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使徒行傳 第9課 11月30日(第Ⅱ部崇拜信息) 鄒彼得牧者
經文 / 使徒行傳 10:1-11:18
金句 / 使徒行傳 10:44
「彼得還說這話的時候,聖靈降在一切聽道的人身上。」
使徒行傳1章裏耶穌吩咐門徒要為主作見證直到地極,這句話的意思是福音是為世上萬民的和全球性,而傳福音的人也應該全球性,可以承擔普世的宣教。使徒行傳中記述耶路撒冷教會大遭逼迫,因此聖靈分散門徒到耶路撒冷以外的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亦藉此打破了隔絕猶太人和撒馬利亞人一千年來的民族高牆,福音竟被傳開了。然後,主改變了如同鑽石一樣剛硬的掃羅,揀選和呼召他,設立他作將福音傳給外邦人的屬靈器皿。不過為了服事外邦人的福音工作,仍然有一道高牆,就是一直服事猶太人福音工作的耶路撒冷教會要改變,這改變要由耶路撒冷教會的代表彼得開始。雖然使徒彼得已經信福音很久,但他仍然有根深蒂固未改變的偏見和頑固想法;就是外邦人不能得救。如果掃羅是外在阻礙福音傳揚的人,那麼彼得就是暗中抽後腳妨礙福音廣傳的人;因為彼得都如同掃羅一樣,是極之剛硬和固執的人,所以本段經文向我們揭示聖靈如何幫助這樣的彼得呢?
請看1節:「在該撒利亞有一個人名叫哥尼流,是義大利營的百夫長;」第一世紀的羅馬帝國以該撒利亞為猶太地區的首府,當時那裏有一位名叫哥尼流的羅馬百夫長,是管理一百個兵的司令。電影「基督最後的誘惑」中我們都見過,將耶穌無情地鞭打﹑戲弄﹑拉往各各他﹑釘十字架的全是羅馬兵丁。不同的時代軍隊都有共通點,只是當時的羅馬兵丁特別凶殘的。哥尼流卻是怎樣的人呢?請看2節:「他是個虔誠人,他和全家都敬畏 神,多多賙濟百姓,常常禱告 神。」雖然他是羅馬的軍官,但他相信殖民地百姓所相信的 神,並且他不是形式代地相信,卻是多多賙濟殖民地的百姓,又常常禱告,實踐禱告生活,因此他得到猶太人的稱讚。然而通過後面經文彼得的話「猶太人和別國的人親近來往本是不合例的(28)」,由此可見哥尼流並不能因信猶太教的 神而成為了猶太人,他仍然是外邦人。
這樣哥尼流的身上要發生怎樣的事呢?請看3-6節:「有一天,約在申初,他在異象中明明看見 神的一個使者進去,到他那裡,說:哥尼流!哥尼流定睛看他,驚怕說,主啊!甚麼事呢?天使說:你的禱告和你的賙濟達到 神面前,己蒙記念了。現在你當打發人往約帕去,請那稱呼彼得的西門來。他住在海邊一個硝皮匠西門的家裡,房子在海邊上。」哥尼流不是信了猶太教成為猶太人,也不是已經得救了,也沒有上聖殿禱告,他只是懇切尋求救恩的人,但 神垂聽和記念這樣一個在家中懇切禱告尋求 神的人的聲音, 神不是只垂聽猶太人的禱告,或者只聽基督徒的禱告,乃是垂聽一切尋求祂的人的禱告。從這裏開始奇蹟就展開了。
請看7-10節;身為軍人的哥尼流,順從主的方向,叫了兩個家中信主的虔誠兵來,把一切事都向他們述說了,就打發他們往約帕去。他們行路將近那城,午正彼得在硝皮匠家的屋頂上祈禱。大約中午十二時人容易渴睡和飢餓,可能平時彼得無法忍耐飢餓,但即使這樣他仍然先去禱告,那家的人正預備午飯,那餸菜的香氣都被房頂上的彼得聞到。彼得就在那時禱告中看見異象,魂遊象外。
請看11節:「看見天開了,有一物降下,好像一塊大布,繫著四角縋在地上,」彼得覺得希奇,究竟大布內在甚麼呢?彼得都很好奇地想主為他預備了甚麼呢?是否一隻澆滿橄欖油,燒得香噴噴的感恩節大火雞呢?請看12節:「裏面有地上各樣四足的走獸和昆蟲,並天上的飛鳥。」彼得一看就差點兒暈倒跌低,因為他看見大布最底層有蛇﹑鱷魚﹑果子狸﹑穿山甲﹑水魚等等四足的走獸,中層有蜈蚣﹑蝎子﹑蝗蟲等等昆蟲爬來爬去,上層有烏鴉﹑貓頭鷹﹑鴕鳥等等飛來飛去。這全都是利未記中 神定為不潔的食物,吩咐祂的百姓不可吃(利未記11:14-17)。
但是那時候,從天上有使人大受衝擊聲音響起。請看13節:「又有聲音向他說:彼得﹑起來,宰了吃!」彼得知道這是 神的聲音,這聲音如同掃羅所聽見的那樣「掃羅!掃羅!你為甚麼逼迫我」這樣衝擊彼得的話。一直以來,彼得奉律法中不可吃的為絕對的真理,看這些為不潔,主現在正面挑戰彼得這樣固有的思想。彼得亦斷然地拒絕這主聲音的吩咐。
請看14節:「彼得卻說,主阿,這是不可的;凡俗物和不潔淨的物,我從來沒有喫過。」彼得是猶太人,猶太人從小背頌律法,嚴格遵守律法一千年,彼得是年青的猶太人,自然而然他這樣斷然回答:『主啊!這是不可的。』彼得重視自己的意思過於主的說話,雖然知道是主的話,但有些是不能順從的,就是違背律法的規列和傳統。即使彼得曾經沒有吃飯前先洗手,被法利賽人責備,不過,從出生到現在,他一直都沒吃過律法中禁止吃的不潔的食物,他以此為真理,亦因能守這律法而自豪。
但主卻沒有放棄和退後。「第二次有聲音向他說, 神所潔淨的,你不可當作俗物!(15)」這次使者以主的名傳信息, 神所潔淨的,你不可當作俗物!意思 神潔淨了的,你就要吃吧!不過,彼得絕對不讓步,他沒有憑信心順從 神的權威,心想:「其它事我不知道,但這件事上我的想法,一定比 神的說話正確。」因此這裏看見 神同彼得摔交;「彼得﹑起來,宰了吃!」「主阿,這是不可的」「 神所潔淨的,你不可當作俗物!」這樣一連三次,那物隨即收回天上去了(16)。這裏我們清楚看見彼得裏面是何等的剛硬和固執,彼得有以外邦人為不潔的心思,他以為外邦人是沒有盼望的, 神一早已決定審判他們,因此彼得看外邦人為福音得救以外的人。因為彼得有這樣頑固思想,所以他和外邦人相交,或者接見外邦人都感到十分負擔,更難以想象把福音傳給外邦人。然而主向這樣的彼得說,「彼得,起來,宰了吃。」主宣告外邦人由不能吃,轉變為可以吃的,從今以後對猶太人來講,沒有外邦人是不潔淨,猶太人是潔淨的規範。 神差派耶穌來世上,藉此打破律法所定不潔和世俗的標準。耶穌曾向誹難門徒吃飯前不洗手的法利賽人宣告,「因為不是入他的心,乃是入他的肚腹,又落到茅厠裏。這是說,各樣的食物都是潔淨的(可7:19)。」
神更藉耶穌基督的寶血潔淨一切的,在耶穌基督裏,向所有外邦人打開了救恩的門,所以猶太人或外邦人,不論何人都因信耶穌基督可以得救。問題在於我們裏面也有彼得的思想,因自己固執的想法,一早定了某些人不是得救的對象;有些人過度以物質為中心,有些人完全不關心屬靈的事,有些人充滿情慾,常常只想與異性朋友一起,也有些人驕傲和自私,常以說話傷害別人……等等。所以這些人即使來到聚會之中,我們心中定意,這些人不能作主的門徒,雖然服事他們,卻沒有將盼望特別放在他們身上,甚至很多時想到90後的年青人都沒有盼望。其實以這些那些原因來看每一個人,這樣得救的人就極之少。也有時想到我們只是上班族,或者我們只是學生,傳福音都被人藐視,心中充滿憂慮和自卑感,使我們上校園傳福音的腳步躊躇和沉重,這些思想是從何而來的標準呢?那人很難改變的!這些是誰來定論呢?這全都是人的標準和定論, 神從來沒有這些。 神從來不看人的外表, 神藉著耶穌在十字架上傾流寶血,洗淨一切世上的人。
在 神裏面我們應看一切的人都是極佳的食材,因此不會感到負擔,我們要做的是「起來,宰了吃」,用福音的刀和禱告的火煮好這道菜。使徒保羅這樣看使徒的職份,羅馬書15:16:「使我為外邦人作基督耶穌的僕役,作 神福音的祭司,叫所獻上的外邦人,因著聖靈成為聖潔,可蒙悅納。」我們工作的地方和返學的校園,充滿了各樣新鮮的食材,可以煮成非常味美的餸菜。 神吩咐彼得可以吃四足的走獸,昆蟲和天上的飛鳥,傳道人要擁有屬靈上的好胃口,不可偏食,腸胃健康的話,所以任何人都可以承擔和消化。 神吩咐「起來,宰了吃」,意思是靠著福音,任何人都可以得救。
我們如何才能擁有任何人都可以消化的胃口呢?就是撇棄自己的標準和定論,從心底裏迎接耶穌基督的寶血,將救恩的盼望放在一切人身上。使徒保羅向哥林多信徒這樣說:「我雖是自由的,無人轄管,然而我甘心作了眾人的僕人,為要多得人。向猶太人,我就作猶太人,為要得猶太人;向律法以下的人,我雖不在律法以下,還是作律法以下的人,為要得律法以下的人。向沒有律法的人,我就作沒有律法的人,為要得沒有律法的人,其實我在 神面前,不是沒有律法,在基督面前,正在律法之下。向軟弱的人,我就作軟弱的人,為要得軟弱的人。向甚麼樣的人,我就作甚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林前9:19-22)。」雖然保羅是猶太人,卻沒有向羊群頑固主作自己的傳統。耶穌為救我們,從與 神同等的地位,降到世上,披上人的樣式(腓2:6,7)。耶穌來到世上,沒有堅持自己的形象,反而吃人所吃的食物,住人所住的房屋,用人所說的言語,承受人所受的痛苦。藉此我們的救主耶穌,成為了一切人的主和我們真正的牧者與基督。因此我們不應自以為義,以為自己已經得潔淨,主張「主啊!不可以的」,不吃不潔淨的;這樣的人連一個羔羊和一位同工都不能愛,也不能成就世界宣教。
戴德生去中國宣教之時,為了得著中國人,剪中國人的髮型,吃中國的食物,穿上清裝,最終中國人迎接他為中國人的牧者,接受福音和教會。祈求主幫助我們可以成長為全球性的牧者,可以迎接和服事其它民族﹑國家﹑不同地方和全世界的人。祈求主幫助我們迎接現在服事的校園為我們要牧養羊群的羊圈,以寬闊的內心迎接90後的弟兄姐妹,將自己作活祭,為聖潔的獻上給 神。
請看17-22節;如果異象只向彼得顯明一次,他可以主張因為太肚餓而看錯了,不過,異象三次重覆顯現,剛硬和固執的彼得都不能不思量這事,心中想著這究竟是甚麼意思呢?怎能吃不潔的食物呢?不可以。就在這樣的猜疑之間,哥尼流打發的人已經訪問到西門的家,喊著問:「有稱呼彼得的西門住在這裏沒有?」這時聖靈向彼得說:「起來,下去和他們同往,不要疑惑,因為是我差他們來的(21)。」
請看23節:「彼得就請他們進去,住了一宿。次日,起身和他們同去,還有約帕的幾個弟兄同著他去;」硝皮匠的工作同宰殺動物流血有關,在猶太人眼中看為不潔的,聖靈卻使彼得和跟隨他的人,以及外邦人全部在硝皮匠西門的家裏同宿一宵;聖靈就是這樣一點一點地工作,打破了彼得裏面以猶太人為中心的剛硬思想。請看24節:又次日彼得與及隨從的人到了該撒利亞,哥尼流已經請了他的親屬密友等候彼得。其實他們已經等候了三日,雖然他們不知道彼得是否要來,但他不只一個人想聽 神的聲音,他甚至邀請其它人渴望聽 神的說話的人也一同來聽;哥尼流這樣預備屬靈的人和屬靈的環境,這就是哥尼流順從的信心。彼得一到了,哥尼流就俯伏在彼得腳前拜他;雖然哥尼流是羅馬帝國的官,但他看彼得是 神的僕人而表示尊敬。彼得立即拉起拉哥尼流說:「你起來,我也是人。」
請看28及29節:「就對他們說,你們知道,猶太人和別國的人親近來往,本是不合例的;但 神已經指示我,無論甚麼人,都不可看作俗而不潔淨的。所以我被請的時候,就不推辭而來。現在請問,你們叫我來有甚麼意思呢?」彼得現在明白了看見大布和野獸的異象是指外邦人,但是他仍然不太清楚明白, 神帶領他來到這裏的旨意。於是哥尼流詳細述說 神的指示,說:「你來了很好,現今我們都在 神面前,要聽主所吩咐你的一切話。」這樣彼得知道了 神垂聽哥尼流那樣的人的禱告,打發主的使者向哥尼流顯現。
請看34及35節:「彼得就開口說,我真看出 神是不偏待人。原來各國中那敬畏主、行義的人,都為主所悅納。」這句話顯明彼得明白了聖靈吩咐他來這裏,都是為了向哥尼流傳福音。之前彼得只承認猶太人有得救,外邦人應該無得救。但如今他通過 神垂聽哥尼流的祈禱,他承認 神不偏待人,他知道了 神向外邦人的心,只要是敬畏 神的,都為主所悅納。
這世上以外貌判斷人,不管是誰,只因為他是哪個民族,出身於哪個城巿和國家,讀過哪一間大學就去判斷人,看這人是怎樣,這些成為人憂慮的源頭,也使人內心有自卑和傷痕。然而 神看人沒有分別,在耶穌基督裏,一切敬畏 神和行義的,都為主所悅納。出身是猶太人的彼得,知道這件事是他從前從未想象過革命性的轉變,並且這轉變不是到此為止,將要繼續發生。
36-43節裏記述彼得向外邦人傳揚耶穌基督的福音,各方面為耶穌作見證。第一,耶穌是和平之君和萬有的主。耶穌的福音打破了猶太人和外邦人之間隔斷的牆,使人彼此和睦,彼得和哥尼流都得平安。第二,耶穌是好牧人。拿撒勒人耶穌將福音給一切被惡魔折磨受苦的人,醫治人一切的傷痕和痛苦(38)。第三,耶穌為我們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之後第三日復活了,解決了人罪和死的問題(39-41)。第四,耶穌是一位必再臨和審判活人死人的審判長(42)。總括來講,耶穌是不論何人只要相信的,祂都賜赦罪恩典的赦罪的大能者。
這時發生甚麼事呢?請看44至46節:「彼得還說這話的時候,聖靈降在一切聽道的人身上,那些奉割禮和彼得同來的信徒,見聖靈的恩賜也澆在外邦人身上,就都希奇;因聽見他們說方言,稱讚 神為大。」這是耶路撒冷五旬節聖靈降臨,以及撒馬利亞聖靈降臨之後,聖靈降臨在外邦人身上的歷史性時刻。該撒利亞聖靈降臨一事,對彼得和一起跟隨來的信徒來講是革命性和改變福音歷史的事;就都希奇,稱讚 神為大。
以前彼得跟隨耶穌,多次目擊耶穌幫助和拯救外邦人,但他之前完全不知道是甚麼意思,更不曉得 神這樣寶貴的禮物 – 聖靈,也臨到外邦人身上。但如今他明白了,不單只猶太人,一切迎接耶穌基督十字架和復活福音的人, 神都將聖靈澆灌在他們身上。因此彼得大大地驚訝,現在他才明白福音不單為猶太人,也為外邦人,他看清楚 神藉福音拯救世上萬民,也知道了在福音裏,沒有猶太人和外邦人的分別,全都屬於一家人。
請看47節:於是彼得向外邦人宣佈,說:「這些人既受了聖靈,與我們一樣,誰能禁止用水給他們施洗呢?」彼得迎接外邦人同為得救的人。我們彼此沒有分別的根據是甚麼呢?受了同一個聖靈。哥林多前書12:13「我們不苟是猶太人,是希臘人,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從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體,飲於一位聖靈。」聖靈是 神賜給人最大的禮物,但 神將這禮物賜給不管學歷﹑身份和外貌的一切人。這事是聖靈賜給耶路撒冷以外一切人的象徵性事件, 神藉改變代表耶路撒冷教會的一個人彼得的內心,預備了環境使耶路撒冷教會成為世界宣教的中心。幾日前彼得都不能接受外邦人的,但 神作工使他以喜樂的心住在外邦人的家裏,如今猶太人和外邦人成為一家,中間隔斷的牆完全倒塌了,彼此之間有喜樂和感激,這就是福音的的大能。使徒保羅在<以弗所書>述說:「因祂使我們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而且以自己的身體廢掉冤仇,就是那記在律法上的規條,為要將兩下藉著自己造成一個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既在十字架上滅了冤仇,便藉這十字架使兩下歸為一體,與 神和好了。並且來傳和平的福音給你們遠處的人,也給那近處的人。因為我們兩下藉著祂被一個聖靈所感,得以進到父面前。這樣,你們不再作外邦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 神家裏的人了(弗2:14-19)。」
這裏我們學習到聖靈驚人的工作,如何仔細帶領一個人哥尼流直到得救為止。聖靈使居住相距幾百公里兩個地方的彼得和哥尼流在該撒利亞相遇和合而為一。聖靈比太空中的人造衛星定位更快﹑更準和更直接有效率,將牧者和羔羊的位置定位,也比先進的導航系統更清楚地引領他們相遇。同樣一個人的得救,必有聖靈的工作在他裏面,聖靈也同樣在禱告的兩個人內心作工。祈求主幫助我們都在禱告中,同樣領受聖靈驚人的引領,使用我們在主救恩的工作上。
這件事眨眼之間傳入了住在猶大的使徒和弟兄們的耳中,這是對耶路撒冷教會極之敏感的事。請看11章2,3節:「及至彼得上了耶路撒冷,那些奉割禮的門徒和他爭辯說;你進入未受割禮之人的家和他們一同吃飯了。」他們不是誹難彼得將福音傳給外邦人,卻是針對彼得和外邦人一同吃飯。這些人以律法為中心思想,又被猶太人為中心的思想所限制,看不見聖靈驚人的工作。在 神的面前吃甚麼和跟誰人吃,真的不是甚麼大問題,他們卻為這些無聊的事爭論,就失去了真正重要的核心。
這顯明教會裏有容易被人的意思所限制,阻礙了福音工作。因此彼得怎樣做呢?請看4-16節:彼得見證了他在約帕聖靈顯給他看見的異象和哥尼流的事,亦都見證他向哥尼流和那家的人傳福音,聖靈就降臨在他們身上的事。
結論是甚麼呢?請看17節:「 神既然給他們恩賜,像在我們信主耶穌基督的時候,給了我們一樣,我是誰,能攔阻 神呢?」彼得強調這一切的事都是 神親自作工。「眾人聽見這話就不言語了,只歸榮耀與 神說,這樣看來, 神也賜恩給外邦人,叫他們悔改得生命了。」這樣不單只彼得,就是耶路撒冷教會的眾信徒都得著全球化的思想,這是歷史性的時刻,耶路撒冷一切信徒都公開承認 神要拯救外邦人,有了明確的方向,福音要傳給外邦人。
<使徒行傳>的筆者路加,將掃羅的改變記述了三次,同樣將彼得與哥尼流之間的事件也記述了三次。由此可見,為了外邦人的福音工作掃羅的改變很重要,同樣本段經文的聖靈在彼得和哥尼流之間的工作也很重要,福音並不只限於猶太人,也是為世上萬國萬民,是全球性的。這樣來看,領受福音的人內心要怎樣呢?也要成為全球性,可以迎接一切的人。為此內心一切的高牆,固有的思想和固執己見的舊我都要撇除,迎接 神的法則和旨意。
我們看見<使徒行傳>中聖靈改變看來極難改變的兩個人,掃羅和彼得,使福音擴張到外邦人中間,彼得裏面向外邦人的高牆完全拆毀之時,聖靈寶貴使用他在向傳揚外邦人傳福音的工作上。我們容易想這時代太艱難,以致福音難以傳開,或者是這時代的人的問題,其實問題在我們裏面。耶穌在十字架上受死之後第三日復活了,大大打開各樣的可能,在耶穌裏沒有一個人有分別,只是我們要順從主的吩咐,起來,宰了吃,就必成就。祈求主幫助我們拆毀裏面的牆和固執,使我們可以懷抱和服事任何人,獻上給 神為聖潔的活祭。
UBF Hong Kong Bible Study Materials
版權 © 2025 UBF Hong Kong. 版權所有.
其他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