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希伯來書 第10課 4月24日(第Ⅱ部信息) 鄧希恒牧者
經文 /希伯來書 11:1-22
金句 /希伯來書 11:6
「人非有信,就不能得 神的喜悅;因為到 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 神,且信他賞賜那尋求他的人。」
感謝主祝福我們每星期思想希伯來書的時間, 神說話的聖靈有力地帶領我們今天研讀第十一章,就是信徒感到十分寶貴的信心章。我們何時需要信心呢?在平靜安舒的日子,信心不見得十分寶貴,但在困難、試煉和苦難的時候,信心便是我們盼望和得勝的憑據。信徒每一次在希伯來書的信心章可以領受更新的恩典,因為經文中出現的見證,不是在順利和安逸的環境中享受 神的祝福,而是在長久的痛苦和試煉中,都相信自己不是退後入沉淪的那等人,而是有信心以至靈魂得救的人。他們憑着堅定的信心,一步再一步向着屬天的高處行,走完 神命定他們在世上的路程。隨着他們的美麗腳蹤所踏的路徑,他們顯出討 神喜悅的信心,成為萬世後代信徒的信心祖宗。祈求主幫助我們帶着打開的內心和心中的憂愁問題去到 神面前,我們再聽希伯來書信心章的信息,可以舉目仰望信心祖宗的見證,知道如今的問題,乃是 神給予的好時機,活出討 神喜悅的信心。
請看1節:「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希伯來書的筆者開始寫信心章的時候,深深地向 神禱告,在心靈裏回顧歷代信心祖宗一個一個的生命見證。在記述他們的信心腳蹤之前,筆者為「信心」作出如珍如寶的屬靈定義。信心是什麼呢?信心是所盼望之事的實體。有信心的人,心中必定有所熱切盼望的。但問題是,有真正信心的人,他們心中所盼望的是什麼呢?我們記得哥林多前書15章說,信徒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眾人更可憐。不信的世人都有很多計劃和盼望,信徒顯出裏頭有信心,在於他們所盼望的與別不同。世人的盼望是基於自己、望着世界;信徒的盼望卻是基於 神的旨意、聖潔的應許、並望着天國的。在人生中,盼望是何等重要的呢?農夫指望着夏天的果子和秋天金黃色的麥穗收成,他們嗅到一年之初春天的氣息是充滿盼望的,便出去努力的耕種。但又有時春天連日下雨,好擔心農作物的情況;而在好天氣的日子,正午的太陽卻越來越熾熱,所以很多時出去撒種的時候都是流着淚的。然而他們相信有歡呼收割的一天,便憑着信心忍耐到底。相反,如果農夫沒有盼望,他們便會嫌煩每年春天又要勞苦作工,在沉悶的工作中找不到樂趣,做農夫的工作又沒有晉升的機會,裏頭的生命力和熱情便一年一年地枯乾,心中無力的盼望是何時可以過安逸的生活。
然而,感謝 神教導真正的盼望,盼望能夠使人忍耐苦難,盼望使人有份於最後的得勝,盼望叫我們能過熱情的生活,盼望將生命力吹進我們心裏。少年人因為對將來有盼望,所以不肯安逸於現狀,起來過冒險、奮鬥和前進的人生,相信自己的人生能夠結出偉大的果子。因此,當 神揀選人、呼召人、栽培人的時候,首先將盼望種在人心裏,叫人聽見應許的說話。亞伯拉罕原本在本地本族父家過安穩的生活,但一直沒有兒子,年紀卻一年一年増長過來。就在75歲的時候, 神呼召他。 神首先將盼望賜給他,叫他聽見應許的話:「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亞伯拉罕相信嗎?他信!因着信,他便開展重新出發的人生。出發的時候還不知道要往那裏去,他沒有安排交通預訂機票,也沒有預備旅程的住宿,只是在一路上緊握著 神應許的說話,直至 神帶領他進入應許之地。亞伯拉罕本來在自己安穩的家鄉如同一棵古老的樹,但如今成為別人祝福的源頭,留下信心的腳踪,配得作萬代信心的袓宗。在新約時代,耶穌探訪幾個漁夫,他們整夜勞力打魚卻打不著什麼,其中的西門彼得深深陷入失敗感和絕望中,耶穌就將盼望賜給他:「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得人如得魚一樣。」西門彼得相信這個盼望,就撇下魚網跟從耶穌,改變成為靈魂的得人漁夫和教會的領袖。
神不單應許我們在今世要成為別人祝福的源頭,還應許我們得生命直到永生,將來換上復活的身體,與耶穌一同在新天新地永遠作王。這一切美事的實底是什麼呢?信心就是這一切美麗事情的實底。在希臘文中,「實底」這個詞語有托着,作基礎的意思。信心就是堅固托著我們所盼望美事的實底,當我們以信心開始,一直持守信心,並持守信心到底,是一件一件所盼望的事就會具體地實現出來。但信徒何時會感到信心生活沒有什麼盼望呢?就是當我們信心動搖的時候;信心動搖的時候,盼望也會動搖。信心堅定的時候,盼望也堅定。所以我們需要重新去相信,因為信心就是一張必會兌現的支票,銀碼寫上 神曾應許的美事。信心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
未見之事,就是現實世界中沒有發生過的事,也沒有跡象會發生。在我們的信心生活中,必定有不少未見之事,是 神曾經應許過的,但現實上卻看不見 神正在成就這應許。未見成就的盼望,如同屬靈的事物,都是肉眼不能看見的。活着的 神,聖靈的工作,永遠的生命,再臨的耶穌基督,公義的冠冕, 神國的基業,都是肉眼不能看見的,但是我們用信心,就知道這一切都是實實在在地存在。相反信徒若以自己所看見和心中的感受來判斷一切,否定 神的應許,主張信心生活都是沒有盼望的,他們就算比眾人更可憐。
信心的祖宗因着這樣的信心得了美好的見證,請看第2節:「古人在這信上得了美好的證據。」,得了證據的意思是被 神承認和稱讚。我們若要在世上得着承認,就要擁有高的能力,或者樣貌英俊美麗,又或成績優秀,且要向世人顯示出實質的證據,才能被人承認。然而,我們只有信心的話,就可以得著 神的承認和稱讚。我們在運動方面不太出色,唱歌也不太動聽,但只要有信心,就可以得著 神的承認。我們可以信的根據是什麼呢?請看第3節:「我們因著信,就知道諸世界是藉 神話造成的;這樣,所看見的,並不是從顯然之物造出來的。」我們能如此絕對相信和擁有盼望,因為我們信心的根據是那位以說話創造天地的全能 神,我們相信的根據是創世記第1章的說話。 神從太初,只是說話,一切就都按照 神所說的成就了。起初, 神創造天地萬物, 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在晚空,有了無數照亮黑暗的星星。 神以說話叫無變有,在這位創造主 神裏面,沒有不可能的事,祂叫死人復活、分開大海,也能從天降火。 神的說話擁有按所說的話照樣成就的驚人權柄、能力。這樣的創造信仰不是基於肉眼所能見的顯然之物,而是相信 神的說話。雖然沒有眼所能見的顯然之物,只要有 神的說話,就必有創造的工作。當我們擁有這顆信心的時候,就可以相信奇跡,就可以相信得改變的工作,亦可以相信死人復活和天國。我們信心並不是基於情況和條件,而是基於不動搖的創造信仰。
從第4節開始出現被 神承認的祖宗的信心。請看第4節:「亞伯因著信獻祭與 神,比該隱所獻的更美,因此便得了稱義的見證,就是 神指他禮物作的見證;他雖然死了,卻因這信仍舊說話。」創世記第4章記載了該隱和亞伯獻祭與 神的場面, 神悅納亞伯和他的供物,但不悅納該隱和他的供物,為什麼呢?這是因為亞伯因著信,獻祭與 神。亞伯相信 神雖然是眼所不能見的,卻是必能看見他所做之一切事的 神,他相信 神活著,看見他的罪惡、他的思想和他生活的一切,所以他戰戰兢兢地在 神面前認罪悔改,以感謝的心獻上頭生的羊, 神悅納他有悔改和真心的祭祀,就見證他比該隱所獻的更美。他雖然死了,卻因這信仍舊說話。亞伯因獻上了更美的祭祀而遭殺害,但因著信他仍舊說什麼話呢?那就是雖然遭人攻擊,但仍要憑信心獻上更美的祭祀過生活;即使沒有眼前的利益,反而受損失,又早死,但仍不變地向 神獻上更美的祭祀。獻身於 神的生活是得 神喜悅的,祈求主幫助我們仰望這位 神,每一天像亞伯一樣,以感謝和喜樂的心獻上更美的祭祀與 神。
請看第5節:「以諾因著信被接去,不至於見死;人也找不著他,因為 神已經把他接去了;只是他被接去以先,已經得了 神喜悅他的明證。」根據創世記第5章,以諾在65歲生瑪土撒拉,在往後的三百年過與 神同行的生活。與 神同行意味著好像逆流而上的魚一樣,對抗那時代的罪惡波浪而過向上屬天的生活。猶大書14,15節說:「亞當的七世孫以諾,曾預言這些人說,看哪,主帶著他的千萬聖者降臨,要在眾人身上行審判,證實那一切不敬虔的人,所妄行一切不敬虔的事,又證實不敬虔之罪人所說頂撞他的剛愎話。」這話顯明亞當的七世孫以諾,在不敬虔和不義的世代裏,傳揚 神公義的審判過生活。以諾為了與 神同行,在不信的世界中受苦難,每一天過如同受死般的生活, 神喜悅這樣的以諾,使他和以利亞一樣,不至於見死,便遷移到天上,得著這特別的恩典。只是他被接去以先,已經得了 神喜悅他的明證。
亞伯很早便經歷死亡,以諾卻三百年與 神同行,然後沒有經歷死亡返回天家,誰的人生更好呢?這二人的生活看來非常不同,但在得著 神的見證這方面是一樣。莎士比亞的戲劇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一場(Hamlet, Act III, Scene 1),哈姆雷特王子一段獨白的第一句說:“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活著還是死,這個就是問題。」對某些人來說,人生短命或者長命是問題,但對人來說,重要的是能否被 神承認。人即使過十分成功的生活,卻得不着 神的承認,這也不是祝福的人生。
那麼我們怎樣才能討 神喜悅呢?請看第6節:「人非有信就不能得 神的喜悅,因為到 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 神,且信祂賞賜那尋求祂的人。」人可愛的性格可以討人的歡喜,高尚的情操可以得人的尊敬,有財富權力地位也能夠得着別人的羨慕,然而那一切都不能討 神喜悅,因為 神喜悅的只是我們的信心,人非有信就不能得 神的喜悅。無論我們遇上順境或是逆境,遭遇的事情是我們能夠理解或是感到不明白,我們都順服 神和專心倚靠 神,這樣就能夠得着 神的喜悅, 神會非常的喜樂。我們信心的內容是什麼呢?
第一,必須信有 神
必須信有 神意味着在怎樣的情況都相信,活着的 神知道萬事,叫萬事互相效力,容許事情這樣地發生。信徒在順境的時候深深地感恩,因為所盼望的事情如實地成就。但事情有點不順,心中的懷疑就生出來,首先懷疑 神是否活着, 神是祝福我比別人少嗎?以色列雖然經歷過 神分開紅海的 神跡,但在曠野中一遇上沒有水的問題,就懷疑耶和華是否在他們中間。這不單是以色列人的問題,也是我們心中常常有的問題。試煉和苦難好像厚厚的黑雲壓著我們,叫我們以為太陽根本不存在,然而 神一直的活着,等候我們顯出討祂喜悅的信心。因此,我們在近來生活上的問題,當首先相信 神活着,等候 神施予的恩典,顯出討祂喜悅的信心。
神必將最寶貴的東西賜給尋求祂的兒女。賞賜的問題,是信主多年的信徒必定會思想的事;或是有關工作和事業,自己的物質生活或是兒女的成長,當這些事情不如自己所想像的成就,內心漸漸生出不滿、埋怨和損失感。人所能想像的賞賜大部份都是屬世界的,但真正的賞賜是屬天的和永恆的,最大的賞賜就是 神自己。 神對有信心的人說:「我是你的盾牌,必大大地賞賜你。」 神將與祂相交的恩典賜給我們,叫我們知道永恆真理的說話比蜜糖更甜, 神賜給我們聖靈,啟示我們人生的異象,參與 神愛萬民的父親心腸,有份於榮耀福音的歷史。當我們得着 神的時候,祂手中的祝福和恩賜都完全屬於我的,雖然信從 神和等候 神的工作會有暫時的損失,但我們內心有 神的同在,便能夠在一切的事情上得勝有餘了!祈求主幫助我們不是仰望評估我們工作表現的上司,而是仰望賞賜我們的 神,憑信心過生活,我們內心有 神的同在,能夠在一切的事情上得勝有餘!
請看第7節:「挪亞因著信,既蒙 神指示他未見的事,動了敬畏的心,預備了一隻方舟,使他全家得救;因此就定了那世代的罪,自己也承受了那從信而來的義。」挪亞的時代,大部份人都變成屬血氣的,關心吃喝嫁娶的事,因此 神的審判臨近。在這樣的時代,挪亞得著 神對洪水審判的警告,雖然洪水審判是120年之後才會發生的事,但挪亞動了敬畏的心,預備了一隻方舟。有信心的人跟無信心的人的差別,在於蒙 神警告未見之事的時候,是否動了敬畏的心。無信心的人會好像羅得的女婿一樣,以 神的警告為戲言,但有信心的挪亞對 神的說話動了敬畏的心,藉著絕對的順從使自己全家得救。世界因著挪亞而被定罪,他們輕看 神的警告就是罪惡,挪亞也成為了得稱義的人。一個人的信心和順從成為了公義和審判的標準。今日的時代也像挪亞的時代一樣,祈求 神幫助我們效法挪亞對 神警告的審判動了敬畏的心,為拯救世界而預備救恩的方舟,可以承受從信而來的義。
亞伯拉罕的信心是所有人都必須效法的信心,亞伯拉罕所倚靠信心的基礎、所經歷信心的過程和所顯明信心的總結,都是我們當學習的,因此筆者用頗長的篇幅來記述。請看第8節:「亞伯拉罕因著信,蒙召的時候,就遵命出去,往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去;出去的時候,還不知往那裏去。」亞伯拉罕來到應許之地,因著信居住帳棚,好像居住在異鄉那般。帳棚是否像酒店般舒適的呢?並不如此;然而亞伯拉罕不但自己,也和兒子並孫子,三代同堂也居過帳棚生活。為何亞伯拉罕不在應許之地為自己建築穩定舒適的房子呢?是因迦南地的樓價非常昂貴嗎?不是。亞伯拉罕是非常富有的人,家裏有318個精練壯丁,然而他和兒孫一起住帳棚,是因為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 神所經營、所建造的。有很多人說自己一生勞苦不盡,就不想自己的兒女受苦,故此情願自己吃少一點、穿少一點,也盼望兒女按照喜歡的意願和方式過生活。然而,人若不將屬靈的遺產留給兒女,只將豐盛的物質留給兒女,兒女必然敗壞和墮落,不能得勝這危險的末世。故此,父母當將一起居住屬靈的帳棚、照 神話語而活、藉著禱告倚靠 神、從世界中分別為聖的屬靈遺產留給兒女,那時我們的第二代甚至第三代,也不會在這罪惡的世界中墮落,成為信心的兒女,繼續被使用在 神的工作上。
第11節講到撒拉的信心:「因著信,連撒拉自己,雖然過了生育的歲數,還能懷孕;因她以為那應許她的是可信的;」撒拉年紀老邁,月經也斷了,這意味著無論她何等努力,如今能懷孕的可能性已經完全消失。 神就對這樣的撒拉說:「到明年這時候……撒拉必生一個兒子。(創 18:10)」撒拉因為不能相信而心裏暗笑, 神知道了便責備撒拉說:「耶和華豈有難成的事嗎?」將信心種在她心裏。第11節下說:「因她以為那應許她的是可信的」,因為 神是信實的,必要成就應許,祂要成就應許時,與我的情況無關。撒拉堅定地相信這位應許她的 神是可信的 神,這時候發生什麼驚人的事呢?撒拉在90歲的時候,得著力量可以懷孕。我們或許間中聽見60歲的婆婆生孩子,但斷了月經的婆婆,怎能懷孕呢?這件只是因著信而成就的工作,從這裏看的話,信心就是不疑惑地相信,雖然我做不到,但相信 神可以做到。亞伯拉罕和撒拉就是這樣地相信,所以 神從彷彿已死的他們生出子孫,如同天上的星那樣眾多,海邊的沙那樣無數。現在我是否因為承擔沉重的學業、忙碌的工作、養育兒女、或與校園學生的世代相差甚遠,而在福音工作上感到處於什麼也不能做的情況呢?然而 神在我們這樣的人身上也能工作, 神必將懷孕的力量賜給不懷疑 神的應許,相信 神的人。祈求 神幫助我們不要因為自己惡劣的情況而絕望,乃要不斷地相信 神的應許,可以成為生養和栽培眾多靈魂的福音僕人,蒙 神寶貴地使用。
請看第13,14節:「這些人都是存著信心死的,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卻從遠處望見,且歡喜迎接,又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說這樣話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個家鄉。」「這些人都是存著信心死的」,「存著信心死」意味著相信 神的應許到底而死去。他們還活在世上的日子,沒有看見 神的應許得成就,但他們並沒有失望,沒有感到難過,卻從遠處望見所應許他們的,且歡喜迎接。耶穌在約翰福音8:56說:「你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歡歡喜喜的仰望我的日子;既看見了,就快樂。」祖宗們都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創 23:4; 47:9),這顯明他們的家鄉並不在這地上,而是在天上。客旅一般會羡慕自己的故鄉,亞伯拉罕在外邦的迦南地生活很艱難,而且很多事情都沒有按他所盼望的成就,這個時候他或許渴想返回家鄉。亞伯拉罕雖然有很多的機會可以返回自己的故鄉,他沒有這麼做(創 24:6),這是因為他知道有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因為他確信這天上更美的家鄉,所以無論現實有多艱難,也沒有返回自己已離開的家鄉,一生過客旅的生活。再者,亞伯拉罕雖然住在迦南地,卻沒有被迦南人同化,這是因為他羡慕那終極的盼望,就是天國的本鄉。
看第16節下:「所以 神被稱為他們的 神,並不以為恥;因為他已經給他們預備了一座城。」世上的人會說自己有可誇口的兒女,或因自己的兒子而感到羞恥;同樣地, 神也有常常可以誇口的兒女,他們是誰呢?就是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故此 神介紹自己的時候,常常會說:「我是亞伯拉罕的 神、以撒的 神、雅各的 神。」這是因為 神以那些不變地相信 神的應許、羡慕天國本鄉、在地上過客旅生活的人為寶貴。世界以羡慕天國、行走聖潔朝聖者道路的信徒為奇怪,告訴他們這種生活極為不便,但 神看擁有天國盼望而憑信心過生活的信徒為最寶貴,不以被稱為他們的 神為恥。 神更為他們預備了一座不能朽壞、不能玷污、不能衰殘的城,這城是活著的 神永遠的家,就是我們走完地上客旅的道路,要回去永遠的 神國。在那裏,我們享受永遠的安息,也與我們的主永遠同作王。
第17-19節記述亞伯拉罕獻上以撒的信心。當亞伯拉罕受試驗的時候,他毫不躊躇地將以撒獻給 神,這是因為他堅固地相信「從以撒生的才要稱為你的後裔」,他相信 神為了成就這應許的說話,必使獻上為祭的以撒再次活過來,亞伯拉罕一點也不懷疑,並且相信。故此,希伯來書的筆者說:「他以為 神還能叫人從死裏復活。」亞伯拉罕對 神絕對的信心,使他達到復活福音的水平。
第20,21節出現以撒祝福雅各和雅各祝福孫兒的信心,以撒臨死的時候想祝福以掃,卻祝福了雅各,他後來知道自己被雅各欺騙了,甚至以掃放聲大哭,以撒也沒有取消向雅各的祝福,承認這是 神的旨意。雅各祝福約瑟的兩個兒子以法蓮和瑪拿西的時候,年紀老邁,還要扶著杖頭,但他有分辨能力,祝福次子以法蓮是 神的旨意,就伸出右手按在以法蓮頭上,大大地祝福他。以撒和雅各二人都超越人的傳統,成了憑信心祝福後裔的人。
第22節出現約瑟臨終之時的信心,他在埃及作宰相80年,絕對可以託付人將他的屍體埋葬在埃及皇家的墓穴中,但他相信他的後裔將來必照 神的應許離開埃及,所以託付人將他的骸骨埋葬在應許之地。約瑟雖然人生大部份的時間是在華麗先進的埃及生活,但他心中的盼望一直是在神應許之地迦南地。
今天我們學習到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當我們憑信心過生活的時候,神必定大大地賞賜我們,將各樣的祝福和恩賜分給我們,尤其是我們得着神自己常常在我們的內心,成為我們的盾牌和隨時的幫助。雖然在某程度上來說,我們身邊總有人比我們更有能力,更有地位,樣貌也比我們好,但對神來說這一切缺乏都不成問題。可是,沒有信心卻大有問題,不信成為我們去到神面前大大的障礙。信心不單使我們會時刻得勝世界,也幫助我們走盡今生客旅的路程,配得進入神的國。祈求主幫助我們得勝不信,成為有信心以致靈魂得救的人,我們一生能夠討神的喜悅。
UBF Hong Kong Bible Study Materials
版權 © 2025 UBF Hong Kong. 版權所有.
其他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