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特別信息 第1課 8月21日(第Ⅲ部信息)
經文 / 以賽亞書 6:1-13
金句 / 以賽亞書 6:8
「我又聽見主的聲音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
我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
感謝 神大大祝福2011年夏令營,當我們望著世界,陷入不信和黑暗中憂慮彷徨時,主引導我們來到祂的真理和生命、信心和愛,並盼望的說話。主也打開我們的眼睛,使我們看見主十字架的大愛。感謝主的大愛,在十架上忍受殘酷的苦難,流盡一切的寶血,呼喊說:「成了」,為我們成就完全的救贖。感謝讚美勝過死亡復活的主耶穌,探訪在灰心絕望中返回提比利亞海打漁的門徒,以好像燃燒著炭火般的愛來服事他們,並將「你愛我嗎」,「你餵養我的小羊」,聖潔的使命賜下。今日信息題目為「誰為我們去呢」。以賽亞書第6章記載了以賽亞先知年青時蒙召的經過。祈求主賜給我們能知道 神懇切拯救罪人的心腸,願意回應 神的呼召,「我在這裡,請差遣我!」
請看第1節上,「當烏西雅王崩的那年,」那年正值烏西雅王駕崩。烏西雅是猶大國第十代君王,他十六歲年青時作王,統治猶大國五十二年。烏西雅是敬畏 神的君王,在歷代志下26章記載,烏西雅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謙卑地接受通曉 神默示撒迦利亞的指導,按照 神的心意治理全國, 神就使他亨通。烏西雅年間國力強盛, 神幫助他攻擊非利士人和阿拉伯人,並米烏尼人。亞捫人給烏西雅進貢,他的名聲傳到埃及。烏西雅喜悅農事,在山地和佳美之地,有農夫和修理葡萄園的人;在曠野與高原和平原建築望樓,挖了許多井,養活許多牲畜。興旺的農業和畜牧業,帶來大量糧食的出產,國民生產力大升。烏西雅擁有三十萬多配備優良武器的軍隊,國境如同所羅門時代廣寬。然而這樣出色的領袖去世,加上北方的亞述強國日漸成為威脅,百姓陷入以嘴唇尊敬 神,心卻遠離 神的罪惡中。國家前境一遍灰暗。年青的以賽亞因失去所倚靠的國家領袖,以及為到陷在罪惡中的百姓而來到聖殿,求 神的憐恤。
那時以賽亞看見甚麼呢?請看第1節下,「我見主坐在高高的寶座上。他的衣裳垂下,遮滿聖殿。」一直以來,以賽亞望著坐在地上寶座的烏西雅王,通過出色的領袖烏西雅王,他看見自己和國家將來的盼望。那時,他沒有尋找 神,也看不見 神的異象;但當他失去一直地上所倚靠的,在憂愁和灰心中,以破碎的心來到聖殿時,他舉目仰望 神。以賽亞在異象中看見 神坐在那裏?以賽亞看見主 神坐在高高寶座上。「寶座」象徵王權,而「高高寶座上」表示遠超地上一切君王的王權。歷代以來,地上有許多統治者,一代替換一代,烏西雅是其中的一位。坐在高高寶座上的主 神,卻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是管治全地的大君王。這位主是全能的 神,以絕對的權柄掌管全宇宙,能見的,不能見的世界。天地萬物,眾天軍天使,以及地上的萬民,就是地上尊貴的統治者,也都在祂的腳下。一直以來,以賽亞以為個人和國家的將來,托負坐在地上寶座的烏西雅,所以他因為人的改變和離世而憂愁和絕望。但 神給以賽亞看見,主 神坐在高高的寶座上,叫他從注目人之中,轉目仰望如今仍然掌管全地和世界歷史的 神。
有誰侍立在 神旁邊呢?請看第2節,「其上有撒拉弗侍立,各有六個翅膀:用兩個翅膀遮臉,兩個翅膀遮腳,兩個翅膀飛翔。」 神寶座旁邊有許多天使,他們不是在睡覺打盹,而是在事奉 神。天使各有六個翅膀,用兩個翅膀遮臉,兩個翅膀遮腳,兩個翅膀飛翔。我們感到羞愧時要遮臉,但天使是聖潔沒有犯罪,與軟弱充滿過犯的我們不同。他們卻在聖潔的 神面前不敢露出他們的臉;天使腳不沾塵,也沒有香港腳,遮腳表示不敢站立在聖潔的 神面前。天使們只用兩隻翅膀飛翔,這表示他們在 神面前極力地降卑自己,過於要在 神面前顯露出個人的能力。烏西雅在政治和軍事上非常卓越,如同用六個翅膀飛翔作工。他在國家繁榮富裕後卻心高氣傲,擅自進主殿燒香,這是 神定規祭司才能做的。雖然八十個勇敢的祭司阻擋他,但他不聽勸, 神就使他立時患上大痲瘋,直到死的那日(列下15:1-7) 烏西雅雖然用六個翅膀飛翔作工,卻沒有在 神面前遮臉謙卑自己;驕傲使他敗壞起來。「因為 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彼前5:5下)
眾天使唱甚麼詩歌呢?請看第3節,「彼此呼喊說:“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耶和華,他的榮光充滿全地!”」通過天使的讚美聲,我們曉得 神的甚麼呢?
眾天使重覆讚美 神的聖潔三次,「聖哉!聖哉!聖哉!」,而且他們的讚美聲震動大地,門檻的根基震動,殿充滿了煙雲。雖然烏西雅作王帶給外在經濟富裕,但百姓的屬靈生命卻越趨敗壞墮落。宗教領袖愛物質,追求享樂,失去屬靈的分辨能力,陷入假冒為善的信仰生活。罪惡和敗壞瀰漫整個社會,年青人失去異象,從清早飲濃酒直到夜深,因酒發燒,追求享樂的生活;錫安的女子狂傲,行走挺項,賣弄眼目,俏步徐行,腳下玎璫,叫青年人跌倒。整個以色列都患病,在那裏尋找不到聖潔,整個國家也看不見盼望。以賽亞雖然看見世界的罪惡和敗壞,在定罪和歎息中,卻沒有能力擺脫世界洪流,不知不覺中也隨從世界的價值觀墮落。然而,以賽亞在聖殿中遇見聖潔、無瑕疪的 神,住在人不能靠近的光裏,就生出敬畏的心,心中萬分恐懼。
一直以來,以賽亞只看見全世界充滿罪惡和不義,因而內心黑暗和絕望,一點也不能稱頌 神。當他舉目仰望那位坐在高高寶座上的 神,聽見眾天使不斷地稱頌 神的聖潔和榮美,「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耶和華,他的榮光充滿全地!」,心中為到過往的錯誤而自責。為何不義的世界也充滿 神的榮光呢? 神的榮光又是甚麼? 神的榮光就是 神的聖潔和能力, 神的永能和 神性。從人的目光只能看見這世界的人和事,人的掌權,人的罪惡和敗壞,犯罪而來的憂愁和悲劇。但從屬靈的目光看,這世界彰顯著一位超越一切的創造主 神和救贖者。這位 神為了彰顯祂的榮耀而創造諸世界,通過祂所造的萬物,自然世界的奧祕和深不可測,所造的人,顯出 神的榮耀、尊貴、能力和智慧。即使本有 神形像的人墮落,離棄 神, 神卻沒有撇棄充滿罪惡和不義的世界,應許並親自成就救贖世界的歷史。 神的榮光通過 神對罪人的憐恤慈愛,對罪惡的忿怒和公義的審判,為罪人撇棄所愛的獨生子中顯露出來。 神為何讓以賽亞看見主的榮光呢?因為人若看不見 神的榮光,只看見人的罪惡黑暗就無力作工、無異象生活,也不能稱頌 神。 神通過天使震動大地的詩歌,叫以賽亞知道即使世界何等敗壞、拒絕 神,榮耀的 神仍然管治全世界每個角落; 神如今仍然活著,管治和帶領人類的歷史,按照祂的意旨統治和救贖世上萬民。為此, 神亦都干涉和管治我們每一個的人生。「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耶和華,他的榮光充滿全地!」
那時以賽亞何等恐懼戰兢呢?請看第5節,「那時我說:“禍哉!我滅亡了!因為我是嘴唇不潔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又因我眼見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以賽亞一直自以為義地論斷那時代的罪惡,以嘴唇咒罵政治領袖,向 神歎息埋怨和不信。雖然以賽亞比當時其他人有義,但當他站在聖潔和充滿榮光的 神面前,就立時發現自己是嘴唇不潔的人。他用 神賜給他的口,不說信心和榮耀 神的說話,反而隨便吐出不信和絕望的說話,說無知的言語,議論和批評 神的作為,實在是嘴唇不潔的人。如今他知道全能的 神坐在高高的寶座上,仍然照自己的意思掌管這世界,成就和彰顯 神的榮耀,所以不能不戰兢地說,「禍哉!我滅亡了!」 神揀選以色列作祭司的國度,藉他們將 神的榮光傳遍全地。 神的百姓嘴唇卻充滿詭詐和虛謊。以賽亞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必定一同滅亡,所以為此哀慟悔改,在羞恥和罪咎感中呼喊說,「禍哉!我滅亡了!」
神怎樣施恩給為罪哀慟的以賽亞呢?請看第6,7節,「有一撒拉弗飛到我跟前,手裡拿著紅炭,是用火剪從壇上取下來的,將炭沾我的口說:“看哪,這炭沾了你的嘴,你的罪孽便除掉,你的罪惡就赦免了。”」那時,有一撒拉弗手裡拿著紅炭,是用火剪從壇上取下來的,將炭沾以賽亞的口,並宣告他的\罪得赦免,「看哪,這炭沾了你的嘴,你的罪孽便除掉,你的罪惡就赦免了。」 神以祭壇上的紅炭除淨以賽亞不潔的嘴唇,赦免他的罪惡。當主赦罪的恩典臨到他時,一切的罪咎感和恐懼頓然消失,平安和新的心臨到。無論是誰為罪悔改, 神就赦免他的罪惡。「我們若認自己的罪, 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一1:9) 雖然年青的以賽亞對那時代滿有熱心,嫉恨罪惡,但在他遇見聖潔的 神,看見自己在 神面前的罪孽,並經歷 神赦免罪的恩典前,他不能從罪惡世界中分別出來,服事那時代的拯救工作。我們裏頭的罪惡,阻塞我們作 神說話的出口。一個人能被 神使用之先,必須要經歷從 神的赦罪。 神通過聖靈如同壇上的紅炭,除淨我們裏頭的驕傲、情慾、自私和憎恨,埋怨和不信等罪惡,使我們得潔淨和平安。那時,我們可以跟從 神的意思,承擔服事這時代。
經歷赦罪之後,以賽亞聽見甚麼呢?請看第8節上,「我又聽見主的聲音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之前他如同瞎子和聾子,不能看見 神,也不能聽見 神的聲音。在罪得赦免後,以賽亞能清楚聽見 神的聲音,曉得 神的心意,「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本來以賽亞只看見那時代的黑暗和絕望,以為 神已放棄那時代。然而, 神沒有放棄那黑暗時代,無論如何也要拯救在罪惡中的靈魂。 神在每個時代裏,通過祂所揀選的僕人,不斷延續成就祂的救贖工作。在全地充斥崇拜偶像的時代, 神呼召和訓練一個人亞伯拉罕,通過他和他的後裔建立救恩的國度。當以色列在埃及作奴僕歎息和呻吟, 神興起和呼召一個人摩西,成就出埃及的工作。在士師時代,各人任意而行時, 神呼召一個人撒母耳,通過他預備建立榮美的大衛王國。 神在每個時代藉著設立先知,宣講 神的說話,照亮黑暗的時代。現在 神也呼召以賽亞,作那充滿罪惡和無盼望時代的 神僕人,「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 神並非如以賽亞所想,不關心以色列身處黑暗中,反而 神比以賽亞更逼切地要拯救那時代。 神不是說,「誰肯為你們去呢?」,而是說,「誰肯為我們去呢?」這表示 神看拯救以色列為 神的事情。當我們因罪受傷痛苦時, 神與我們一起分擔痛苦,參與我們的苦難。 神向因罪而受苦的靈魂,如同浪子比喻中的父親,逼切尋找等候浪子回來,也如同看見兒子被困在火場中的母親,逼切地就算要犧牲自己也要拯救他出來。 神為了拯救因罪而滅亡的我們,犧牲所愛的獨生子。耶穌在十字架上受死,忍受 神的撇棄,為要把走向最後審判火湖的我們拉過來。
天使可以傳揚「聖哉!聖哉!聖哉!」的信息,但惟有那擁有父 神心腸,憐恤因罪而死的靈魂,才能把將 神的愛,救恩的道傳揚開去。可惜,在世上 神尋找不到這樣的僕人。這世界雖有許多的信徒,每主日來到崇拜,呼求主啊,主啊,但實在知道 神逼切尋找世上萬民的心,願意參與憐恤罪人的不多。大部份人來到主面前所禱告的,都是以自己為中心或利益的,求 神使我更富裕,更順利;求 神解決我的現實困難;求 神將這個那個賜下。許多人為了個人成功和安穩生活來尋求 神,甚少人願意參與別人屬靈的痛苦,作牧者拯救因罪陷入地獄之苦的靈魂。 神因為尋找不到為願意去的僕人,不能拯救他的百姓而感到極之痛心。 神懇切盼望和尋找,擁有父 神心腸,願意順從去的僕人。
年青的以賽亞聽見主的聲音時有何回應呢?請看第8節下,「我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當以賽亞回應 神的呼召, 神吩咐他傳甚麼給百姓呢?請看第9,10節,「他說:“你去告訴這百姓說:‘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要使這百姓心蒙脂油,耳朵發沉,眼睛昏迷;恐怕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裡明白,回轉過來,便得醫治。’”」 神將傳揚悔改回轉歸向 神的說話給他,挑戰百姓離開罪惡的生活。這工作並不是討人的喜悅。 神知道愛世上情慾和安逸的,不喜歡聽悔改的信息。已經被世上罪惡同化的他們,越聽要悔改的信息,內心越是剛硬。但 神仍然將傳悔改信息的使命給以賽亞。這使命對年青的以賽亞實在很難承擔。這樣傳悔信息,羔羊不是明白回轉,反而繼續心蒙脂油,耳朵發沉,眼睛昏迷。以賽亞容易懷疑這樣做是否徒然呢?以賽亞是王室成員,與希西家王為友;他可以出入王宮,親近王,也是當時出色的知識份子和文人。他可以不理會罪惡時代,自私地享受他所擁有的安定生活,按照自己意思輕鬆和無犧牲地事奉 神。可是當他聽見 神的呼召時,回答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在第13節裏,願意聽的人少過十分之一;在20:3,以賽亞露身赤腳行走三年,傳揚 神的警告。雖然將要受許多苦,為何他還作出這樣的決志呢?這是因為以賽亞擁有父 神的內心, 神的牧者心腸,要拯救那罪惡的時代。因此他雖然知道那條道路很險惡,也不受世人歡迎,有許多藐視和排斥等待著他,但他願意選擇行走這條道路。因為這條路才能拯救人的生命。 神不是尋找有能力的人,乃是尋找知道 神的內心,擁有一個靈魂的牧者心腸的人。要得著聖經知識,得著 神學學位,五年之內可以完成。但要得著實際父 神憐憫,願意犧牲自己拯救他們,實在很不容易。求主賜給我們擁有父 神熱切尋找罪人的內心,順從 神的呼召,我們能成為被 神使用的器具。
於是以賽亞問 神甚麼呢?請看第11節上,「我就說:“主啊!這到幾時為止呢?”」以賽亞問 神如此傳 神的道,給剛硬的人要到幾時呢? 神怎樣回答呢?是否一年、兩年,如果沒有果效就收工呢?請看第11節下-12節,「他說:“直到城邑荒涼,無人居住,房屋空閒無人,地土極其荒涼。並且耶和華將人遷到遠方,在這境內撇下的地土很多。」這句說話表示以賽亞要不放棄傳道,直到 神的審判來到為此。
為何福音工人仍然要承擔外在看來沒有果子的工作?請看第13節,「境內剩下的人若還有十分之一,也必被吞滅,像栗樹、橡樹,雖被砍伐,樹墩子卻仍存留。這聖潔的種類在國中也是如此。”」 神告訴以賽亞剩下的人是 神所留下聖潔的種類。雖然那時代充滿罪惡,境內剩下的人若還有十分之一,也必被吞滅,像栗樹、橡樹,雖被砍伐,樹墩子卻仍存留。同樣, 神在罪惡的時代,必存留聖潔的種類。他們在冬天深埋在雪中的種子,在春天時候再次繁盛成長起來。雖然他們在試煉和患難,也絕不會失去生命,反而到了時候,發芽開花,持守和繼承聖潔的福音工作。 神的工作是屬於剩下的人。有時我們外在看來福音工作好像失敗,但 神必為自己存留聖潔的種類,延續 神救贖工作的燈台。他們不是屬多數,而是屬少數。所以 神的工人要擁有 神必存留聖潔種類的確信和盼望,在任何的逆境和試煉中繼續承擔傳揚福音的使命。「境內剩下的人若還有十分之一,也必被吞滅,像栗樹、橡樹,雖被砍伐,樹墩子卻仍存留。這聖潔的種類在國中也是如此。」讚美 神必存留聖潔的種類,繼續成就 神的工作。這位 神今日為了聖潔的種類而尋找和呼召祂的工人,「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祈求主幫助我們如同以賽亞一樣,主在這黑暗時代中尋找和呼召工人的懇切聲音,回答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
UBF Hong Kong Bible Study Materials
版權 © 2025 UBF Hong Kong.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