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隨我的意思用嗎

2015年 Nov 1日

馬太福音 20:1-16

信息

2015年      馬太福音 第21課                  11月1日(第Ⅱ部信息)  鄧希恒牧者

經文 / 馬太福音 20:1-16
金句 / 馬太福音 20:15

不可隨我的意思用嗎

我的東西難道不可隨我的意思用麼;因為我作好人,你就紅了眼麼。


我們在上星期聽見耶穌教導得永生的道路,但彼得在聽完耶穌的信息之後,自信地問耶穌:「看哪!我們已經撇下所有的跟從你,將來我們要得什麼呢?」彼得的問題帶著極清晰的焦點,他內心所思所想是自己要得什麼。耶穌便將榮耀的異象種在他心裏:到復興的時候,耶穌坐在榮耀的寶座上,使徒也要坐在十二個寶座上,審判以色列十二個支派。耶穌又說他們要得百倍,並且承受永生。然而看透人內心的主耶穌,知道彼得認為自己撇下一切跟從耶穌,繼續在服侍上勞苦受熱,主必定會按人所付出的作適當的補償,又當將比別人高一點的位置給他。我們效法門徒和屬靈前輩付出私人的時間、物質和心力去跟從主,都會有門徒的心思:「主啊!你看見嗎?我已付上了這一切在你的工作上,我會得什麼呢?」尤其是先來到教會服侍和獻身比一般基督徒都多的人,容易生出這樣的心思。這樣的心思十分合理和公平,這是屬地工人的心思,然而天國的工人雖然參與同樣地勞苦,有時工作被壓榨,但內心和思想都要不同。那麼天國工人的內心應當是怎樣的呢?祈求主藉今天葡萄園工人的比喻,將天國工人的內心放進我們裏面,除去我們裏頭屬地工人的心思、並一切不平和自義,我們能夠對工作的苦難有新鮮的看法,內心也自然自由、光明和感恩過來。

I.       「你們也要進葡萄園」(1-7)

請看第1節:「因為天國好像家主,清早去雇人,進他的葡萄園作工;」充滿一切豐盛的家主,擁有廣闊的葡萄園。在中東的地區,葡萄會在一年的六月左右成熟起來,到了九月就要收割。家主為了更多的人能夠一同帶著盼望勞苦收割,一同享受葡萄果子的甜美,他在一清早,就是早上六時便出去請人進他的葡萄園作工。他並不是那些勞苦工作就交給人做,果子就自己享受的家主,他乃是大清早便關心葡萄園的情況,積極請人去一同分享作工和結果子的喜樂。在現在請人以先,他已經殷勤撒種,每天都拔去雜草和荊棘,直到如今結果子的季節。古猶太人的工作時間,是由早上六時日出開始,到下午六時日落時分為止。開始工作之先,園主是怎樣請工人進葡萄園去呢?請看第2節:「和工人講定,一天一錢銀子,就打發他們進葡萄園去。」園主知道,工人除了進園子能夠一同參與生命的工作,享受結果子的甜美和將恩賜才能發揮出來,他們在每天日落後離開園子,也要有晚餐的時間。他就和工人在開工前講定,一天一錢銀子。一錢銀子是多還是少呢?一錢銀子是當時一個成年人可以給一天自給自足的標準工資,那時從外國來到以色列的駐防羅馬士兵,一天的工資也是一錢銀子。葡萄園工人一天裏盡心盡意盡力地做工,到了黃昏將天空都染得特別漂亮的時候,心滿意足地歇下手上的工作,從園主手上得著一錢銀子和讚賞,能以吃一個豐富、有營養和美味的晚餐,感恩和滿足的心加增。雖然一錢銀子不足以到高級餐廳吃晚餐更吃奢華的氣氛,也不足以解決因憂慮而對生活和將來的問題,但一錢銀子是充足有餘來過每天豐盛、無憂、平安和滿足的生活。

當我們重生的時候,天父家主是怎樣帶我們進葡萄園承擔人生的使命,和在屬天的大光中向我們實實在在講定什麼呢?在我遇見耶穌重生之前,我認為事業和將來都是屬於我自己的,雖然有不少地方我都曾順從牧者的方向,但對於要在港大繼續升學,好服侍校園的福音工作,我心底裏對自己說:「絕對不需要理會。」因為我從市上的老師前輩聽見,學術界的工作是不穩定和沒有前途的,我要在商界儘快把握每個機會,認識自己的專長,到了時候大展拳腳。其實天父家主從我初中時,就是人生的清早時分已召我入耶穌的葡萄園做工,只是我一次一次拒絕。及至大學畢業後,主叫我遇見不同的機會,最後我做了能夠賺大錢,工作時間又自由的保險推銷員。只是對世界的野心弄瞎了我的心眼,我做了四個月之後才突然發現推銷的工作完全不適合我的個性,我就帶著欠了保險公司一萬五千元的社交津貼主動辭職。努力工作卻變成欠債的我,終於知道真正的謙卑是什麼,對自己的人生和將來,我不再隱藏著自己的意思, 神想我做什麼工作,我也願意順從。通過工作的試煉,我遇見我靈魂的救主和賜我永生使命的 神。在重生的時候,我看見之前未曾看見、無比榮耀的大光,主耶穌寬恕的大愛充滿在我的內心。為要回應主向我恒久忍耐的愛,我真心地對自己說:「我也願意與教會的弟兄姊妹一同服侍校園的福音工作。」具體上,我不知主會怎樣帶領我的前路,賜我什麼工作,生活質素是怎樣,將來是否穩定,但主耶穌實實在在與我講定了,祂必保守我人生的每一天,直到永生,因為主對我個人的應許,我便得著信心,放心地跟從主,先求祂的國和義,直到15年後的今天。

當我們翻開聖經的第一卷書,便再次聽見 神照著自己的形像創造人,並賜祝福給人,吩咐人要生養眾多,和作天地萬物的管家,然後告訴人遍地上一切菜蔬和果子全都賜給人作食物,飲食不會是人要掛心的問題。然而亞當犯罪後,人與 神的關係破壞了,不單人際關係常會發生問題,人與地土的和諧關係也破壞了。地好像與人作對的,不止息地生出荊棘和蒺藜來,人失去了 神的使命,一聽見使命就感到負擔,因為要每天汗流滿面才得三餐吃。

因此耶穌來到世間和我們中間,從祂在十架上流下的寶血恢復我們與 神愛和信靠的關係,耶穌也叫我們與別人和與地土的關係變得和諧了,生活中雖然有苦難,但最終一切盡都順利。最重要的,是耶穌恢復我們的使命,往普天下去傳福音,使萬民作主的門徒,恢復人與 神、與別人、與地土和大自然有和好的關係,這真是一個滿有榮光的使命!

在經文中,工人哪一天被雇,那一天就是開心的一天,不單能參與結果子的使命,也能得一錢銀子,與家人享受豐盛的晚餐。相反,哪一天沒有工作,那一天就是悲慘的一天,整天閒站,漸漸無力,晚上不知有什麼吃。屬靈上說,不能被雇的不單指著沒有工作,還指著沒有從 神領受榮耀的使命。在這比喻中,閒站代表著沒有主人賜下使命。沒有使命的人生活雖然忙碌,每天的節目多姿多彩,但他們離開了真葡萄樹耶穌,他們的勞苦不能結出生命的果子,勞苦過後不能享受完全實在的滿足和喜樂。雖然服侍福音工作有很多艱難,地上的生活也極忙碌,但我們要謙卑地感謝主,將香港、中國和普世的校園賜給我們作葡萄園,帶我們進去承擔永生的使命。在港大這個葡萄園裏, 神在今年賜給寶貴的彼得牧者在文學院永久的工作合約,鼓勵我們堅定地持守葡萄園的使命。雖然我們有不信和軟弱,但主賜給我們各人共同的使命將我們維繫在一起,直到如今。我們不違背起初所領受的使命和主所講定的應許,即使在地上工作勞苦受熱,人生也不至於失去焦點,繼續通過 神的說話,信心得煉淨和堅固,又得具體方向先求 神的國和義,經歷主將生活的這些東西都加給我們。

請看第3節:「約在巳初出去,看見市上還有閒站的人;」巳初是早上九時,人都漸漸起來,清晨九時的氣氛充滿生機,街上開始熱鬧起來,或許這也好像每年九月大學的校園,新生的面孔叫校園都看來充滿生機。可是市上的人,不知一天裏當作什麼才可結出果子而閒站,希望有人邀請他們參與一些工作。故此到這時候,園主便特意出去,看見市上閒站的人,就憐憫他們。主沒有論斷他們為什麼不是清早就起來,卻關心他們往後的生活。園主不是因為葡萄園不夠人手,或有難擔的工作才出去僱人,他乃關顧閒站的人,不能活出 神創造給人有永恆意義和滿足的人生,便怎樣憐憫他們?請看第4節:「就對他們說,你們也進葡萄園去,所當給的,我必給你們;他們也進去了。」這一回,園主沒有講定工價的金額,但堅定地應許:「所當給的,我必給你們。」叫被僱的人可以放心,他們也進去了。

請看第5節:「約在午正和申初又出去,也是這樣行。」在這裏,我們看見我們今天所敬拜的主是一位怎樣的 神,祂從遠古祖宗犯罪之後,便不失去盼望地出來,為祂榮耀的國設立工人。 神先僱的,是舊約的先知,之後有新約使徒,後僱的是二千年來教會福音工作的僕人。人雖偏行己路,有自己固執的意思,但 神一直出來,邀請我們去作工,不願一人沉淪,乃願多一個人得拯救,叫我們在少年時就跟從主,有年青時領受異象,也有壯年時被呼召,更有過了中年、晚年仍得恩典,認識永生的福音。感謝讚美主,在這末世的時候,憐憫曾閒站的我們,帶我們進葡萄園,參與並延續這榮耀的福音使命。

請看第6節:「約在酉初出去,看見還有人站在那裏;就問他們說,你們為甚麼整天在這裏閒站呢。」酉初是下午五時,當時六時半左右就完全入黑了;對今天的學生來說,五時才到圖書館溫書,怎料六時就閉館,他們自然會對自己說:「算吧啦!今日都係溫唔到書㗎喇!」然而在天國裏,是沒有絕望這二字。園主到下午五時,都仍然特意出去,看見還有人站在那裏;就問他們說:「你們為甚麼整天在這裏閒站呢?」他们如何回答?請看第7節上:「他們說,因為沒有人雇我們…」沒有人雇他們,必定是有客觀的原因,可能是他們的能力不多、智慧不多,也不是有尊貴的背景,舉止談吐、性格或許都有瑕疵,或許這就是有些人所形容,在街市收檔之前的「籮底橙」。然而,家主看人非像人看人,他反而極度喜樂地說什麼呢?請看第7節下:「他說,你們也進葡萄園去。」因此我們能夠被呼召,進葡萄園,並非因我們有能力、有智慧或很尊贵,乃完全出於 神的恩典,哥林多前書1:26-29:「弟兄們哪,可見你們蒙召的,按著肉體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的也不多; 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 神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那無有的,為要廢掉那有的;使一切有血氣的,在 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祈求主幫助我們一生謙卑,曉得今日成為了何等人,是蒙 神的恩才成的,並且祂所賜的恩不是徒然的,我們務要堅固,不可搖動,常常竭力在葡萄園多作主工。

II.      不可隨我的意思用嗎?(8-16)

請看第8節:「到了晚上,園主對管事的說,叫工人都來,給他們工錢,從後來的起,到先來的為止。」當時沒有電燈,一到日落,各人都要停止工作,經文中葡萄園的工人就放下工具,洗淨雙手,聚集到園主面前取工資。然後園主隨自己的意思,訂下怎樣的發資次序呢?請再看第8節下:「從後來的起,到先來的為止。」請看第9節:故此,約在五時被雇的先來了,各人得了一錢銀子;這代表只做一小時工作,卻能得一錢銀子。那一批最後進來作工的工人,整天閒站,憂慮受苦,以為今晚必定吃不夠飽,只得吃點昨天晚餐剩下的“sweet memory”,怎知出於園主的大恩典,現在還得一錢銀子的工資,他們極之感恩,不斷向園主說多謝也不能完全表達內心的感激,叫聚會充滿感恩的氣氛。為什麼園主要給後來的那麼多的工資呢?如果我們看第15節,因為他是個好人,英文是“generous”,可見園主的心是寬闊大方的,一點也不小器。這園主的心很溫暖,是真心愛工人的,雖知道後來的對葡萄園的貢獻不多,但他們自己和家人今晚都需要吃晚餐,所以沒有想過開源節流,只按比例給他們工資。

那先雇的看見這情景,心裏也露出幸福的笑容,不過他們喜樂,不是因看見園主寬闊恩典的心,乃是以為自己必要多得,他們心裏想:「後來的只做一小時都得一錢銀子,我們做了十二小時,應該有十錢銀子吧?近來家的附近開了一間高級餐廳,約三銀子一個晚餐,今晚可帶一家去試一試了!」

但發生了什麼叫人難以明白的事呢?請看第10-12節:「及至那先雇的來了,他們以為必要多得;誰知也是各得一錢。他們得了,就埋怨家主說,我們整天勞苦受熱,那後來的只做了一小時,你竟叫他們和我們一樣麼。」先雇的人對家主的憤怒和控訴是:你怎能將我們與他們一同對待呢?他們反抗地指出家主的做法的不是,後來的人只摘了幾粒葡萄就能收工,我們整天勞苦受熱你能看見嗎?這是破壞工人權益的做法喔!你這樣做,以後的人都說不用那麼早就入葡萄園,安逸睡覺至中午,吃完下午茶才來也是充滿恩典的。先雇的人你一言我一語,有更多的指控要說下去,他們共同的不滿,就是家主極之不公平。

家主在控訴的聲音中,平靜地說出什麼工人已忘記的真理出來?請一起讀第13,14節:「家主回答其中的一人說,朋友,我不虧負你;你與我講定的,不是一錢銀子麼。拿你的走吧;我給那後來的和給你一樣,這是我願意的。」家主對反對聲中的一個人說話,或許他是群眾中的代表,家主卻看他為朋友。眾先雇的人只看自己是一個工人,付上勞動力,只是想從家主換取工資,他們看自己與家主只有經濟的關係,但家主卻親切誠懇地稱呼他們為「朋友」。家主也沒有藐視他們是低下的勞動工人, 拒絕與他們對話。相反,在真理的相交中,家主首先稱呼他們為「朋友」。先雇的人看自己是不被公平對待的工人,家主卻實在不變地看他們為朋友。

請看第13節:家主慈祥地與其中的一人有個人的相交:「朋友,我不虧負你。」家主是怎樣沒有虧負先雇的人呢?第13節中說:「你與我講定的,不是一錢銀子麼?」家主吩咐先雇的人,記念起初他們是怎樣被召,和主給他們真實的應許。家主也盼望先雇的人不好只思想著工價,卻當記念他們所擁有、後來的人不能享受的特權和恩典,可以先得平安,多得認識主的機會。而後來的人得工資多少,其實與先雇的人沒有什麼直接關係,這是主與後來的人之間的事,請看第14節下:「我給那後來的和給你一樣,這是我願意的。」「以為必要多得」,說出了信徒在侍奉中的通病。他們侍奉的目的不是因為得著 神同在而感恩,不是單純為 神的榮耀,而是期望自己必要有所得著。凡動機是求自己有得著的,常會與別人所得的作比較,以致心裏常覺得不平。

家主要幫助不能開懷的工人再得著喜樂,便要幫助他們看見裏頭自義的問題,他們關心了主自己的東西是怎樣使用,請一起讀第15節:「我的東西難道不可隨我的意思用麼;因為我作好人,你就紅了眼麼。」在不同的工作環境裏,人都不難發現共通之處,是有一些主人很貪心、壓榨員工和很“mean”的,我們應當就經文中有寬闊內心的家主而感謝 神,並且亦因為家主是好人,是善的,所以應當喜樂、稱讚和感謝他。然而先雇的人對家主的善意沒有感謝之心,反倒視好人的家主為惡,而且埋怨,這樣的他們有何問題?

第一,他們開始與別人比較

請看第12節:「我們整天勞苦受熱,那後來的只做了一小時,你竟叫他們和我們一樣麼。」他們最初被家主呼召進葡萄園工作的時候,內心對家主的恩典滿有感謝,他們因著感恩之心,喜樂幸福地、殷勤地工作,但看見後來的人,與他們一樣同得一錢銀子為工價,便開始與人比較,家主怎能將這些日落黃昏才來的臨時工,與自己整天勞苦受熱一同對待呢?想到這裏他們忍受不了。當我們在 神面前不看自己,卻與別人比較時,我們便被不平和嫉妒捆綁。嫉妒叫我們失去侍奉主的平安和喜樂,嫉妒也叫我們忘記主曾賜給我很多的恩典,只記著主給別人的恩典太多,開始向 神不平發怒。在應當感恩的時候卻心裏不滿。

第二,因為他們自以為義

請再看第12節:「我們整天勞苦受熱,那後來的只做了一小時,你竟叫他們和我們一樣麼。」他們起初被召,對主人充滿感激,尤其是自己有特權可在這葡萄園結出上等的果子。一錢銀子絕對不是當初入葡萄園的動機。因此,清早時份的工作,一切都滿有盼望,內心也幸福喜樂。日頭漸熱,也能得勝一切痛苦,他們的內心改變,不是因中午的日頭越來越熱,而是後來進葡萄園的人。他們自覺自己與後來的人不是同一level的,自己的經驗、經歷的苦難,絕對比後來的人多,就是這樣自義的心在他們裏頭生出來,也漸漸記不起自己在被召之前同樣都是彷徨流浪,也忘記主單方面的揀選。因為失去感恩和謙卑,心裏也湧出要得報酬的思想,當發現主沒有給他們自以為當得的報酬,憤怒埋怨生出來,紅著眼頂撞家主。

故此,我們應當謙卑恢復起初的愛,啟示錄2:4,5說:「」

今天信息的結論是什麼呢?請看第16節:「這樣,那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後了。」起初蒙召時,感恩喜樂是理所當然的,但我們在葡萄園勞苦受熱,要持守謙卑、感恩、喜樂,乃是我們一生要學習的。不曉得謙卑感恩,容讓得報酬的心發出來,繼而與人比較,不平嫉妒,這就是在前的將要在後。然而我們要學習保羅,他說:「」(林前 15:9,10)持守感恩和謙卑的人,不斷成長和成熟起來,如保羅那般,在後的將要在前。祈求主幫助我們一生學曉謙卑和感恩,恢復被召之時向主的愛,我們能夠在葡萄園裏結出上等的果子,將榮耀歸與 神。


 


UBF Hong Kong Bible Study Materials

版權 © 2025 UBF Hong Kong.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