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特別信息 第2課 9月1日(第Ⅱ部信息)
經文 / 約翰福音 14:1-31
金句 / 約翰福音 14:6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
在耶穌與門徒最後晚餐中,門徒得知耶穌將要離開他們而心裏憂愁,感到如同孤兒被撇棄,又為到未知的將來而忐忑不安。同時門徒放在地上彌賽亞王國的錯誤盼望被顯露出來。此刻,疑惑、焦慮、無安全感和恐懼充斥門徒的內心。憂愁與不安同樣是所有離開了神之人的問題。在今日經文裏,耶穌清楚地告訴我們解決所有憂愁的方法,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祈求主幫助我們學習信靠這位道路、真理、生命的耶穌,人生有不能動搖的平安在心中。
當時門徒的心情是怎樣呢?請看第1節上,「你們心裡不要憂愁,」在這三年以來,門徒遇見耶穌為彌賽亞,願意撇下漁網和一切跟從耶穌。他們每天24小時與耶穌一同生活、作工、吃飯和睡覺,與主形影不離。雖然服事上忙碌,但他們感到快樂無比,起勁有力地到各處傳神國的福音;雖然他們住不起大酒店,但無論他們到了那一家、那一戶願意接納他們的,人家給他們怎樣住宿安排,他們每晚都能安然入睡,翌日清早起來做工。如今在筵席上,耶穌預言門徒彼得三次不認主,耶穌將要離開他們。眾多負面消息一湧而來,門徒感到心情沉重,彷彿天都要塌下來壓死他們。本來他們所看見的是充滿繽紛色彩天父的世界,如今換上的是灰暗弱肉強食的現實世界;本來燦爛的笑容不再顯現在臉上,換上的是扁咀、低頭、沉默和籌算。我們都不難明白門徒心中的憂愁,正如聖經這樣說:「人生在世必遇患難,如同火星飛騰。」(伯5:7) 在一次家庭聚餐中,一歲大的姪兒本來在客廳歡天喜地四處探索,誰不知他的小手指被膠摺櫈夾著而大哭,突然的意外和混亂就這樣趕走家中平和的氣氛。擾嚷一番姪兒最後獲救,但他的父母還是離席,立刻跑往醫院去。對於這事,我心中的體會是:「姪兒,歡迎來到這悲慘世界。」我並不是在說無情或消極的說話,而是說患難、憂愁和痛苦的事滿佈我們的人生周圍,無一人能免疫。憂愁的事如同波浪一個又一個湧過來,或許我們會缺乏金錢,但我們人生從不缺乏憂愁掛心的事。從求學期為成績而憂愁,為到入大學而憂愁,在大學就為畢業成績而憂愁,畢業就為找工作而憂愁,有了工作又為到升職、工作表現、裁員而憂愁,又為到尋找合適婚姻對象而憂愁,婚後為到生活住處、健康而憂愁。有了兒女後,新一套人生的憂愁系列又再臨到。
耶穌怎樣幫助憂愁的門徒呢?請看第1節,「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你們信 神,也當信我。」「你們心裡不要憂愁」“Do not let your hearts be troubled”。作為主的門徒雖然也會有情緒失落的時候,但是我們切不可容許自己的心,一直活在憂愁之中,容讓自己的心一直低沉下去。我們要首先承認身為信神的我們,帶著憂愁的心度日是極之不正確、不恰當的,是靈魂健康出了問題的警告。既然說是信神的,怎能與不信神的人一樣憂愁,甚至比不信的人更憂愁、更難看呢!難道所信的神只是紙牌公仔嗎?不信的人看見傳福音的門徒比自己更憂愁時,定必心想,「嘩!信咗你既神,未變成為你咁憂愁!」所以當我們發現心中因某事而憂愁,必須趕快來到神面前。正如可拉後裔的詩中,「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躁?應當仰望 神,因他笑臉幫助我,我還要稱讚他。」(詩42:5)
雖然人生憂愁的事是不可避免,但我們要視之如同心靈的垃圾,不能容許一直堆積在心中,需要定期去清理。我們怎樣清理心中垃圾般憂愁呢?耶穌直接地說:「你們信 神,也當信我。」“Trust in God; trust also in me.” 耶穌告訴我們,要清理趕走一切心中的憂愁,並非先解決外在上,一個又一個憂愁的事,而是先恢復與神之間,堅固的信靠關係。「信神」 “Trust in God” 意思是信靠神、信賴神、依靠神、以神作我的保障,作我的盾牌,我的支援,在患難中作我隨時的幫助,在危難中作我真正的拯救。在香港工作的必須供強積金,將收入的部份交托給某大公司的信託基金Trust Funds,就是說將人生的老本和將來的生活託負給他管理,在將來退休時作保障。既然我們在地上的生活也必須,把我們的將來託負給我們所不熟識的信託基金,怎麼作為信神的我們,怎麼不將我們人生最重要的,託負給全能的阿爸父神呢?使徒保羅一生為主忠誠傳道,晚年因羅馬皇帝逼迫而受牢獄之苦,在等候判決,生死未卜之際,保羅不是在監裏憂愁歎息,反而他鼓勵在牢外年輕的提摩太要信靠神說,「因為知道我所信的是誰,也深信他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直到那日。」(提後1:12)
一首詩歌:「惟我深知所信的是誰,也深切相信,祂定能保全凡一切我交付祂的,都穩妥,直到那日。」心裏信靠主來克服外在憂愁是我們信仰成長的必須功課。我記得起初跟從耶穌時,畢業後不久因沒有多大積蓄,交完帳棚費就無剩多幾。在月底發現兩個戶口連最低提款額也不夠時而憂愁,若到櫃枱前提款又怕尷尬,但主突然賜我智慧,我將一個戶口的餘數轉到另一個,剛好夠一百元就能提出來,捱多一星期到月底出糧。另有一次,在實驗室工作時發現波鞋底太舊,在每走一步路時都發出yee聲而尷尬,但那個月我並沒有餘錢買鞋,我坐在工作枱前頓時感到憂愁和自憐,我禱告將這事告訴神,求主除我心中黑暗。之後,我突然得出一個想法,實驗室有許多超厚的牛皮膠紙,何不貼在破爛的鞋底上呢!別人又不留意你鞋底啊!結果走路時不再發任何聲,我又捱到月底出糧買對新的。這些小事可能好笑,但我卻實際經歷主的供應和生活上的智慧。
為了克服憂愁,耶穌幫助門徒將盼望放在永恆的父家裏。請看第2-3節,「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我在哪裡,叫你們也在那裡。」現在世界人口趨向集中在城市,在寸金尺土的香港,人們花費在住宿開支佔收入比例二至五成,房屋需求成為了政府處理民生長遠問題的一個重要挑戰。不少香港人,窮一生努力和節衣縮食,只是為了得著一個屬於自己永久的住處。一個月的人工,大概夠買一呎階磚之地。到了退休才能供得完滿一間房子,到時身體又年紀大、機器壞,出現各樣健康問題,購買昂貴的保健產品。我們的境況就如傳道書所寫:「看守房屋的發顫,有力的屈身,推磨的稀少就止息;從窗戶往外看的都昏暗,雀鳥一叫,人就起來,歌唱的女子也都衰微。」世界是變動的,我們若將盼望放在必朽壞的世界上,無論是放在金錢上、房屋上、感情上、兒女上,因地上會改變,兒女們會長大有自己的生活,我們若將所有盼望放在這些上,最終只帶給我們失望。更甚的是,世上的投資保險,最多只保和考慮到今生,對於身後的事,就隻字不提。中國一首著名的詩,「黃泉無客店,今夜宿誰家。」人死了後,即使有龐大的財富、地業、成就、人際網絡都不能帶走,只能孤伶伶地獨個兒上路,這是多麼叫人心寒膽戰的事呢!
然而感謝耶穌對我們作門徒的確實地應許說,「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我在哪裡,叫你們也在那裡。」在父神的家裏,已經有長遠的預備,有許多住處,沒有呎租可比美豪宅的劏房或籠屋這回事。每個神的兒女都有屬於自己的住處,也不用付昂貴的移民費、置業買樓費用或裝修費,將來也不用繳交水費、電費、煤氣費、垃圾回收費、交通費、寬頻費、流動網絡費等等。這並不是因世界盼望落空而人幻想出來的地方,這父家的預備乃是藉著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為我們的罪死在十架上,為我們已完全代付一切代價和費用而來的。並且,耶穌應許要來接我們到祂那裏去,耶穌在哪裏,我們也在哪裏。我們聽見不少見證分享,神的僕人們在人生最後面對死亡之時,並非與世人那樣恐懼、不安和後悔,而是看見光明的國度打開,有天使來接他們,拖著他們的手,去到永存的帳幕裏,與主同作王。所以,對於信靠和託負耶穌的人,雖然暫時在世上生活,但皆有這樣的盼望在心中,「我們原知道,我們這地上的帳棚若拆毀了,必得 神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林後5:1);「有可信的話說:“我們若與基督同死,也必與他同活;我們若能忍耐,也必和他一同作王;我們若不認他,他也必不認我們;我們縱然失信,他仍是可信的,因為他不能背乎自己。」(提後4:11-13) 我們信徒因有這指望,如同靈魂的錨,又堅固、又牢靠,且通入幔內。因這不動搖的盼望,我們能克服從世界接續而來叫人憂愁的事;因這指望,我們有真正的平安在心中。後來,使徒彼得據使徒行傳記載,在他預備遭希律行刑的前一夜,他竟然在兩個看守的兵中間平安地熟睡了,要等到營求他的天使拍醒他,他醒過來,斯斯然離開監牢。
我們的心若深繫著父神永恆的家,就不會介意在短暫的世界中,世人怎樣看我們,我們得著甚麼,過怎樣生活,反而我們因作神兒女的身份,作與永恆有關的生命工作。或許我們因福音而地上過貧窮、遭人唾罵的生活,但一個真實的故事鼓勵我們。在一場舞台劇中,有英俊瀟灑的男主角,也有一個遭眾人啼笑皆非的小丑角色。後來突然發生真實的火警,那個英雄主角獨個兒比劉翔逃走得更快,但那個小丑卻蒙著生命危險,立刻去幫助那些芭蕾舞人員脫去易燃的絲質衣服,並帶領他們在危險的火場中逃生得救。究竟誰是英雄呢?我們的人生都好像一台舞台劇,在舞台劇上飾演著甚麼角色或尊或卑並非最重要,最重要的是我們裏頭是怎樣的人,有怎樣的價值觀和盼望而生活。
請看第4-5節。耶穌對門徒說:「我往哪裡去,你們知道;那條路,你們也知道。」隨即,多馬回答說:「主啊,我們不知道你往哪裡去,怎麼知道那條路呢?」耶穌就對他說,返回父家的道路在那裏呢?請看第6節,「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耶穌向我們清楚地宣告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道路就是貫通我們處身之地與目的地之間的交通建設。若有目的地,而沒有道路跟著走時,就會迷失。耶穌告訴信祂的人,他們的目的地就是父神那裏,而那條道路就是耶穌。我們要到父的家,需要知道的不是規條手則,而是要認識耶穌,住在耶穌裏,與耶穌同行的生活。正如小朋友不知道怎樣睇地圖,也懂駕駛,但他返回父家,只需要知道的是打開父母的私家車的門,坐上一會兒後,再打開車門,就會到達父家。
耶穌鄭重地說,「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除了耶穌以後,無人能到父那裏。這樣說好像基督教很霸道,但真理是因為人的罪,阻隔著返回父神的道路。沒有人能靠自己,回到聖潔的神那裏。無論是幾多的善行、功德、念經、獻祭,在聖潔的神眼中都如污穢的衣服。耶穌為了開闢這條返往父神的道路而付上沉重的代價和犧牲。耶穌離開天上寶座,道成肉身來到世上,在世上生活傳揚神國來臨的福音,並預備好身體作贖罪祭物而上十字架;耶穌在十字架死去代付清一切贖價,然後被抬到墳墓裏;三天後,耶穌從墳墓裏復活,升天坐在父神寶座的右邊。因此,耶穌才是惟一的道路,使人類得以返回父神的道路。
耶穌不但是領我們返回父家的道路,祂也是真理和生命。耶穌是一切真理的源頭,是真理的王,萬物的創造者,一切秩序法則的定立者。真理就是永恆不變的定律,是使人得著生命的法則;真理叫人得以自由。耶穌是生命,耶穌就是一切生命的主宰,賜人肉體上和靈魂上健康和生命。坊間有許多教導保健養生的書籍,既然人為了保護自己肉體的生命,也懂得放下個人意思,遵照生命的法則而活;為何人不能為了保護比肉體生命更寶貴的靈魂,放下己見或習慣,順從真理和生命之主宰耶穌的訓誨,走在生命的道路上呢?
請看第7-11節。耶穌對門徒說:「你們若認識我,也就認識我的父。從今以後,你們認識他,並且已經看見他。」腓力回答說,「求主將父顯給我們看,我們就知足了。」腓力以為能看見的才相信,信仰建於眼見,才是理性和有智慧。然而,我們必須謙卑地承認,人的眼睛有許多限制,看不見並不代表不存在。我們肉眼看不見能見的光譜以外的紅外線,或是極之微小的細菌或病毒,但牠們卻確實存在我們身處的世界。神照我們能看見的,賜給我們耶穌與耶穌的教訓。故此,我們不能輕忽耶穌代表父神獨有的地位。耶穌是神的兒子,最能代表父神的意思、思想和看法。「他是 神榮耀所發的光輝,是 神本體的真像,」(來1:3上) 耶穌的身份遠比摩西、眾先知和天使尊貴得多。雖然我們不能直接看見聖潔、大而可畏的神,但通過福音書上記載有關耶穌一切所行的、所言的,我們能曉得神的公義和憐恤。我們若不通過從神而來的耶穌去認識神,那麼對神的認識必定會有偏差和錯漏,信仰必然走歪路。
雖然耶穌要離開門徒,但耶穌應許不撇下他們為孤兒。請看第16節,「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叫他永遠與你們同在,」在這裏「保惠師」在原文在多個含意,counselor ,策士,指示合適方向;comforter 安慰者,如同嬰孩含著的奶嘴,或大人睡在絨毛枕頭那樣舒服安心入睡;helper 保護幫助者, intercessor 中保和辯護者,為我們的過犯向神代求;encourager 好像在競爭激烈的賽事中,啦啦隊為疲倦的選手鼓舞,加油打氣。耶穌應許保惠師聖靈,要住在那愛耶穌、遵守耶穌命令的人心裏。但真理的聖靈卻為世人不能接受,因為他們不迎接耶穌。
猶大(不是加略人猶大)問耶穌說:「主啊,為甚麼要向我們顯現,不向世人顯現呢?」這裏「世人」指著不愛耶穌,不接受真理聖靈的人。使徒猶大以為只要耶穌將自己顯給世人看,就能成就驚人的悔改工作。請看第23節,「耶穌回答說:“人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愛他,並且我們要到他那裡去,與他同住。」按照神的計劃,只有那愛耶穌、遵守耶穌命令的人才能領受聖靈,神才居住在他們心中。耶穌此刻門徒不能完全明白主的教導,但聖靈要作他們的聖經老師,指教他們進入一切真理,叫他們想起主的話語來。耶穌將祂的平安留給心中憂愁的門徒。在十架受死前,耶穌因對他們的愛,將對神的信心種在他們心裏。耶穌預先說明祂的受死,好表明祂十字架上的死並不是失敗,而是要最終擊敗世界的王撒但。
耶穌幫助因世事而憂愁的門徒說:「你們信 神,也當信我。」“Trust in God; trust also in me.” 我們人生的盼望和目的地是父神那裏,耶穌就是道路、真理、生命,是惟一領我們到父家的道路。求主真理的聖靈每日藉祢的話語引導我們、安慰我們、鼓舞我們。我們通過愛耶穌,遵守耶穌的命令,服事新學期中校園的靈魂,聖靈更多地居住在我們裏面,我們得見主的榮面,更多明白主的心意。
UBF Hong Kong Bible Study Materials
版權 © 2025 UBF Hong Kong.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