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馬太福音 第24課 1月24日(第Ⅱ部信息) 鄧希恒牧者
經文 / 馬太福音 25:1-30
金句 / 馬太福音 25:21
「主人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
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
感謝主祝福我們的新年營後,帶領我們繼續研讀馬太福音,一同求天上的事。今天,我們會來讀25章。馬太福音25章包含了三個很珍貴的比喻,展現天國來臨之時實際所發生的事,是屬地的人不會關心的。當天國來臨之時,我們都想被耶穌歡迎,接待我們進入喜樂的筵席。我們若不想被拒絕,便要學習等候主再來的基本態度,持守作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祈求主通過今天所讀的十童女比喻和才幹的比喻,帶領我們思想天國來臨之時,實實在在會出現的景象。
天國好像什麼呢?請看第1節:「那時,天國好比十個童女,拿著燈,出去迎接新郎。」「那時」,就是耶穌以大能力、大榮耀降臨的一天,也是良善忠心的得勝者進入天國筵席的時刻。耶穌用比喻講天國,不是描述天國如詩如畫的優美環境,乃是預言天國筵席門外必會發生的現實情況。請再看第1節:「那時,天國好比十個童女,拿著燈,出去迎接新郎。」當時猶太人接新娘的習俗,與我們中國人所認識的有點不同。猶太人的新郎哥會在接新娘的那一天,先與男家的親友們吃喝快樂,親戚和朋友花一整天向新郎哥送上祝福,陪伴他直到夜晚,才到女家接新娘。童女們穿上相同的漂亮禮服,組成我們今天認識的姊妹團,與新娘一起等候新郎。日落之後,她們就份外的儆醒,若新郎哥來得遲的時候,童女們都暫時坐下歇息。當新郎的弟兄團大聲呼喊說:「新郎來了!」童女們便速速起來,各拿著燈去迎接新郎。在這裏,十個童女比喻著信徒,如同貞潔的童女許配給耶穌基督(林後 11:2下),她們各自拿著的燈,預表著人的靈魂(箴 20:27)。新郎預表耶穌基督,將要來迎娶新娘,就是教會(弗 5:25)。耶穌這個比喻,著重的是童女預表個別的信徒,叫我們關心各人要儆醒預備、等候主再來。新一年開始,我們的心等候什麼呢?我們迎接主再來的基本態度,首先要向主有童女的內心,童女的內心,就是向主持守純一清潔的心(林後 11:3),不貪愛主以外的東西。當主再來的時候,我們要被 神發現我們是單單等候耶穌的,內心並無尋求其他東西。
十個童女看來是一樣的,她們的衣著一樣,同樣地拿著燈,有同樣的目標聚集一起等候和迎接新郎,還如同其他人看見我們都是這樣服事主,像十個童女愛慕主,愛慕聖經的說話,常常有靈修營,看不出我們之間有何分別。然而,耶穌在第2節怎麼說呢?請看第2節:「其中有五個是愚拙的;五個是聰明的。」雖然十個童女的外貌、行為和生活習慣都十分相像,但耶穌說她們中間有極大的分別,其中有五個是愚拙的,五個是聰明的。一個人聰明或愚拙,看來是有點天生如此,再加上後天父母、老師的培訓。人人都盼望自己聰明些,做事情可以快些,短時間內處理多點的任務,但耶穌在這裏所說的聰明並非如此。真正的聰明是怎樣的呢?箴言1:7說:「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愚妄人藐視智慧和訓誨。」凡聽見主的說話就相信,並單純地順從,這就是聰明人。聰明人不斷地呼求耶穌的名,尋求屬天的智慧,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被世務纏身,專心求天上的事。聰明人深深知道肉眼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相反,愚拙人,就是那些靠屬人的聰明去減輕苦難和救自己的人,對於 神的說話,他們並沒有聽見就遵行的態度,卻照自己的情況去理解 神的說話。
在這個比喻裏,愚拙人的愚拙和聰明人的聰明如何顯明出來呢?請看第3,4節:「愚拙的拿著燈,卻不預備油;聰明的拿著燈,又預備油在器皿裏。」當時十童女拿著的燈,其實是指著火把,她們都拿著一根長棍,末端綁上浸過油的布,然後點上火,一聽見「新郎來了」的呼召,就立刻拿著燈出去,作照明之用。耶穌說愚拙的童女,是在哪方面愚拙呢?愚拙的拿著燈,卻不預備油。愚拙的童女見燈如今仍然發亮(8),就沒有預備油在器皿裏。她們心想拿著燈,手已經很累,還要再拿著裝滿油、很沉重的器皿,心裏就感到負擔,為減輕自己的痛苦,她們就愚拙地拿著燈,卻不預備油,覺得萬一她們的燈熄滅了,同工們有責任借點油給她們。
但耶穌說另外的五個童女,究竟在哪方面是聰明的呢?請一起讀第4節:「聰明的拿著燈,又預備油在器皿裏。」在這裏,我們深深思想一下,為何她們會預備油呢?她們與愚拙的五個童女顯出分別,在於她們的思想世界不同,聰明的五個童女,不但思想現今的事,還思想將來的事,她們不被安排肉身的事捆綁,卻為了將來的事和永生作最充足的準備。她們要拿著燈,又背著盛油的器皿,十分勞苦;新郎又遲遲不來,她們真心覺得肉體越來越疲倦,但她們仍然捨己背起十字架,仰望放在前面迎接新郎的喜樂。
願頌讚歸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 神!祂曾照自己的大憐憫,藉耶穌基督從死裏復活,重生了我們,叫我們有活潑的盼望,可以得著不能朽壞,不能玷污,不能衰殘,為你們存留在天上的基業(彼前 1:3,4)。因為 神的大憐憫,我們今天都拿著燈,表示我們的靈魂已經活過來,可以為主興起發光(弗 5:8-14)。我們當學習聰明的童女,既然已經拿著燈,就當預備油在器皿裏。在這裏,「油」代表什麼呢?「油」就是聖靈,我們當求常常得著聖靈的充滿,拿著燈又預備油在器皿裏。我們如何能得著聖靈的充滿呢?我們若要常常被聖靈充滿,靈魂滿了聖靈的油,就需要捨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與不想受苦、安逸和情慾的勢力爭戰,過悔改、禱告和愛慕 神話語的信心生活。外在的職責和任務,再加上上司、同事不想做的事,不時都想將我們裏頭的力量榨乾。因此,我們當求聖靈的充滿,祈求主施恩與我們,可以拿著燈,又預備油在器皿裏,內心常有天國活潑的盼望。
童女們從日落開始拿著燈,期望著新郎快來,再等一個小時就來,事情卻不是這樣,請看第5節:「新郎遲延的時候,她們都打盹睡著了。」新郎延遲的時候,代表主的再來遲遲未成就,彼得後書3:9說:「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祂是耽延;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當主延遲再來的時候,無論是聰明的童女或愚拙的童女都打盹睡著了,她們一個一個地打盹,然後睡著,表示我們不能靠自己的力量儆醒等候耶穌的再臨,即使聰明的童女都睡著,但最大的分別是她們打盹之前,在能準備油的時間裏,準備了足夠的油。
就在十個童女都睏倦睡著,十分寧靜之際,突然有什麼聲音從遠處傳來呢?請看第6節:「半夜有人喊著說,新郎來了,你們出來迎接他。」當黑夜變得越來越深、空氣變得越來越冰冷的時候,彷彿一切都看不見盼望的時候,半夜卻有呼叫的聲音說:「新郎來了,你們出來迎接他。」往往當我們身處最痛苦的環境,遭遇最黑暗的事情之際,主就來拯救我們,帖撒羅尼迦前書4:16,17預言末世的黑暗越來越深,人人都歎息絕望的時候,天下間傳來呼叫的聲音和天使長的聲音:「因為主必親自從天降臨,有呼叫的聲音,和天使長的聲音,又有 神的號吹響;那在基督裏死了的人必先復活。以後我們這活著還存留的人,必和他們一同被提到雲裏,在空中與主相遇;這樣,我們就要和主永遠同在。」最期待的時刻真的來了,現在就是拿著燈出去迎接新郎,準備即將開始筵席的時間。請看第7節:「那些童女就都起來收拾燈。」十個童女都張開她們惺忪的睡眼,把剛才打盹時火把上燒焦了的碎布剪去,速速再加上油。
但直到這個時刻,五個愚拙的童女才猛然發覺什麼呢?請看第8節,她們發現她們的燈快要滅了,在她們眼前真實地發生的,是她們的火把都冒出黑煙了,雖然燈裏仍然有油,但份量不夠,可能一出門,燈就要滅了。所以她們有何解決的辦法呢?第8節說:「愚拙的對聰明的說,請分點油給我們;因為我們的燈要滅了。:「愚拙的對聰明的說,請分點油給我們;因為我們的燈要滅了。」似乎在過去的生活中,五個愚拙的童女,身邊總有一些聰明人,凡事上做好充足的準備,好像在靈修營無帶牙膏,每朝早都能找到人供應一點。她們不覺得這樣的做法有何大問題,反而覺得充滿恩典,所以在無油的那一刻,就自然不過地問聰明的童女分點油給她們。然而,聰明的要將什麼屬靈的真相說出來呢?請看第9節:「聰明的回答說,恐怕不夠你我用的;不如你們自己到賣油的那裏去買吧。」雖然聖靈的恩賜可以彼此分享,信徒之間發揮自己的恩賜彼此服事,迎接耶穌的再來,可是聖靈的充滿卻不能彼此分享。第9節下說:「你們自己到賣油的那裏去買吧。」「你們自己到」意思是聖靈的充滿,必定要各人自己去追求;「到賣油的那裏去買」代表追求聖靈的充滿,各人必須付上代價,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悔改、禱告並以禱告的心讀 神的說話,一點一點讓說話的油加添,真理的油加增,聖靈的油充滿。
五個愚拙的童女,惟有謙卑接受這個屬靈的真相,速速地出去買油,但如今已經是半夜,當時亦無好像“Shell”(蜆殼公司)這些24小時的油站,她們只能夠入到村裏四處拍門,吵醒人起來都要買油,也要看看人家有沒有油賣給她們。時間是不會等候人的,請看第10節:「她們去買的時候,新郎到了;那預備好了的,同他進去坐席;門就關了。」這節裏的「門」並不是救恩和永生的門(太 7:14),乃是進入千年國享受筵席的門(太 8:11; 啟 20:4-6)。新郎來了,那預備好的五個聰明童女,便歡歡喜喜與新郎一起進去坐席,筵席裏充滿著從未見過的華麗和榮耀,之前一直勞苦等候,拿著燈,又要背著預備的油的痛苦,全都忘記了。五個聰明的童女,走到新郎為她們預備的座位上,旁邊有五個位仍然的空著,筵席的僕人就把門關上。關門的聲音沉沉地發出「砰」一聲,筵席正式開始。
請看第11節:「其餘的童女,隨後也來了,說,主阿,主阿,給我們開門。」隨後來的童女,當然知道新郎的筵席是最重要的,她們與五個聰明童女的分別,只不過是時間遲早的不同,她們隨後也來了,敲門說:「主阿,主阿,給我們開門。」新郎卻回答:「我實在告訴你們,我不認識你們。」新郎說的「不認識」,原文含有不承認和不能稱許的意思,因為五個愚拙童女,沒有在能準備的時間,為進入筵席準備好,新郎就拒絕她們進入。那為她們預留的五個位,永遠空著。
所以耶穌如何為十童女的比喻作總結呢?請看第13節:「所以你們要儆醒,因為那日子,那時辰,你們不知道。」在這裏,「儆醒」有準備好的意思。儆醒的人是怎樣的?是鬧鐘未響之前,就知道時間的人,不儆醒的時候,即使較了三個鬧鐘,也不能幫上忙。真正儆醒的人,亦是深怕自己沒有準備好的人,他們不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已經完全了,乃是忘記背後,竭力追求上面獎賞,他們恐怕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腓 3:12; 林前 9:27下)。祈求主幫助我們在新的一年,愛惜光陰,追求被聖靈充滿,天天敬虔度日,當耶穌再來的時候,我們預備好成為第一批得勝的人,坐在耶穌預備的位置上,享受國度的筵席。
耶穌又說天國好比什麼呢?請看第14節:「天國又好比一個人要往外國去,就叫了僕人來,把他的家業交給他們。」當耶穌講這個比喻的時候,不久的將來,祂就要走上十字架,受羞辱、戲弄、鞭打和被殺,但 神以大能叫耶穌從死裏復活,顯明耶穌是 神的兒子。比喻中所講,一個要往外國去的人,預表復活後升天的耶穌,在升天之前,耶穌叫了使徒來,把普世宣教的家業交給他們,並給各人賜下屬靈的恩賜。請看第15節:「按著各人的才幹,給他們銀子;一個給了五千,一個給了二千,一個給了一千;就往外國去了。」信徒皆是主的僕人,每個都從主得著屬靈的恩賜,無一個信徒可以推辭說:「我是極之平凡的,我沒有恩賜。所以我不必向主交賬,服事的事交給有恩賜的人吧。」主乃是按著各人的才幹,給他們銀子;一個給了五千,一個給了二千,一個給了一千;就升天去了。每逢靈修營分配僕人的時候,我們實在要每一次都感謝 神,因為 神將擁有不同恩賜的人帶來我們中間,叫我們服事屬靈的聚會各方面都齊備。一切的恩賜都是從天而來,這比喻告訴我們多有恩賜的人如同得著五千銀子,也不可自誇,相反要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少得恩賜的,也不好與人比較,因為主所看的,不是像世人那樣看才幹,主看重的乃是人良善和忠誠的心。所以我們應當不自誇也不自卑,在小事上忠心,因為 神將最重要的福音交託給我們每一個。即使我們的恩賜才幹有多少,也當盡心盡性盡意盡力將我們的恩賜如火挑旺起來,服事使萬民作主門徒的工作。比喻中的各人如何回應賜他們銀子的主呢?請看第16節:「那領五千的,隨即拿去做買賣,另外賺了五千。」那領五千的,白白得著那麼多的銀子,滿心地感謝主,以主人的心為心,隨即去做買賣,另外賺了五千。他經歷到越是運用恩賜,就越會增加,感到生命的奇妙。那領二千的又如何呢?請看第17節:「那領二千的,也照樣另賺了二千。」那領二千的若帶著屬人的心看才幹,只要一比較,就發現主人將不及別人一半的恩賜給他,心裏必會引發更多懷疑主的愛和不滿的問題,甚至會想既然恩賜不及別人,就不需要那麼竭力多作主工,留給那多有恩賜的人去做好了,要求多得恩賜的前輩服事我。然而,這個比喻最值得學習的一個地方,是第17節中「照樣」這二字,那領二千的,也照樣另賺了二千,代表著他和那領五千的有相同感謝的心,獻上相同的物質、時間和勞苦,亦有一樣的忠心。照著同樣的屬靈邏輯,他也另賺了二千。可是那領一千的,內心卻如何呢?請看第18節:「但那領一千的,去掘開地,把主人的銀子埋藏了。」在這裏,「地」代表世界,他將一千銀子的恩賜埋在地裏,是想表明他與這恩賜和賜這恩賜的主無分無關。信徒不將恩賜發揮出來服事福音工作,把全庫心機放在世界裏,不將肢體作義的器具獻給 神,這就是埋藏恩賜的行為。
請看第19節:「過了許久,那些僕人的主人來了,和他們算帳。」過了許久,意味著有充足的時間,象徵整個恩典時代。過了許久,那些僕人的主人來了,和他們算帳。誰先來呢?請看第20節:「那領五千銀子的,又帶著那另外的五千來,說,主阿,你交給我五千銀子,請看,我又賺了五千。」相信他是滿心喜樂的前來,雙手拿著兩大袋的銀子,五千銀子在一邊,賺回的五千銀子在另一邊。主人如何稱讚和賞賜他呢?請一起讀第21節:「主人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後來那領二千的也來,請看第22節:「那領二千的也來說,主阿,你交給我二千銀子,請看,我又賺了二千。」雖然以屬世的目光看二千銀子和五千銀子,怎麼看都有很大的分別,但我們比較第21及第23節,就知道那領二千銀子的獎賞,跟那領五千銀子的完全一樣,請一起讀第23節:「主人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由此可見,上司雖然關注我們工作的成果,但主所求於我們,不是工作的果效,而是我們裏頭有良善和忠心。「良善」是指著好的存心和動機,「忠心」就是指著貫徹始終的態度和行為,即使疲倦,仍如起初般服事;即使遇上極灰心的事,對主人的忠誠亦不變。初期教會裏的司提反,我們在聖經裏找不著他成就什麼顯著的福音工作,但主看他為良善又忠心的,他的信心留下了基督的馨香。
那領一千的來到要表明什麼呢?請看第24,25節:「那領一千的,也來說,主阿,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我就害怕,去把你的一千銀子埋藏在地裏;請看,你的原銀子在這裏。」膽怯是人類最大的仇敵之一,怕成果少、怕失敗,也怕向主交賬的時候,就乾趣地將主的恩賜埋在地裏,誤會主人是忍心的人(hard man),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主人如何責備他?請看第26-28節:「主人回答說,你這又惡又懶的僕人,你既知道我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就當把我的銀子放給兌換銀錢的人,到我來的時候,可以連本帶利收回。奪過他這一千來,給那有一萬的。」主人稱這僕人為「又惡又懶」的人,「惡」的意思是他並沒有與裏頭的懼怕和不信爭戰,「懶」的意思是他並沒有準備好,未盡主人的託付。為什麼耶穌說要將這又惡又懶之人的銀子奪過來,給那有一萬、就是賺得五千銀子的呢?請看第29,30節:「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把這無用的僕人,丟在外面黑暗裏;在那裏必要哀哭切齒了。」主的賞賜並非基於我們的恩賜或才幹,乃是基於我們的忠誠,主賜給我們恩賜,無論是好像一千銀子,還是二千或五千那麼多,我們都要基於有的忠誠地作工,叫恩賜發揮出來,為恩賜增值。主賞賜人的忠誠,不但在今生,更是在永生。忠誠的人會永遠亨通,但又惡又懶的人卻最終失去所有,成為無用的人,被丟在外面黑暗裏;在那裏必要哀哭切齒了。
感謝主將最寶貴的福音交託給我們,並將成為這時代安提阿教會的禱告題目賜下,我們當忠誠於主所託付的禱告題目,把我們的恩賜如火挑旺起來,作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在一直承担的小事上忠心,叫香港和中國能夠成為祭司的國度、聖潔的國民。我們亦盼望耶穌再來的時候,能認得和承認我們,可以進天國享受主人的快樂。
UBF Hong Kong Bible Study Materials
版權 © 2025 UBF Hong Kong.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