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約的血

2024年 Sep 30日

馬可福音 14:1-26

問題紙

2024年 馬可福音 第21課

經文 / 馬可福音 14:1-26
金句 / 馬可福音 14:24

立約的血

  1. 逾越節將近,祭司長和文士有何詭計(1,2)?
    耶穌坐席的時候,有一個女人做甚麼(3)? 由此我們知道這女人對耶穌的內心如何?

  2. 有幾個人為何不喜悅女人的行動(4,5)? 但耶穌如何看女人所做的事(6-9)?
    加略猶大做了甚麼事(10,11)?

  3. 除酵節的第一天是甚麼日子(12上)? 耶穌叫門徒怎樣預備逾越節的筵席(12下-16)?
    為何要這樣預備呢?

  4. 耶穌和十二個門徒吃逾越節筵席時,說甚麼令門徒受沖擊的說話(17,18)?
    門徒對耶穌的說話有何反應(19)? 誰將會出賣耶穌? 他將會遇見甚麼災禍(20,21)?

  5. 耶穌拿起餅和杯遞給門徒,同時對他們說甚麼(22-24)?
    立約的血有何含意(來9:13-15; 羅3:25)? 耶穌將甚麼應許賜給門徒(25,26)?


UBF Hong Kong Bible Study Materials

版權 © 2025 UBF Hong Kong. 版權所有.

立約的血

2024年 Sep 30日

馬可福音 14:1-26

信息

2024年 馬可福音 第21課                                                9月29日 岑國榮牧者

n經文 / 馬可福音 14:1-26
n金句 / 馬可福音 14:24

立約的血

耶穌說:『這是我立約的血,為多人流出來的。』


今日的經文記述耶穌與門徒共進最後一次逾越節的筵席。在筵席上發生了兩件美事:一件是有一個女人把她至貴的香膏毫無保留地澆在耶穌的頭上,而另一件是耶穌預言祂將會成為逾越節被殺的羔羊,將祂的肉賜給世人,並藉祂的血與人立永遠的約。通過今次的筵席,耶穌教導我們逾越節真正的含義和所彰顯的 神的愛,並教導我們真正領受這份愛的人,會過怎樣盡心愛主和獻上給主的生活。祈求主幫助我們通過本段經文,可以吃到這逾越節的筵席而得生命,與主建立永遠愛和立約的關係。

 

Ⅰ‧把香膏澆在耶穌身上的女人 (1-9)

請看第1節上。過兩天是逾越節,又是除酵節。逾越節是猶太的三大節期之一,為了記念 神從埃及奴隸的生活中,拯救以色列人出來的恩典。在舊約時代,以色列的祖宗雅各和他的一家移民到埃及,生養眾多,極其強盛;但有新上任的法老苦待以色列人,強迫他們做苦工。 神垂聽了他們的歎息哀求,就為他們興起救恩者摩西,通過他降下九災在埃及全地。面對滿目瘡痍的法老本來答應允准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卻一次又一次不認帳,叫 神不得不施展「必殺技」、最後一災──滅長子之災。跟其他的災禍不同,今次災禍無分國籍,適用於所有人;這正好表明了所有罪人皆伏在 神的審判之下。但 神卻賜下了救恩的方法,那是要宰殺一歲的羊羔,將牠的血塗在門楣和門框上,當滅命的使者看見這血,便會越過那一家(passover)。結果,不順從的埃及家長子盡都死了;相反,順從這救恩方法的以色列家都得救,羔羊的血成為了他們得救的記號。二百萬的以色列人浩浩蕩蕩地出埃及,成為自由和榮耀的 神的百姓。從這日起, 神吩咐以色列人要吃無酵餅七日,不能吃任何有酵的食物,包括法式麵包、意大利薄餅和日式梳乎厘等,除了因為出埃及太過緊急而來不及給麵團發酵外,更加象徵著他們要除掉從埃及沾染的罪惡。為了使以色列人永遠不忘 神拯救的大恩, 神吩咐他們要世世代代遵守逾越節和除酵節,作為永遠的定例(出12:14,17)。

就是這樣,對猶太人來說,逾越節是記念 神救恩的日子,是最大的節期,就好像我們每年舉辦的夏令營一樣。為了接待從猶太和世界各地上來過節的民眾,祭司長和文士應當忙碌地預備著信息、獻詩和各樣節目,不過他們卻在做甚麼呢?請看第1節下。祭司長和文士對耶穌的忌恨到了極限,正在苦苦思索怎樣用詭計捉拿和殺害耶穌,惟恐百姓人多生亂,便沒有作出具體行動。

請看第2節。這時候,耶穌在伯大尼長大痲瘋的西門家裏吃飯。很可能西門蒙耶穌醫治的恩典,感激耶穌,所以邀請祂到自己的家裏坐席。縱然耶穌即將被釘十字架,但祂仍然為了服事西門而與他坐席。在席上,有甚麼意想不到的事發生呢?有一個女人拿著一玉瓶至貴的真哪噠香膏前來。哪噠是一種出產自印度波斯的稀有植物,根部馥郁芳香,因此會被提煉成頂級和昂貴的香膏,專為女子出嫁之用。在這裏強調「真」,意思是絕非淘寶貨或A貨,而是純天然、無添加,有Q嘜認證的優質正貨。從後面的經文看來,這瓶香膏約值三十多兩銀子,即是一個工人超過一年的人工,若以香港的最低工資計算,至少價值港幣二十萬。女人以這一玉瓶香膏來做甚麼呢?請再看第2節下。她打破了盛香膏的玉瓶,將香膏一下子完全傾倒在耶穌的頭上。前陣子,就有一個四歲的男孩,在參觀以色列一間博物館期間,不小心打破了一個有 3500 年歷史的陶罐,幸好沒有被館方追究,反而被邀請一同修復這件珍貴的歷史文物。但跟這個男孩不同,女人並不是不小心跣手,所以打爛了玉瓶,而是看準時機和目標,要趁著耶穌坐席期間,將她最心愛的珍藏向耶穌一次過「曬冷」。

很可能,在接待耶穌的人當中,大多只會將一兩滴香膏澆在耶穌的頭上,然後將大部份香膏留為己用;但女人卻剛剛相反,她將所有的香膏獻上給耶穌,連一滴也沒有為自己保留。她並沒有半點計算,也沒有要求耶穌對她的付出作出甚麼回報。到底是甚麼驅使女人這樣獻上給耶穌呢?除了愛之外,實在再沒有其他的理由。而女人之所以這樣毫無保留地獻上香膏,全因為她深深地領受到耶穌對她這不配罪人寬恕的愛和赦罪的恩典,她認信耶穌是她最愛和惟一敬拜的對象,絕非世上任何事物所能比較,所以藉著獻上香膏,來表達對主盡心、盡性、盡意和盡力的愛。

但在這時候,同席的人卻有甚麼反應呢?請看第4,5節。有幾個人看見女人的行動,感到怒不可遏,便責備女人說:「何用這樣枉費香膏呢?這香膏可以賣三十多兩銀子賙濟窮人。」從約翰福音12章看來,首先向女人開火的是加略猶大,他的批評引來了其他門徒的和議。若以今日的說法,門徒的批評相當「政治正確」;即使是服事主,但女人的做法似乎過了火和不切實際,完全不合乎經濟效益。「為何掉錢落海,不將這些錢捐給慈善機構呢?」「為何花那麼多時間傳福音,不去做更加實際的社會服務、政治或保護環境的工作呢?」「何用這樣枉費呢?」(Why this waste?) 這是很多不信的人、甚至是信徒,對熱心愛主和服事主的人所作出的評價。門徒之所以這樣批評女人的獻上,這是因為他們完全不明白女人對耶穌的愛,更加不曉得耶穌有著超乎一切的價值,配受至高的尊崇和敬拜。而猶大說這句話的動機,並不是出於對窮人的關愛,乃是基於對錢財的貪心(約12:6)。

耶穌於是怎樣為女人辯護呢?請一起讀第6至8節:「耶穌說:『由她吧!為甚麼難為她呢?她在我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要向他們行善隨時都可以;只是你們不常有我。她所做的,是盡她所能的;她是為我安葬的事把香膏預先澆在我身上。」當門徒看女人獻上給主為枉費時,耶穌卻大大地承認和稱讚女人所做的是一件美事(a beautiful thing)。女人所做的在哪方面是一件美事呢?

首先,女人把握機會服事主。耶穌說要向窮人行善隨時都可以,這不是表示耶穌藐視窮人;事實上,耶穌自己正是出身於寒微,祂服事的對象也大多是貧苦大眾。但耶穌說:「只是你們不常有我」,這表示服事主的機會並不是常常都有。當我們年青和單身時,時間看來是無限的,可以自由地使用,隨時服事主都可以;但當有了家庭和工作的擔子,很多時候時間並不是由自己作主,要為別人和承擔各樣責任而使用,便感到服事主有很多限制。以往可以通宵寫所感、預備查經和信息,但當年紀漸長、體能下降,即使只是晚睡一點,第二天都已經感到頭暈眼花、精神不振。因此,我們趁著還年青,還有時間、能力和物質時,竭力服事主,這是最有智慧的。

第二,女人是盡她所能的服事主。即使同樣是服事主,但象徵式地滴一兩滴香膏,跟打破玉瓶傾倒香膏在主身上,兩者有著天淵之別。雖然女人並沒有預先想過耶穌會如何看她的獻上,但耶穌給女人的獻上賦予最高的價值,看這是女人在祂受死和埋葬之前,預先膏抹祂的身體,承認女人所做的是參與 神永恒的救贖工作。請看第9節:「我實在告訴你們,普天之下,無論在甚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做的,以為記念。」耶穌囑咐門徒,無論在哪裏傳福音,也要述說和記念這女人所做的,這是因為女人傾倒香膏來表達對耶穌的愛,正好映襯出耶穌傾倒生命來表達對世人的愛。同樣,信徒不但向人傳福音,更要向人見證我在信主後生命如何改變,以及如何愛主來回應主的愛,那時才叫世人曉得主的愛和福音的價值。祈求主使我們效法這女人那樣,深深記念主的愛,將最寶貴的獻給主,叫我們所傳的福音也可如同女人的香膏一樣,將基督的香氣傳給很多靈魂,使他們被主的愛感動和認識主。

 

Ⅱ‧為世人傾流寶血的耶穌 (10-26)

請看第10,11節。在這件事後,加略猶大去見祭司長,與他們彼此達成協議:只要猶大把耶穌交給他們,他們便會給他三十塊錢(太26:15)。這相當於一個工人四五個月的人工,或者一個奴隸的價錢。猶大看耶穌的價值跟一個奴隸沒有甚麼分別,他的價值觀和女人的價值觀形成強烈的對比。

請看第12至16節。到了除酵節的第一天,就是宰逾越羊羔的那一天,門徒問耶穌說:「你吃逾越節的筵席要我們往哪裏去預備呢?」耶穌就打發兩個門徒,叫他們進城去預備,暗號是一個男人拿著一瓶水,地點保密。當門徒跟著這個男人,去到哪一家,那一家就是他們吃逾越節晚餐的地方。這聽起來彷彿是007電影裏出現的橋段。門徒順從出去,一切果然按照耶穌的說話成就。耶穌之所以這樣吩咐門徒預備逾越節筵席,目的是為了使他們經歷耶穌的神聖,同時也保護今次的筵席免受仇敵的攪擾,讓耶穌可以與門徒有深層的閣樓對話,將最重要的教訓賜給他們。

終於,到了逾越節的晚上,耶穌和十二門徒一同坐席。在筵席開始之時,耶穌向門徒說甚麼驚人的說話呢?請看第18節。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中間有一個與我同吃的人要賣我了。」同吃意味著有親密的相交;被所愛和親密的人出賣,這是叫人最痛苦的事。在著名小說《基度山恩仇錄》裏,年少的主角愛德蒙被嫉妒他的同事誣告,無辜下監十四年;後來,在因緣際遇之下,愛德蒙獲得了一筆龐大的財產,在成功逃獄之後,他化身成基度山伯爵,向那些曾經出賣他的人展開徹底的報復行動。但耶穌並不是這樣;耶穌之所以向門徒預言祂將會被出賣,這是為了賜給猶大悔改的機會。耶穌深知道猶大所做的不單是出賣主,更是將自己出賣給金錢和魔鬼,將會承受可怕的審判;耶穌愛和憐憫猶大到底,仍然賜給他回轉的機會。

聽見耶穌的說話,門徒憂愁起來,一個一個地問耶穌說:「是我嗎」沒有一個門徒敢說出賣耶穌的人,絕不會是自己,這是因為在每個人心裏,都有著愛世界的心思和對世界的盼望;而這一刻正好是使門徒有反省和悔改的機會。但猶大依然隱藏賣耶穌的心思,耶穌便說,請看第20,21節:「是十二個門徒中同我蘸手在盤子裏的那個人。人子必要去世,正如經上指著他所寫的;但賣人子的人有禍了!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耶穌進一步幫助猶大悔改,同時指出祂的受死並不是因為人的出賣,而是為了成就經上的話,完成 神救贖的旨意。若耶穌只不過是無辜受害,祂的死並沒有意義和價值;但耶穌叫門徒知道 神正在掌權,祂的死是按著 神的先見和定旨而成就;因此門徒不用懼怕,要剛強壯膽地接續耶穌的福音工作。但猶大始終拒絕耶穌的愛到底,約翰福音13章記述,他離開了這筵席(約13:30);他愛錢和私慾過於耶穌,便走上了一條沉淪的不歸路。

在傳統的逾越節晚餐裏,有六道基本的菜式:烤雞蛋象徵生命;香菜或芹菜象徵春天和更新,吃時沾著鹽水,象徵作埃及奴僕時所流的眼淚;烤羊的小腿骨,象徵逾越節所獻上的羊羔;苦菜象徵埃及的苦難;還有以蘋果、果仁、酒和肉桂造成的果醬,象徵在埃及用來造磚的灰泥;當然還有不少得,逾越節的主菜──三份無酵餅。而在筵席上,一共會喝四杯葡萄酒,象徵在出埃及記第6章裏, 神賜給以色列人的四個應許一一地成就(出6:6,7)。

請一起讀第22節:「他們吃的時候,耶穌拿起餅來,祝了福,就擘開,遞給他們,說:『你們拿著吃,這是我的身體』。」在這裏,耶穌將自己的身體比喻作無酵餅。在今夜以後,耶穌將會成為逾越節被殺的羔羊,祂的身體將會被狠狠地鞭打,祂的頭被荊棘冠冕所刺傷,祂的手和腳被釘在十字架上,祂的肋旁被兵丁用槍刺穿;耶穌的身體被完全地擘開和撕裂,這全因為我們的罪惡。這樣,耶穌說:「你們拿著吃,這是我的身體。」這是甚麼意思呢?我們每一日吃甚麼,吃得健不健康,這關乎我們的生命。同樣,我們的靈魂也需要吃到真正的食物,才能活著和健康。耶穌說:「你們拿著吃,這是我的身體。」這表示我們要個人地迎接耶穌的身體是為了我的罪而被撕裂,憑信心領受祂為我付上的犧牲。約翰福音6:51說:「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生命的糧;人若吃這糧,就必永遠活著。我所要賜的糧就是我的肉,為世人之生命所賜的。」當我們憑信心把耶穌的肉吃進去時,耶穌的生命就成為我們的生命,我們的靈魂可以變得健康和剛強有力起來。

接著,耶穌又拿起杯來,對門徒說甚麼呢?請一起讀第23,24節:「又拿起杯來,祝謝了,遞給他們;他們都喝了。耶穌說:『這是我立約的血,為多人流出來的。』」耶穌將祂的血比喻為葡萄酒。具體上,耶穌的寶血將甚麼恩典賜給我們呢?首先,耶穌的寶血能赦免我們一切的罪惡,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利未記17:11下說:「因血裏有生命,所以能贖罪。」一個人的血的好壞,決定了他的健康狀況如何。現時,可以由驗血而檢測到的疾病,大約有67種,當中包括糖尿、心血管疾病、肝病、腎病以及癌症等,未來或許將會有更多。而在兩年前,科學家首次在人體的血液裏檢測到塑膠微粒;這些在血裏的微塑膠,會使人增加罹患血管硬化和癌症等風險。當我們犯罪時,罪也好像塑膠微粒那樣,使我們的血變得污穢,叫我們的身心靈變得患病;我們更加因為罪惡,需要付上流血和死亡的代價,將來要面對 神公義的審判。但當我們憑信心迎接耶穌的寶血是我的罪而傾流,耶穌就以祂聖潔的血來換去我們污穢的血,叫我們的血得潔淨,也使我們從 神的審判中得拯救。耶穌在馬太福音26:27下,28說:「你們都喝這個;因為這是我立約的血,為多人流出來,使罪得赦。」彼得前書1:18也說:「知道你們得贖,脫去你們祖宗所傳流虛妄的行為,不是憑著能壞的金銀等物,乃是憑著基督的寶血,如同無瑕疵、無玷污的羔羊之血。

第二,耶穌的寶血將過聖潔生活的能力賜給我們。耶穌的寶血不但從罪中潔淨我們,也有能力使我們裏外更新。很多時候,我們即使有過聖潔生活的渴望,卻跌入罪惡的網羅,被罪惡的權勢捆綁。我們渴望聖潔,卻被情慾拉扯;我們渴望凡事謝恩,口裏卻自然流出埋怨的說話;我們渴望向人實踐愛,卻不能擺脫自私和憎恨;我們渴望對 神有信心,卻常常因為現實而憂慮。當我們越想靠自己,發現自己的生命並沒有甚麼改變時,我們便陷入絕望和命運主義之中,認定自己只能做一個失敗的基督徒。但是當我們全然依靠耶穌的寶血而不靠自己時,耶穌的寶血就要在我們裏面運行,成為我們能力的泉源,將我們的心志改換一新。希伯來書9:13,14說:「若山羊和公牛的血,並母牛犢的灰,灑在不潔的人身上,尚且叫人成聖,身體潔淨。何況基督藉著永遠的靈,將自己無瑕無疵獻給 神,祂的血豈不更能洗淨你們的心,除去你們的死行,使你們事奉那永生 神嗎?

第三,耶穌的寶血使我們與 神立永遠的新約。在以色列人出埃及後, 神在西乃山與他們立約,將十誡賜給他們,又應許他們成為祭司的國度和聖潔的國民。為了與 神立約,摩西將公牛的血灑在百姓身上,作為立約的憑據(出24:8)。這好比我們在立約時,加上簽名或蓋上印章一樣。但 神與以色列所立的舊約是有條件的,那條件是他們要聽從 神的話、遵守 神的約。情況就好像學生只是被學校有條件取錄,獲得conditional offer;又或者員工被公司有條件聘請,需要通過試用期才被正式錄用。在這段試用期間,以色列卻一次又一次地毀約,即使宰殺更多的動物祭牲,流再多的動物的血,也無法令他們與 神恢復立約的關係。這好比欠主人一千萬銀子的債的僕人,即使將他一切所有的都賣了,也無法償還所欠的債。 神知道人的軟弱,就藉著祂的獨生子耶穌與人另立新約。跟前約不同,這新約不是基於人的行為,而是基於 神單方面的愛和恩典;不是以動物的血為憑據,而是以耶穌的血為憑據。當我們憑信心迎接耶穌的寶血時,我們便與 神立起永遠的約;即使我們軟弱,重覆地犯罪跌倒,但當我們悔改時, 神必因祂獨生子的血,信實地遵守與我們所立的約,直到帶領我們進入 神的國。希伯來書9:15說:「為此,祂作了新約的中保,既然受死贖了人在前約之時所犯的罪過,便叫蒙召之人得著所應許永遠的產業。」感謝讚美耶穌以祂的寶血,與我們立永遠的約,使我們單單因著信,成為祂立約的百姓。

請看第25節:「我實在告訴你們,我不再喝這葡萄汁,直到我在 神的國裏喝新的那日子。」縱然在幾個小時後,耶穌將會被出賣和受難,但耶穌擁有清楚活潑的盼望,看見祂將會復活、升天,進入 神的國。耶穌仰望這得勝榮耀的日子,將這天國的盼望種在門徒的心裏。那些與主立約的信徒,將來也會在 神的國裏,參與羔羊婚姻的筵席(啟19:7),在世上可以過得勝的信心生活。然後耶穌跟門徒唱了詩,就出來,往橄欖山去,向著榮耀和得勝的十字架前行。

總括而言,耶穌已經在十字架上將祂的肉和血賜給我們,當我們憑著信心相信和領受時,我們的靈魂就要得生命,從一切的罪惡之中得潔淨,與主立永遠的約。祈求主幫助我們迎接這份 神的愛和白白的恩典,使我們效法女人那樣,過盡心愛主和獻上給主的信心生活。


 


UBF Hong Kong Bible Study Materials

版權 © 2025 UBF Hong Kong.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