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以同為一體

2025年 Apr 6日

以弗所書 2:11-3:13

問題紙

2025年 以弗所書 第3課

n經文 / 以弗所書 2:11-3:13
n金句 / 以弗所書 3:6

得以同為一體

  1. 過去以弗所的信徒是怎樣的人(11,12)? 但他們怎麼能跟猶太人得親近呢(13-17)? 
    猶太人與外邦人得親近到甚麼程度,以至可以進到 神面前(15,16,18)?

     

  2. 外邦人現在得著甚麼身分(19)?
    使徒和先知之間建立了怎樣的關係(20)? 所有信徒在基督裏面成為甚麼(21,22)?

     

  3. 保羅為何被囚(3:1)? 保羅如何理解 神的恩典(2-4)? 
    在以前的世代所不知道的基督的奧秘,是如何向保羅和使徒啟示的(5)?

     

  4. 保羅所知道的奧秘的內容是甚麼(6)? 保羅因作了福音的執事而何等感謝(7,8上)?
     神通過保羅想彰顯的豐富和秘奧是甚麼(8下,9)?

     

  5.  神透過教會讓信徒知道甚麼(10,11)? 我們怎能放膽無懼,篤信不疑地來到 神面前(12)?
    為何保羅不希望以弗所的信徒因他所受的苦難喪膽(13)?

UBF Hong Kong Bible Study Materials

版權 © 2025 UBF Hong Kong. 版權所有.

得以同為一體

2025年 Apr 6日

以弗所書 2:11-3:13

信息

2025年 以弗所書 第3課                                                               4月6日 謝馬太牧者

n經文 / 以弗所書2:11-3:13
n金句 / 以弗所書3:6

得以同為一體

這奧秘就是外邦人在基督耶穌裏,藉著福音,得以同為後嗣,同為一體,同蒙應許。

“Together, We Run Further”「一起,我們跑得更遠」。相這這句口號對很多香港人一點都不陌生。當中強調的是為了走得更遠,「一起」的重要性。在今日經文的金句中,“together” 更是3次出現,是保羅向以弗所聖徒揭示基督、信徒和教會這個微妙的三角關係。祈求聖靈幫助我們明白和領受這歷代以來隱藏在創造萬物之 神裏的奧秘,是如何安排的,好讓我們也效法使徒保羅,為建立基督的身體—就是教會而擺上自己,因這原是我們的榮耀。

Ⅰ‧ 神家裏的人 (2:11-22)

請看第11,12節:「所以你們應當記念,你們從前按肉體是外邦人,是稱為沒受割禮的,這名原是那些憑人手在肉身上稱為受割禮之人所起的。那時,你們與基督無關,在以色列國民以外,在所應許的諸約上是局外人,並且活在世上沒有指望,沒有 神。」「割禮」是源於 神與亞伯拉罕立約的外在記號,也是作 神選民的憑證。大衛曾稱巨人歌利亞不過是「未受割禮的非利士人」(撒上17:26)而不屑一顧,就連耶穌也在出生後第八天受了割禮。雖然保羅亦澄清真割禮是心裏,在乎靈,不在乎儀文(羅2:29),(西2:11)便說:「你們在祂裏面,也受了不是人手所行的割禮,乃是基督使你們脫去肉體情慾的割禮。」但這裏,保羅隨從受割禮之猶太人以俗話來稱呼外邦信徒為「沒受割禮的」,英文NIV聖經 “remember” 這個字在這兩節經文中也重複使用,是要他們更好憶起昔日景況。二戰期間,美國人常說:「記住珍珠港事件!」現在,人們仍會說:「毋忘911慘劇!」藉此來警惕危險和抵禦敵人。保羅說:「那時,你們與基督無關,在以色列國民以外,在所應許的諸約上是局外人,並且活在世上沒有指望,沒有 神。」「無關」、「以外」、「局外」只係聽都已經讓人感到有被疏遠和排斥而來的孤獨,叫人的內心痛苦和受傷。不但如此,以色列人因有彌賽亞救恩的應許,逆境中就能自強,可以過上得勝的生活;假如沒有這些指望,人很容易被現實壓垮,更會在黑暗中漸漸迷失方向,最後得出的結論是:「我們就吃吃喝喝吧!因為明天要死了。」(林前15:32下)這便是沒有 神之人生的寫照。保羅幫助以弗所信徒追想從前未蒙恩時的自己,過去被遺棄的經歷,與及完全無盼望的人生;這樣他們就能學會謙卑、感恩,並充滿愛和接納他人,而非驕傲、挑剔和分裂。

那麼,原本被隔離的外邦人,怎能與 神與人得親近呢?請看第13節:你們從前遠離 神的人,如今卻在基督耶穌裏,靠著祂的血,已經得親近了。(賽59:2)清楚地說:「但你們的罪孽使你們與 神隔絕,你們的罪惡使祂掩面不聽你們。」由此可見,使人與 神隔絕的不是距離,而是罪。但如今,凡相信耶穌寶血功勞的,罪就得赦免,可與 神零距離接觸。請一起讀第14-17節:「因祂使我們和睦,〔原文作因祂是我們的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而且以自己的身體廢掉冤仇,就是那記在律法上的規條,為要將兩下藉著自己造成一個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既在十字架上滅了冤仇,便藉這十字架使兩下歸為一體,與 神和好了,並且來傳和平的福音給你們遠處的人,也給那近處的人。」在這裏,「兩下」分別指著猶太人和外邦人。(徒21:27-32)記載了有來自亞西亞的猶太人誣衊保羅,說他把以弗所人特羅非摩帶進聖殿,使保羅險些便要心口碎大石。當時聖殿有分隔外邦人院的牆,其目的是好讓猶太人向外邦人見證 神,而律法的總綱是愛,並非要人看自己「零捨不同」。猶太人倒霸佔這地段做非法勾當,使分別為聖作萬國禱告的殿變成賊窩。而他們之間的隔閡也象徵人與人之間的各種屏障。雖然從前分隔東、西德的柏林圍牆終於倒下,可是在人內心築起無形的壁壘,卻屹立不搖,即使用VPN亦無法跨越。就如「仇人相見,分外眼紅。」怎能滅去這些冤仇呢?因人都主張受到別人而來的傷害,甚至怨恨太深,要十倍奉還才除掉心頭之忿。今日,即使人訂立和約,說到底還沒有任何效力,輕易就被破壞;耶穌卻是我們的和睦。罪人把耶穌釘十字架,擔當了人所受的痛苦,以自己的身體來廢掉冤仇,並在十字架上替罪人禱告:「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路23:34)罪人因深深發現自己的罪加害耶穌,竟無條件地獲得求情和原諒,也再沒有不能饒恕的理由。與此同時,耶穌亦不是撐猶太或挺外邦,而是藉著自己創造出一群新人類,就是信徒;派遣他們向世界傳播這和平的福音,叫不論在近處的中國,抑或最遠處的阿根廷,也與 神和好,同被一個聖靈所感,認 神作父(18)。

請看第19節:「這樣,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 神家裏的人了。」這裏說,成為新鮮人的信徒不但可以入籍天國,甚至成了 神家的一份子。自特朗普再度上場,大批非法移民「無得留低」,全被「趕扯」;而香港政府最近也提出調高公營醫療收費。但縱然把每天住院費由現時$120升至明年$250,加幅超出100%;外人和客旅卻要繳付高達$5,100(兼另加按金$51,000)。可見作外人和客旅,跟國民的待遇有著天淵之別。至於家人更是指有血緣關係的親屬,在浪子比喻中,小兒子一直不察覺在父家的好,但當他飄流遠方,淪落到連豬都不如時,他第一想念的就是父家的溫暖,便立刻「愛回家」。無獨有偶,當我上星期幫小兒子溫習一科叫《公民、經濟、社會》的測驗時,其中一課是有關家庭,當中講述家庭凝聚力的三個核心價值,就是「愛與關懷」、「溝通與和諧」和「責任與尊重」,我想這也適用在屬靈的家庭。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以「基督為我家之主」,一同敬拜獨一真 神。在第20-22裏,保羅便更多談及這個家。請一起讀第20-22節:「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各房靠祂聯絡得合式,漸漸成為主的聖殿。你們也靠祂同被建造,成為 神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雖然這家不似耶路撒冷聖殿般用大石頭、磚塊和黃金堆砌建造,卻是由耶穌用祂的血買來的 神的百姓所組成,當中每位成員也是十分寶貴;再者,有耶穌作聖徒信心的磐石,以及使徒和先知所默示的聖經加固。不過,為了建立主的殿,保羅強調信徒間的連繫也是不可或缺。尤其「各房靠祂聯絡得合式,漸漸成為主的聖殿。」就是當相互關係靠主好好建立時,才會一步步成為主的聖殿。表面上,聖殿看似由雜牌軍聚集一齊,各人恍如獨行俠,也有著自身的軟弱、過犯、才幹和個性,但信徒若在主裏面團結、合作、同心事奉、發展所長,彼此間就能靠主不住成長,聖靈也居在其中有力地工作,正所謂「家和萬事興、人和百業盛」。祈求 神幫助我們每個人看自己為 神家中的一員,像家人般彼此接待、和睦共處,攜手打造如伊甸園一樣,給你一個五星級的家。

Ⅱ‧基督的奧秘 (3:1-13)

請看第1節:「因此,我保羅為你們外邦人作了基督耶穌被囚的,替你們祈禱。」「作了基督耶穌被囚的」原文是基督耶穌的囚犯。驟眼看,是人監禁保羅,虛假指控的受害者;但他看實際上是自己為外邦人得救,甘願放下自由,作基督耶穌的囚犯,就在獄中有力地為外邦人祈求。

保羅是如何理解 神的恩典呢?請看第2-4節:「諒必你們曾聽見 神賜恩給我,將關切你們的職分託付我,用啟示使我知道福音的奧秘,正如我以前略略寫過的。你們念了,就能曉得我深知基督的奧秘,」一般來說,人容易看祝福是恩典,視託付為負擔。而「關切」包含「管理」之意,就是對極之有價值的東西作監督和保護; 神感動保羅,叫他為外邦人作使徒(加2:8)。 神也啟示保羅曉得福音的奧秘。本章中,保羅四次重複「奧秘」一詞(3,4,6,9),並兩次說它需要被聖靈「啟示」(3,5)。若干年前,保羅在以弗所每天教導 神的話。當時,以弗所城是小亞細亞神秘宗教的首都,人們都喜歡去尋找一些神祕的知識或體驗,如占卜或鬼畫符之類,希望能扭轉乾坤(徒19:19)。同樣,世人對奧秘也感好奇,以下是一則攪笑橋段:「哎呀!咁既!…乜嘢黎架,睇下。…不好啊,好過癮架,唔好睇。…乖乖地畀我睇下。…睇一下架咋!…係未啊?睇下你幾過癮。」相反,約翰·沃納梅克(John Wanamaker, 1838-1922)是一位富有商人,發明了百貨公司的概念,他還發明了價格標籤。在此之前,大多數購買是透過討價還價完成。身為虔誠基督徒的他,相信既然在 神面前人人平等,那麼價格在人人面前也應該平等。他說:「我曾買過大量房產,涉及數百萬美元;但當我還是個鄉下仔,11歲那年,我做了我最偉大的一次購買。在一個小型教會裏,我花了2.75美元買了一本紅色的小聖經,還是分期付款的。回顧我的一生,我發現這本「小紅書」是我一生的基礎,也是實現所有重要事情的基礎。我現在知道,這是我做過最大的投資,也是最重要、影響最深遠的購買。」能夠知道 神的奧秘,那人才真正有福。同樣,信徒若把人生投資在聖經上,聖靈必幫助我們明白福音真義。雖然我們沒有智慧和力量去解決很多問題;但假如我們讀聖經,就能認識基督的奧秘,可以找到靈魂的救恩、永生,以及 神測不透的智慧,讓我們過得勝的生活。

保羅所知道奧秘的內容是甚麼呢?請看第6節:「這奧秘就是外邦人在基督耶穌裏,藉著福音,得以同為後嗣,同為一體,同蒙應許。」「同為後嗣」指外邦與猶太信徒一樣是天父的兒女,一同承受天上屬靈的基業。很多人都渴望含著金鎖匙出世;早前有地產大亨身故,他的兩名兒子便共同繼承他過千億遺產;但惟有天國產業才是永存和讓人永遠擁有。「同為一體」所指的是猶太與外邦聖徒在基督裏組成一個身體,就是教會。在舊約中, 神預言萬民藉基督得救,但這群被贖之人組成的同共體一直是個謎;到新約時代,「教會」這名詞才首次披露(太16:18)。雖然世界提倡建立多元共融社會,始終因民族、文化、階級、資源、地理環境和人的罪而無法實現。反而保護主義、優先政策、資源爭奪等不斷抬頭。惟有信徒不堅持其他事情,只堅持在基督裏的身份,亦不堅持別人的其他事情,而是尊重他人在基督裏的生命。換句話,就是只有耶穌,沒有自己時,才得以成為一體;基督的這個奧秘繼續將人們團結在耶穌的十字架下。(加3:28)說:「並不分猶太人、希臘人、自主的、為奴的,或男或女,因為你們在基督耶穌裏,都成為一了。」保羅曉得 神的盼望是教會與祂同工,帶領人進入天國,而 神的恩典也透過福音和教會得以彰顯。保羅因看見教會的榮耀異象,便找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他一生為此奮鬥,甚至擺上性命,不論遇見多少抵抗,長久遭受仇敵滋擾,在外邦人中仍不斷開拓和建立教會。「同蒙應許」便是猶太與外邦人一同分享 神在聖經裏的一切應許和祝福。「…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創12:3)「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出19:6)當彼此截然不同的信徒同作後嗣、肢體和分享,並來自不同背景的許多人聚集一起時,基督的奧秘就完全彰顯,這樣的教會也與有榮焉。

請看第7,8節:「我作了這福音的執事,是照 神的恩賜,這恩賜是照祂運行的大能賜給我的。我本來比眾聖徒中最小的還小,然而祂還賜我這恩典,叫我把基督那測不透的豐富傳給外邦人。」假如人獲得升遷,容易想是自己的實力,就變得自負和驕傲。保羅原本是逼迫教會、傲慢和冷血,他亦是精通東西方哲學的學者;但如今卻成了福音的執事,這全出於 神的恩典。同樣,每個信徒能改變為福音的執事,這也全是 神的恩典。若不是出於 神的大能,人根本不會信 神,更莫說做福音的僕人。當保羅越明白 神的恩典,內心就越謙卑。保羅無法解釋耶穌何以愛和拯救他這大罪人,遂把基督那測不透的豐富,就是向罪人無止境、無窮盡、無邊際的大愛傳給外邦的靈魂。當保羅不忘記這份恩典時,可以一生持守謙卑承擔執事的職份。請看第10,11節:「為要藉著教會使天上執政的、掌權的,現在得知 神百般的智慧。這是照 神從萬世以前,在我們主基督耶穌裏所定的旨意。」在初期教會便有提倡「教會之外沒有救恩」,即全部救恩都由基督元首,透過衪的身體教會而來,叫天上執政的、掌權的也能在教會中看見「 神百般的智慧」之美妙。請看第12節:「我們因信耶穌,就在祂裏面放膽無懼,篤信不疑地來到 神面前。」靠著耶穌,信徒可以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 神的施恩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來4:16)。請一起讀第13節:「所以,我求你們不要因我為你們所受的患難喪膽,這原是你們的榮耀。」或許當時有人因保羅下監而喪膽,怕會步他後塵。但保羅想到 神對教會的偉大旨意時,縱然他身處牢房也沒有絲毫灰心,因他在為 神建立和服侍教會上,找到了至高無上的喜樂與榮耀。願我們也像保羅一樣,在事奉 神的教會中,得著無比的喜樂和榮耀!

總括來說,信徒從原本是沒受割禮要滅亡的外人,靠耶穌的血,今日搖身一變成了 神家裏的人,一同建立教會,成就 神從創世以來美善的旨意。願 神使我們看見當中的榮耀,可以有力擔當作執事的職份,得以同為後嗣、同為一體、同蒙應許。


UBF Hong Kong Bible Study Materials

版權 © 2025 UBF Hong Kong.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