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無用的僕人

2012年 Sep 30日

路加福音 17:1-19

問題紙

2012年 路加福音 第25課

經文 / 路加福音 17:1-19
金句 / 路加福音 17:10

我們是無用的僕人

  1. 耶穌說誰有禍了(1)? 把小子裏的一個絆倒是何等嚴重的罪呢(2)?
    為了不叫人絆倒,我們應當怎樣(3上)?
  2.  

  3. 若是弟兄得罪我們,便要怎樣對待他呢? 若是他懊悔,要饒恕他多少次呢(4)?
  4.  

  5. 為何使徒說「求主加增我們的信心」呢(5)? 主如何回應他們呢(6)? 試想信心的能力。

  6. 主人如何待從田裏回來的僕人呢(7-9)? 使徒照主的吩咐去作,內心容易變成怎樣呢?
    使徒應當擁有怎樣的內心呢(10)?

  7. 十個痲瘋病人求耶穌甚麼(11-13)? 耶穌要求他們甚麼信心的行動呢(14上)?
    當他們順從時,有何事發生呢(14下)?
  8.  

  9. 只有誰回來耶穌那裏謝恩呢(15-16)? 耶穌為了甚麼而難過呢(17-18)?
    撒瑪利亞人得著甚麼祝福呢(19)?

UBF Hong Kong Bible Study Materials

版權 © 2025 UBF Hong Kong. 版權所有.

我們是無用的僕人

2012年 Sep 30日

路加福音 17:1-19

信息

2012年 路加福音 第25課                                                         9月30日(第Ⅱ部信息)

經文 / 路加福音 17:1-19
金句 / 路加福音 17:10

我們是無用的僕人

「這樣,你們做完了一切所吩咐的,只當說:
‘我們是無用的僕人,所做的本是我們應分做的。」


今日經文教導將要繼承耶穌服事福音工作的門徒,當有怎樣的態度作領袖,愛和寬恕、謙卑和感恩。門徒被設立作福音的管家,是看顧和服事羊群的僕人。耶穌盼望門徒成長為謙卑的 神僕人,擁有我是無用僕人的態度作工。即使成就了偉大的工仍不驕傲,得以承擔更大的工作。

請看第1節,「耶穌又對門徒說:“絆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但那絆倒人的有禍了。」絆倒人的意思是成為別人跌倒的障礙物。例如我們無心之失的說話叫人受傷和跌倒;我們假冒為善的信仰生活,口說得美麗,卻無在生活上實踐;我們屬靈上怠慢、不長進,也成為別人的絆腳石;有牧者只專心自己手頭工作而沒有回應別人對他打招呼而受傷了人。雖然門徒也不是完全人無過犯,但也不此為藉口逃避責任。耶穌說,「絆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但那絆倒人的有禍了。」耶穌告訴我們,絆倒人是非常嚴重的罪惡。小子就是信仰幼嫩之人。即使他們微小無地位,但主也必追究。「就是把磨石拴在這人的頸項上,丟在海裏,還強如他把這小子裏的一個絆倒了。」磨石是由畜牲來推動,用來壓碎農作物大而沉重的石頭。若是把磨石拴在人的頸項上,丟在海裏,就是游泳金獎得主也要直沉落水底,在數分鐘內溺斃。

作眾人牧者的門徒,絆倒人的主因是不關心別人靈魂,專顧自己。例如視照顧靈魂為費時和叫人疲倦,就任由小子隨便生活,不對他們傳講真理,只求良好的屬人關係。沒有以 神的道與他裏頭罪惡爭戰,沒有為他的靈魂好處而禱告,幫助幾次走迷路的羊就厭倦停止。結果,小子與耶穌的關係漸漸疏離,行在罪惡的道路上跌倒。耶穌為了拯救一個靈魂而捨棄自己的性命,所以我們叫小子中的一個跌倒, 神也必追討這罪。我們要看重藉耶穌生命買贖回來的的靈魂,竭力幫助人來到 神懷抱。

為此我們當怎樣行呢?請看第3節上,「你們要謹慎!」"So watch yourselves."當我們為自己謹慎,與主有親密關係時,內心也充滿主的恩典服事,不但不叫人跌倒,反而能以主的心腸關心別的靈魂,與他裏頭的罪惡摔挍。當我們思索耶穌如何承擔我這罪人時,我們能擁有主的內心不放棄去服侍軟弱的小子。我們不但要為自己謹慎,也要看守別人的靈魂。請看第3節下,「“若是你的弟兄得罪你,就勸戒他;他若懊悔,就饒恕他。」作牧者的看見弟兄犯罪,就要探訪他,幫助他悔改。若是為了個人方便著想,最簡單的做法就是當看不見弟兄的過犯,這樣卻任他陷入更深的罪中受苦,以至永遠跌倒。所以,耶穌盼望我們積極地幫助犯罪的弟兄回轉,並要饒恕他。如此行,教會成為地上美麗愛的共同體,接納回轉的人,使他們在主的愛和公義中成長。

對於反覆得罪又懊悔的人又該怎辦呢?請看第4節,「倘若他一天七次得罪你,又七次回轉,說:‘我懊悔了’,你總要饒恕他。”」在馬太福音18:22,耶穌說,「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耶穌教導門徒要有 神的內心無限地寬恕懊悔的人,接受人的悔改。對於多次重覆犯罪的人,我們容易懷疑他悔改的真實性,不願意再信任他,要等到他有實質改變才接納。然而, 神並不是這樣待我們。 神寬恕我們,即使我們在同樣的事上跌倒七十個七次。 神也不是先考慮我們悔改的真實性才寬恕。他體恤我們的軟弱和無助,藉著一次又一次愛的寬恕來醫治我們罪的本性。一個初期教會美麗的故事,一個人為了謀利而向羅馬人多次出賣基督徒。這個人也屢次被基督徒捉住,正當他們要處死這奸細時,他就哀求說,「我懊悔了,求你寬恕我!」那些基督徒當然懷疑他是否真心悔改,但為了遵行主的吩咐也照樣放走他,並有心理準備為此要殉道。結果,這個人也多次出賣基督徒,也多次以此方法脫身。直到一次,他去到羅馬鬥獸場,親眼看見因他為了金錢而出賣的人是如何被害死時,他的眼淚如泉源流下,立刻跪在一個被釘十架的年老信徒說,「這次,我真的懊悔了,求你寬恕我!」那將死的信徒也回答說,「我寬恕你。」自此那人真的接受了耶穌基督為主,因他藉著眾信徒無限的寬恕,認識了 神兒子真實的愛和救恩,即使往後在逼迫中也不離棄主。這個罪人的得救是藉著耶穌的救恩和不少的信徒的犧牲和寬恕而成就的。同樣,藉著我們的愛和寬恕,也能使深深沉淪的罪人回轉得救。

門徒聽見主教導要無限地寬恕得罪我的弟兄時,就說,「求主加增我們的信心。」(5) 他們心想耶穌的要求非高,只有耶穌才能做到。彼得因約翰和雅各的挑戰,感到不能寬恕他們。雖然能寬恕別人,但對他們卻絕對不能。同樣,約翰和雅各也因彼得的話多而不能寬恕。我們也能明白他們的難處,在讀經中我們領受要寬恕和愛弟兄,但在實際生活上再見到人的問題時,之前的決志也忘記了。我們因個人不足而絕望,「求主加增我們的信心。」

耶穌怎樣回答他們呢?請看第6節,「主說:“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就是對這棵桑樹說:‘你要拔起根來,栽在海裏’,它也必聽從你們。」耶穌說,擁有如一粒芥菜種的信心就能寬恕弟兄。這芥菜種是怎樣的信心呢?那就是相信當我們還作罪人時, 神就愛我們,為我們死的事實。過往我們不認識 神時,追求肉體的享樂和安逸,在情慾和虛無事上浪費資財,已經被判刑等候 神烈怒的審判。然而,因耶穌代贖我們的罪孽,忍受無情的鞭打,身體被撕裂,在十架上流盡一切的血和水,為我們作中保禱告,「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路23:34上) 因著耶穌的犧牲,我們一切的罪都得赦免,靈魂活過來,過新的人生。當我們默想和記念耶穌重價的救贖,我們能寬恕罪人七十個七次,並為罪人作中保禱告。這個對主救恩的信心,雖如一粒芥菜種微小,但通過這種子有驚人的愛和寬恕的能力臨到,把桑樹拔起,栽在海裏。桑樹的根部深深紮根在地裏,故此拔出桑樹,栽在海裏表示不可能的事。要愛仇敵,愛那傷害我們的人,也是靠人的力量不可能的。但因著我們從主耶穌領受十架的救贖開始,信心能夠成長,成就在人看來不可能的事。我們跟從主事奉主,看見自己罪人的本性非常非常深,一生欠 神的罪債,如同一千萬銀子,至於別人得罪我的如十兩銀子般相對地少,我們就能以主的愛去寬恕別人的過犯。

耶穌也教導使徒在成就偉大工作後應當擁有的態度?請看第7-9節。有一個僕人從清早往田裏耕地或放羊,他不是在主人面前才工作,乃全日忠誠地承擔所託負的職份。到了晚上,他帶著疲倦和饑俄的身軀從田裏回來。主人看見僕人回來,會怎樣說呢?「今日你真是辛苦,快來坐下吃飯和休息。」有誰作主人會這樣,豈不對他說,「你給我預備晚飯,束上帶子伺候我,等我吃喝完了,你才可以吃喝」嗎?這就是僕人的地位和工作。即使僕人辛勞工作,回來時也不能休息,也不能期待從主人稱讚,不然就發脾氣不幹。

耶穌結論說,「這樣,你們做完了一切所吩咐的,只當說:‘我們是無用的僕人,所做的本是我們應分做的。’」(10) 這個僕人當然對主人說並不是無用,反而是有益和難得的。但僕人也不可因自覺有用而自義,不能主張為了聽從主人而帶來犧牲和獻上。我們忠誠地作工,也容易生出自以為義的心思。但那深深明白自己是誰,主人是誰的人,不會向主人驕傲自義,反而謙卑地承認我是無用的僕人。首先,我們是 神所創造的,為了服事 神和榮耀 神而被造的。人不能向創造祂的主自傲,我們只是 神手裏的工具。「斧豈可向用斧砍木的自誇呢?鋸豈可向用鋸的自大呢?好比棍掄起那舉棍的,好比杖舉起那非木的人。」(賽10:15) 若自高就會有落入危險中,如同被造卻離開本位的天使,成為敵擋 神的魔鬼。第二,我們本沒有資格事奉 神的。若沒有 神的管治,我們只能隨從肉體本性過墮落的生活,為了滿足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和今生的驕傲而活。但藉著主的救恩,使我們脫離過悲慘結局的命運,能夠作義的器具榮耀 神,被 神所使用作有永恆價值的事情。領受救恩,得著 神的使命並不是犧牲,而是特權。有特權去事奉 神,有特權為 神的榮耀而活,有特權活在 神的愛和 神的國度裏。我們並不是要為了得著地上回報或主的稱許而事奉主,乃是因為感謝 神浩大的救恩,而向主作微小的回報。因此耶穌教導我們,「這樣,你們做完了一切所吩咐的,只當說:‘我們是無用的僕人,所做的本是我們應分做的。’」我們擁有這樣謙卑的心去事奉 神,就有自由和喜樂。我們傳揚福音,照顧靈魂也是應份的工作。如此,這樣謙卑的人必被 神高升,「因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路14:11) 祈求主幫助我們在 神面前自卑,承認自己是無用的僕人,以感恩的內心回報 神浩大的救恩而作工,一生蒙主祝福和擁有特權事奉主。

請看第11-13節。耶穌正往耶路撒冷為了代贖世人的罪孽,進入撒瑪利亞和加利利。在一個村子,有十個長大痲瘋的,迎面而來。其中九個是猶太人,一個是撒瑪利亞人。本來他們是不會彼此往來的,但因這大災病,被人排斥,而同病相憐在一起。如今他們身體流膿,拐下拐下地走來。小朋友看見他們,也大叫怪物啊,而落慌而逃。他們沒有任何人生盼望,行屍走肉地活著。但當他們聽見耶穌進入這城,就對耶穌生出盼望,前來尋找耶穌,遠遠地站著,高聲說:「耶穌,夫子,可憐我們吧!」當耶穌聽見他們的呼喊,就停止腳步,對他們說:「你們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這是主對他們醫治的應許,但要求他們的順從來成就。如今痲瘋病還沒有得著痊愈,就去給祭司察看,實在是難以理解和順從。他們若是對主沒有足夠的信心,就會放棄主的吩咐前行。他們卻克服一切心中的絕望,憑信心前去,在途中發生驚人的工作。那不能痊愈的病,就得潔淨了。他們通過順從主的吩咐而經歷 神蹟,由醜陃的人生恢復原先的美麗。這是他們一生都不能忘記的浩大恩典。

請看第15節,「內中有一個見自己已經好了,就回來大聲歸榮耀與 神,又俯伏在耶穌腳前感謝他;這人是撒馬利亞人。」這人記念耶穌為他所做的,就立刻回來感謝。他是猶太人所藐視的撒瑪利亞人。耶穌說,「潔淨了的不是十個人嗎?那九個在哪裏呢?除了這外族人,再沒有別人回來歸榮耀與 神嗎?」耶穌為到雖然領受浩大的恩典,卻不回來感謝的九個猶太人而難過。這是提醒我們在領受主恩典後不容易感恩。我們以為自己蒙了 神的大恩典,絕不會好像那九個猶太人忘恩負義,不回來感謝 神。實際上,許多人求主的恩,卻很少人回來謝恩。有人說,人將怨恨刻在石頭,卻將恩典刻在水上,這表示擁有謝恩的心並不容易。可能,那不回來謝恩的九個人各有藉口,因太喜樂而與家人一起慶祝,有人為了追趕生活而去找工作。然而,他們領受大恩典卻不回來感謝主的罪惡是不能推搪的。不懂得感謝的人如同屬靈痲瘋病人。他們不懂得感謝 神的恩典,也不會感謝人對他的恩典,卻常在埋怨和不平之中。人也不願與這樣的人在一起,與他疏遠;他也沒有朋友。即使這樣曾領受主恩典的人,肉體得醫治,但靈魂卻仍舊在罪和死亡中受痛苦。我們是否也像九個猶太人,不懂得感謝從主領受了許多的恩典呢?我們實在容易忘記所領受的恩,也不能在凡事上,或順或逆也感謝 神。我們不能將對 神的感謝只留在心裏不說,卻要歸榮耀給 神,在人前以嘴唇來感謝祂。

主喜悅那回來感謝的撒瑪利亞人,並祝福他的信心。請看第19節,「就對那人說:“起來,走吧!你的信救了你了。”」「凡以感謝獻上為祭的便是榮耀我。那按正路而行的,我必使他得著我的救恩。」(詩50:23) 真實的信心結出感謝。他因感謝的信心,不但肉體得醫治,也在屬靈上得著救恩,從命運主義中得脫離,從不潔和罪咎感得拯救,與 神復和。我們忙碌地生活,許多時忘記感謝 神。但那忘恩的人,心靈如同筲箕,即使從主領受許多,也全都溜走。有時我們生活無力,厭倦事奉主,也是心靈成為了筲箕的緣故。沒有感謝的心就失去先前一切能力、祝福和喜樂。我們卻要時刻深深思索主的恩典,無論大大小小,也要記念。從微小的事上也能大大感謝的人,他對 神的信心和愛心也增加。主也樂意繼續賜福給謝恩的人。祈求主幫助我們能常記念主的恩典,成長為懂得凡事感謝 神成熟的信徒,也謙卑地作無用的僕人,享受被主使用的生活,我們也能擁有主的心腸,以 神的愛和寬恕叫人從罪惡路上回轉。


UBF Hong Kong Bible Study Materials

版權 © 2025 UBF Hong Kong.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