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

2025年 Apr 20日

約翰福音 11:1-44

問題紙

2025年 復活節營 主題信息第2課

n經文 / 約翰福音 11:1-44
n金句 / 約翰福音 11:25

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

  1. 拉撒路患病時,他的兩個姊姊是做甚麼呢(1-3)? 耶穌將拉撒路的病視為甚麼的機會(4)? 為甚麼耶穌在祂所在的地方仍住了兩天(5,6,15上)?

     

  2. 耶穌如何幫助不願前往猶太地的門徒(7-10)? 耶穌如何看待拉撒路的死亡(11-14)?

    為甚麼多馬說要去與耶穌同死(15下,16)?

     

  3. 馬大如何迎接遲來的耶穌(17-22)? 當耶穌說「你的兄弟必然復活」時,馬大如何理解這句話(22-24)? 耶穌宣告祂是誰(25-27)?

     

  4. 馬利亞如何埋怨耶穌(28-32)? 當耶穌看到馬利亞和猶太人哭泣時,祂的心情如何(33-35)? 耶穌為甚麼感到悲歎(36-38)?

     

  5. 在墳墓前,耶穌下了甚麼命令(39)? 耶穌說如果相信就會看見甚麼(40)? 拉撒路是如何復活的?這件事對耶穌的身份有甚麼啟示(41-44; 50-52)?

     


UBF Hong Kong Bible Study Materials

版權 © 2025 UBF Hong Kong. 版權所有.

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

2025年 Apr 20日

約翰福音 11:1-44

信息

2025年 復活節營 主題信息第2課 鄧希恆牧者

■經文 / 約翰福音 11:1-44

■金句 / 約翰福音 11:25

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

「耶穌對她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

感謝愛我們的主耶穌,在這美好的復活節假期,信實地祝福今年的復活節營。我們領受了過去兩天生命的說話和聖靈的恩典,現在內心都打開了、光明、和得着了平安和盼望。如果有人問你,現在你最想得着一份最大的禮物是什麼?你會怎樣回答呢?

通過這篇信息,我們可以知道耶穌想要賜予所愛之人的最大禮物是什麼。在今天經文中,耶穌使死去的拉撒路復活的事件,是約翰福音中七個神蹟中的最後一個,這也是最大的神蹟,最能顯明耶穌是誰。耶穌宣告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耶穌盼望馬大和馬利亞相信這話,領受最大的禮物。然而,他們卻是不能相信,所以耶穌去到墳墓那裏,叫拉撒路從死裏復活,將復活的信心種在看見的人心裏。祈求主祝福我們以更新的內心聽這篇信息,我們能夠感謝和認信復活的信心,是愛我們的神賜給我們一生中最大的禮物,也是今年復活節的禮物。

  1. 好叫你們相信(1-16)

耶穌通過怎樣的人,行約翰福音中最大的神蹟呢?請看(1):「有一個患病的人,名叫拉撒路,住在伯大尼,就是馬利亞和她姐姐馬大的村莊。」在寧靜的伯大尼村莊中,住了兩姊妹馬大、馬利亞和弟弟拉撒路,耶穌素來愛這三姐弟,經常來到這個沒有父母的家庭,教導他們聖經,叫每次他們都會得着力量(路10:38-42)。馬大和馬利亞全心全意地侍奉耶穌。對她們來說,耶穌就像堅強的父親,他們對耶穌的愛和信心不斷成長。

然而,人生的試練來到,都是人的聰明不能預算的。有一天,拉撒路感到身體不適,然後病情就急速惡化,甚至經文連拉撒路患了什麼病都沒有提及,或許這是一個極不尋常的病,醫生也沒有相關知識和醫學名稱去形容拉撒路的病情,只暫時叫做「罕見拉撒路絕症」。拉撒路的身體越來越虛弱,沒有什麼藥物能夠幫助,死亡的陰影覆蓋在他的臉上,兩姐妹便派人向耶穌求助。

請看(3):「她姊妹兩個就打發人去見耶穌說:『主阿,你所愛的人病了。』」由「你所愛的人」這句話可知,主耶穌與他們三姊弟之間有深交的愛。馬大和馬利亞沒有請求耶穌以哪一種方式解決問題,只將情況全然告訴主,藉所打發的人交託給耶穌,說:「主啊,你所愛的人病了。」她們也沒有催促耶穌盡快趕來,因為她們確信耶穌的愛與大能,相信耶穌必會放下一切,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方式來醫治。她們等候耶穌。

從「主啊,你所愛的人病了」這句話中,我們學到一個真理:即使是耶穌所愛的人,也會遇上信心生活的難題。陽光普照義人和惡人,風雨也同樣臨到相信神的人和不信的人。但是信徒有急難時,並不是無助、孤獨或是求告無門,我們可以來到這位愛我們的主面前,向祂傾訴,從祂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來4:16),更能知道 神在患難中給我們的美意和深深的愛。 

耶穌聽見這個現實不尋常的情況,便有什麼反應?請一起讀(4):「耶穌聽見就說:『這病不至於死,乃是為神的榮耀,叫  神的兒子因此得榮耀。』」耶穌在祂工作之先,清楚確實地應許:「這病不至於死」,意思是這病不會以死亡告終,想也不用想會死,因為死亡的可能是零。這病「乃是為神的榮耀」:意即藉此事叫人看見  神的榮耀(40);也就是人因看見了  神行了又大又難奇妙的事,便稱讚  神、敬畏  神、相信  神、歸榮耀予    神。「叫神的兒子因此得榮耀」:因神聽耶穌的禱告,叫人相信是  神差祂來的(42)。

我們無法完全明白人生苦難的意義,但通過苦難,我們能更深地遇見  神。  神愛我們,甚至犧牲祂的獨生子。當我們相信這位  神,就能明白祂使萬事互相效力,叫我們得益處的愛。

使徒保羅說,信徒在苦難中也能喜樂,因為通過苦難,我們能得著忍耐;通過忍耐,我們能得著神所賜的真盼望。(羅5:3-4)

耶穌揀選有信心所愛之人,要顯出更大的榮耀。主不是單單治好了拉撒路的病,而是讓拉撒路經歷了死,然後聽見耶穌權柄的說話,從死裏復活過來,這就大大顯出  神的榮耀來。祂要通過這事在所愛的人心中種下復活的信仰。

復活的基督乃擁有超越現實的權柄和大能。死亡的事實雖擺在祂眼前(14),但祂的眼光卻超越過了現實,而看到了死亡之後的復活。我們在信心生活中看事物,也應當具有超越的眼光。在如今的問題沒有出路時,也相信耶穌,知道末後必定有盼望。

第5節說:「耶穌素來愛馬大和她妹子,並拉撒路。」這節經文所說的「愛」,是神聖的愛(agapao)。原文的時式表明主的愛,不但是已往曾經愛過,並且現在仍繼續不斷的愛。我們若有甚麼不好的遭遇,不要以為是因為主不喜歡我們;相反的,乃是因為祂愛我們,所以叫我們經歷一些管教(來12:6),結出更多果子。

因着愛,耶穌做什麼呢?請看(6):「聽見拉撒路病了,就在所居之地,仍住了兩天。」若耶穌愛他們,聽到消息後應該立刻趕去醫治,或者像醫治百夫長的僕人一樣,憑一句話就治好他。但耶穌聽到消息後,竟在原地多停留了兩天。筆者約翰強調,耶穌因愛他們而特意多停留兩天。

「因愛而停住兩天」,聽起來像流行歌曲的歌名「因愛而分手」那般,似乎有深奧的含義,卻讓人難以理解。然而,主停留兩天,並不是延誤兩天。  神為了所愛之人,總是預備完全且美好的東西;但祂不是按我們想要的時間而工作。我們耐心等候,就會發覺主應允我們的禱告,往往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弗3:20)。

請看(7-8):「然後對門徒說:『我們再往猶太去罷。』門徒說:『拉比,猶太人近來要拿石頭打你,你還往那裏去麼?』」耶穌說:「我們再往猶太去罷。」表示此行與第十章所記述的危機連接起來(10:31-39),因為耶穌表明自己與天父原為一,猶太人論斷耶穌將自己當作 神,而要拿石頭打祂。門徒因為活在死亡的權勢底下,不曉得行在主的光中,所以他們一聽見猶太這兩個字,便立即向耶穌發出旅遊警報。但耶穌明知有危險,卻因著祂所愛的人,仍是要去。

請看(9-10):「耶穌回答說:『白日不是有十二小時麼?人在白日走路,就不至跌倒,因為看見這世上的光。若在黑夜走路,就必跌倒,因為他沒有光。』」耶穌反問:「白日不是有十二小時麼?」,意即  神是必信實地供給足夠的恩典和時間,可供信徒作主工作。「人在白日走路,就不至跌倒,因為看見這世上的光」,在父  神所定規的日子未結束以前,祂乃是這世上的光,信徒若與這世上的光同行,就不會遭害。相反若在黑夜走路,就必跌倒,因為我們沒有光。「黑夜」指失去主的同在,我們因不信而能失去主的同在,不行在祂的光中,就有跌倒的可能(約壹2:10-11)。

因此,信徒蒙保守的訣要乃在於行在光中,所以我們應當竭力持守這光。我們若要不失去光,便要愛慕主的話,因為祂的話就是光(詩119:105);常與主交通,自然就在光明中(約壹1:5-6);我們跟從主而行,必要得著生命的光(約8:12)。

請看(11-12):「耶穌說了這話,隨後對他們說:『我們的朋友拉撒路睡了,我去叫醒他。』」「門徒說:『主阿,他若睡了,就必好了。』」耶穌視拉撒路的死為睡眠。沒有人討厭或害怕睡眠,因為我們知道會醒來,休息後能再次得力迎接新的一天。

請看(13-14):然而,耶穌這話是指著他死說的;門徒卻以為是說照常睡了。因此耶穌就明明的告訴他們說:「拉撒路死了。」耶穌還說什麼?請一起讀(15):「我沒有在那裏就歡喜,這是為你們的緣故,好叫你們相信;如今我們可以往他那裏去罷。』」耶穌說當拉撒路死的時候,祂沒有在場而為此歡喜。主歡喜的理由,乃是為門徒的緣故,好叫他們相信,他們將會進入復活的現場,親眼看見死人復活,得着活潑的復活信心。我們當中很多弟兄姊妹雖然已經相信了主,但我們的信心仍舊須要不斷的被加增,被造就,更認識復活的基督。

那時多馬就對那同作門徒的說:「我們也去和祂同死罷。」(16) 多馬豪情壯志地對那同作門徒的說:「我們做兄弟的,要陪伴主耶穌到危機四伏的猶太,要死便一同死罷!」雖然我們知道多馬是出於血氣而說這番話, 然而他因為跟隨耶穌,最終都得着復活的信心。

  1. 耶穌是復活和生命(17-44)

請看(17-18):「耶穌到了,就知道拉撒路在墳墓裏,已經四天了。伯大尼離耶路撒冷不遠,約有六里路。」伯大尼距離耶路撒冷約三公里,走路需要35-40分鐘。拉撒路大概是在報信的人離開伯大尼後不久就死去了。據說一般猶太人相信,人死後靈魂會停留在身體附近三天,故三天之內,還有靈魂復甦的希望;到了第四天,靈魂遠離,身體開始腐壞,已全無復甦的可能。在過去等候的四天,耶穌必定藉着祈禱不斷與撒旦死亡的權勢爭戰,切切懇求天父保守馬大和馬利亞的心,不好懷疑  神的愛,也不誤會耶穌美善的計劃。

請看(19):「有好些猶太人來看馬大和馬利亞,要為他們的兄弟安慰他們。」古時猶太人的習俗,喪家在安葬死人之後,哀喪期有的長達三十天之久,通常鄰舍與親友會來探望並慰問喪家。起初的三天最為哀痛,除家人以外,還僱用婦女一同哀哭。三天之後,哀悼的氣氛逐漸減少,讓人漸漸接受親人離去的現實,但是死亡權勢和傷痕並沒有隨著時間而消逝,反而累積得越來越深。

請看(20-21):「馬大聽見耶穌來了,就出去迎接祂;馬利亞卻仍然坐在家裏。馬大對耶穌說:主阿,你若早在這裏,我兄弟必不死。」 馬大似乎相信主若是在場的話,就能夠醫治她的兄弟,叫他免死。人對主的信心,多少是受現實觀念的限制;我們常只相信祂能做可能的事,而不敢相信祂會做不可能的事。不過,在人不能,在神凡事都能(太19:26);信徒即使是處在完全不可能的情況中,也應當敢於相信神。理論上,馬大也知道,所以她在(22)說:「就是現在,我也知道,你無論向神求甚麼,神也必賜給你。』」

請一起讀(23):「耶穌說:『你兄弟必然復活。』」主耶穌的意思是,祂將叫他立刻復活過來(11)。不過馬大不相信復活能夠解決她現在最真實的憂愁,請看(24):「馬大說:我知道在末日復活的時候,他必復活。」死亡的權勢蒙騙馬大,叫她以為復活帶來的恩典是今天不能享受的。

因此,耶穌教導馬大什麼有關耶穌自己的真理呢?請一起讀(25):「耶穌對她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主不是說「我應許」或「我賞賜」人復活和生命,主乃是說「我就是復活和生命」。  神將祂的獨生子主耶穌基督賜給我們,我們得著了主,就得著了復活和生命。住在我們裡面的主耶穌基督,就是釋放復活和生命權柄的聖靈。復活不單是末日要發生的事,復活就是這一刻主自己與我們同在。信徒甚麼時候靠主活著,甚麼時候就活在復活的世界裏。我們經歷了主,也就有了復活的經歷。既然復活與生命的耶穌在我裡面,最後的得勝與永生已經確定,我們還懼怕什麼?

許多信徒以復活信心勝過痛苦、通過考試、超越失敗與限制;也有信徒以復活信仰,在絕症中不絕望,堅持為  神榮耀而活;即使考試落榜、求職失敗,也不陷入不信。因為他們相信與他們同在的耶穌,最終會在更好時刻賜下更好的祝福。甚至有人以復活信仰為  神榮耀受苦,默默無聲地殉道,因復活與生命的耶穌在他們裡面,他們相信通過死亡之門,將得更大榮耀與果子。使徒保羅有嚴重的肉體之刺,他三次求耶穌除去這病,卻未得應允。但他明白,這病使他不因多得啟示而自高。(林後12:9)復活的信仰引領他領悟到自己的軟弱反成得耶穌能力的秘訣。當他在尼祿的迫害下第二次被囚,許多同工離棄他,他在寒冷孤獨的監獄中迎接死亡。但他以復活信仰在最後書信中見證:「我現在被澆奠,我離世的時候到了。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提後4:6-8)他一生以認識耶穌基督為至寶,為效法耶穌的復活而奔跑,盼望得著永生的冠冕。

見證到這一刻,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打開內心來相信,更新地相信,再一次地相信耶穌的說話。,請一起讀(26):「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這話麼?』」「凡活著信我的人」:必須趁活著的時候相信主,否則等到死後才信就太遲了(路16:22-26)。「必永遠不死」:乃是指靈魂必不死,享受永生。

請看第27-29節。耶穌問「你信這話嗎?」,馬大回答:「主阿,是的;我信你是基督,是神的兒子,就是那要臨到世界的。』」馬大說了這話,就回去暗暗的叫她妹子馬利亞去找耶穌。馬利亞聽見了,就急忙起來,到耶穌那裏去。

 

請看(32-33):「馬利亞到了耶穌那裏,看見祂,就俯伏在祂腳前,說,主阿:『你若早在這裏,我兄弟必不死。』耶穌看見她哭,並看見與她同來的猶太人也哭,就心裏悲歎,又甚憂愁;」耶穌面對死亡這個仇敵(林前15:26)甚感忿怒,特別是對那躲在死的背後掌死權的魔鬼(來2:14) 耶穌現在正面攻擊死亡這個仇敵,便問他們把拉撒路安放在那裏(34)。

那個時候,耶穌哭了。 約11:35是聖經最短的經文,卻蘊含著耶穌對地上的人深深的憐憫。馬利亞與猶太人為死亡悲傷自憐,同悲共泣,同為死亡之奴,同聲發出絕望的共鳴。那時,猶太人就說:『你看祂愛這人是何等懇切。』其中有人說:『祂既然開了瞎子的眼睛,豈不能叫這人不死麼?』(36-37)

請看(38):「耶穌又心裏悲歎,來到墳墓前。那墳墓是個洞,有一塊石頭擋著。」猶太人那種譏誚式的懷疑(37),又重新激起祂的義憤,心裏悲歎,耶穌來到墳墓前,發現那墳墓是個洞,有一塊石頭擋著。

 

請看(39):「耶穌說:『你們把石頭挪開。』那死人的姐姐馬大對祂說:『主阿,他現在必是臭了,因為他死了已經四天了。』」馬大雖曉得講信心的說話,但要經歷完全的復活信仰,需以順服挪開石頭。馬大卻質疑挪開石頭是為了什麼呢?為何要主動去聞死亡的臭氣呢?實際上,無論馬大是否挪開大石,復活拉撒路的都是耶穌。但耶穌希望馬大通過順服,挪開大石,經歷復活的信仰。我們要經歷復活的大能,必須以信心挪開心中的不信與懷疑的石頭。

請看(40):「耶穌說:『我不是對你說過,你若信,就必看見神的榮耀麼?』」世人是先看見,然後相信;但我們信徒乃是先相信,然後才看見(林後5:7;來11:1)。眼見的事實並不是真正的結局,必須是在信心裏所看見的,才是真實的。在墳墓大石背後,是  神的榮耀。

請看(41-43):「他們就把石頭挪開。耶穌舉目望天說:『父阿,我感謝你,因為你已經聽我。我也知道你常聽我,但我說這話,是為周圍站著的眾人,叫他們信是你差了我來。』」石頭挪開後,耶穌向  神禱告,然後對墓大聲呼喊:「拉撒路,出來!」(43)耶穌的聲音帶著創世之初以話語賜生命的權能,進入拉撒路腐爛的肉身,注入更新的生命。

請看(44):「那死人就出來了,手腳裹著布,臉上包著手巾。耶穌對他們說:『解開,叫他走。』」耶穌的說話比死亡權勢更有力量和權柄。拉撒路手腳仍被布條捆綁,從墓中走出,耶穌對他們說:「解開,叫他走。」他便回到馬大和馬利亞的家中。

總括來說,耶穌叫拉撒路死而復活,證明祂就是復活和生命。但要救贖所有人脫離死亡、賜下永生,需付出犧牲。拉撒路事件震驚當時猶太社會,許多人信了耶穌。但宗教領袖因耶穌聲勢高漲,決定殺害祂。復活拉撒路成為耶穌被處死的關鍵事件,幾天後,耶穌毅然走上這條路,進入耶路撒冷,為救贖被死亡權勢捆綁的眾人,被釘十字架,然後第三日復活,如今與眾信徒同在,以復活的大能和永生的盼望祝福我們。祈求主保守我們在出營之後與復活和生命的主耶穌緊緊聯合,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在凡事上都得勝,祈求屬靈的復興臨到我們當中。


UBF Hong Kong Bible Study Materials

版權 © 2025 UBF Hong Kong.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