憂愁進入我們的心,叫我們去想我的人生是否到此為止,是否神不再祝福和使用我呢?身處死蔭的幽谷裏,我們怎能不懼怕遭害呢?羔羊處身那樣的景況,也想逃離羊圈,自己走出死蔭的幽谷。大衛回顧自己的信心生活,也多次行過死蔭幽谷,但他知道那些不是真正的死亡,只是死亡的影子(shadow of death),正如蛇的影子不會咬人,刀的影子不能殺人,他靜心地倚靠神。他感受到神與他同在,不是靜止在幽谷裏,乃是神牽著他的手一直前行,是向著清楚地目的地前行, 神的杖、 神的竿都安慰他,他相信神引領他到達的,必是更美更寬闊之地。死蔭幽谷一點都不可愛,那卻是引領我們到光明的道路。在死蔭幽谷裏我們受痛苦、誤會、藐視或辱罵,但我們與神走過之後,都會經歷歷代的得勝者所經歷的靈魂的復興和高升,信心更加不被動搖,更合主使用去作偉大的事。中國孟子的話也因此有意思:「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請看第5節:「在我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在詩篇裏,「仇敵」這詞語有82次出現,因有四方的仇敵想殺大衛,他們如猛獸前來攻擊。大衛給人的印象是一個可以勝巨人的勇士,但更多時間他在敵人面前恐懼,有一次他在追擊他的掃羅面前說,自己只不過是一條蟲(撒上 32:4),為了存活而如蟲那般在地上逃亡,逃到異邦又要裝作瘋癲(撒上 21:13)。然而, 神以37勇士保護大衛(撒下 23),藉此他可以確信作牧者的 神常與他同行,行過死蔭幽谷也不怕遭害。大衛經歷的痛苦彷彿無辜而受,但當他與 神走過一切的艱難之後,現在回頭再看,他看見 神怎樣賜他得勝呢?請再看第5節上:「在我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筵席…」他看見 神在他敵人面前,為他擺設筵席。人都在喜慶平順的日子擺設筵席, 神卻在敵人面對面與我為敵之時,為我擺設筵席,這筵席是 神為我而擺的,當中必有我喜歡的食物。為什麼 神要在我的敵人面前,為我擺設筵席呢? 神要在我敵人面前,向世界表明 神對我個人不變和深厚的愛,叫仇敵閉口無言,也不敢再作什麼工作。而對我們來說,當四面受敵、事事不順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得勝的,是心中對 神愛的懷疑。 神特別地愛我,知道我被敵人攻擊,專為我擺設筵席,還作什麼呢?請再看第5節下:「…你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 神藉撒母耳先知用油膏了大衛的頭,表示 神對大衛的應許不會因仇敵的反對而變更。同樣, 神在我們的仇敵面前用油膏了我的頭,表明 神對我的應許永不改變。當試煉太大的日子,我們不好在敵人面前憂憂愁愁,頭上卻應當有油,有盼望和喜樂,因為 神使我的福杯滿溢。這滿溢的福杯是什麼呢?就是救恩的杯(詩 116:12,13)。 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捨棄了,在福音的仇敵前為我們擺設了筵席,沒有人沒有一樣事物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是患難、困苦、逼迫、危險、刀劍,甚至死亡,都不能叫我們與 神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裏的(羅 8:31-39),這愛使我們的福杯滿溢。
請看第6節:「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大衛回顧自己過往的人生,發現有一件事,那就是雖然自己有許多的過犯和罪惡,但 神常是善的,:「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這裏「恩惠」的英文是“goodness”,這等同 神創造人之後說「甚好」一樣, 神常常都是美善的。在我們極多的過犯和挫敗中, 神使萬事互相效力,叫愛 神的人得益處。大衛也說:「 神有慈愛隨著我…」「慈愛」是“love”, 神常常愛大衛,這位 神承擔我們的軟弱,以愛和憐恤服事我們,大衛在他的經歷中確信,他一生一世必有 神的恩惠慈愛隨著他,好像昔日從磐石湧流出的活水,常常隨著以色列民所走過的曠野般, 神的恩典和祝福要緊隨著大衛,大衛想避也避不了,因此他唱詩歌:「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基於這確信,大衛作出什麼決志呢?「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耶和華的殿」首先可以指著聖殿,更指著大衛整個的人生,他願意一生與 神同行,求告耶和華的名和敬拜 神,與 神深深的相交,不會將他的眼睛轉向世間的事,只定睛仰望 神,以 神為牧者渡世上的日子。因著耶和華的恩惠慈愛一生一世都隨著他、引領他和保護他,所以他作出認信要住在耶和華的殿直到永遠。
我們在這感恩節回顧過去一年,我們有不少的困難,有些日子如同行在死蔭幽谷中;但 神帶領我們信心的腳步直到今天。祈求主幫助我們再一次認信你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在死蔭的幽谷中也知道你與我同行,吃你在我敵人前擺設的筵席,相信你引領我走往更美更寬闊的青草地,我的福杯滿溢。求主賜我感恩的心,詩篇23篇也成為我今年感恩節的讚揚詩。
UBF Hong Kong Bible Study Materials
版權 © 2025 UBF Hong Kong. 版權所有.
其他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