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約翰福音 第6課 5月8日(第Ⅲ部信息)
經文 / 約翰福音 5:1-15
金句 / 約翰福音 5:8
「耶穌對他說:“起來,拿你的褥子走吧!”」
在今日經文裏,出現一個與尼哥德母和撒馬利亞婦人不同的罪人。他是一個病了38的人,在畢士大的池子等候著慈悲臨到他的人生。耶穌探訪他,並吩咐他說,「起來,拿你的褥子走吧!」從來不能離開褥子的他,當聽見主的聲音,起來過新的人生。祈求主幫助我們從心裏也聽見主生命的聲音,「起來,拿你的褥子走吧!」
請看第1節,「這事以後,到了猶太人的一個節期,耶穌就上耶路撒冷去。」在第4章裏,耶穌經過撒馬利亞往北方的加利利。現在因猶太人的節期,耶穌又回耶路撒冷去。在以色列有三個大節期,逾越節、五旬節和住棚節。到了這大節期,猶太十二歲男子從本地上耶路撒冷。所以,耶路撒冷充滿從世界各地而來的朝聖者,每條街道也充滿節期氣氛。
請看第2節,「在耶路撒冷,靠近羊門有一個池子,希伯來話叫作畢士大,旁邊有五個廊子。」在中國首都有天安門,在以色列中心耶路撒冷有八個門,其中出名的,西邊有魚門,東邊有泉門,西羅亞池子流經此地,南邊是冀廠門,充滿垃圾堆積的地方,北邊有羊門,贖罪羔羊是經由此門進入聖殿的。在羊門附近有畢士大池子,旁邊有五個廊子。廊子是有柱子和上蓋的走廊通道,用以遮擋太陽和雨水。
在那裏有怎樣的人呢?請看第3節,「裏面躺著瞎眼的、瘸腿的、血氣枯乾的許多病人。」在那裏有許多不能治愈的病人,"a great number of disabled people",如瞎眼的、瘸腿的、終日無力的血氣枯乾病人,患癌的、愛滋病、肝炎、糖尿病等。這裏充滿病人呻吟和歎息,被不安、絕望、死亡所支配著,一個沒有生氣的地方。他們在這裏聚集是因為有一線的盼望,在第4節裏補述,「因為有天使按時下池子攪動那水,水動之後,誰先下去,無論害甚麼病就痊愈了。」無論害甚麼病都能得醫治的消息,對病人是最大的盼望。今天如果有這樣的醫院宣稱,無論害甚麼病都能得醫治,不但全香港、全中國、全世界的病人也會雲集在這裏。
然而池水的醫治能力有何限制呢?「因為有天使按時下池子攪動那水,」池子按時水動,就是說沒有定時。不知是一星期、一個月、一年或兩年,隨時水動。天使不會預先通知,病人只能無奈地等待靜候。而且在水動之時,惟有首先進去的才能得醫治,即使是第二名也只能撲空。在眾多病人競爭,要作第二也是談何容易呢!前來畢士大的病人已經身患重病,而且長期在等候和預備水動下,身心緊張受壓。無論往那裏去,是吃飯、上廁、睡覺也要作出警備,常常感到不安,聽見少許水聲,也要趕快跑去查看是否水動。晚上也不能安然入睡,常常心掛掛,緊張地守候水動。長期這樣生活下,病人身心也患病,例如失眠、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生痱滋,高血壓,精神錯亂。平時畢士大看來很和平,但在水動之時,畢士大成為戰士亂殺的戰場般。各人橫衝直撞,彼此推撞,毫不客氣,踢人,人踏人,佔地盤。瞎子和瘸腿的平時為了利益而合作,瞎子背著瘸腿的走,瘸腿的作瞎子的眼,聯手打敗其他隊伍。但當剩下瞎子和瘸腿的,他們也不能不為了個人利益反目。所以,畢士大字名是慈悲和憐憫,但事實上是如同地獄般可怕,無情的弱肉強食之地。
畢士大與我們的世界有何相似呢?第一,同樣充滿許多病人。世人外在上看來健康,但內裏有不為人知的人生問題而患病,感到自己的人生不幸和痛苦。第二,同樣等候水動之時。世人盼望在水動的時候,從他們的人生問題或惡劣條件中拯救他們,使他們出人頭地,過成功和幸福的生活。第三,同樣爭取著有限的機會。今天科技發展帶給人更便利的生活,然而社會裏人與人的競爭更趨白熱化。只有屬少數有能之仕,能成功作人中之龍,攀上社會階梯。從嬰孩出世,香港的父母就為兒女在社會競爭作預備,從爭奶粉開始,爭讀幼兒園,英文小學,一條龍入出名的中學,爭讀心儀的大學科目。畢業後爭政府、大機構工作等;工作中爭升職,老師們爭做主任,歷史科常見的黨羽之爭出現在現實生活中。平時彼此間可以了解、安慰和幫助,但在水動的一刻,利益出現之時,朋友可以轉眼成為敵人。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電視遊戲「生環者」"Survivor"裏,為了成為最後的生環者,不但外在要有能力,也要懂於心計,心狠手辣,曾並肩作戰的隊友,最後互相背棄和撕殺。當人離棄 神,失去了伊甸園,人所構成的社會變成弱肉強食的世界。畢士大池子只不過是人類社會的縮影。
在畢士大池子有一個怎樣的人呢?請看第5節:「在那裏有一個人,病了三十八年。」這裏有一個病了38年的人,他可算是等候畢士大池子的表表者。所謂「十年人事幾番新」,在外邊的世界不斷改變,他卻仍舊躺在褥子上生活。惟一改變的,是曾經幫助他的人,已經一個一個離棄他。他的身體瘦弱得「皮包骨」,背部因長期在褥子躺臥長出褥瘡,生活如同死人無分別。現在不再有人探望他,也沒有人關心他,更沒有人將盼望放在他身上。他的人生如同壓傷的蘆葦,將殘的燈火那樣衰微。
然而有誰來探望這個癱子呢?請看第6節上:「耶穌看見他躺著,知道他病了許久,」耶穌看見他躺著,表示耶穌懇切關心他的人生。耶穌看見癱子眼 神沒有焦點,臉上無血色,手腳無力,頭上佈滿頭皮,衣服破爛發臭。耶穌看見這樣的他,便知道他病了許久,知道他是不得治愈的「長期病患者」,心靈因長期疾病下扭曲。耶穌第一句對他說甚麼呢?請看第6節下:「就問他說,你要痊愈麼?」這樣的問題對病人看來是多餘的。然而為何耶穌這樣問他呢?
病人要得醫治痊愈之先,必須知道及承認他是個病人,急需得著醫治,不然病情惡化甚至死亡。這是病人得醫治的第一步。如果人自認為健康,沒有病,沒有問題,就不會來到醫生那裏求醫。許多人因不承認自己有病而耽延求醫,或沒有照著醫生吩咐調整生活習慣,戒煙戒酒等,結果病情惡化,成為未期病患。故此耶穌問38年病患者:「你要痊愈麼?」,意思是「你」是急需得醫治的病人。信仰生活久了,我們若失去了自己是屬靈病人的身份,就會與大醫生耶穌失去最基本的關係,屬靈疾病更會惡化。
耶穌將得痊愈的信心種在他心裏,而問他說「你要痊愈麼」。耶穌有能力醫治他,但若病人失去得痊愈的盼望,耶穌的能力不能在他身上彰顯。這名病人起初懷著得痊愈的盼望來到畢士大。或許他為了成為第一個到池子裏去的,而思考如何成為第一,在清早時份反覆訓練衝入池子的動作。然而多年來的失敗,慢慢使他心灰意冷,充滿命運主義思想,「我都係唔得架喇!」由最接近池子的位置,漸漸挪移到最好躺臥的位置。每次水動的時候,他只作旁觀者,對於別人的成功,只能報以羡慕的眼 神,然後又繼續舊有生活。學生若失去讀書的盼望,只能在課室裏發呆;研究生若失去解決研究問題的盼望,只能在電腦前睡著;做生意的人若失去了賺錢的盼望,只能在店舖裏愁望著貨物;牧者若失去了拯救人的盼望,只能在開心公園呆站。38年病患者裏頭的絕望,使他成為死人般無力地生活,起初盼望得痊愈之火也熄滅了,連他眼裏的光也沒有了。耶穌看見他裏頭的絕望感、失敗感和命運主義,比起他外在的癱瘓病更可怕。絕望是最可怕的慢性疾病,摧毀人一切的可能性。當世人對那病患說:「你無得醫!」,但耶穌卻問他說:「你要痊愈麼?」"Do you want to get well ?"將在基督裏得痊愈的信心和盼望種在他心裏。我們面對如大山的問題前,經歷長久的失敗或沒有成果,變得如同38年病患者那樣,心靈患了絕望的慢性病,生活在絕望之中,每日無力地生活。惟有我們在基督裏,尋求得痊愈的盼望,並起來掙扎和挑戰,人生才有活著的意義和動力。通過這樣在困難中起身,使我們學習和成長,最後在主裏得勝。有人說:”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我們要有盼望得勝, 神才會幫助我們得勝。耶穌盼望醫治我們,首先將盼望和信心種在我們心裏,問我們說:「你要痊愈麼?」
那人卻有何回應呢?請看第7節:「病人回答說,先生,水動的時候,沒有人把我放在池子裏,我正去的時候,就有別人比我先下去。」那人一開口吐出不平和埋怨,指責別人不把他放在池子裏。他認為自己是全畢士大裏,最悲慘可憐的病人,別人必須了解和體諒他,把他放在池子裏。可惜現實上沒有人這樣幫助他,所以他滿肚對別人的不平和埋怨。他更補充,不是他沒有嘗試,只是每次都失敗,總有別人比他先下去。耶穌探望他,賜他盼望:「你要痊愈麼?」他卻只記念過往失敗的痛苦,合理化現在沮喪的模樣。他看不見在他眼前的耶穌,將得痊愈的新盼望賜給他。
耶穌卻吩咐他甚麼呢?請看第8節:「耶穌對他說,起來,拿你的褥子走罷。」耶穌的吩咐相當驚人,通常人聽見病人埋怨和不平,就同情他說,「你說得對,那些人不幫助你,是他們不對。」或者替他更換新的褥子和被子,叫他仍舊躺臥。然而,耶穌卻不以屬人的同情幫助他,反而吩咐他起來挑戰說,「起來,拿你的褥子走罷。」"Get up and walk"耶穌愛他,盼望他脫離自我同情,自憐,倚靠別人,無力地躺臥在褥子的生活。耶穌吩咐他,要從倚賴別人、埋怨和不平,現實能見的限制中起來,如今要單單倚靠主的說話起來,憑信心起來行走,過新的生活。耶穌的吩咐並非苛刻,乃是對他的盼望和愛。耶穌以盼望看見38年病患者起來,過自立起來的生活,恢復 神起初創造他作開拓者的形像。
耶穌的說話權柄如何被彰顯呢?請看第9節:「那人立刻痊愈,就拿起褥子來走了。」在過往38年中,癱子付出許多個人努力,尋求許多人的幫助和再世華陀,卻都失敗而回。如今當他聽見和順從耶穌的說話,就得痊愈,起來行走。耶穌的說話使他微弱的脈搏有力地跳動,枯乾無力的四肢重新得力;耶穌的說話也除掉他裏頭不平、埋怨、苦毒和倚賴人的心思,反而生出聖潔的信心和盼望。他確信耶穌的說話,人生徹底得痊愈,立刻拿起褥子來走了。感謝讚美主耶穌,耶穌的說話大有醫治能力。無論是誰,來到耶穌那裏細聽祂的說話,必從躺著的褥子中起來,有力地行走,過自立開拓和挑戰的生活。
我們今天也生活在如同畢士大那樣激烈競爭的社會。許多人盼望和等候水動的一刻,成為第一個進去的,就能飛黃騰達。雖然有部份如同尼哥德慕那樣成功出眾,不過他成為第一,也因沒有 神的國而不幸福。更有許多如同今日38年病患者那樣,在反覆的失敗中絕望、灰心,無力地躺臥在褥子裏浪費光陰,只能怨天尤人,埋怨社會的政策,貧富懸殊的差距,自身的不足。從今日經文我們看見,賜人生命和盼望並非來自畢士大水動,而是個人地遇見耶穌,聽見祂的說話。「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那聽我話又信差我來者的就有永生,不至於定罪,是已經出死入生了。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時候將到、現在就是了,死人要聽見 神兒子的聲音,聽見的人就要活了。」(24,25) 能聽見 神兒子耶穌聲音的人,就有生命和盼望,可以起來開拓和征服眼前的障礙物。生命的本質使植物勝過地心吸力生長,使堅硬的石頭破裂,魚能逆流而上。我們裏若沒有真正的生命,就不能勝過外的在困難。聖經說,「生命在耶穌裏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1:4) 病了38年的癱子,身體如同死人,等候人的幫助。但當他聽見耶穌的說話, 神兒子的生命進入他裏頭。他的人生經歷更生變化,脫離過往的死亡,進入奇妙的新生命。本來如同死人的他,聽見 神兒子耶穌的說話就活過來,從躺了38年的褥子有力地起來,見證和榮耀 神。我們也要從注目世界水動中,轉向仰望 神的兒子耶穌,留心聽見祂的說話。那時我們能以出死入生,過復活和得勝的信心生活。
請看第10至12節。病了38年的癱子,從躺臥的褥子上起來行走是何等喜樂和感恩的事呢?猶太人卻對他皺眉誹難說:「今天是安息日,你拿褥子是不可的。」他卻回答說:「那使我痊愈的對我說,拿你的褥子走罷。」他們就目露兇光的望著那人說:「對你說拿褥子走的是甚麼人?」先前病了38年的癱子,在命運主義的褥子上躺著,沒有人關心他怎樣生活。現在他有力地行走,過新的人生,卻惹來人的誹難和逼迫他。這裏說明,當人聽見主的說話,決志從躺臥的褥子起來,必然遭遇誹難和逼迫。遇見信心生活不順利,容易叫人信心動搖,甚至愚拙地返回從前躺在褥子上的生活。
請看第14節,耶穌來到聖殿那裏,為要幫助痊愈的癱子。耶穌提醒及警告他甚麼呢?請看第14節下:「你已經痊愈了,不要再犯罪,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利害。」耶穌首先提醒他所領受主的恩典,就是從深深的挫敗感、命運主義和無力的人生得痊愈,並從倚賴別人、埋怨、不平、苦毒的心思得痊愈,進入復活豐盛的生命。這一切全是 神所賜驚人的恩典,是應當時刻感謝和稱頌 神的。當人在信心道路遭遇苦難逼迫,容易被不信和恐懼捆綁,忘記所領受恩典而再次躺在褥子上。所以,耶穌提醒他說:「你已經痊愈了,不要再犯罪,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利害。」主不但提醒他所領受的恩典,而且警告他不要再犯罪,恐怕遭遇的更加利害;其中「不要再犯罪」指著不要忘恩負義,不要因受逼迫而妥協。我們已領受主恩典的人,每天要與罪惡爭戰,並靠著聽見 神兒子耶穌的說話,為 神的榮耀掙扎行走信心的道路。不然,我們所遭遇的更加利害,被更深的挫敗感、命運主義、不平、埋怨、苦毒的心思捆綁,人生就更悲慘。請看第15節,那人聽見主的提醒和警告,因逼迫而動搖中站立得住,剛強地去告訴猶太人,使他痊愈的是耶穌。
總括來說,耶穌探望人生患病、失敗和絕望,無力過生活的38年病患者,使他的人生得痊愈和恢復盼望。祈求主幫助我們,個人能聽見耶穌的說話,人生得痊愈和恢復。我們在耶穌裏得著盼望,順從主的說話起來行走,得勝絕望和命運主義思想,過開拓和挑戰限制,得勝有餘的人生。
UBF Hong Kong Bible Study Materials
版權 © 2025 UBF Hong Kong. 版權所有.
其他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