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馬可福音 第14課 6月2日(第Ⅱ部信息)
經文 / 馬可福音 9:30-50
金句 / 馬可福音 9:35
「耶穌坐下,叫十二個門徒來,說:
“若有人願意做首先的,他必做眾人末後的,作眾人的用人。」
馬可福音可分為兩部份,第一部份1-8章,主要有關耶穌在加利利的工作和 神蹟;第二部份9-16章,主要為耶穌在耶路撒冷的工作,並預備在十架上受死,之後復活。本段經文裏耶穌第二次預言祂的受死與復活,門徒不明白,卻暗中彼此爭論誰為大。為此,耶穌教導門徒真正為大的人是怎樣。祈求主幫助我們通過今日耶穌的教導,使我們人生行走在主所看真正為首的道路。
耶穌知道在世的日子將要完結,祂將要在耶路撒冷被釘十架,所以祂的步伐也變得沉重,對門徒所教訓也更為重要和深層次。耶穌離開那地方,經過加利利,不願意人知道,對門徒有特殊重要的教訓,「人子將要被交在人手裏,他們要殺害他;被殺以後,過三天他要復活。」(31) 一直以來,耶穌主要服事來到聚集的群眾,但如今耶穌決意離開眾人,將最後的時間和心思集中在教訓門徒身上。這是耶穌第二次向門徒預言祂的受苦和復活。在第一次耶穌預言祂受難和復活時,彼得激烈地反對,甚至拉著耶穌在一旁,責備耶穌不要這樣說。門徒不能明白耶穌所教導十字架的道路和榮耀復活的必要性,因為他們充滿世上屬人的價值觀和盼望。年輕的門徒以為能夠在世永遠活著,所以必須享受和追求地上人所看為快樂的事。我們與門徒一樣,歡喜飲可樂,不歡喜飲苦茶,即使可樂引致人癲肥,苦茶能清熱解毒。我們看聖經時會highlight,恩典、祝福、順利的字眼,「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你的道路就可以亨通,凡事順利。」這些經文都是正確的,不過我們就會跳過受苦、忍耐、等候的字句,並不加以思想明白,「我受苦是與我有益,」;「你們要把那先前奉主名說話的眾先知,當作能受苦能忍耐的榜樣。」
我們常常研讀耶穌的生平,是因為耶穌的一生實在有太多寶貴的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和效法。耶穌的一生是 神以人性來到世上,具體地表達十字架受死和復活得榮耀的道理。耶穌本是 神的兒子,享受 神國榮耀和天使敬拜,祂卻道成肉身誕生在馬棚裏,在貧窮木匠的家中成長;祂無佳形美容,一生作受苦的僕人。我們受一次的苦而感難擔當,但耶穌被藐視,被人厭棄,多受痛苦,習慣地經歷憂患(賽53:3) 為何耶穌不是選擇生在華麗富貴的王宮中,長有叫人羡慕的外貌、鷹鼻?這是因為若不受藐視厭棄,又怎能體會受藐視厭棄之人的痛苦;若不是活在貧窮之中,又怎能明白貧窮卑微之人的憂患。耶穌為要拯救在罪惡權勢下受苦的人,作他們的牧者,甘願成為憂愁的人。耶穌所經歷的痛苦和患難,遠超過任何人所經歷的。這位耶穌被欺壓,在受苦難的時候卻不開口,像羊羔被牽到宰殺之地。耶穌承擔我們的罪孽與過犯,為了我們的過犯而被釘十架,為了我們的罪孽被父 神重重壓傷。因祂所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祂所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賽53:4,5)。耶穌作了 神的羔羊在十架上流血,代贖許多人的罪孽,洗淨罪人的過犯。這位聖者耶穌,照聖經所說從死裏復活,擊打罪和死亡權勢,升天回到父 神寶座的右邊,作萬王之王,萬主之主。這位從天降下,又返回天上的耶穌,為我們打開返回 神國的道路。因著耶穌的恩典,我們一切的罪都得赦免,我們得救贖,被 神悅納作 神的兒女,能繼承父 神豐盛的產業。耶穌的受死和復活是我們信仰的核心,在世活著的意義和盼望。若耶穌沒有受害代罪,就沒有福音救贖的大能;若沒有主的復活,我們就沒有天國活潑的盼望,只能等候死亡。所以,即使我們重覆地述說耶穌的十字架和復活千萬次,每星期背誦使徒信經,其中包括耶穌的受死和復活也不為過。每逢我們思想耶穌的十架為我們受死,也當感恩流涕,被基督的愛所激勵。
門徒有何反應呢?請看第32節,「門徒卻不明白這話,又不敢問他。」此時門徒的反應叫耶穌很是失望。人對於想了解的事,在不明白時會問個究竟。但對於那無心明白的事,人會輕忽和略過它。門徒不明白耶穌的受苦和復活的事,以為對自己並不重要,他們也害怕明白和接受主的教導而否認自己心中的計劃和夢想。使徒保羅為了信徒能成長有這樣的禱告,這也是我們當為自己祈求的,「並且照明你們心中的眼睛,使你們知道他的恩召有何等指望;他在聖徒中得的基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弗1:18) 祈求主也打開我們心中的眼睛,在愚頑的我們心裏作工,使我們要將信仰紮根在基督的受死和榮耀的復活,擁有堅固 神國的盼望在世上活著。
耶穌教導門徒祂的受死和復活後,在路上門徒起了誰為大的爭論。門徒認為耶穌是地上的彌賽亞,將要坐在大衛的寶座上,所以爭論誰作相國,誰坐在耶穌的左右。彼得自認為是門徒之首,最受耶穌信任,必定作耶穌的右手;為人沉默寡言,孤芳自賞的拿但業,對這個爭論的題目也心中起伏的思潮。門徒之間暗中議論這事,耶穌知不知道呢?請看第33,34節,「他們來到迦百農。耶穌在屋裏問門徒說:“你們在路上議論的是甚麼?”門徒不做聲,因為他們在路上彼此爭論誰為大。」在路上耶穌沒有干預,直到到達迦百農才提問他們。門徒在剛才的爭論中口角,彼此訴說對方的不是,現在感到羞恥而默不作聲。耶穌並沒有責備年青的門徒要為大的心思,相反今天時代裏,擁有作首先的和為大的年青人少之有少。人擁有要為首為大的心思而成長和節制。相反,人若沒有成為偉大的盼望時,居於過次等、安逸和放蕩的生活,最適合被撒但抓著作罪的奴隸。當大衛王被追殺,四處寄居時,他的靈魂儆醒,極早地醒起。但他成為以色列王之後,國中平定,失去作首先的而奮鬥時,就陷入了情慾引誘,承受犯罪帶來極大的痛苦。世人認為成王敗寇,所以會不擇手段,甚至踐踏別人也要上位,好似長洲搶包山那樣要努力快爬成為第一。而且,排序好像金字塔那樣,高位的數目是有限制的,所以必須你爭我奪。
然而,耶穌教導為大的道路與門徒所想何等不同呢?請看第35節,「耶穌坐下,叫十二個門徒來,說:“若有人願意做首先的,他必做眾人末後的,作眾人的用人。”」耶穌不是只叫了門徒的三個來,乃是叫了十二個,表示他們每一個人都有為大的盼望,這不是屬乎少數的精英所獨有的。耶穌說,為了成為首先的,要成為末後的和服侍人的。服侍人指著供應別人所需,也是為了別人益處和幸福而獻上的。人都不願作服事人的,因為叫自尊心受傷,也帶來否認自己的痛苦,在肉體上也很疲倦,雙手也變得粗糙。為了競選特首或立法局議員,人可以暫時作服侍別人的,向百姓90度鞠躬,但當坐在位後,他們就回復真面目、真性情。然而,耶穌卻說,成為服事人的才可以作首先和為大的。因為惟有通過服侍人,人才可以學習耶穌的品格和內心世界,成為體恤百姓的真正領袖。通過長久地服侍人,人裏頭的自傲被破碎,因被降卑而變得溫柔,慢慢被模造成耶穌謙卑的品格和內心世界。四十歲的摩西本來坐在高位,享受作埃及王子的特權。雖然有人得著PhD自命不凡,但當時摩西通達各樣學問和知識,擁有數個PhD的銜頭,他的一語是 I am something。但那個時候,他不能作以色列百姓的領袖,直等到他在米甸曠野服侍羊群四十年後,他的自我被除掉,他的一語是 I am nothing。通過訓練摩西得著基督的品格和內心世界,他的一語是 I am nothing, but God is everything。這樣的摩西被 神使用帶領以色列出埃及,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領袖。服侍人的生活擁有真正的影響力。在家庭裏,母親因降卑自己,服侍兒女而成為大,兒女經常尋找她幫忙。倘若母親出遠門或生病了,叫整個家庭都癱瘓,洗衣機怎樣開動呢?垃圾袋在那裏呢?相反,未曾服侍人而作領袖的,他的坐位也不長久,他也成為人的笑談。法國曾經有一個皇后,正當百姓因重稅而捱餓,大臣告訴皇后外邊的百姓沒有麵包吃,皇后回答說,沒有麵包吃,為何不吃蛋榚呢?因為她以為百姓與她一樣每餐都可以有麵包、蛋榚不同的選擇。後來,法國發生大革命,她的王位和人頭也不保。所以,不是坐在高位的,就是為大的。真正的領袖是必須服侍人的,最差的領袖是雖然人外在上人都跟從他,背後卻辱罵他,有機會就會反他。
具體上,怎樣做才是作首先的和為大的呢?
請看第36,37節,「於是領過一個小孩子來,叫他站在門徒中間,又抱起他來,對他們說:“凡為我名接待一個像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凡接待我的,不是接待我,乃是接待那差我來的。”」此刻,門徒因要高舉自己而患病,藐視一個小孩子。他們因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七個餅幾條魚餵飽四千人,成為眾人的焦點,彷彿是名人,在街上有不識的人向他打招呼。耶穌為了幫助門徒從虛榮心得釋放,就領過一個小孩子來,對他們說,要為大的,就要服侍一個像這小孩子的。小孩子天真單純,但同時無知和有許多軟弱。他不懂得感謝,隨從情感而行,又以自己為中心,最能激死人;沒有貢獻,卻不斷地要求別人服侍。他們需要人細心地照顧和忍耐,長時間後才長大。小孩子為人所輕視,在猶太社會中數算人口時不被計算在內。所以,接待小孩子並不容易,又得不著人的稱讚。惟有最上最美麗的名字──母親才會承擔他。耶穌領過小孩子來,意思要門徒不要只顧念成為給人看見、為大的,而是好像母親服侍一個靈魂的領袖。作校園靈魂牧者的我們,也容易因羊群長期沒有成長,只求受服侍而灰心和放棄。但真正為大的人,不放棄地、默默地服侍一個像小孩子、滿有問題的靈魂。雖然沒有人的稱許,也沒有可誇口的,卻真心地愛他,服侍他到底。
耶穌也作了我們的榜樣,如何服侍一個像小孩子的靈魂:耶穌服侍一個驕傲的撒瑪利亞婦人,謙卑地求:「請你給我水喝」;耶穌服侍和忍耐自私鬼稅吏利未;耶穌專程坐船來探訪一個被群鬼所附、完全沒有盼望的人;耶穌保護和再賜機會給一個行淫時被拿的婦人;即使耶穌同樣在十架上受痛苦,也迎接一個在旁被釘的強盜。耶穌憐憫和看顧一個又一個靈魂。耶穌盼望門徒,也盼望我們能成長為耶穌的模樣。耶穌不是要求我們以個人成就來榮耀 神,而是成為服侍人的。如今,父 神的眼目也察看一個像小孩子的靈魂,留心有誰看顧他們。耶穌說,「凡為我名接待一個像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裏,你們來看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25:35,36,40) 我們服侍一個像小孩子的靈魂,就是服侍耶穌;給他們吃,就是獻給耶穌;探訪羔羊,就是探訪主;為他們禱告,因服事他們而受傷,也都是為了主。我們這樣所做的一切,在耶穌眼裏都看為寶貴。從世人眼光中,這樣的生活不是作首先的,但在主的眼光中,我們才是真正作首先的。求主幫助我們今年學習憐憫和服侍一個靈魂,我們在 神眼中成為作首先的。
請看第38節,「約翰對耶穌說:“夫子,我們看見一個人奉你的名趕鬼,我們就禁止他,因為他不跟從我們。”」約翰因別人沒有門徒的准許,奉耶穌的名趕鬼而很不高興。約翰被個人優越感和所擁有特權所捆綁,就是 神必通過門徒作工。耶穌怎樣回答他呢?請看第39,40節,「耶穌說:“不要禁止他,因為沒有人奉我名行異能,反倒輕易毀謗我。不敵擋我們的,就是幫助我們的。”」耶穌沒有說要收版權費或需要批准才可奉祂的名禱告。即使沒有主的批准,別的團體也可以奉耶穌的名行異能趕鬼。人重視誰做這事,誰成就 神的工作來榮耀自己,而耶穌所重視的,是一個死了的靈魂活過來,鬼被趕走叫人得生命。 神通過不同的人,成就不同的工作。所以當 神通過別人發生聖靈工作時,我們也要承認、感恩和學習,並擁有為主而同工的內心。
請看第42節,「凡使這信我的一個小子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這人的頸項上,扔在海裏。」若以為作首先的,容易輕看沒有名字的一個小子,沒有為他的生命禱告。作耶穌門徒的我們叫一個小子跌倒,這是極大的罪惡。只重視和忙碌於自己的事情,而輕忽羔羊的需要;因個人的情感而傷害了羔羊的內心。即使是一個小子,耶穌也多麼重視。一個痲瘋病人為世人所撇棄,看待如同垃圾,耶穌卻愛他憐恤他,按手在他身上。被七隻鬼附的抹大利的馬利亞,經常喊叫惹人厭煩,耶穌卻愛她,以她為寶貴,使她從魔鬼壓制中得釋放,並設立她在主的工作上有份。我們容易以有能力的人為寶貴,耶穌卻不是這樣,以一個卑微的小子為寶貴,盼望他得救。
請看第43,44節,「倘若你一隻手叫你跌倒,就把它砍下來!你缺了肢體進入永生,強如有兩隻手落到地獄,入那不滅的火裏去。」人自以為大的,容易合理化自己的罪惡。但真正為作首先的,回顧自己的生活將怎樣的影響力帶給別人。人起初跟從主時,為微小的罪惡而扎心,在所感中真誠認罪悔改,但在恩典日子久了,內心對罪反變得遲鈍,只活在人的面前,在不被人發現中過信仰生活。但 神並不會被人所欺騙,一切的事情都在 神面前顯露出來。結果自以為作首先的他,承受極大的羞恥。一個活著的信心,對罪的敏感並不遲鈍,靈敏地聆聽 神的說話,即使在微小的罪惡中感到扎心流淚,在 神的話語中受責備而哀慟,在屬靈上作出掙扎悔改,最終能成長為屬靈的巨木。使徒保羅說,「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林前9:27) 如此偉大的使徒保羅,成就了多麼驚人的工作,引領許多靈魂信主得救,但他並非輕看微小的罪惡。使徒保羅在 神面前戰兢地度日,他承認即使他為主成就了工作,也可以因微小的罪惡跌倒和信仰倒塌,被 神棄絕。因此,他堅持屬靈的爭戰到底。在信心世界中沒有長勝將軍,最重要是我們不可給魔鬼留地步,要常常禱告儆醒,因為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遍行,尋找可吞吃的人。真正為大的不是成就了許多事,而是在屬靈上掙扎,與罪惡爭戰直到進入 神的國。
請看第49,50節,「因為必用火當鹽醃各人。鹽本是好的,若失了味,可用甚麼叫它再鹹呢?你們裏頭應當有鹽,彼此和睦。」鹽有防腐不變的作用,所以在中東與人立和睦的約時將鹽放在中間,表示好像鹽那樣不改變。我們擁有如同鹽的福音信仰,滅絕使我們心靈敗壞的罪惡慾望,使我們不再為高舉自己而彼此憎恨。我們能成為屬 神的百姓,彼此和睦,也能承擔成為使人與 神和睦的職份。
總括來說,我們要成為世上首先的,或是天國裏首先的呢?祈求主幫助我們效法耶穌,降卑自己,作眾人的用人,並為了拯救一個靈魂而獻上自己,與微小的罪惡爭戰直到流血的地步,我們在天國裏發光如星直到永永遠遠。
UBF Hong Kong Bible Study Materials
版權 © 2025 UBF Hong Kong. 版權所有.
其他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