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羅馬書 第14課 8月31日(第Ⅱ部信息) 鄧希恆牧者
經文 / 羅馬書 11:1-36
金句 / 羅馬書 11:33
「深哉, 神豐富的智慧和知識。祂的判斷,何其難測,祂的蹤跡何其難尋,」
無論在聖經裏,或在自己身上,我們都會看見因為還未領受 神豐富和奧秘的旨意,而暫時憂愁。使徒保羅從羅馬書9章開始,不斷求問 神:自己的同胞以色列人為什麼不能得救呢?他大有憂愁,心裏時常傷痛(9:2)。他愛自己的骨肉之親太深,如果他們能夠得救,就是自己被咒詛,與基督分離,也是願意。他很想知道 神如何引領以色列人得救, 神終於回應保羅的歎息和禱告,將祂豐富的智慧和知識啟示給保羅。 神將眾人都圈在不順服之中,然後逐一地憐恤他們。 神以這奧秘的方法,憐恤不順服的外邦人,也憐恤頑梗不化的以色列人,藉此成就拯救萬民的工作。雖然我們都是不順服的人,但感謝 神特意要憐恤我們,如果 神任憑我們主張自己不想再捨己順從,我們早已離開了信心的道路。然而 神以單方面的恩典,祝福我們每次用五餅二魚擺設的靈修營,特意要憐恤我們。藉著聖靈將更新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裏, 神保守我們在許多不信和撒旦的攻擊中,持守信心到今天,為叫我們成為福音歷史中剩下的人。祈求主繼續憐恤有許多不信的我們,幫助我們看見 神在我人生裏豐富的旨意,只要長久在 神的恩慈裏,我們越發地發現 神的恩賜和選召是沒有後悔的。
保羅以一個聽來負面的問題,來開始羅馬書的第11章。請看第1節上:「我且說, 神棄絕了他的百姓麼?」為什麼保羅問這樣的一個問題呢?我們在第9章和10章,知道 神的百姓以色列,雖然親自從耶穌口中聽見單靠信心,便能得 神的義的真理,但他們想建立自己的義,便繼續靠行為,熱心地守更多的律法。他們厭煩和憎恨耶穌這叫他們跌倒的石頭,便把 神的兒子釘死在十架上。在第10章的尾段,保羅痛心地表明,只是人沒有都聽從福音(10:16上),又引用以賽亞先知的話說,沒有尋找 神的和訪問 神的(10:20)。 神如同浪子比喻裏的父親,整天伸手招呼那悖逆、頂嘴的百姓,但以色列人卻不醒悟過來而歸回,在保羅寫羅馬書的時候,以色列人更看見 神成就了祂的預言,使用羅馬軍隊徹底拆毀耶路撒冷聖殿,他們又不住被逼害,流浪分散在異鄉各地。他們內心感受不到一點 神的愛,覺得 神已經棄絕他們了。
懷疑 神的愛,是撒旦從人類在伊甸園開始,不斷用來叫人內心軟弱的手段。請看第1節上:「我且說, 神棄絕了他的百姓麼;斷乎沒有!」為什麼保羅能以他一貫堅定的語氣,回答 神斷乎沒有棄絕祂的百姓呢? 神的靈引領本來大有憂愁的保羅,紀念到自己奇妙地遇見耶穌,得重生的經歷,他也思想到舊約時代的以利亞先知,在服侍主去到極疲倦和灰心的時候, 神給他的應許之話。從天上來的光,漸漸地打開和溫暖保羅憂愁傷痛的心。
請看第1節:「我且說, 神棄絕了他的百姓麼;斷乎沒有;因為我也是以色列人,亞伯拉罕的後裔,屬便雅憫支派的。」如果耶穌來不是要呼召罪人,乃是呼召義人,保羅身上驚人的改變絕對不能發生;如果 神因著以色列人不順服,做得不好而棄絕他們,保羅會是第一批被 神棄絕的人。在寫給屬靈兒子提摩太的書信裏,保羅承認他從前是褻瀆 神的、逼迫人的、侮慢人的, 神卻沒有棄絕他,反而以格外豐盛的恩典來憐恤他(提前 1:13,44)。當保羅正大步前往大馬士革,逼迫殺害 神寶貴的兒女時,他殺氣騰騰的,彷彿無人敢擋著他的去路。那時復活的耶穌卻在大光中向他顯現,叫他仆倒和謙卑。耶穌親自探訪與祂為仇的保羅,寬恕他所有的罪,更信任他,將作外邦人使徒的榮耀職分賜給他。如果當時有推行以色列國民教育的這一科,保羅必定每一次都拿5**的滿分。的而且確,保羅是以色列人中的以色列人,不順服的人當中最不順服的;彷彿 神用特別堅硬的圈,將保羅圈在不順服中。然而 神在保羅最驕傲自義、最不順服的時候來探訪她,破碎他,寬恕他,特意要顯明什麼是 神的憐恤。所以若有人問人的不信有廢掉 神的信實嗎?人的悖逆、拒絕或不合作,有攔阻 神的工作嗎?在歷代的眾人中,保羅最有資格去回答:「斷乎沒有!」因為 神並沒有棄絕祂預先所知道的百姓,保羅確信 神會以同樣的憐恤,醫治以色列同胞的不順服,使用他們祝福萬民得豐盛。感謝主知道我們有時在耳邊都會聽見叫人灰心的聲音:「校園中追求真理的同學只會變得越來越少…… 神已不如起初有力地服侍福音工作了……」你今天叫我們聽見堅定的話說:「斷乎沒有!」為什麼「斷乎沒有」呢?請一起讀第2節上:「 神並沒有棄絕他預先所知道的百姓。」 神沒有棄絕誰呢? 神沒有棄絕祂預先所知道的百姓。不是我們揀選了 神,乃是 神揀選了我們,未造我們在母腹中就已經預先知道我們。耶穌揀選了我們,並分派我們去結果子,叫我們的果子常存,是我們奉耶穌的名,無論向父求什麼,祂就賜給我們(約 15:16)。接著保羅默想以利亞先知的經歷,曉得 神預先所知道的人,也就是 神在每個時代靜悄悄留下剩餘的人,如同農夫靜靜地撒好種在田地裏。
為什麼 神啟示保羅,要思想以利亞這個先知呢?因為在眾多 神的僕人中,以利亞是最充滿 神的心志能力的其中一個,可是他也曾埋怨 神,現實的境況叫他太灰心,他不想再服侍羔羊了!請看第2下-4節:「你們豈不曉得經上論到以利亞是怎麼說的呢;他在 神面前怎樣控告以色列人,說,『主阿,他們殺了你的先知,拆了你的祭壇,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 神的回話是怎麼說的呢;他說:『我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在以利亞承擔使命的時代,以色列百姓都轉去崇拜巴力。那個時代與今天沒有不同,人都為明天的工作和生活飲食憂慮,他們見別人也拜巴力,自己若不拜便會損失和落後,就是這樣,以色列人都忙於向巴力的侍奉。充滿 神心志能力的以利亞,看見那情景就起來挑戰巴力的先知,請他們前來證明哪一個神是活人的 神。 神垂聽以利亞的禱告,燒毀巴力的祭壇,也加力給他一次過殺死了四百五十個巴力的先知。但爭戰得勝後又如何呢?以利亞沒有勞苦爭戰後得著什麼具體的果子,相反他感到疲倦,沒有同工去陪他歇一歇。那時他卻聽見惡毒的耶洗別女王派人威嚇他要小心一點,因為耶洗別必定要殺死他(王上 19:2)。以利亞不想再走這樣的信心道路了,內心無力的他留下僕人,獨自走到曠野,來到一棵羅滕樹底下,坐在那裏求死。他又向 神埋怨他的羔羊以色列,請看第3節:「主阿,他們殺了你的先知,拆了你的祭壇,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
我們相信保羅寫到這裏時,會深深明白以利亞向主坦白的呼求,因為他十分明白承擔屬靈使命之人的孤獨。當保羅離開追求人的承認和榮譽的道路後,主帶他到哪里呢?主帶他走一條世界不能明白,卻叫人不時孤獨的路。當自己骨肉之親明明地拒絕 神的愛時,保羅感受到以利亞在那時代的孤獨,然而保羅更領受 神向孤獨無力的以利亞所宣告的話。
請看第4節:「 神的回話是怎麼說的呢;他說:『我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 神對太過疲倦灰心、失去熱情服侍羔羊的以利亞說什麼呢?請看第4節下:「我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 神說:「我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我們在服侍福音工作上感到疲倦灰心,因為我們定睛於我自己多過 神自己。我們看自己已順從了很多年,獻上了不少,那都是我先給了 神的,但 神一直沒有一點償還(11:35)。然而 神的回答是怎麼說的?祂說:「我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 神首先轉我們內心的眼睛、定睛向祂。 神不單說「我留下」,祂強調地說「我為自己留下」, 神說「我為自己」意思是祂為自己的目的,為了自己的榮耀,為著自己最後的得勝。 神在每個時代多靜悄悄地留下剩餘的人。按我們肉眼所見,校園同學的蹤跡都是向著圖書館、或監獄,或自己的方向直奔,他們平均的步速應當比十年之前的快,我們判斷校園哪里有停下來聽聽福音的人呢?但 神以祂豐富的智慧和知識,在每時候、每個校園都留下剩餘的人,是 神為自己所留下的。在高雄中山大學的福音工作裏, 神首先興起了幾位十分捨己服侍的姊妹,只是六年裏都沒有遇見 神所預先知道的弟兄門徒。同時間,他們也為興起能以英文信息服侍國際學生的同工禱告,也為得著一個能在主日崇拜司琴的同工禱告。 神應允他們以簡單的信心作出的禱告,使用一個從美國來臺灣短期宣教的同工,遇見了Gregory弟兄,就是那在香港夏令營演奏單簧管的弟兄。高雄的同工看見Gregory弟兄便滿心感恩,因他是 神為自己所留下剩餘的人;他們又稱他為「三合一弟兄」,因為遇見這一個弟兄, 神一次過應允他們三方面的禱告題目。怎麼這樣說呢?Gregory弟兄當然是一個弟兄,另外他也懂得鋼琴,而他也喜歡以英語對話,聽說他每星期與Steve宣教士查經十分享受,常常查到超時,查了一小時都還在討論著問題紙的第一條。今年夏令營,他第一次服侍信息,以英文準備了一篇十分恩典和詳盡的信息。
故此,活著的 神有什麼話要對我們說呢?請看第5節:「如今也是這樣,照著揀選的恩典還有所留的餘數。」經文說:「如今也是這樣」意味著我們明天開始的新學年也是這樣。是怎樣呢?我們必會遇見 神在理大和港大校園所留的餘數,他們都是照著揀選的恩典所留下的。雖然 神的僕人會在短時間內遇上失敗,或者感到被打敗,但最終得勝的 神必與我們同在。 神在每一個時代,都通過剩餘的人賜下最後的得勝, 神不是萬人迷的 神,是剩餘之人的 神。無論我們身處的環境何等黑暗,讓我們長久住在 神的恩慈裏,持守作剩餘的人。我們縱觀整個歷史, 神的教會沒有一個時候比今日的壯大,福音被廣傳到這麼多的地方, 神既然在港大和理大開始了美善的工作,必成全這工, 神的得勝必延續下去,直至耶穌基督再臨的一天(腓 1:6)。到那天,我們全都知道 神的恩賜和揀選,是沒有後悔的。 神向疲倦灰心的以利亞說, 神為自己留下多少人呢?是七千人。試想想七千人是一個小的數目,還是大的數目呢?我們實在不能用自己的計謀去判斷一個數目是大或是小,但若 神使用我們的教會,服事 神為自己在整個中國校園所留下的七千個門徒,這七千個剩餘的人又被差派到新的使命之地, 神便藉著我們祝福普世的校園福音工作了。祈求主幫助我們帶著這樣的信心,照著 神揀選的恩典,在新學期裏按時傳福音,遇見 神為自己所留的餘數。
在我們獻上更新的內心,殷勤服事新學年福音工作的時候, 神特別要我們留意什麼呢?請一起讀第6節:「既是出於恩典,就不在乎行為;不然,恩典就不是恩典了。」當我們定意興起學生使徒的時候,我們會在乎自己有去傳福音的行為,然而 神叫我們首先關心的,是我們的內心。我們傳福音的時候,內心是否倚靠 神揀選的恩典呢?我們又有否思想到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 神的恩才成呢?(林前 15:10上)感謝主激勵我們,在新學年積極傳福音的同時,教導我們討 神喜悅的內心。第6節說:「既是出於恩典,就不在乎行為;不然,恩典就不是恩典了。」如果在傳福音的事上, 神出於揀選的恩典,還需要我們少少的行為,後果會是怎樣呢?請看第6節下:「恩典就不是恩典了。」一切生命的工作,都是基於 神深哉的旨意和豐富的智慧。祂的判斷,何其難測,祂的蹤跡何其難尋,誰知道主的心,誰作過祂的謀士呢?求主祝福我們單單靠著 神揀選的恩典,帶著榮耀 神和自由的心,在新學年領受傳道的喜樂。
請看第7節:「這是怎麼樣呢;以色列人所求的,他們沒有得著;惟有蒙揀選的人得著了,其餘的就成了頑梗不化的;」 神伸手將恩典賜給人,人卻推開 神的手,拒絕恩典,以 神的愛為厭煩, 神的恩典不但從他們的手上漏失,他們的心更會變成頑梗不化,是如何的頑梗不化呢?請看第8節:「如經上所記:『 神給他們昏迷的心,眼睛不能看見,耳朵不能聽見,直到今日。』」 神給他們昏迷的心,他們再分不清楚什麼是虛謊,什麼是真實;他們有眼睛卻一直看不見 神的國,有耳朵卻一直聽不見 神的聲音,直到今日。因為他們雖然知道 神,卻不當作 神榮耀祂,也不感謝祂。他們的思念變為虛妄,無知的心就昏暗了 (羅1:21) 。大衛也說過拒絕 神恩典的人會有什麼報應(9,10):「願他們的筵席變為網羅,變為機檻,變為絆腳石,作他們的報應;願他們的眼睛昏矇,不得看見;願你時常彎下他們的腰。」「筵席」代表著豐盛和祝福,但人若果拒絕 神,不尊 神為 神,不榮耀 神和感謝 神,一切的祝福都會變成咒詛。
再聽第7-10節的經文, 神好像棄絕了祂的百姓,因此保羅又問,以色列人失腳,是否代表他們永遠跌倒呢?請看第11節:「我且說,他們失腳是要他們跌倒麼;斷乎不是;反倒因他們的過失,救恩便臨到外邦人,要激動他們發憤。」 神如同浪子比喻中的父親,一直等候和默想怎樣引領祂的兒子以色列悔改回轉。今天我們比以往更容易接觸到不同的國際新聞,當中 神帶領世界局勢的主線,就是以祂豐盛的智慧和知識,叫以色列全家都得救。 神接受兒子以色列拒絕祂的愛,在以色列犯錯的時候, 神打開了福音泉源的水壩,叫耶穌的活水流遍外邦各地,天下萬國因世界的光耶穌照進來,而變得富足和光明,文化、學術、經濟、科技、音樂在每個時代都有進一步的發展,以色列人看見就非常的嫉妒。因為以色列人的過失,天下的外邦人都變得富足,如果以色列人都悔改回轉,為 神的義大發熱心傳福音會怎樣呢?雖然今天以色列人還未完全悔改回轉,但我們看見在文化、學術、經濟、科技、音樂的各個範疇,以色列人都有國際級的水準。若他們都悔改回轉,將一切的恩賜專注投放在 神的工作上,他們的豐滿會叫世界帶來一個怎樣的新景象呢?保羅帶著 神的內心,切切盼望這榮耀的一天。
請看第13節:「我對你們外邦人說這話,因我是外邦人的使徒,所以敬重我的職分。」有不少人以自己的專業為榮耀,保羅敬重他作外邦人使徒的職份。為什麼保羅以自己作外邦人使徒的職份為榮耀呢?請看第14節:「或者可以激動我骨肉之親發憤,好救他們一些人。」保羅曾經講過就算自己被咒詛與基督分離,也想自己的骨肉之親得救,但他不能直接傳福音給以色列人,所以他便盼望他越叫天下的外邦人與 神和好而富足,他便越能激動他骨肉之親發憤,好救他們一些人。當以色列人都被 神接納得救的時救,將會有何等偉大的事情發生呢?請看第15,16節:「若他們被丟棄,天下就得與 神和好,他們被收納,豈不是死而復生嗎?所獻的新麵若是聖潔,全團也就聖潔了;樹根若是聖潔,樹枝也就聖潔了。」當以色列人暫時跌倒被 神丟棄之時,福音傳到一個一個國家,天下得與 神相和好;當最後以色列人都悔改歸向 神,整個世界豈不是都從死裏復活嗎?這如同浪子最終返回父家,叫父親和全家都感受到死而復活,失而復得的喜樂。 神就是這樣通過使徒保羅對骨肉之親的愛,成就萬民得救的工作,叫全團新麫和整棵樹的樹枝都聖潔。
因此白白得救的外邦人對不順從的以色列人應當有什麼態度?請看第17,18節:「若有幾根枝子被折下來,你這野橄欖得接在其中,一同得著橄欖根的肥汁,你就不可向舊枝子誇口;若是誇口,當知道不是你托著根,乃是根托著你。」雖然舊枝子以色列人因為不信所以被折下來;野橄欖外邦人因為信耶穌為主所以得以接在樹上(20上),但他們不可向舊枝子誇口,不可以自己比以色列人順從而自誇。因為他們能夠信和順從都是因為 神的憐恤。他們當知道不是枝子托著根,乃是根托著他們,若不是橄欖根將肥汁傳輸給他們,他們又怎能結果子?請看第20節下:「你不可自高,反要懼怕。」我們不可自高,反要懼怕,我們要懼怕什麼?我們要敬畏 神。請看第21節:「 神既不愛惜原來的枝子,也必不愛惜你。」
通過 神的救贖歷史,我們可看見 神哪兩方面的屬性呢?請看第22節上:「可見 神的恩慈和嚴厲,向那跌倒的人是嚴厲的,向你是有恩慈的。」同樣的太陽,可以叫蠟溶化,亦能叫陶泥剛硬。當 神的僕人西面看見小耶穌的時候,他預言耶穌被立,是要叫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許多人興起(路 2:34,35)。因此保羅警戒我們:「只要你長久在他的恩慈裡,不然,你也要被砍下來。」(22下)相反以色列人若不是長久不信,回轉信靠耶穌為主, 神會怎樣恩慈對待他們呢?請看第23,24節:「而且他們若不是長久不信,仍要被接上,因為 神能夠把他們從新接上。你是從那天生的野橄欖上砍下來的,尚且逆著性得接在好橄欖上,何況這本樹的枝子要接在本樹上呢!」在 神裏面永遠都有盼望,在 神裏面並沒有什麼是太遲的,我們只要悔改不信,若不是長久不信, 神仍要把我們接上橄欖樹上,得著橄欖根的肥汁,為什麼呢?因為 神能夠把我們接上。
保羅因為以色列人繼續剛硬著心而大有憂傷,心裏時常傷痛,不過 神將奧祕啟示給他,叫他看見 神何時會叫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請看第25,26節:「弟兄們,我不願意你們不知道這奧秘:就是以色列人有幾分是硬心的,等到外邦人的數目添滿了,於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如經上所記:“必有一位救主從錫安出來,要消除雅各家的一切罪惡。」 神帶保羅看見這有盼望的奧祕,就是以色列人不是永遠都硬心下去,當外邦人得救的數目添滿了的時候,他們都認罪悔改,迎接從錫安出來的救主耶穌,那時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請看第27,28節,以色列人蒙 神不變的愛的緣故,是因為 神記念祂向他們列祖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約。請一起讀第29節:「因為 神的恩賜和選召是沒有後悔的。」我們會因為看見所選擇信心的道路太難走下去而後悔,然而我們當知道不是我們揀選了 神,乃是 神揀選了我們(約15:16); 神的恩賜和選召是沒有後悔的。
保羅最後發現 神怎樣信實地成就與蒙選召的人所立的約。請一起讀第32節:「因為 神將眾人都圈在不順服之中,特意要憐恤眾人。」外邦人從前不認識 神,不順服 神,但因為以色列人的不順服, 神要激勵以色列人, 神便將憐恤倒在外邦人身上。不順服的以色列人因為外邦人竟蒙 神憐恤而發憤,悔改不順服而得蒙憐恤。這樣以色列人和外邦人都被 神圈在不順服之中,不過 神都憐恤他們,按祂奧祕的計劃逐一將他們救贖出來。第32節說:「因為 神將眾人都圈在不順服之中,特意要憐恤眾人。」所以我們遇見不順服的人,不要以為希奇,也不可灰心,因為是 神將眾人都圈在不順服之中,特意要憐恤眾人。我們亦曾經十分的不順服,只因為 神無條件的憐恤我們,我們今天才能站在信心的道路上。故此我們當謙卑求主將憐恤澆灌在不順服的弟兄心裏,我們皆因為 神深哉的旨意而榮耀 神、感謝 神。
保羅因為看見 神豐富的智慧和知識而大大稱奇,他從心底裏爆發頌讚 神的詩歌(33-36):「深哉, 神豐富的智慧和知識!他的判斷何其難測!他的蹤跡何其難尋!『誰知道主的心?誰作過他的謀士呢?』『誰是先給了他,使他後來償還呢?』因為萬有都是本於他,倚靠他,歸於他。願榮耀歸給他,直到永遠。阿們!」在這裏,翻譯中文聖經的屬靈前輩,因為 神豐富的智慧和知識太過深奧,而用深奧的文言文表達保羅的讚歎:深哉, 神豐富的智慧和知識! 神的判斷何其難測! 神的蹤跡何其難尋!我們不能自誇有幾知道主的心,我有什麼計謀去服事新學年的福音工作,我們也不要自義地說,已經給予 神很多的時間、物質、禱告和忍耐,為何 神還不償還?因為萬有都是本於他,倚靠他,歸於他。“For from Him and through Him and for Him are all things.”願榮耀歸給他,直到永遠。阿們!
感謝 神通過今天的信息,叫我們學習到 神在每一個時代都靜悄悄地留下剩下屬 神的人,我們就是這個時代剩下聖潔的子民。雖然 神所揀選的人都是不順服和頑梗不化,但 神的恩賜和揀選是沒有後悔的, 神以祂豐富的智慧和知識,將眾人都圈在不順服中,然後逐一憐恤他們, 神以這奧祕的方法,成就拯救萬民的工作。我們都不好看今天的軟弱而灰心、後悔,卻要知道我們是這時代剩下屬 神的子民,求主在新學年裏,幫助我們每天靠 神的憐恤走 神為我們安排信心的路,因為萬有都是本於他,倚靠他,歸於他。願榮耀歸給他,直到永遠。阿們!
UBF Hong Kong Bible Study Materials
版權 © 2025 UBF Hong Kong.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