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2016年 Sep 4日

約翰福音 12:1-36

信息

2016年 約翰福音 第15課                                     9月4日(第II部信息) 鄧希恆牧者

經文 / 約翰福音12:1-36
金句 / 約翰福音12:24

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有人說,人生極盡空虛,空手來,空手去。事實上,人即使家道豐富,但死的時候甚麼也帶不走,這是肉體的法則。然而,人一生效法耶穌過的生活,雖然是空手來到世上,卻能留下許多的果子而離去。今天耶穌要教導我們一粒麥子的真理,祈求主幫助我們,在這只能活一次的人生裏,學習怎樣才是真正有價值地生活的道路,並且我們也決志作一粒麥子,結出豐盛的果子,人生有真正的榮耀。

I.    將香膏倒出的馬利亞(1-11)

請看第1,2節:逾越節前六日,耶穌來到伯大尼,祂被邀請到一個筵席裏去,從死裏復活的拉撒路也被邀請出席。這時候,馬大為了招待耶穌而準備她的拿手小菜(五味茄子、蜜糖烤雞槌、孜然牛仔骨、椒鹽賴尿蝦、海底椰燉雞腳湯),她因為感謝耶穌叫拉撒路從死裏復活的恩典,所以無論如何都想好好服事耶穌和耶穌的門徒,為此而勞苦流汗。馬大的家庭在不久之前因為拉撒路死去而像喪禮一般,充滿憂愁和黑暗,但因著耶穌叫拉撒路從死裏復活,如今這家庭充滿復活信仰,又好像開天國筵席般充滿喜樂。

美味的餸菜已經預備好了,耶穌和門徒喜樂地交談,當筵席的氣氛到達高峰的時候,有什麼出人意料之外的事發生呢?請看第3節:「馬利亞就拿著一斤極貴的真哪噠香膏,抹耶穌的腳,又用自己頭髮去擦;屋裏就滿了膏的香氣。」不知往哪裏去的馬利亞突然出現,還帶著一玉瓶香膏,她完全打破瓶子,把膏澆在正用餐的耶穌腳上。為何馬利亞沒有幫助馬大預備食物卻做這事呢?為何她在筵席間做這麼奇怪的事呢?究竟對馬利亞來說,把香膏倒在耶穌的腳上有什麼含義?按照非常熟悉當時物價的加略人猶大,這香膏是極之貴重,價值三十兩銀子,就是平均一年的工資。當時的姊妹為了準備婚姻,會節儉地用錢,一點一點積蓄起來,買出嫁用的香膏。根據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Guinness World Record),今日在世界上最貴的香水是Clive Christian No.1,一瓶30毫升價值差不多港幣二萬元,相信真哪噠香膏也是同樣昂貴!馬利亞並不是為了增加自己的吸引力積蓄而香膏,而是為了將來成就人生的夢想而一點一點的積蓄起來,這香膏有如性命財產那樣的寶貴。人看香膏為寶貴,凡有貴賓到訪家中,主人會以一滴香膏滴在貴賓的額上以表歡迎。因此,馬利亞將一滴或最多兩滴的香膏,滴在耶穌的頭上也足夠,但馬利亞打破這玉瓶的香膏,將膏完全倒在耶穌的腳上。更驚人的是,她用自己的頭髮去擦耶穌的腳,無論是當時的世代,還是今日的時代,女性為了自己的頭髮,甘願花上很多的時間和物質,為了自己的頭髮,會尋找最好的髮型師,染髮、負離子、做treatment等等。然而,馬利亞卻甘願犧牲自己最榮耀的頭髮去擦耶穌的腳,怎能做出如此驚人的事?這是因為對馬利亞來說,耶穌並不只是拉比或尊敬的對像,耶穌乃是榮耀復活的主,祂叫拉撒路從死裏復活過來。按照路加福音7:47所記載,耶穌是救恩的主,赦免馬利亞許多的罪。她從主耶穌所領受的恩典和愛,是何等的長闊高深,是說話不能表達出來的!赦免多,愛多!因此,雖然現在是筵席期間,馬利亞卻趁這機會打破玉瓶,將香膏倒在耶穌腳上。馬利亞的行動是罪人向主敬拜真正的模樣,是讚美的模樣。馬利亞的內心湧流出盡心、盡性、盡力地愛耶穌的盼望和熱情,她盼望將最崇高的、最好的完全獻於耶穌。所以,整個筵席充滿了膏的香氣,這美麗、聖潔的香氣散播到全世界,甚至散播到二千年後的今日,到我們這裏為止。感謝主的恩典,在我們中間,有像馬利亞一樣發出香氣的僕人,因為感謝耶穌極大的救恩和呼召,願意一生都將最好的獻給主。我們當中有畢業於亞洲頂尖大學的,本來可以在工作上爭取更多的成就和財富,過舒適和安樂的生活,但他們畢業後打破人生的玉瓶,過牧者的生活,全然獻給主,發出獻身的香氣,也犧牲了以家庭為中心的生活,為了過使命人的生活,在大學校園附近租屋住,藉此留下犧牲和獻身的香氣。雖然這樣的生活令他們在工作上、親朋戚友間或被誤會、或受虧損,姊妹牧者更為了服事崇拜、團契聚會、各個靈修營的禱告會和查經工作,將自己的兒女交給傭人照顧,卻因此有各國校園的靈魂出入耶穌的羊圈,學習耶穌和得著生命的糧,成就了恩典的工作。

請看第4-6節:有一個門徒,就是那將要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我們不清楚他是否因為香膏的氣味而很不喜悅,就乘機誹難馬利亞說:「這香膏為甚麼不賣三十兩銀子賙濟窮人呢?」從人世間的角度來看,猶大的說話一點也不錯。我們會聽見,有富有人把勞力所得的金錢,捐獻出來做清貧學生的獎學金,這些消息實在叫年輕人感到鼓舞。假如馬利亞變賣這瓶極貴的香膏,將所得的款額全數捐獻伯大尼的老人院、孤兒院,報章頭條必然刊登這樣的大標題:「伯大尼的馬利亞撇下婚姻夢,為窮人將如同性命的香膏獻上。」然而,聖經如何看穿加略人猶大的心呢?聖經說:「他說這話,並不是掛念窮人,乃因他是個賊,又帶著錢囊,常取其中所存的。」聖經說猶大是賊,他偷取其他門徒的奉獻,猶大不但偷了其他門徒的錢,也偷了門徒向耶穌的真心。加略人猶大對真心獻上的門徒生活很無知,所以他心裏常常嗤笑其他門徒:「他們咁嘅?激咗啲吓嘛?」所以,猶大絕對不知道藏在香膏裏,用錢也不能買的真心、愛和熱情。如果加略人猶大明白馬利亞的心,就絕不會這樣誹難馬利亞。

耶穌如何看馬利亞的行動呢?請看第7節:「耶穌說,由她吧,她是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耶穌藉著說「由她吧」來保護馬利亞,這表示任由馬利亞繼續獻身給耶穌。因愛耶穌而獻上的、犧牲的,主不看為浪費或損失。耶穌的話與猶大的誹難極不相同,耶穌因馬利亞的獻身而大大喜悅、受感動,也承認馬利亞的獻身。聖經從沒有說「你們隨便地獻上給 神吧」,而是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 神(可 12:30)」、「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 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羅 12:1)」為何要這樣獻上呢?因為獻身於主,能使我們的靈魂感到幸福,這是單靠理論不能說明的,當我們熱烈地愛和獻身於耶穌,我們的靈魂就火熱起來,也開始湧流出喜樂和幸福的泉源。對耶穌的獻身越深,我們的靈魂就充滿光和感到恩典,變得越來越美麗。相反,愛世界和獻身於浪漫的夢想,雖然這令我們有短暫的甜蜜,終久卻叫我的靈魂憂慮、無力患病、變質。

耶穌更將什麼意義賦予馬利亞的行動呢?請看第7節下:「她是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耶穌說,馬利亞的獻身是為了主安葬之日存留的,這表示耶穌為了全人類的救贖工作,被釘在十字架上,受死、埋葬,馬利亞獻上的香膏,早在耶穌被埋葬之前,已澆在耶穌身上了。馬利亞只是單單個人感激耶穌的愛而獻身於主,但耶穌承認馬利亞的獻身,是為全人類的救贖工作而被使用,有更偉大和深遠的意義。

請看第8節:「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只是你們不常有我。」耶穌承認愛和服事貧窮的人是重要的,但是這樣的機會常常都有,有心的話,隨時都可以做到。對馬利亞來說,服事背起十字架的耶穌的機會只剩下六日。同樣地,對我們來說,也有兩件有意思的事,一是幫助人、服事人,二是服事主、愛主、獻身於主,這兩件有時會彼此衝突,這時候我們首要的選擇,要放在服事主那裏。可是,人往往拖延獻身於主。

有一對夫婦有兩隻牛,這對夫婦知道要愛 神、服事 神,所以作出決定:悉心培育這兩隻牛之後,把一隻獻給主,另一隻為兒女而存留。有一天,強烈的颱風吹來,以致牛棚倒塌了,一隻牛死了,丈夫看見這情景,回家便對妻子說:「老婆!主的牛死了!」今日我們也是這樣,常常首先高舉世界所要求、世界所承認的事,有損失的時候便說:「主的牛死了!」我們求自己的國和義,過於耶穌所要的事和獻身於主的事,生活常有不順利,不曉得順服神、倚靠神而得勝,結果對福音工作的熱情冷卻起來,對鄰舍和羔羊的關心和愛也失去。這樣的人因為常常首先做世界所要求的、世界所承認的事,好像能得著一些什麼,但最終留下的只有空虛和無意義的人生,這樣的人生最後在毫無果子或價值裏消失於世上。在年青有健康有熱情的時候,我們應當熱切地愛和獻身於耶穌,而且年青的日子轉眼成空、如飛而去(詩 90:10下),所以我們當如傳道書的筆者所說:「你趁著年幼,衰敗的日子尚未來到,就是你所說,我毫無喜樂的那些年日未曾臨近之先,當記念造你的主;」主盼望的就是我們火熱地獻身於祂。祈求主幫助我們,因為愛耶穌,將自己人生的香膏玉瓶,完全打破,獻給耶穌,散發出向主獻身的香氣。

II.   成為一粒麥子的耶穌(12-36)

請看第12,13節:在伯大尼筵席後的第二天,耶穌進入耶路撒冷城的消息散播至全猶大。猶太人聽見這消息,就有許多人出去迎接耶穌。按照猶太人的歷史記載,那時從世界各地聚集到耶路撒冷來的猶太人超過200萬,當時耶路撒冷的人口只不過幾萬人,在這麼小的城市,200萬以上的人聚集,我們可以肯定耶路撒冷必然人山人海。耶穌叫拉撒路從死裏復活的消息,迅速廣傳至許多人的耳中,這位擁有驚人權柄的耶穌,現在以君王的身份進入耶路撒冷,令猶太人的心跳加速,對耶穌的期望著實無法表達出來。眾人盼望這位有權柄的王,在不久的將來從羅馬的壓制中拯救他們,那時擁有神級智慧的他們就可以代替羅馬去統治全世界。他們都出去迎接耶穌,把自己的衣服當作地毯讓耶穌走過,手裏拿著棕樹枝呼喊說:「和散那,奉主名來的以色列王,是應當稱頌的。(13)」無論大的小的,如今都把自己傾倒在耶穌身上,氣氛有如全世界皆迎接耶穌作以色列王般,那時完全不需要像今日的選舉那樣,之前必須做好多民意調查。如今凡猶太人都一面倒投耶穌的一票!然而,在眾人面前出現的耶穌卻擁有什麼形像呢?其中有何含義?請看第14上節:「耶穌得了一個驢駒,就騎上。」耶穌騎著一個驢駒,驢駒是非常軟弱的,背負一個成年人的重量也感到吃力。按照歷代不同民族的傳統,皇者的行列不會是那樣子。皇者都有威風凜凜的護衛兵行在前頭,王左右的精兵都佩戴尖銳發光的武器,後隨有更多的臣僕警醒站立,王頭戴冠冕,反照日光,騎在健壯有力的白馬上,浩浩蕩蕩地進城。然而此時此刻,充滿天上地下所有權柄,能叫死人復活的耶穌,祂進入 神的京城耶路撒冷卻是怎樣?請看第14,15節:「耶穌得了一個驢駒,就騎上;如經上所記的說,『錫安的民哪,〔民原文作女子〕不要懼怕,你的王騎著驢駒來了。』」耶穌進入耶路撒冷城,為什麼要這樣低調和謙卑呢?這是為錫安女子的緣故,幫助她們不要懼怕。時勢做英雄,但一個時代卻為很多人留下不能磨滅的傷痕。錫安的女子看見高高在上的君王來到,下令自己的父親、兄弟、丈夫、兒子要走到戰事的最前線,從此相隔多時,有帶著傷患或殘缺的身軀來,有突然聽見戰死沙場、從此不相見的消息,故此錫安女子再聽見王來臨就充滿恐懼。

但作王的耶穌不是為建立地上的國而招聚百姓,祂從不壓榨貧窮的人,耶穌是謙卑、溫柔、和平之君,祂拯恐懼不安的人從罪惡裏出來。為要將永遠的生命賜給他們,耶穌現在騎着驢駒進入耶路撒冷城。使徒約翰起初不能夠明白耶穌為何騎驢進城,有能力的耶穌為何不找着一隻馬有榮耀地進入耶路撒冷城。後來門徒知道耶穌這樣進入耶路撒冷,乃是成就撒迦利亞先知所預言有關十字架和復活的榮耀工作。請看16節:「這些事門徒起先不明白;等到耶穌得了榮耀以後,才想起這話是指著他寫的,並且眾人果然向他這樣行了。」

那時有什麼特別的事情發生呢?請看20-21節:「那時,上來過節禮拜的人中,有幾個希利尼人。他們來見加利利伯賽大的腓力,求他說,先生,我們願意見耶穌。」看耶穌的一生,我們就知道當耶穌遇上困難的時候,同時有特別榮耀的事情發生,是通過外邦人成就出來的。耶穌的父母約瑟和馬利亞在困難當中將耶穌誕生出來的時候, 神通過一顆特別明亮的明感動在遠方的三個東方博士,他們就走了遠路,帶着黃金、乳香和沒藥特來敬拜嬰孩耶穌。當耶穌的福音工作興旺地結出果子時,遇到宗教領袖嫉妒的問題,耶穌離開無意義的衝突,必須經過撒瑪利亞,便得着外邦女子撒瑪利亞婦人靈魂飲到活水、人生得改變的果子。那時耶穌看見福音要傳到外邦的榮耀異象,看見莊稼已經熟了,可以收割了!如今耶穌在十字架的死亡來臨之先,看見有希臘人要來見祂!他們說:「我們願意見耶穌」,這表示他們內心深處燃燒着懇切要叫遇見救恩主彌賽亞的屬靈渴望。如今他們上到耶路撒冷過節禮拜,聽見耶穌進入了耶路撒冷,便想去見耶穌。今天你又盼望自己在人生中,能遇見哪一個重要的人呢?這幾個希臘人快快地蒐集資料,便知道耶穌的門徒中有一個人叫做腓力,腓力是個希臘的名字,或許他曉得希臘語,便先找着他。

那時腓力怎樣做呢,是直接告訴耶穌,或是報告給彼得知呢?請看22節:「腓力去告訴安得烈,安得烈同腓力去告訴耶穌。」腓力不肯定耶穌是否願意接待這幾個希臘人,也不是告訴彼得,乃是尋求安德烈的幫助,或者腓力從五餅二魚的神蹟中,知道安得烈是個有單純信心的人,對凡事都計算思慮的腓力來說,安得烈實在是夢幻的同工!

聽見有希臘人想見耶穌,安德烈就帶着一貫有的信心陪着腓力去告訴耶穌。這個時候耶穌說什麼呢?請看第23節:「耶穌說,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 門徒一直等候榮耀的時候來到,當耶穌推翻羅馬政權,坐在新以色列國的寶座上,榮耀的日子便來到。門徒所能盼望的榮耀,是世界的榮耀,如同草上的花那樣短暫的榮耀。然而耶穌如今所看見的榮耀是天上真正的榮耀,耶穌也看見這真實永遠的榮耀是怎樣臨到的,請看23 -24節:「耶穌說,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耶穌信心的眼睛看見十字架的和死亡,乃是榮耀的工作,祂如同一粒麥子落在地裏,要在猶太和外邦全地結出許多子粒來。思想耶穌的說話,就知道世上有兩種的麥子,一種的麥子是存在倉庫裏的麥子,它們過了五年、十年、一百年都仍舊是一粒,當中也有不少隨着時間而發霉和腐爛,這是大部份人人生的樣子。另一種麥子落在地裏,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仍舊是一粒的結局和結出許多子粒的景況有極大的分別,我們都不想自己努力奔跑的人生結局是仍舊是一粒,我們都盼望人生能結出許多子粒來,這也是耶穌對我們的盼望。那麼怎能夠結出許多子粒呢?

首先,我們要落在地裏

我們要落在地裏,這意味着我們要甘心謙卑落在地下。人都喜歡衝上云霄,如果有機會的話一步登天也不錯,要落在地下是叫人感到何等難受和不光彩的呢?世上大部份人都盼望自己的人生能夠飛翔得更高,進入更高的榮耀裏,顯出自己的名字,但耶穌對我們的盼望是先落在地裏。耶穌自太初便與父神同享至高永遠的榮耀,可是有一天道成了肉身,至高神的兒子落在地上,如同一粒麥子深深地埋在地裏,是世人不認識,也不能明白的。我們在世上傳福音,與別人查聖經,就如同一粒麥子深深地埋在地裏;在校園傳福音的牧者,十分卑微地落在地裏,同學都不關心我們所傳的,有時我們如同透明人站在傳福音的地方。但耶穌說這就是落在地裏的祝福!

第二,要落在地裏死了

落在地裏的麥子,埋在約三至四厘米的地土裏,地裏的水份滋潤着地土所包圍的麥子,地殼的熱度也不斷給予麥子成長所需要的能量,麥子這樣的環境下融入地土死了。一粒麥子的結構,主要由麩皮、胚乳和胚三個部份組成。一粒麥子落在地裏死去的意思,是在適當的土壤濕度和溫度下,麥子最外層厚硬的麩皮開始軟化腐爛,裏頭的胚乳被分解,養份被輸送到胚那裏。胚是由四個部份組成,包括子葉、胚芽、胚軸和胚根。當胚乳的養份被送到胚那裏,胚裏面的胚根開始發育,成為幼苗的主根,根吸收地裏的水份,加上恰當的溫度,就令胚裏面的胚軸不斷向上伸長,這胚軸形成幼苗的莖,這莖會把胚裏面的胚芽推出泥土之上,胚芽漸漸發育成為幼苗嫩綠的莖葉一部份。這個時候,原本落在地裏的麥子沒有留下一點的痕跡,完全消失了,死了。如此看來,無論是團契牧者,還是一對一查經牧者的生活,都是死的生活,完全被分解和撕裂的生活。這樣,一粒麥子落在地裏死了的時候,有什麼事發生呢?麥子的命運是否就此嗚呼哀哉呢?不是!從人的目光來看,那麥子彷似腐爛了、消失了,但麥子並非沒有了,乃是穿過泥土,改變為發出嫩綠新芽的幼苗,那萌發的芽得著新鮮的空氣、陽光和合適的雨水,漸漸長大。所以,農夫若在秋冬期間把麥子撒落在地裏,過了春天,大約五、六月間,金黃的麥子長成了,一粒落在地裏死了的麥子大約可以生出120粒新的麥子。農夫把這120粒的麥子再撒在地裏,每一粒麥子又生出120粒新的子粒,這時候,麥子的數量已配增至120x120粒,共14,400粒。農夫若再把這14,400粒的麥子撒在地裏,下一年就有14,400x120粒的子粒長成。過了五年,麥子的數量成長到可以讓200個男丁吃24年的份量!

如此,一粒麥子落在地裏死了,告訴我們生命工作的奧秘,這比喻正好描述了耶穌的一生和祂一生所結的果子。猶太人以為當耶穌在十字架上受死、被埋在墳墓裏的時候,祂在人間的工作、一切都完畢了。然而,當耶穌從死裏復活,在馬可樓聚集的門徒,共有120人,他們是復活主生命的果子。耶穌復活的生命力,與120個門徒同在。當這120個門徒再成為落在地裏的麥子時,便建立了堅固的初期教會。初期教會有爆炸性的增長,以致地上充滿了許多被 神所得著的生命。無論是怎樣的麥子,都絕對有生命力,能否結出許多子粒只在乎有無落在地裏死了。人也一樣,無論誰也有生命力,能否結果子是在乎有無落在地裏死了。今日有很多人想通過買賣股票、投資、賭博、中六合彩等等,成為更富有的人,但是容易得著的果子也容易消失,甚至叫人的靈魂患病、墮落、滅亡。在這世上,沒有一事是不需要死亦能結出真正的果子。如此,落在地裏死了,具體上是怎樣呢?

請看第25,26節:「愛惜自己生命的,就失喪生命;在這世上恨惡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若有人服事我,就當跟從我;我在那裏,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裏;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耶穌說落在地裏死去,就是在這世上恨惡自己的生命;在這世上愛惜自己的生命,就是愛世上的情慾和盼望。凡活在這世上的人,每個都會愛惜自己的生命,怎能恨惡自己的生命呢?人人都盼望享受物質、名譽、權柄、情慾和享樂,誰會憎惡這些呢?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凡通過耶穌而曉得赦罪恩典、 神的國和永生的人,就會很不同,他們知道若在這世上愛惜自己的生命,必不得著 神的國和永生。所以,他們恨惡這一切,甚至連親近也不肯,這些人是跟從耶穌的,是世間不配有和看為奇怪的,但耶穌應許他們,父 神必尊重他們。不過,雖然有人通過耶穌而曉得赦罪恩典、 神的國和永生,卻仍然在這世上愛惜自己的生命,這些人既想得著 神的國,又想愛世上的情慾和盼望,但這是絕不可能的!耶穌說,一個人不能服事兩個主,凡想服事兩個主的人,終必成為在世上愛惜自己生命的人。

請看第27,28節:恨惡自己的生命,對耶穌來說也是極大的痛苦。耶穌在十字架的苦難和死亡面前,以悲痛的心禱告:「父阿,救我脫離這時候。」耶穌坦白地告訴 神,祂實在有撇下十字架的盼望。然而耶穌在懇切禱告中, 神幫助耶穌否認那愛惜自己生命、不想死的人的本性,故此耶穌跟著說:「但我原是為這時候來的。No, it was for this very reason I came to this hour.」耶穌通過這樣的禱告,作出決志,順從一粒麥子的真理而在十字架上受死。隨後,祂繼續禱告:「父阿,願你榮耀你的名。」耶穌祈求通過十字架的苦難和死亡,叫 神得榮耀。

在這裏,我們學習,為了順從一粒麥子的真理而懇切禱告的耶穌。耶穌雖然是 神的兒子,但祂通過懇切禱告否認自己,以致得著聖潔的力量,背起十字架。從此,我們看見為了順從一粒麥子的真理,並為了恨惡自己的生命,需要懇切禱告 神。耶穌在禱告中看見通過十字架而成就的最後勝利和異象,說:「現在這世界受審判;這世界的王要被趕出去。我若從地上被舉起來,就要吸引萬人來歸我。(31,32)」耶穌在十字架上受死,是有明顯的目的,那就是吸引萬人來歸向耶穌得救恩。這位耶穌並非如人所想,以死亡作結的一代偉人,乃是我們永遠的君王和基督。凡相信耶穌的人,就不在黑暗裏走,倒成為光明之子(35,36)。

總括來說,耶穌為了赦免我們的罪,成為一粒落在地上,走上十字架上死去的麥子。當我們像馬利亞一樣,被耶穌所賜的赦罪恩典感動,將人生的香膏倒在主的身上,我們就效法耶稣成為落在地裏死了的麥子,復活的芽要從我們死了的生命萌發並成長,看見異象,我們的人生必結出許多的果子來。一切的麥子裏皆有生命力,同樣地我們每個門徒都有耶穌復活的生命力,能否多結子粒在乎我們有否落在地裏死了,祈求主幫助我們順從耶穌的說話,作一粒落在地裏死了的麥子,盼望新一學年可以結出許多子粒。

 


UBF Hong Kong Bible Study Materials

版權 © 2025 UBF Hong Kong.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