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所立的基督

2017年 Jun 25日

路加福音 9:18-36

問題紙

2017年 路加福音 第11課

經文 / 路加福音 9:18-36
金句 / 路加福音 9:20

神所立的基督

  1. 耶穌問門徒甚麼(18)? 眾人以耶穌是誰(19)? 彼得認信耶穌是誰(20,21)?
  2.  

  3. 耶穌說祂將有何遭遇(22)? 凡跟從耶穌的人當怎樣做(23)?
  4.  

  5. 救自己生命的道路是怎樣(24,25)? 為何我們不要以耶穌為可恥(26,27)?
  6.  

  7. 耶穌與三個門徒在山上時,耶穌的形像改變成怎樣(28,29)?
    摩西以利亞的出現有何含義(30)? 為何耶穌顯出自己榮耀的形像?

  8. 摩西以利亞說甚麼(31)? 彼得看見在榮耀裏就有何提議(32,33)?
    試想這樣提議的彼得內心。
  9.  

  10. 彼得說話時有何事發生(34)? 從雲彩裏傳出甚麼聲音(35,36)?
    「你們要聽祂」有何含義?

UBF Hong Kong Bible Study Materials

版權 © 2025 UBF Hong Kong. 版權所有.

神所立的基督

2017年 Jun 25日

路加福音 9:18-36

信息

2017年 路加福音 第11課                                             6月25日 岑國榮牧者

經文 / 路加福音 9:18-36
金句 / 路加福音 9:20

神所立的基督

「耶穌說:你們說我是誰?彼得回答說:是 神所立的基督。」


今日的經文從耶穌問門徒的一個問題「你們說我是誰」來開始。我們認對方為誰,就決定了我與對方的關係如何;我們怎樣回答耶穌「你們說我是誰」的問題,也決定了我們與耶穌之間有著怎樣的關係,因此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耶穌在門徒作出認信後,教導他們基督和門徒當走的道路,也將基督本來榮耀的形像種在他們心裏。祈求主今日將智慧和啟示的靈賜給我們,使我們真知道耶穌,可以認信耶穌是我的基督,並且得著更新的信心行走門徒的道路。

 

I你們說我是誰 (18-20)

請看第18節:「耶穌自己禱告的時候,門徒也同祂在那裏。耶穌問他們說:眾人說我是誰?」耶穌每次在關鍵的時刻、作出重要的決定的時候都必定禱告。耶穌在往別城傳福音前禱告(可1:35),在受洗前禱告(3:21),在呼召十二使徒前禱告(6:12),在門徒作出認信前禱告(9:18),在登山變像前禱告(9:28),在教導主禱文前禱告(11:1),在釘十字架前、在客西馬尼園懇切禱告(22:41,44)。耶穌常常藉著禱告,單單依靠 神來作工。耶穌知道人惟有靠聖靈的幫助,才能正確地認識耶穌是誰,因此為到門徒作出正確的信仰認信而懇切禱告 神。

當時的眾人認為耶穌是誰呢?請看第19節。在三年前,耶穌剛剛開始彌賽亞工作時,眾人都以耶穌為拿撒勒一個平凡木匠的兒子,但現在他們對耶穌有了改觀。民意調查結果顯示,眾人對耶穌的看法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是看耶穌的衣著平凡,又是傳悔改信息的,就說祂是施洗約翰;第二類是看耶穌叫寡婦的兒子復活,便說耶穌是以利亞;還有一類是看耶穌如同筆者一樣講解聖經,就稱祂是古時的一個先知又活了。

在得知民調的結果後,耶穌轉過來,問門徒甚麼問題呢?請一起讀第20節上:「耶穌說:你們說我是誰?」「你們說我是誰」跟「眾人說我是誰」這兩個問題有甚麼分別呢?「你們說我是誰」這問題要求個人對耶穌的認信,就是即使全世界其他人怎樣看耶穌,但你以耶穌為誰呢?有人說,今日的時代重視的不是我怎樣看、或你怎樣看,而是大家怎樣看,即是隨著大勢所趨的時代,所以得到越多like的post,就越被人視為正確。但在認信耶穌的事上並不能這樣,我們須要個人地回答「你們說我是誰」這問題,向耶穌作出個人的信仰認信。

彼得怎樣搶先回答呢?請一起讀第20節下:「彼得回答說:是 神所立的基督。」從後來耶穌的回應看來,彼得的認信的確是快而準的。彼得的認信與眾人有甚麼不同呢?眾人雖然承認耶穌為偉大的先知,但這只不過以耶穌為人;但彼得認信耶穌為基督,這表示他以耶穌就是 神自己,承認耶穌的神聖。

基督是甚麼意思呢?基督的意思是 神所膏抹的那一位,即是 神所應許的救恩者、 神與罪人之間的中保和大祭司,也是從大衛後裔當中誕生、管治我的王。作出這認信有何等重要的呢?羅馬書10:9,10說:「你若口裏認耶穌為主,心裏信 神叫祂從死裏復活,就必得救。因為人心裏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裏承認,就可以得救。」一個人認信耶穌為基督時,耶穌便與他建立救主和罪人的關係,使他從定罪轉到救恩、從滅亡轉到天國、從死亡轉到永生;耶穌要與他同在,引領和負責他的人生。耶穌在馬太福音16章裏說,彼得的認信是有福的,因為這是天上的父啟示給他知道的,耶穌要在這認信上建立 神的教會,也要將天國的鑰匙賜給凡認信耶穌為基督的人,使他勝過陰間的權柄。

我們以甚麼為我的基督呢?當我們遇見人生的缺乏、試煉或患難時,世上的人和事物向我們招手,向我們說他們是我們的基督。撒瑪利亞婦人遇見人生的饑渴時,有高富帥的暖男向她走近,說「我是你的基督」;那些勸人購買金融衍生工具的經紀,向客人說:「高的投資回報是你的基督」。但不久人卻發現,這些都不能成為他的基督和拯救。耶穌說,因為盜賊來,不過是要偷竊、殺害和毀壞;但耶穌來,要是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 (約10:10)。惟有耶穌才從罪和死亡、定罪和審判中完全地拯救我們,將永生、天國和幸福賜給我們,是我們真正的基督。

這樣,一個人怎能認信耶穌為基督呢?在人與人的關係中,越彼此認識多少,便越信任對方多少,與對方建立越深厚的關係。照樣,我們認信耶穌為誰,也在乎於我與耶穌有多少和多深的相交。眾人只是基於自己的需要,為了得著耶穌的餅和魚、耶穌的醫治而來到耶穌那裏,縱然他們也經歷了耶穌的能力,卻只能認耶穌為施洗約翰以利亞或古時的先知;就好像瞎子摸象,有人說大象是一根大蘿蔔、一把扇或一根繩一樣,只是對耶穌略知一二而不能一睹全貌。但彼得通過常與耶穌同住,也順從耶穌的說話,到水深之處下網,便經歷到耶穌的 神聖,認識耶穌是 神所立的基督。我們若想認識耶穌的話,也須要與過與耶穌同住、與耶穌深深相交的生活。

一個人認信耶穌為基督,就好比與耶穌訂立了婚約一樣,以耶穌為他的丈夫,單單愛和事奉主。但丈夫和妻子可不可以只在結婚那一天,才向對方說「我愛你」呢?雖然結婚是一次的,但愛的認信總不能只有一次。為了維繫愛的關係,丈夫和妻子須要常常向對方作出愛的認信。對於已經跟從主的我們來說,也不能停留在昨日的認信,乃要更新地認信耶穌是我的基督。我們常常向耶穌作出主是基督的認信時,便與耶穌建立葡萄樹與枝子的關係,耶穌的生命臨到我們,叫我們在耶穌的形像上成長和結出果子。祈求主打開我們屬靈的眼睛,使我們今日可以向耶穌認信說:「你是我的基督。」使我們更新與耶穌的關係,在認識耶穌的事上可以成長起來。

 

II若有人要跟從我 (21-27)

請看第21節:「耶穌切切地囑咐他們,不可將這事告訴人…」耶穌為何囑咐門徒,不要將祂是基督的身份告訴人呢?因為當時猶太人所期望的基督,是在政治上拯救他們的王。若他們知道耶穌是基督的話,必然會立耶穌作他們的王,要求耶穌從羅馬的管治裏拯救他們,阻礙耶穌服侍拯救靈魂的工作。

然後耶穌教導門徒,基督所行的道路是甚麼呢?請一起讀第22節:「又說:人子必須受許多的苦,被長老、祭司長和文士棄絕,並且被殺,第三日復活。」與眾人的期望相反,耶穌說,身為基督的祂要行的道路,是必須受許多苦,被棄絕並且被殺,第三日復活。為何基督行的道路跟眾人的期望會有那麼大的差別呢?當以色列在曠野受訓練時,他們以為只要進入流奶與蜜的迦南地的話,一切的勞苦就都完畢,幸福便會臨到,為此他們忍受在曠野一切的苦難。終於,他們進入了一直引頸盼望的迦南祝福之地。但在那裏,他們的境況卻是怎樣呢?當他們富足起來時,他們並不是以歡心樂意事侍奉 神,反倒以侍奉 神為負擔,他們的靈魂就變得饑餓和乾渴(申28:47,48),就開始尋找和侍奉外邦的偶像。 神為了幫助他們回轉,以說話警告他們,以人的鞭和人的仗擊打他們,但他們卻並沒有回轉, 神就將他們完全地交在外邦人手裏,直到滅亡。就是這樣,罪將以色列本來享受的恩典和祝福變為咒詛。所有人都好像以色列那樣,期望達到我所盼望的流奶與蜜的祝福的話,會得到幸福;然而,在有罪惡的地方,必有羞恥和絕望、刑罰和咒詛、審判和死亡。

耶穌來的目的,就是為了將祂的百姓從罪惡,就是人生所有不幸和痛苦、憂愁和絕望的源頭中拯救出來。為此,耶穌行走受許多苦、被棄絕、被殺,並且復活的道路。耶穌為何要受許多苦和被棄絕呢?罪的工價乃是死,若解決罪的問題好像找卡數的話,耶穌只須要以最舒服的方式受死,然後復活便可以。但耶穌為何不是得著人的承認,反而必須受苦難和被撇棄呢?這是因為罪所帶來的後果,遠遠多於一次的死亡。罪破壞人的靈魂,為人帶來既深且遠的傷痕、痛苦和憂愁。耶穌為了從這樣因罪而來的傷痕中醫治我們,在最羞辱和痛苦的十字架上受死,藉此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因祂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感謝這位耶穌為了從罪裏拯救和醫治我們,行走苦難和死亡的道路!

耶穌接著教訓眾人,跟從耶穌的道路是怎樣的呢?請一起讀第23節:「耶穌又對眾人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耶穌說「若有人要跟從我」,這表示耶穌的教訓不單是給門徒,也是給所有願意跟從耶穌的人。為了跟從耶穌,當行走怎樣的道路呢?首先,「就當捨己」。甚麼是捨己呢?與捨己相反的是保護自己,也是第24節所說要救和愛惜自己的生命。美國在近年奉行保護主義,甚至退出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巴黎協議,基本的原因都是因為不想捨己。但耶穌說,若要跟從主的話,必須捨己。捨己就是放棄以自我為中心,以基督為中心;不要從我的意思和計劃,只要從 神的旨意和計劃;放下個人的榮耀,只求 神的榮耀。換句話說,捨己就是死去自我,為基督而活著。加拉太書2:20說:「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著;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 神的兒子而活,祂是愛我,為我捨己。」那些領受了基督的救贖和愛的人,要效法基督的捨己,將自己的意思和私慾釘在基督的十字架上。

第二,那是「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為了拯救全人類,耶穌背起了 神交託給祂代贖的十字架。同樣,為了跟從耶穌,須要承擔 神交給我的使命的十字架。耶穌吩咐門徒說:「你們給他們吃吧。」賜給他們餵飽饑餓靈魂的十字架,也差派他們傳道和趕鬼,背起服侍眾人的十字架。為了順從 神的旨意,我們也要背起禱告的十字架、傳揚福音的十字架、服侍羔羊的十字架。耶穌說「他的十字架」是甚麼意思呢?有些人可能想:「為何我的十字架特別多和特別重的呢?別人都不用背那麼多十字架,為甚麼那麼多十字架落在我身上呢?」但「他的十字架」的意思,就是 神交給每個人的十字架都不一樣,每個人也要在 神面前背起自己的十字架,別人不能代替我去背負,我的十字架也不能與別人的比較。

在「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的說話面前,通常人有甚麼反應呢?「若捨棄我的安逸,背起禱告的十字架的話,我會不會累死呢?」「若傳揚福音,要放下我工作的時間表,也會受人的拒絕,損失會不會太大呢?」「若與人同工,要放下我的情感和自尊,我會不會被對方更加藐視,視我為弱者甚至nothing呢?」因此人選擇不捨己,不背起十字架,寧可愛惜自己的生命。但耶穌說,有沒有捨己、背起十字架跟從主,有何等大的分別呢?請一起讀第24,25節:「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人若賺得全世界,卻喪了自己,賠上自己,有甚麼益處呢?」那些因為害怕失去生命,選擇不捨己、不背起十字架的人,即使可以得著這世界,卻喪掉自己的靈魂,失去救恩和永生。羅得所多瑪一面得著世界,也一面有著信仰的樣式,但他信仰的良心卻不住受折磨,所多瑪也最終受 神以硫磺與火審判而變為灰燼,羅得最終痛失他的家人和所有,這樣又有甚麼益處呢?相反,那些為主捨己、背起十字架跟從主的人,必救了生命, 神必將得勝和榮耀賜給這樣的人。耶穌也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如今坐在 神寶座的右邊。跟從耶穌的道路,就是效法基督受苦難,然後進入祂的榮耀裏。沒有苦難,就沒有榮耀;沒有十字架的死亡,就沒有復活的得勝。祈求主幫助我們為了參與基督的榮耀和得勝,捨己、天天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從耶穌,好叫我們和我們所服侍的靈魂也必救了生命。

請看第26,27節。人因為不信捨己、背起十字架跟從主是得生命的道路,所以以耶穌和耶穌的道為可恥的;但耶穌說,祂必會在自己的榮耀裏,並天父與聖天使的榮耀裏降臨,以這樣的人為恥的。因此,我們不要以十字架的福音為恥,倒要以為誇口,高舉和背起主交託的十字架,那時我們即使未嘗死味以前,也必看見和享受 神的國。

 

III你們要聽祂 (28-36)

請看第28節:「說了這話以後約有八天,耶穌帶著彼得約翰雅各上山去禱告。」耶穌講完「 神所立的基督」這篇信息後過了八日,期間門徒的情況怎樣呢?馬太福音16章記述,彼得在聽完耶穌所說要受苦和被殺後大受沖擊,甚至將耶穌拉到一邊,勸耶穌說:「No way! 主啊,何必說那麼傻的說話呢?你是基督來的,I promise, 這些事必不臨到你身上!」耶穌卻責備彼得說:「撒旦,退我後邊去吧…因為你不體貼 神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太16:23) 彼得心想自己身為耶穌的首席門徒,竟然被耶穌責備為撒旦,他當堂「落晒型」;其他門徒也只想到自己背十字架的樣子,就個個都「頭茸茸、眼濕濕」,一副沒精打采的樣子。

耶穌看見門徒失去跟從主的意慾和力量,充斥著很多屬人的思想時,就怎樣做呢?耶穌帶他們上山去禱告。正禱告時,耶穌改變為怎樣的形像呢?請一起讀第29節:「正禱告的時候,祂的面貌就改變了,衣服潔白放光。」這並不是耶穌平日的形像。耶穌活在這地上時,像根出於乾地,沒有叫人羨慕的美貌,因著不停勞苦地服侍人,耶穌的面貌變得滄桑,衣服也變得殘舊。但耶穌在山上禱告時,改變為煥然一新的形像。馬太和馬可福音記述,耶穌的臉面與太陽一樣發光,衣服比漂布更潔白放光,如同劃破黑暗的閃電一樣。這是耶穌本來榮耀的形像,也是耶穌復活時得勝的形像。

耶穌為甚麼將祂榮耀的形像顯給門徒看呢?當時門徒只想到十字架的苦難,他們失去跟從耶穌的動力和盼望;為此耶穌將超越十字架、必會臨到的復活的榮耀種在門徒心裏,叫他們確信十字架以後,必有復活的榮耀和得勝,也明白十字架並不是以苦難作結,乃是通往榮耀的道路。耶穌盼望門徒帶著這復活榮耀的盼望當中,行走捨己、背十字架跟從主的道路。

那時有誰顯現呢?請看第30,31節:「忽然有摩西以利亞兩個人同耶穌說話;他們在榮光裏顯現,談論耶穌去世的事,就是祂在耶路撒冷將要成的事。」 神為甚麼差派這兩位重量級的信息僕人,來到今次的變像山靈修營呢?摩西在四十年間,在曠野服侍硬著頸項的以色列人,為此受很多苦難,甚至幾乎被百姓用石頭打死。以利亞也在崇拜偶像的時代,為了使以色列百姓回轉歸向 神而激烈地爭戰,及後也被王后耶洗別追殺。這樣為主和福音受很多苦難的摩西以利亞在榮光裏顯現,成為耶穌的鼓勵和安慰,也活生生地向門徒見證了十字架以後必有榮耀。第31節說,他們與耶穌談論有關耶穌去世的事。「去世」原文的意思是「出埃及」,這表示耶穌並不是以死作結,乃是藉著死亡,好像摩西一樣帶領祂的百姓進入 神的國。

但門徒有甚麼反應呢?請看第32節。在千載難逢的特別信息面前,三個門徒卻是「釣著魚」打盹中。直到講完信息,開始報告的時間:「主日快樂。」他們才醒過來。當看見摩西以利亞正要離開時,彼得忽然向耶穌提出甚麼無厘頭的提議呢?請看第33節下:「夫子,我們在這裏真好!可以搭三座棚,一座為你,一座為摩西,一座為以利亞。他卻不知道所說的是甚麼。」彼得為何這樣提議呢?是否因為想「過門都是客」,應該好好接待偉大的 神的僕人呢?其實彼得的重點是「我們在這裏真好」。「這裏」是沒有使命的十字架,沒有須要勞苦服侍的羔羊,只有充滿榮耀的地方。彼得只盼望在這裏與他所愛的主和 神的僕人同在。就是這樣,每個人都有著自己不想離開的「這裏」,也有好像彼得一樣的「搭棚信仰」,想過無苦難、只享受榮耀的信心生活。

彼得正說話的時候,有甚麼事發生呢?請一起讀第34,35節:「說這話的時候,有一朵雲彩來遮蓋他們;他們進入雲彩裏就懼怕。有聲音從雲彩裏出來,說:這是我的兒子,我所揀選的,你們要聽祂。」遮蓋門徒的雲彩,象徵著 神的降臨。門徒在降臨的聖潔的 神面前肅然起敬,不再打盹;這時候,他們聽見 神向他們的聲音,說:「這是我的兒子,我所㨂選的,你們要聽祂。」門徒要聽耶穌的甚麼說話呢?那是耶穌所說基督的道路和門徒的道路,就是捨己、背起十字架跟從主的說話。門徒一直以十字架的說話為負擔,即使看見比起MM更震撼、耶穌、摩西以利亞在榮光中顯現的場面,他們也打盹,不接受十字架的說話。 神看見這樣的門徒,不得不親自在雲彩中向他們顯現,對他們說:「你們要聽祂。」

何解 神甚至親自出馬,也要叫門徒聽耶穌所說十字架的說話呢?所謂忠言逆耳,對我們的靈魂有益的說話,往往是叫我們感到難聽和負擔的說話。但當我們聽和迎接十字架的說話時,可以明白藉著苦難而得榮耀的真理,得著承擔苦難的信心、力量和盼望,也可以得著救恩和永生。

聽耶穌的說話是何等重要的呢?美國第三十三任總統杜魯門(Harry Truman),退休後成立了總統圖書館。在那裏,有小孩子問他說:「總統先生,你在小時候是個怎樣的學生呢?你是怎樣成為總統的呢?」那時杜魯門見證說,他小時候很膽怯,不懂做運動,視力也不好,他也只有高中畢業,怎能成為總統的呢?但他說:「我每一天讀聖經時,知道了 神在我的背後。特別是腓立比書4:13說:『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這句說話將很大的勇氣賜給我,使我做事能貫切始終。我因為讀了很多聖經,所以就成為了總統了。」

我們現在要聽和順從的主的說話是甚麼呢?主盼望我們聽和迎接捨己、背十字架的說話,苦難以後必得榮耀的說話。門徒一直誤會了耶穌的十字架,所以不肯聽耶穌的說話,便在屬靈上變得軟弱無力;直到當他們迎接耶穌榮耀的形像,擁有復活的盼望,他們便成為了有能力的復活見證人。後來彼得也見證他在變像山上所看見耶穌榮耀的形像(彼後2:17,18);他喜樂地參與耶穌的苦難,並且勸勉信徒說:「倒要歡喜,因為你們是與基督一同受苦,使你們在祂榮耀顯現的時候,也可以歡喜快樂。」(彼前4:13)

今日耶穌也向我們問:「你們說我是誰?」我們以耶穌為我的誰呢?祈求主打開我們屬靈的眼睛,使我們更新地向耶穌作出認信:「是 神所立的基督。」又祈求主將耶穌榮耀的形像活畫在我們心裏,好叫我們聽從耶穌的說話,捨己、天天背起十字架跟從主,可以承受救恩、永生和 神的國,得著復活的榮耀和得勝。


 


UBF Hong Kong Bible Study Materials

版權 © 2025 UBF Hong Kong.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