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路加福音 第5課 4月22日(第Ⅲ部信息)
經文 / 路加福音 6:1-19
金句 / 路加福音 6:13
「到了天亮,叫他的門徒來,就從他們中間挑選十二個人,稱他們為使徒。」
在今日經文作者路加首先記載了兩件,耶穌與法利賽人因安息日的意義而發生的衝突,藉此說明耶穌是安息日的主,並且設立安息日的目的是甚麼。耶穌因法利賽人的剛硬,從整夜禱告中得著挑選和訓練十二個人為使徒的新方向。祈求主通過稱我們為使徒的耶穌身上,我們再次接受主呼召我們時的盼望和異象,照主的盼望被改變,承擔使徒的職分,在萬國之中叫人為他的名信服真道。
請看第1節,「有一個安息日,耶穌從麥地經過。他的門徒掐了麥穗,用手搓著吃。」在安息日裏,耶穌常常在會堂裏向眾人教訓 神的說話或是作醫治的工作。門徒跟從如此努力做工的耶穌,很有可能在當天安息日裏,因為四處傳道,實在太忙碌了,也沒有空閒吃點甚麼就出發了。正當耶穌經過麥田,饑極了的門徒就採摘了麥穗,然後用雙手搓著一條吃了。當時沒有energy bar那類營養高、味道又好的即食性榖類食品,也沒有近有一間係左近的便利店,門徒只好親手做一條來吃。如此被搓平的麥穗,加上個人的手汗和之前一切手所沾著的東西,味道如何就見仁見智,但相信純屬為了快速解決饑餓緣故而使用的折衷方法。
然而有何事發生了?請看第2節,「有幾個法利賽人說:“你們為甚麼做安息日不可做的事呢?”」門徒搓著麥穗吃著的時候,幾個法利賽人突然從躲藏著的麥田裏,興高采烈地手指指,「啊啊,你哋係安息日做不可做的事!」究竟點解身為宗教領袖、 神職人員的法利賽人,在安息日裏並不是在會堂裏或聖殿裏講道,照顧百姓靈魂的需要,反而是多麼空聞,在麥田裏走出來控告門徒的不是呢?相信法利賽人並非偶然遇上耶穌和門徒,而是一直跟蹤、釘著他們的一舉動,找他們的毛病和不是,終於被他們找到了一個好把柄。所以法利賽人聲言門徒掐了麥穗,用手搓著吃的舉動,如同收割麥子那樣的做工,所以算是犯了安息日的規條,不可在安息日做工。在出埃及記20:10, 神吩咐以色列人要遵守安息日,無論何工都不可做。法利賽人和律法教師根據這一條誡命,引申出許多限制人行為的古人遣傳和規條,好使人在安息日不做工。例如:安息日可走的距離為一公里,約十五分鐘的路程,若是超過這距離算是做工,所以屋企不能離會堂太遠;在安息日裏不可醫治疾病,不可抬著褥子行走;現代版的有安息日電梯,每一層都會自動地停下來,如此猶太人就不用按電梯鍵被算為做工了;此外為了避免在安息日煮食時點火被算為做工,他們就在安息日前就把火預先點著,到安息日才把火調大來煮食。為了守安息日條例,猶太人想出許多古靈精怪,叫常人啼笑皆非的做法。
耶穌卻怎樣回應法利賽人的指控呢?請看第3-4節,「耶穌對他們說:“經上記著大衛和跟從他的人飢餓之時所做的事,連這個你們也沒有念過嗎?他怎麼進了 神的殿,拿陳設餅吃,又給跟從的人吃?這餅除了祭司以外,別人都不可吃。”」耶穌引用聖經的故事來回駁法利賽人的控告。那個故事記載在撒母耳記上第21章,當時大衛因嫉妒他的掃羅王追殺,匆忙地逃往曠野,在三日三夜裏沒有吃甚麼。筋疲力盡的大衛,到了祭司城挪伯,就向祭司長亞希米勒求食物,但祭司除了供在耶和華面前的陳設餅外,沒有別的。這聖餅根據律例惟有祭司才能吃的,亞希米勒卻顧念大衛的性命緣故,就把聖餅給他,大衛也帶著聖餅安然地離去。耶穌通過這個故事要說明甚麼?就是 神是有恩典的,祂顧念人的性命,過於完全律法規條;在危急之中,拯救人的生命凌駕在一切律法之上。這如同平時所有車輛應該遵守交通規條,但在關乎拯救人生命的事上,救護車不遵守交通規條行駛,也不算為有罪。法利賽人單從安息日不可做工的字面上著手,就把律法來限制著人的自由,但 神定立安息日誡命的目的,是要人得生命。因此,我們遵守安息日和主日崇拜,也是以得著生命為根本原則。 神重視我們在安息日裏有否得生命,過於只求外在上遵守了誡命,肉身上的來到坐坐卻睡著了。
耶穌更向宗教領袖說明他有甚麼權柄呢?請看第5節,「又對他們說:“人子是安息日的主。」在上星期主日信息,耶穌向我們宣告,他在地上擁有赦罪的權柄;在今日經文裏,耶穌說,人子是安息日的主,"The Son of Man is Lord of the Sabbath.",就是說耶穌是創造和設立安息日的那位。建造房屋的比房屋更有尊榮,因此設立安息日的耶穌,比安息日律例更為尊榮。法利賽人雖然花盡心思研究和思量如何完美地遵守安息日,卻忽略了設立安息日的那位。同樣,世上許多作科研的專家們,花盡一切腦汁和精力去研究這世界的定律,卻把創造和設立這世界一切定律的那位 神拋諸之外。這實在是本末倒置的做法。作為信徒的我們,也要把信仰焦點放在耶穌身上,不應只滿足於律法的明文要求,而是要認識站在面前、設立律法的那位耶穌是誰。
耶穌與法利賽人因安息日的意義而發生的第二件衝突。請看第6,7節,「又有一個安息日,耶穌進了會堂教訓人,在那裡有一個人右手枯乾了。文士和法利賽人窺探耶穌,在安息日治病不治病,要得把柄去告他。」在另一個安息日裏,法利賽人故意製造一個控告耶穌把柄的機會,就是利用一個右手枯乾的人,來窺探耶穌在安息日治病與否。右手枯乾的人過著怎樣的生活呢?世上大部份人都雙手健全,也是主要用右手來做工的。所以許多被人類製造出來的工具,都是以雙手或右手設計出來的,如此就帶給右手枯乾的人許多生活上的不便。在港大明華的一個講室,大部份的座位也配有一塊能移動的板以助使用者以右手來書寫。惟獨每行最左邊的一個座位,那塊寫字板卻是在左邊的。剛巧一次考試裏,我就被安排坐在其中寫字板在左邊的位置上。我是以右手書寫的,考試對號入座也不能隨便換位,也只好啞巴吃黃蓮默默地忍耐著,把身子向左轉,右手手肘凌空地書寫作答一小時。這個講室並非我第一次來到,但在那一次深刻的體會後,叫我深深發現有關左右手設計的錯誤帶給人極大的不便。所以,我們能推想那右手枯乾的人,有許多不為雙手健全之人能明白的痛苦。別人伸出右手以握手示好,他只好冒著被人誤會為惡意的行徑,伸出健康的左手作回應;帶領singalong的僕人鼓勵一起拍手來打拍子,他只好用左手來拍大腿;他家裏堆積著別人送他短袖的衣服,因為他從來只穿長袖衣服來遮掩著枯乾的右手;他患有社交恐懼症,害怕參與人多的聚會,結識生外的人,給別人留意或以奇異的目光來看他枯乾的右手。所以眾人喜愛的大食會聚餐,他都會找藉口來推卻,他是崇拜聚會後,最早離去的一個。為了能體會右手枯乾的人心中的痛苦,或許我們一整天不用右手來生活。這個右手枯乾的人就在不為人知的愁苦中活著。文士和法利賽人平時對這個右手枯乾的靈魂沒有多加理會,卻在那個安息日裏關懷著這個靈魂,領他從最後排的位置到最前的,好讓耶穌能看見這個人。
面對宗教領袖的惡意圈套,耶穌怎樣回應呢?請看第8,9節,「耶穌卻知道他們的意念,就對那枯乾一隻手的人說:“起來!站在當中。”那人就起來,站著。耶穌對他們說:“我問你們,在安息日行善行惡,救命害命,哪樣是可以的呢?”」耶穌知道宗教領袖心裏的意念,並非要幫助這枯乾右手的人,乃是出於惡毒的計謀來諂害耶穌。一方面耶穌要治好這個患病的人,另一方面耶穌盼望糾正文士和法利賽人心裏徹底錯誤的價值觀。所以,耶穌沒有避諱,沒有選擇在聚會後暗地裏醫好那右手枯乾的人。耶穌卻是請那人站在眾人的前面,並向會眾就是一直嚴守安息日卻變得形式化的人,提出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我問你們,在安息日行善行惡,救命害命,哪樣是可以的呢?」在安息日行善行惡,救命害命,那一樣是合法的?對於沒有律法的人,若按照人的良心說,行善和救命當然是合法和正確的。這不論在安息日,也是每一天都為正確的做法。然而,為何猶太人在有能力行善和救命中,卻為了遵守安息日條例,而放棄行善和救命,反而容許人行惡和害命?耶穌這樣的問題核心是,究竟行善和救命重要,或是遵守安息日不做工重要。 神喜悅人在日常生活中行善和救命,聖經裏稱這樣的人為義人和敬畏 神的,例如舊約裏的約伯。怎麼猶太人把 神喜悅人追求的美善,卻在安息日裏顛倒視為不正確、不合法呢?把黑的說為白,把白的說為黑。
耶穌以怎樣的方式醫好那人呢?請看第10節,「他就周圍看著他們眾人,對那人說:“伸出手來!”他把手一伸,手就復了原。」耶穌不但吩咐那人站在眾人面前,也吩咐他把一直隱藏著醜陋和羞恥的右手伸出來。對於那人來說,耶穌的吩咐叫他感到很是為難。要在眾人面前顯露出自己的陃惡一面,實在是難堪和無面子。甚至有機會,人寧願保存面子,叫外在好看,一世帶著羞恥的問題四處走,也不願耶穌以這樣的方法醫好他。耶穌為何這樣吩咐呢?第一,有信心的才能得著主的醫治。耶穌吩咐把枯乾醜陃的右手在眾人前拿出來,是要試驗他對主的信心實質如何。若對主的醫治沒有確信,半信半疑,就只會感到主的吩咐有叫他受辱的可能;若是對主醫治的能力有絕對的信心時,在眾人前伸出隱藏著醜陃的右手也會成為過去,最終換來的是痊愈、潔淨和健康的右手。第二,耶穌盼望藉著他生命的改變和痊愈,能歸榮耀給 神。即使那人枯乾的右手暗地裏得著主的醫治,也只停留在他個人得益,不能造就別人。但通過那人憑信心得醫治的經過,不但叫人將榮耀歸給 神,也帶給後來之人同樣憑信心,伸出個人醜陃枯乾的右手得醫治。那人順從主的吩咐伸出手來的結果怎樣呢?「他把手一伸,手就復了原。」按照他對主的信心和信靠,他的手復了原,回復起初的健康和美麗。對於我們信徒來說,隱藏在黑暗裏所犯羞恥的罪惡,也如同我們枯乾的右手,不但使我們靈命無力,也叫我們感到羞恥而需要刻意地遮掩。耶穌吩咐我們在眾人面前伸出手來,也就是在聖徒的聚會中,帶著對主信心的醫治,把個人羞恥罪的問題帶到光明之中,讓主來醫治和潔淨。實際上例如通過所感的分享中,我們能把枯乾的右手伸出來讓主醫治。在初信主時,我個人也是領受主這樣的吩咐,通過把手伸出來的方式得著主醫治情慾的罪。祈求主賜給我們對主醫治的信心,把枯乾的右手伸出來,讓主醫治和潔淨,得生命的工作在我們裏頭繼續發生。
雖然耶穌的吩咐的確叫那枯乾手的人復了原,有生命和復原的工作發生了,但文士和法利賽人卻很是不高興,滿心大怒,彼此商議怎樣處治耶穌,因為他們攻擊耶穌的惡謀不成,而且他們拒絕為到行惡和害命的惡毒悔改。文士和法利賽人是那時代的宗教領袖,他們接受了正統和嚴格的律法訓練,是由當時500年前猶太人從巴比倫被擄歸回後,文士以斯拉所組織為要教導百姓律法的團體。可惜,耶穌時代的法利賽人卻使用律法專業知識,不是來造就百姓的生命,反而是用來以權謀私。得著律法或 神學的知識並加以善用是好的,但是要得著良善的心去運用所擁有的知識和能力卻更為重要。在這裏有趣的看見,一直熱心攻擊和阻擋耶穌承擔彌賽亞工作的,並不是不信 神的外邦民族,而是當時愛地位和權力的宗教領袖們。宗教領袖們的形式化和不悔改,使他們如同舊皮袋那樣,不能盛載新約福音的新酒,不能為 神所使用承擔救人生命的工作。因此,我們要時刻提防形式化和不悔改的信仰,使我們內心成為舊皮袋那樣,不但不能承擔叫人得生命的工作,反而在破壞和阻擋 神的工程。
從路加福音第5章起,耶穌和法利賽人的衝突開始白熱化。面對法利賽人咄咄逼人,花了許多時間和心思去追擊耶穌,聚集來聽耶穌講道,窺探耶穌和門徒的一舉一動,又設謀找告耶穌的握柄。為了生活而工作,要加上承擔傳道事工已經不輕鬆,再加上敵人猛烈的追擊,實在叫人心煩意亂,最好甚麼都不要理,大被蓋個睡覺就算。面對競烈攻擊的耶穌卻怎樣行呢?請看第12節,「那時,耶穌出去,上山禱告,整夜禱告 神。」主耶穌與我們同樣擁有人的情感,面對惡意的誹難也會感到愁煩,但主耶穌卻選擇了以屬靈的方法來正面面對傳道上所遇見的問題,不是逃避問題,也不是以血氣應付。耶穌上山禱告,整夜禱告 神。福音書裏記載耶穌整夜禱告的事不多,除了這裏,還有耶穌被釘十架前的一晚,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耶穌帶著猶如大石般沉重的問題來到父 神那裏,整夜地禱告 神。耶穌的禱告不是半小時、一小時、兩小時,而是整夜、徹夜不眠地禱告。通過切身逼切的問題,催逼主耶穌整夜禱告。按著我們人的墮性,「有事鍾無艷,無事夏迎春」,若非真遇上急難的事,也不會前去尋求主的幫助。雖然無人喜歡遇上逆境和試煉,但通過這些壞事卻真的能成為美事,有效地使我們逼切地來到主面前呼求,我們的靈魂也從熟睡中甦醒過來。祈求主幫助我們遇上不能明白的逆境和試煉時,不是逃避或血氣,乃是來到 神面前逼切的禱告,求問得救之路。
結果從整夜禱告中,耶穌得著甚麼新的方向承擔彌賽亞事工呢?請看第13節,「到了天亮,叫他的門徒來,就從他們中間挑選十二個人,稱他們為使徒。」「挑選十二個人,稱他們為使徒」的事奉方向,是耶穌在世傳道工作上的轉捩點,就是從耶穌一個人傳道為中心,改變栽培門徒成為那樣的傳道人,將 神的工作薪火相傳,一代接一代傳承下去。「挑選」"chose",被挑選出來的意思,首先不是眾人公投選出來,按人的常規按照人的能力衡量而揀選出來,乃是以耶穌的主權和盼望挑選出來。
為何主挑選十二個人呢?在數學、人類文明和宇宙規律上,十二是一個奇妙的數字:十二可分別被二、三、四和六整除,就是說兩個兩傳道或禱告;三個一小隊跟隊打籃球;四個開枱分享所感;六個分做兩隊打排球或拔河;十二個人一圍枱食飯,一打西餅一人一件。中國有十二生肖,西歷把一年有十二個月,時針轉一圈是十二小時,一小時又被分為十二間;人類有十二對肋骨,小腸第一段為十二指腸,約十二隻手指的寬度;屬靈上說,十二是以色列支派的數目;十二人是耶穌一個人能親近地服事的數目;十二也有永恆地完全的意思,所以在啟示錄,新耶路撒冷有十二個門、十二個根基,其上有十二個使徒的名字、城牆上有十二樣寶石、每個門為一顆珍珠,並十二,城牆共有一百四十四肘,就是十二乘十二;生命樹也結出十二樣果子。所以十二人也代表著所有以色列人和全人類。
「稱他們為使徒」有何含義呢?「使徒」意思是代表 神國的使者,是基督的大使,被差向人傳揚 神的信息。除了這裏十二使徒外,保羅也是使徒,因為他從主耶穌領受作外邦人的光,使人因福音與 神和好的職分。耶穌帶著盼望,栽培這十二人為擁有耶穌品格的屬靈領袖人。通過個人深刻地與主生活和相交,認識耶穌,效法耶穌的價值觀和態度生活和完成 神所託負的使命。
被挑選的的十二使徒是怎樣的人呢?請看第14至16節:「這十二個人有西門,耶穌又給他起名叫彼得,還有他兄弟安得烈,又有雅各和約翰,腓力和巴多羅買,馬太和多馬,亞勒腓的兒子雅各和奮銳黨的西門,雅各的兒子猶大,和賣主的加略人猶大。」「西門」意思蒙 神垂聽,耶穌又稱他為彼得,彼得就是磯法,石頭的意思。他為人口水多個茶,big mouth,行事血氣揮刀,人生如同沙那般鬆散不堅固;「安得烈」為西門的弟弟,名字意思壯士,為人安靜、單純,所以聖經裏記載他的話不多,但他是個信心的人,帶著小孩子的五餅二魚來到耶穌面前,成就餵飽五千人的事;「雅各和約翰」與耶穌有親戚關係,有野心坐在耶穌的左右,為人剛烈,耶穌又稱他們為半尼其,「雷子」"Sons of Thunder"的意思;「腓力」是伯賽大人,善於計算,與安得烈性格相反,喜歡以現實求證,求主將父 神顯給他們看,他言語能力佳,能與希臘人交通;「巴多羅買」很有可能是約翰福音出現的拿但業,耶穌稱他是個真以色列人,心裏沒有詭詐;「馬太」就是稅吏利未,精通理財;「多馬」為人有義氣,願意與主同死,率直和多疑,後來用指頭探入主的肋旁;「亞勒腓的兒子雅各」和「雅各的兒子猶大」資料不詳;奮銳黨的西門,奮銳黨為政治團體,上街示威的激進份子;「加略人猶大」重視金錢,跟從耶穌卻把心底的問題隱藏著,最終因三十塊錢把耶穌出賣,後畏罪自殺。
十二使徒各有不同的性格,十二型人格。但按照耶穌對他們每個人的盼望和主權,他們是泥,耶穌是窰匠,栽培和塑造他們成為那時代,合 神心意的屬靈領袖與和萬民的牧者,作"little Jesus"除了腓力和馬太較為有屬人能力外,十二門徒中的大部份皆是平凡的小民,有出身卑微的漁夫,臭名遠播的稅吏。因此,被主挑選的也不能自誇甚麼,只能感謝主。「弟兄們哪,可見你們蒙召的,按著肉體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的也不多。 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 神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那無有的,為要廢掉那有的,使一切有血氣的,在 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林前1:26-29)
雖然這十二個使徒有許多軟弱和不足之處,外在能力比有知識和地位的宗教領袖差很遠,但他們擁有一個共通、能被耶穌模造之處,就是他們在耶穌的呼召下,願意順從呼召,撇下一切所有的,跟從耶穌。他們的內心如同新皮袋那樣彈性和柔軟,願意謙卑地學習和效法耶穌,因此他們可以改變,改變成為主盼望的屬靈領袖和牧者。耶穌的選召是沒有後悔的,雖然門徒途中也有懷疑和不信跌倒,彼得曾三次不認耶穌,耶穌卻基於祂的呼召和盼望忍耐和服事他們,以真理和愛懷抱他們,直到耶穌復活後升天。
因著主的盼望,彼得改變成為堅固如磐石的教會領袖,在第一世紀裏受羅馬帝國嚴厲逼迫中,鼓勵眾信徒有活潑的盼望接受烈火的試煉,流傳他為主倒釘十字架殉道;使徒雅各成為第一個殉道使徒;剛烈雷子的約翰,改變為愛的使徒,在書信中多次鼓勵我們要彼此相愛;馬太運用他製作精美筆記的能力,為他的同胞猶太人引用舊約聖經證明耶穌是 神所應許的彌賽亞;流傳使徒多馬成為信心的傳道人,在東方傳道,他的墓碑在印度被發現。
通過十二使徒的人生結局,我們認識到一個人能偉大與否,並非照他擁有的能力和智慧,而是在乎有否將自己的人生放在那位創造主 神的手裏。我們的人生落在不同的人手裏,人生有著截然不同的結局。一塊大理石落在平凡的雕塑家手裏,結果被放棄丟在街角處;那塊被人丟棄的大理石,落在著名的雕塑家米高安哲羅(Michealangelo)手裏,成為舉世聞名的大衛像。所以,即使我們的人生有許多缺欠和不足,就是在世人眼裏也算為所棄的,多次面試不被取錄,傳福音被人嫌棄,在牧養中被羔羊撇棄,我們卻要知道作主門徒的我們,是被 神所揀選、所寶貴的。讓我們再一次接受主呼召我們的盼望,將我們呈獻給那位比米高安哲羅的手更巧妙的主耶穌,使我們的人生能按照主的旨意被雕刻,被塑造,被改變。
總括來說,通過今日經文裏,兩件耶穌與法利賽人因安息日的意義而發生的衝突,教導我們耶穌是安息日的主,安息日目的是使人得著生命。我們憑信順從主的吩咐,把因罪而醜陃枯乾的右手,在眾人面前伸出來,我們能再次經歷把手一伸,手就復了原的生命工作。通過法利賽人的逼迫,耶穌在整夜禱告中得著挑選和訓練十二個人為使徒的新方向。祈求主幫助我們為了不叫主的恩成為徒然,我們當效法使徒保羅跟從主的態度,比眾使徒格外勞苦,我們不灰心,不被人對我們的看法所動搖,忍耐並盼望主在我們人生當中,最終成就祂的旨意,我們成為這時代的「小耶穌」承擔行善和救命的工作。
UBF Hong Kong Bible Study Materials
版權 © 2025 UBF Hong Kong.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