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得永生

2013年 Jun 9日

馬可福音 10:17-31

信息

2013年 馬可福音 第15課                                                   6月9日(第Ⅲ部信息)

經文 / 馬可福音 10:17-31
金句 / 馬可福音 10:21

為了得永生

「耶穌看著他就愛他,對他說,你還缺少一件,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
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


在今天的主日信息裏,記述了一個年輕的財主求問耶穌有關承受永生的事。結果如何呢?這個財主憂憂愁愁地走了,沒有得到他所期望的永生。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原來耶穌挑戰他說:你要變賣一切並跟從我。祈求神幫助我們,通過今日的經文默想耶穌的教訓,學習得永生之路,並因順從而得永生。

Ⅰ‧耶穌教訓得永生之路 (17-22)

請看第17節:「耶穌出來行路的時候,有一個人跑來跪在祂面前,問祂說,良善的夫子,我當作甚麼事,才可以承受永生?」

來到耶穌面前的他是誰呢?馬太福音記述他是年輕人 (太 19:22),路加福音記述他是一個官(路 18:18),三卷福音書同樣記述他是財主,綜合來說他是個年輕的財主官。

表面來看他一無所缺,具備一切幸福的條件,不過這樣的他竟然跑來跪在耶穌面前,問耶穌說:「良善的夫子,我當作甚麼事,才可以承受永生?

在芸芸眾生中竟然有這樣一個青輕財主向耶穌尋求永生。這個人如此關注屬靈的事情,不僅在當時的世代,就是在今天的世代中也是非常難得的。今日在校園傳福音,很難遇見關心屬靈生命的人,問他們知不知道人有靈魂?他們有不同的反應,大部份的學生表示沒有興趣,或表示不知道,便匆忙離開。他們對著智能手機、塞住耳朵聽歌、看youtube、向朋友交換信息,這樣的人多,比比皆是,但是,能關心屬靈生命的人少,如同鳳毛麟角。

今日經文裏出現的年輕人,卻是位很特別的人物,他彷彿感到不知道答案便會滅亡,心感迫切來問耶穌有關永生的問題。記不記得在聖經學校聽過約翰福音3章關於尼哥底母的信息?他同尼哥底母好相似,但在某方面比尼哥底母優勝,尼哥底母同我差不多年紀大,而經文中的他是年輕人,他是何等可愛和寶貴的羔羊呢!在這裡,我們當為他的出現而拍掌。

這個位年輕財主官跑來跪在耶穌面前,非常誠懇地迫切地尋求永生,他找到了正確的源頭——耶穌,耶穌是賜永生的主。這位年輕人的寶貴,在於他不是就快死的人,又不是患了重病,他願意說出和承認自己內心深處有需要。他在眾目睽睽之下跑來,並跪在耶穌面前,以極大的勇氣承認,目前他擁有的地位、健康和財富,都不足以讓他得到滿足感。他為了永生的問題感到痛苦,有許多個晚上失眠,很想解決這個問題。他看了這本書那本書,尋找不同的智慧人求問,內心卻仍然對永生沒有確信。

我們通過這位滿有前途的年輕人,學習到人對永生的渴望是何等的強烈,人絕對不能因為所擁有的屬人的條件而滿足。從埃及法老的金字塔,到中國秦始皇的陵墓,都讓我們看到,人類渴慕永生。就如從未見過自己親母的孤兒,都相信自己必然有本身的母親,有渴望認識生母的心;人渴慕永生,代表人應當有永生的存在。永生不是簡單的時間的延長,有人話永遠活在世上很苦悶很辛苦,因為這不是永生; 「承受永生」,從下文看是指「進神的國」,是關乎得救的問題,是如何獲得救恩的問題。

年輕人問:「良善的夫子,我當作甚麼事,才可以承受永生?」他以為靠自己的能力可以承受永生。

無論如何,人絕不能靠自己解決屬靈的問題,耶穌如何幫助他呢?

 

第一,幫助他正確地認識耶穌

請一起讀第18節:  耶穌對他說:“你為什麼稱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沒有良善的。”

年輕財主稱耶穌為良善的夫子,顯然,耶穌看出這個年輕財主的心思,在他眼裡耶穌只不過是一個良善的好教師,而不是神的兒子。但是僅僅認識到耶穌一位好教師不能引領我們到達永生。在這個世界上,除了神之外沒有人可以配稱得上“良善”,因為與神完全無限的聖潔公義相比,任何人都是污穢不堪的。

可能年輕財主覺得,自己應該效法耶穌,積蓄善行,成為良善的人,承受永生。他已經積蓄了知識,積蓄了財富,積蓄了名譽,積蓄了實力,現在只要再積蓄某些善行,就可以經歷永生了。

但是,無論人如何積蓄行善,善行有多大,都不夠換來永生。

弗2:8 你們得救是靠著恩典,藉著信心。這不是出於自己,而是神所賜的。

正確地認識耶穌是誰,才可以從救恩主承受永生,永生是神單方面賜給我們的禮物,不是靠著人的努力和義可做到的。

 

其次,幫助他發現罪人的自我

請一起讀第19節: “誡命你是曉得的: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不可虧負人,當孝敬父母。”

耶穌向他講述律法,更具體地說出十誡的後半部分,關於“愛人如己”的律法精義;耶穌的用意何在呢?耶穌講誡命的目的,叫他在誡命的鏡子面前照亮自己,發現罪人的自我。

但是,這位年輕人怎樣回答呢?

請看第20節: 他對耶穌說,夫子,這一切我從小都遵守了。

他從小過著沒有瑕疵的信仰生活,一直以來他沒有看淫亂的電影或是網頁,也沒有從母親的錢包裏偷錢買糖,而且孝敬父母,沒有向父母發脾氣,他竭力讀書工作,少年時期便成為官和財主。

其實,誡命的世界是何等高和深的,怎可以完全遵守呢?這位年輕人,怎可以夠膽說自己從小就遵守了誡命?如果真是這樣,他就不是人了。

羅3章10節:正如經上所說:“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

我們在聖潔的神面前,是何等的卑微和污穢的,假冒為善的罪人呢?在這位神面前,我們要謙卑承認自己是何等不足的罪人,從而悔改罪;如此,當我們承認自己的罪和悔改,我們終於經歷赦罪的恩典,神將充滿永生的喜樂的禮物賜給我們。我們自小,無論怎樣勤力行善,我們的義在聖潔的神面前,如污穢的、破爛的衣服。(賽64:6)

曾經,使徒保羅,也充滿自義,腓3章:那時,他以為沒有一人如他又義又善;從屬人的角度看,他是沒有瑕疵的,幾乎完美的人;但是,這一切都是他無知時候的事,後來,他真正地站在耶穌十字架面前,他如何認罪呢?

提前1:13-15記述了他的發現:

我從前是褻瀆 神的、迫害人的、凌辱人的,然而我還蒙了憐憫,因為我是在不信的時候,由於無知而作的。我們主的恩典,隨著在基督耶穌裡的信心和愛心,在我身上越發增加。 “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這話是可信的,是值得完全接納的。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

保羅的總結一語是: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

意思是在世上沒有一個罪人如他,意思是,他是世上最恐怖的罪人,罪人的頭領;從屬人的勤力和熱心為標準時,沒有一人比得上他,沒有人可以挑戰到他的地位;但這一切只是他小朋友幼稚的想法;當屬靈的眼睛打開,神面前照亮自己,他是罪人之王,恐怖的、殘忍的罪人,不夠膽抬頭的罪人,應當被審判的罪人;就這樣,他深深發現罪人的自我,主給他遇見救恩,賜下赦罪的恩典,這時,他的內心,充滿了永生的喜樂。

 

現在,年輕的財主大言不慚地宣稱自己從小就遵守了這一切誡命,顯示出他是多麼的自義。在他的心裡他滿以為靠他的某些德行可以完全討神悅納並為自己賺取永生。

耶穌沒有指出他的罪說:「你正在說謊!你一直過雙面人的生活。」耶穌沒有定罪,反而以愛的目光看他,提醒他所缺少的一件事。

請看第21節:「耶穌看著他就愛他,對他說,你還缺少一件,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

 

當耶穌聽到這個年輕財主的回答後,耶穌的第一反應是“看著他,就愛他”,我們可以想像在那一刻耶穌向這個年輕財主發出了慈愛的目光。耶穌並不懷疑這個青年財主的誠懇。

耶穌接下來向這個年輕財主發出挑戰,挑戰他的自義。第一,直接地向這個年輕財主吩咐說:“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他要多多地甚至變賣一切財產捐助窮人,這樣才能完全地遵守愛人如己的律法。耶穌也為他預備了寶貴的應許:“就必有財寶在天上”。地上的財富是暫時的、必朽壞的,只有投資在天國才具有永恆的價值。第二,耶穌呼召他:“你還要來跟從我”,耶穌呼召他委身基督作主的門徒。作耶穌的門徒必須要撇下世界,捨己,並且背起十字架來跟從耶穌。耶穌的呼召指出,承受永生要變賣你所有的,還要跟從耶穌。

耶穌吩咐他去變賣他所有的分給窮人,可能耶穌看出他是一個愛屬世財寶以致被自己所擁有的財物綑綁的人。他的財物,可能是很勤力和誠懇地工作積蓄得來的,他視這些財物如同自己的命根和自信,看著這些財物,感到滿足,感到有實力。表面看來,他是被神管治,但實際上,他被物質管治。因著被屬世財寶捆綁與及愛世界的內心,他不能專心愛神,只是形式化地遵守誡命。

現在,耶穌看見他很多方面都做得很好,所以提醒他還缺少的一件,就是要變賣所有的分給窮人,專心愛神,又切實實踐愛人如己的誡命,耶穌藉此幫助他得著永生。

但是,這是何等矛盾的事呢?明明有承受永生的高潔的盼望,另一方面,又有追求物質和享受舒適生活的私慾,兩者卻在屬靈上不能並存;人不能既事奉和愛財物,又事奉和愛神。這不單是年輕財主的問題,是所有人的問題。

亞伯拉罕的姪兒羅得也是如此,他明明的認識耶和華神,但是,他不能放棄所多瑪娥摩拉城巿生活的豐盛,明明知道自己的靈魂越來越枯乾,但是,他不能夠從物質的泥淖中逃跑出來,在重要的時刻,仍然遲疑不決。人雖然想承受永生,但是不能放棄世上的榮華,雖然知道罪,但不能離開享樂,雖然想迎接新生命,但是不能將邪情私慾釘在十字架上;雖然想得著天國,但是不承擔捨己背十字架的使命。

現代的物質文明,給予我們非常非常方便的生活,我們也知道當中的限制,在方便和享樂當中,我們知道沒有真正的幸福;但是,我們就如旋轉輪盤上不斷奔跑的白鼠,毫無意義,不斷奔跑,明明知道錢不是全部,沒有錢卻又感到不安,終日物質中奔馳,很想滿足空虛的心靈,暑假願意參加夏令營,滿足心中有追求永生的盼望,但是想要永生,難道不付出變賣的代價可以嗎?

耶穌直接向年輕財主說明他還缺少的一件,就是變賣所有財產的真理。現今的年輕人為了永生,要變賣什麼呢?有人要付出變賣物質的代價,有人要付出變賣享樂的代價,有些人要變賣不好的壞習慣,有些是朋友,有些是家人,有些是學業,地位,屬世的榮華,名譽等等,這都是要變賣的對象。

奧運會中,運動員為了奪取金牌,流汗如雨,十分努力,受歡迎的運動選手,已經有名有望的,又有廣告收益的,這些東西成為他們奪金的障礙,因為有記者,有電台不斷追訪他們,使他們不能專心發揮自己的能力;所以,他們寧願不見記者,為了金牌的目標,要變賣世間的人氣和廣告的收益。

人為了追求更有價值的東西,要變賣價值較少的;究竟永生是什麼?永生不是無價寶嗎?秦始皇都懇切盼望的,想得到的東西,為了得著這無價的寶物,應當放低其他的東西都恰當;為了進入較好的公司工作,一定要放棄現今工作的公司,這是應當的;有人想雙手都拿到免子,結果空手而回;永生是何等寶貴的無價寶呢?單單想要不足夠,想承受永生抑或世間的財富呢?就要變賣我所擁有的,祈求神幫助我們,能成為變賣我所有的信心的人,成為得著永生信心的人;

希伯來書11:24-26 評述摩西的信心:「因著信,摩西長大了以後,就拒絕被稱為法老女兒的兒子。他寧願選擇和 神的子民一同受苦,也不肯享受罪惡中暫時的快樂。在他看來,為著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財物更寶貴,因為他注視將來的賞賜。」

這段經文告訴我們摩西的信心,他是法老公主的兒子,可以享盡了榮華富貴,但是,他拒絕了這些東西,他選擇了作神的百姓,而行走苦難的信心的道路,為甚麼?因為他嚮往天上的賞賜,為了永生,他變賣了作公主兒子的身份,變賣了埃及一切的寶物,結果,他成為了今天我們所仰慕的摩西。

另外,亞伯拉罕為了成為祝福的源頭,信心的祖宗,他都離開了他的鄉下,他所愛的兒子以實馬利被趕走,最後連以撒都要在山上獻上,經歷這一切,他終於得著神的承認。

再看近世,美国著名的佈道家慕迪 (D.L. Moody公元1837-1899年),年輕的他,要發揮自己對商業的活力和熱忱,就去到芝加哥,做售鞋員,整天奔跑,到處拉攏顧客,結果生意興隆,後來成為了鞋店老闆,他成為了賺取數以十萬元的成功商人。但是,神叫他捨棄生意,幹“得人如鞋”的工作,從此改變了他的一生。在他離世以前,他說:“當你們看到報紙上慕迪逝世的消息時,不要相信,因為那時我是跨進永生不死的住所,帶有一個不被罪玷污,並像主耶穌一樣的榮耀身體。”

神吩咐我們,變賣所有的跟從他,是要試驗我們究竟追求屬世的財寶,還是屬天的財寶。本來,變賣50%感到不太難受,但是,這不是看永生為最寶貴的做法,是對賜下永生的神沒有確信,如果這樣,我們很快便會另外的50%的心力都為世界投入;相反,如果能當下即變賣所有,主耶穌應許天上有永生。而且,跟從耶穌就是永生之道。

在耶穌提出挑戰之後,這個財主的反應怎樣呢?

請看第22節: 他聽見這話,臉上就變了色,憂憂愁愁的走了,因為他的產業很多。

和之前跑來耶穌面前判若兩人,之前他大有志在必得之氣勢,現在,面對耶穌的挑戰,他的自信自義立刻被擊碎,原來他所做的遠遠沒有達到承受永生的標準,他還欠缺一件最為重要的事情,就是既要變賣所有的分給窮人,又要跟從耶穌。他最終在錢財和耶穌之間選擇錢財而拒絕耶穌,但是,離了耶穌這生命的源頭,他還能從哪裡得到永生呢?他只有憂憂愁愁地走了。其實他剛觸摸到永生,但是,因為他的產業很多,他不願意放下這一切,結果他與永生失之交臂。這樣的他是何等可憐的呢,而今天世上和教會中,難道沒有這個財主的影子嗎?

Ⅱ‧在人不能,在神凡事都能  (23-31)

背著耶穌憂愁地回家的少年人,實在叫耶穌內心難受!耶穌周圍一看對門徒說:「有錢財的人進神的國,是何等的難哪!」這句話的意思,不是說有錢人不能得著救恩,而是說明了物質和享樂的綑綁真的很大,在當中很難過信心的生活。

門徒聽見這話就感到希奇,因為他們心裏亦懷著要成為大富豪的盼望,他們以為得著許多財寶也是神的祝福。

耶穌繼續對希奇的門徒說:「小子,倚靠錢財的人進神的國,是何等的難哪!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神的國還容易哩。」錢財多的人因擁有錢財而被世界捆綁,時常受引誘花費金錢享受世界,漸漸便因犯罪遠離神的國,因此錢財多的人進神的國,比駱駝穿過針的眼更困難。駱駝穿過針的眼真的沒有可能,很難想像比這更難的事。

門徒因耶穌詳細的補充而更加希奇,真是舉手投降。耶穌的說話簡直是對想成為財主的門徒「潑冷水」,或許門徒對近來多次向他們「潑冷水」的耶穌感到少許不滿,便發晦氣地說:「這樣誰能得救呢?

請看第27節:「耶穌看著他們說,在人是不能,在神卻不然,因為神凡事都能。」這句說話意思是我們靠自己的能力,不能克服愛世界的內心,然而神使我們克服愛世界的內心,成為愛神和純潔的人;神若向我們施恩典,我們便能得勝愛世界的內心,單單愛和事奉神,完全不受錢財的綑綁。在服侍物質上比較豐裕的羔羊的時候,碰上他們愛世界和倚靠物質的山時,牧者感到很絕望,他們甚至隨時變臉,這樣,捉住他們穿過針眼是何等難的呢?如同今天經文中一切屬人條件都齊備的年輕財主,怎可能叫他們成為門徒呢?靠著我的能力去做時,我們的頭髮都會想秃了,牧者患病,連牧者的生活都倒塌;因為我們絕不能夠令駱駝穿過針的眼,但是神做得到。

我們相信神的主權和恩典。我個人能經歷永生,本是出於神的恩典,羔羊得著永生,也是出於神的恩典。我們是永生的傳道人,不斷撒永生的種子,向羊群教訓耶穌生命的說話,引領他們學習和跟從耶耶。羔羊是否變賣一切,抑或不變賣,根本不是出於我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何等大的困難,神凡事都能。我自己也是不能放低世上享樂的人,曾經以擁有三層樓而感到自豪的人,但是,神做到了,本來以為不能變賣的財物,不斷追求的三層樓,神都改變了。神親自改變無論如何看來改變不了的羔羊,他心中有絕對不想變賣的東西,神可以叫他變賣。這是神的應許和寶貴的教訓。

聽了耶穌的說話,彼得的自豪和期望甚麼呢?請看第28節:「彼得就對他說,看哪,我們已經撇下所有的跟從你了。」彼得捨棄所愛的妻子、所愛的小彼得與及所積蓄的彼得號漁船,他變賣一切來跟從耶穌,他對自己捨棄一切來跟從耶穌感到自豪。彼得期望耶穌對這樣的自己與及其他門徒的將來作出保證和祝福。門徒以耶穌為基督,所以變賣一切所有來跟從主。

耶穌便將甚麼應許賜給為祂和福音撇棄一切的人呢?請看第29及30節:「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人為我和福音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姊妹、父母、兒女、田地,沒有不在今世得百倍的,就是房屋、弟兄、姊妹、母親、兒女、田地,並且要受逼迫,在來世必得永生。」耶穌應許我們,為祂和福音撇下一切,在今世要得著我們所撇下的百倍賞賜;但是同時,不明白這道理的人逼迫我們,所以,我們也要受逼迫。假如沒有「逼迫」這兩個字,這樣的應許真是動聽,「逼迫」這兩個字叫我們感到有點驚慌。然而逼迫絕非壞事,因著人墮落的本性,容易在祝福平安的日子腐敗,因此神按時候賜下適當的逼迫,幫助聖徒遠離墮落,不斷變賣,在祝福裏過純正的儆醒的信心生活。逼迫使我們通過苦難學習永生的耶穌。故此得百倍的賞賜與及受逼迫,是要使我們在祝福的日子裏遠離墮落,更要使我們為主和福音捨棄自己,神就應許在來世賜下永生。我們為主和福音犧牲自己絕非損失,乃是得著更多祝福。

耶穌同時怎樣警誡為主和福音撇下所有的人呢?請看第31節:「然而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屬靈世界的定律,絕非「在前的繼續在前,在後的繼續在後」,跟隨主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人,絕不可以為自己的信心生活很好,便過自義的生活;其實今天我能成為何許人,全因神的恩典;我們常常都要謙卑。人若自豪和驕傲地過安逸生活,即使在前也要成為在後;相反,謙卑學習耶穌而成長,即使在後也要成為在前。

永生是通過我們的一生,必須得著的寶貴的神的禮物,我們為了這寶貴的永生,我們沒有可以自義的善,但我們有一直綑綁著我們,要變賣的所有。

通過今天的主日信息,我們學習到為要承受永生,要學習變賣,要變賣愛世界的心思,跟從耶穌而得永生。祈求神幫助我們有今世得一百倍的信心,使我們每天得享神的國,祈求神施恩幫助我們得勝愛世界的心思,追求天上的財寶。今年的夏令營,求神祝福我們的禱告,使驚人的工作發生,求神的大能使許多年輕人來到主面前,能穿過針的眼,經歷永生的祝福,承受永生。


UBF Hong Kong Bible Study Materials

版權 © 2025 UBF Hong Kong.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