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使徒行傳 第12課 2月8日(Ⅱ部崇拜) 鄒彼得牧者
n經文 / 使徒行傳 15:1-16:5
n金句 / 使徒行傳 15:11
「我們得救乃是因主耶穌的恩,和他們一樣,這是我們所信的。」
<使徒行傳>記錄福音打破一切隔膜傳遍地極,首先福音傳遍耶穌被釘十字架的耶路撒冷,又因執事司提反殉道,福音去到撒馬利亞和猶太全地,之後發生了歷史性的工作,就是猛烈逼迫福音的仇敵掃羅的悔改和信主,而且代表猶太傳統的使徒彼得服事一個外邦人,誕生了第一個外邦人信徒。福音繼續擴張,在安提阿建立了第一個外邦人的教會,然後聖靈差派巴拿巴和保羅第一次出去傳道旅行,很多外邦人開始改變,到處都建立起外邦人的教會;不少外邦人成為了信徒,出入於教會裏。一些猶太教的基督徒開始駁斥,外邦人只信耶穌就得救不夠,主張外邦人也要行割禮才能完全得救。教會裏面第一次出現「耶穌加某些」的道理,因此單單因耶穌的救恩而充滿感恩感謝的外邦基督徒,開始感到壓力和負擔,信心開始搖動。今日的信徒也得著救恩的大禮,卻失去感恩,容易想到只靠信耶穌不夠,常常想尋找某些。事實是否單單信耶穌是不夠的呢?還是已經足夠呢?為此耶路撒冷開了第一次的議會,藉此聖靈教導信徒如何持守救恩的真理和對福音要有確信。祈求主幫助我們藉著本段經文,可以明白賜給我們救恩的恩典是何等的重價和寶貴,以致我們從心底裏深深感激和感謝主。
使徒行傳15章約在巴拿巴和保羅第一次傳道旅行完成之時,大約經過了十年之後(14:25)。這時在安提阿教會發生了甚麼問題呢?請看1節:「有幾個人從猶太下來,教訓弟兄們說:你們若不按摩西的規條受割禮,不能得救。」幾個人是誰呢?看保羅寫給加拉太教會的信中知道,這些是傳別的福音的猶太人信徒。他們承認和相信耶穌是基督,但他們主張得救的方式跟純正的福音不同,他們教訓外邦人若不行割禮,單靠相信耶穌的福音不夠。他們不是教訓外邦人行割禮的好處,卻是主張割禮是得救必須的條件;換句話講,只相信耶穌得救不夠,要相信耶穌再加某些。他們告訴外邦人單信耶穌未得完全,要有割禮才能更深入認識和享受更豐富的恩惠。
割禮是創世記17章中 神與亞伯拉罕立約之後,在肉身上留下記號,使人成為了 神的百姓的儀式(創17:11)。之後亞伯拉罕的後裔通過這儀式,擁有了作 神百姓的身份和自豪感,所以,猶太人等如割禮,割禮等如 神的百姓的公式被設定了。對外邦來講,為了得救成為了 神的百姓,他們也要成為猶太人。然而通過保羅所傳的福音,成為了 神的百姓的外邦人沒有受割禮,他們就進入了教會。猶太人以割禮和摩西的律法為生命,所以外邦人沒有受割禮就成為 神的百姓,對於他們來講這事不易接受。
猶太人信徒這樣想相信耶穌的福音得救可以,但也要行割禮成為 神的百姓和猶太人才得完全。當時重視割禮的猶太信徒的影響力非常大,加拉太書2章記錄當時發生了一件事,彼得與外邦人一齊吃飯,那時從雅各那裡來的信徒到了,他們是傳統猶太主義者,彼得心裏害怕,立時從飯桌中起身,跟外邦人分開。那時其它猶太人信徒,甚至巴拿巴都一同起身(加拉太書2:11-13)。
這樣巴拿巴和保羅如何回應他們呢?請看2節上:「保羅、巴拿巴與他們大大的分爭辯論;」我們想象到當時的場面,他們之間必定有激烈的對話,討論和爭執。如果話不行割禮外邦人不能去猶太聚會,也不能按手在他們頭上,只是這些,爭論也不至於這樣激烈;但他們爭論的中心跟救恩有關。救恩不是在世上怎樣生活,或者可以更舒適和享受人生的問題,救恩在乎於是否得永生,或者滅亡的關鍵。所以巴拿巴和保羅雖然在其它事上讓步或者作出犧牲,但對於救恩的問題,他們絕不妥協和隨便處理。
這世上的人看這只是福音工作,但其實最終一切人都需要救恩。如果可以選擇年薪一百萬的工作,或者,從死亡和審判中可以得救,相信都不用說都知道揀那一樣。人為何放棄生命自殺呢?因為錯誤判斷以為自己人生無得救的可能。對人來講,沒有救恩的盼望真的是非常絕望的,因此告訴人有得救恩的盼望,這是比世上任何事都更重要的事,要教訓人救恩也要教訓正確的救恩知識。雖然我們教書有時可能都講錯,或者誇張手法,或者考試失分,這都不關乎生死,但要教訓人正確的救恩知識,一點一畫不都能增添或減少,因為救恩的本質關乎於生死。
因此巴拿巴和保羅看猶太信徒的教訓損害了救恩的本質,是破壞了福音核心的仇敵的挑戰。為了捍衛福音,平時著名好人的巴拿巴都大聲爭論,也有可能大力拍枱與他們吵架!猶太信徒將這樣別的福音教訓安提阿教會信徒,原因安提阿是外邦人教會的總堂,他們知道以後繼續將福音傳給外邦,首先將別樣福音存於安提阿信徒心裏。若安提阿教會接受了別樣的福音,以後這別樣的福音也適用於一切外邦人的教會信徒身上。
這樣安提阿教會對這事握著怎樣的方向呢?請看2節下:「眾門徒就定規,叫保羅、巴拿巴和本會中幾個人,為所辯論的,上耶路撒冷去見使徒和長老。」雖然大大分爭討論,最終也沒有怎樣明顯的結論,這時安提阿教會決定要參考和遵從耶路撒冷教會的使徒和長老的決議。這樣做要花很長時間和辛苦,但盼望通過耶路撒冷教會的決議,堅固設立明確的福音真理。教會一直與敵擋福音的仇敵爭戰,也與外邦的人本主義思想爭戰,如今在教會中要與別的福音爭戰,使他們立於分岐路口,教會要持守純正的福音信仰,還是隨從別的福音呢?
巴拿巴和保羅被安提阿教會差往耶路撒冷教會,途中經過腓尼基和撒馬利亞,他們就向人傳神如何開了各地外邦人傳道的門(4節)。他們受到教會和長老的接待,也向人述說了一切神的工作。後來到了耶路撒冷教會,也在宗教議會中講述 神在外邦人中如何施行神蹟奇事。他們不斷述說 神的工作,不行割禮的外邦人中間,神也行救恩的工作,不過無話過外邦人行割禮, 神就拯救他們。所以不要為了道理而爭戰,只要單單見證 神所行的事,那時,假道理就失去力量,救恩的真理得以確立。 神在我們這樣的外邦人中間也行了不少事。本來有人到了主日不聽電話,或者崇拜結束前十分鐘才趕到的,如今提早來到教會預備主日崇拜。也有人常被上網看淫亂網頁,被色情和動漫吸引著的人,也成為了宣教士。也有人一聽「耶穌」兩字都睡著的,如今已甦醒成為了團契牧者。這一切都是 神所行的事,也是我們中間活生生經歷到福音救恩的真理。
即使聽見這麼恩典的報告,仍然有反對的聲音。請看5節:「惟有幾個信徒、是法利賽教門的人,起來說:必須給外邦人行割禮,吩咐他們遵守摩西的律法。 」看福音書中最激烈反對耶穌的人就是法利賽人,他們現在也信了福音在教會中,這是教人驚訝和感恩的事。不過,在他們中間仍然留著法利賽人的自豪和自義,就是行割禮和持守律法中的規條,雖然他們相信耶穌是神差派來的基督,但仍然以持守割禮和律法為得救的依皈。這裏我們看到雖然人相信耶穌,但仍有很多人握著耶穌加某些的想法,公然表明要靠某些的人就是基督教中的異端。所以有人主張耶穌加說方言,也有人說耶穌加異能,例如治病趕鬼。
耶路撒冷教會怎樣處理這事呢?請看6節:「使徒和長老聚會商議這事;」耶路撒冷第一次議會題目是<藉著甚麼得救>為主題。他們沒有將這問題只交給教會的最高領導雅各,也沒有用抽簽的方法表決,他們商議這事。耶路撒冷議會的結論如何呢?當時有彼得的見證以及巴拿巴和保羅的外邦宣教報告,又有雅各總結陳辭。
第一, 彼得的見證(7-11)。請看7-10節:「辯論已經多了,彼得就起來,說:諸位弟兄,你們知道神早已在你們中間揀選了我,叫外邦人從我口中得聽福音之道,而且相信。 知道人心的神也為他們作了見證,賜聖靈給他們,正如給我們一樣;又藉著信潔淨了他們的心,並不分他們我們。 現在為甚麼試探神,要把我們祖宗和我們所不能負的軛放在門徒的頸項上呢?」彼得見證 神為了使外邦人聽見福音,很久以前揀選了彼得,這事指著彼得向外邦人百夫長哥尼流,他的家人和朋友傳福音的事(徒11:3)。那時哥尼流雖然敬畏 神,卻未行割禮,但 神知道他相信耶穌的內心,就賜聖靈給他。這件事的含義為何? 神不管人是否行了割禮。徒10:34,35節記述,彼得的話:「我真看出,神是不徧待人,原來各國中,敬畏神行義的皆為主所悅納。」以前彼得都以為人必須行割禮以後,成為猶太人才可以作 神的百姓。但原來不在乎於民族和出身, 神都迎接外邦人作 神的百姓。並且,猶太人自己也知道,他們也不能完全守 神的律法, 神在得救的標準中除去了割禮和律法,如今猶太人卻要求外邦人為得救行割禮,這是不信 神和試探 神的罪。
因此,彼得作出怎樣的結論呢?請看11節:「我們得救乃是因主耶穌的恩,和他們一樣,這是我們所信的。」彼得的見證中反覆說「我們和他們一樣」。猶太人以為外邦人和他們一同相信耶穌,但應該不同;沒有割禮和律法的外邦人,不能作 神的百姓。不過,彼得說外邦人成為 神的百姓與猶太人並無分別,因為猶太人和外邦人都只是因著耶穌的恩典得救,成為了 神的百姓。為何只能因主耶穌的恩得救呢?因為主耶穌在十字架上受死和復活了,藉此完成了救恩。救恩並不是耶穌成就了99%,剩下1%靠人的努力去成就。這十字架的救恩之外, 神無要求人額外的條件,或某些別的。若 神給我們救恩的成績表,然後說要額外加添某些,那時我們靠自己無論如何都不能達到合格的底線,結果一生在絕望之中,最終只有死亡。慶幸的是除了救恩之外,要撇下一切的其它和某些。
猶太人一生以割禮和律法為自豪,而且實際上為了守律法付出了很多努力,只是他們這樣的努力和勞苦,並沒有增添到一點得救的可能,連0.1%都不能。為了得救人甚麼也不能作,最高的智商和華麗的包裝都不能幫助人得救,最重要是有否相信耶穌。使徒保羅是法利賽派中最熱心,比任何人都更熱情,對猶太教有無限的熱心(加拉太1:14),甚至他說按律法的義他是無瑕疵的(腓3:6)。但是當他明白藉耶穌在十架上受死和復活成就了救恩,他知道了一直以為對自己有益的,世上人的條件和自以為義的生活,如同糞土(腓3:8),因此他撇棄了這一切。保羅明白耶穌的福音是何等的完全,因此不能在福音中加添甚麼其它某些。
我們裏面都會有猶太人那樣的自豪和自以為義。有些人真的以為如同使徒保羅一樣,竭力過行義的生活才得救,直到遇見耶穌才得脫離。也有些人如同花花公子一樣生活,某一天讀聖經一次就領受救恩得救。也有一些人放棄補習和去玩樂的計劃,捨己參加靈修營就得著救恩。有些人因為太無聊沒事做,牧者邀請他就來,當作去郊外旅行,卻遇見了耶穌而得救。這樣來到耶穌那裏就得救,每個人都一樣得救。不過,人內心容易想,我同別人不樣的,事實上卻沒有分別,不在乎是這個人或 那個人,全部都只能因為主耶穌的恩典而得救。穿上日常的衣服,或者穿上名牌,用iphone的,或者android機的,藍領或白領,地盤工人,還是大公司的職員,全部都因為主耶穌的恩得救;我們明白這事的時候,不必再尋找某些。人以為除了耶穌之外有某些能使我們信仰生活更幸福,實在某些使我們人生感到沉重和疲倦,只單單靠耶穌的恩典過信心生活的人,才是擁有真自由和幸福。
第二, 巴拿巴和保羅的外邦宣教報告(12)。請看12節:「眾人都默默無聲,聽巴拿巴和保羅述說神藉他們在外邦人中所行的神蹟奇事。」巴拿巴和保羅述說 神在外邦人中所行的神蹟奇事,證明了不論猶太人或外邦人,都因主耶穌的恩得救。這都是基於彼得見證中外邦人哥尼流信主,實際上更多外邦人因主耶穌的恩得救的例子。由此可見,福音救恩不是理論,乃是 神實際上成就的工作和歷史。
第三, 雅各的總結(13-20)。雅各是當時耶路撒冷教會的最高領導,因此他的意見十分有份量。他首先論說彼得的見證,間接表達他支持彼得(14)。雅各引用舊約的預言顯明彼得的工作合乎 神的旨意。請看15-18節:「眾先知的話也與這意思相合。 正如經上所寫的:此後,我要回來,重新修造大衛倒塌的帳幕,把那破壞的重新修造建立起來, 叫餘剩的人,就是凡稱為我名下的外邦人,都尋求主。 這話是從創世以來,顯明這事的主說的。」這段經文是引用阿摩司書9:11,12節的說話, 神從大衛的後裔之中興起的彌賽亞不單只為猶太人,就是外邦人也可以參與神百姓的行列。
因此雅各的結論為何?請看19,20節:「所以據我的意見,不可難為那歸服神的外邦人;只要寫信,吩咐他們禁戒偶像的污穢和姦淫,並勒死的牲畜和血 。」雅各說為了外邦人得救而要求他們行割禮和守律法,這是叫他們沉重的負擔,一切的傳統和儀式不能成為叫人歸向神,卻加增痛苦,因此除去了在救恩以外加添的某些;不過,要禁戒外邦人崇拜偶像的污穢,姦淫,勒死的牲畜和血,這些事在外邦人社會中常常行,卻是摩西律法中禁止的。當時外邦人中有不少猶太人信待習慣持守摩西的律法,即使律法不是得救的條件,但得救的信徒中,要禁戒使別人跌倒的事,並且雖然靠主耶穌的恩得救,也不應隨便生活,在那墮落和敗壞的時代,要持守分別為聖的生活。
從以上眾使徒和耶路撒冷教會的決議中我們學習到兩件事。首先,有關救恩的真理絕對不能妥協和讓步。彼得和雅各的說話可能使法利賽派的信徒很辛苦,甚致有可能使他們離開教會,但彼得和雅各冒著教會可能失去一半以上信徒的風險,他們以生死的態度捍衛福音真理,他們是福音真理的戰士。另一件是與救恩沒有直接關係,就是以愛去服事和幫助人。馬丁∙路德曾說,在信心路上我們要不屈膝,比鐵更強。但關於愛人的事上溫柔,如同被風吹的蘆葦那樣柔軟,常常準備一切事上向別人讓步。
Ⅲ•給安提阿教會的信 (15:22-16:5)
請看22-24節:耶路撒冷教會揀選了稱呼巴撒巴的猶大和西拉與巴拿巴和保羅同去。於是寫信交給他們,內中說:「使徒和作長老的弟兄們問安提阿、敘利亞、基利家外邦眾弟兄的安。 24 我們聽說,有幾個人從我們這裡出去,用言語攪擾你們,惑亂你們的心。其實我們並沒有吩咐他們。 」耶路撒冷教會這樣打發人去安提阿教會,因為當時傳別的福音的人自稱從耶路撒冷教會來的,所以耶路撒冷教會藉猶大和西拉,顯露出那些人跟耶路撒冷教會沒有關係,那些人是假教師。耶路撒冷教會在信的內容中說「聖靈和我們定意」,表面看來耶路撒冷教會是人的聚會是,議會商議最後參考彼得和雅各的意見,作出了總結。聖經中沒有記錄聖靈說話,但實際上主持這議會的是聖靈,聖靈藉著耶路撒冷議會,親自除去了主耶穌的恩以外的某些,以致教會持守純正的福音真理。回顧歷史,福音在不同的時代受著不同的挑戰,如今也一樣,因為受宗教多元化的影響,教會中有人主張在別的宗教也有救恩,我們持守只因主耶穌的恩的福音工作,全完因為聖靈在作工。除祂以外,沒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徒4:12)。
收到信的安提阿教會有何反應呢?請看30,31節:「他們既奉了差遣,就下安提阿去,聚集眾人,交付書信。眾人念了,因為信上安慰的話就歡喜了。」只因耶穌的恩得救這個耶路撒冷教會的決定,給予了安提阿教會的信徒極大的安慰,那些因某些而信心搖動的外邦人信徒就得了堅固(32)。耶路撒冷議會的決定,清楚奠立外邦人宣教的重點,確定了福音不是單為猶太人,乃是為了普天下萬國萬民。
使徒行傳16章開始,彼得和雅各不再出現,由使徒保羅第二和第三次的傳道旅行為核心。福音傳到小亞細亞和歐洲,直到羅馬。萬一按猶太教信徒的意思,救恩是耶穌加割禮和律法,結果會如何呢?福音只能成為猶太民族的宗教,亦顯出福音在相信的人中是徧待人的。然而福音不徧待人,不論民族或民化,一切相信福音的人都可以得救。而且在教會中沒有了一切的徧見,可以合而為一。撒但想藉著別的福音浸透教會,阻礙福音的工作,但聖靈除去這挑戰,使福音的真理更明確的被奠定,福音工作更有力地擴張。
36-44節的經文記載保羅預備第二次傳道旅行的背景,也記錄了巴拿巴和保羅分開傳道的因由。請36看:「過了些日子,保羅對巴拿巴說:我們可以回到從前宣傳主道的各城,看望弟兄們景況如何。」這節經文告訴我們保羅第二次傳道旅行的目的,為要看望第一次傳道所建立的教會和弟兄們,但是發生了一件事,就是保羅和巴拿巴在帶著誰去的事上有分岐。巴拿巴想帶馬可去,馬可在第一次傳道旅行中與他們同行,但在旁非利亞的別加時馬可忽然回去耶路撒冷(徒13:13)。巴拿巴的別名是勸慰子,他想給馬可多一次機會。不過保羅反對,他認為中途甩底的人不可再帶去傳道旅行。保羅是一位誠實的人,過往又是律法上無瑕疵,可能因此他不能忍受不信實﹑甩底﹑背叛和中途反悔的人,巴拿巴也可能因此指責保羅,怎能這樣內心狹窄!保羅也反駁巴拿巴,做好叔叔怎能服事有力的福音工作!
請看39節:「於是二人起了爭論,甚至彼此分開。巴拿巴帶著馬可,坐船往塞浦路斯去;」若果我們看到這樣的場面可能會跌倒,但為何筆者路加記錄他們意見不合,各自帶不同的人去傳道這事呢?保羅和巴拿巴這樣偉大的使徒有人的過犯和弱點,筆著想顯明給我們看他們全都只因 神的恩典,他們都可以被 神使用。通過這樣短的記錄,我們看到雖然人有很多不足﹑過犯和軟弱,但 神的工作是叫萬事都互相效力,成就 神美善的工。
請看16:1節; 這樣第二次的傳道旅行展開了,保羅揀選了西拉為同工,先去到敘利亞和基利家一帶,堅固教會(39,41)。當保羅到達特庇和路司得之時,遇見一位門徒名叫提摩太,他可能是之前保羅傳道時,見過保羅被石頭打和受苦,之後決定成為了信徒。提摩太有誠實無偽的信心,路司得的弟兄也稱讚他(16:2)。保羅看出提摩太是合適傳道旅行的同工,就帶他上路。
保羅帶提摩太去傳道旅行之先為他行割禮,原因為何呢?3節:「保羅要帶他同去,只因那些地方的猶太人都知道他父親是希利尼人,就給他行了割禮。」保羅在15章中同主張行割禮的人以生死的態度大大爭論,但竟然在16章中幫助提摩太行割禮,似乎保羅處事無原則。然而這裏顯明保羅要去傳道的地方對象是猶太人,所以這事上於服事福音工作有益處。林前9:19-22:「我雖是自由的,無人轄管,然而我甘心作了眾人的僕人,為要多得人。向猶太人,我就作猶太人,為要得猶太人;向律法以下的人,我雖不在律法以下,還是作律法以下的人,為要得律法以下的人。向沒有律法的人,我就作沒有律法的人,為要得沒有律法的人,其實我在 神面前,不是沒有律法,在基督面前,正在律法之下。向軟弱的人,我就作軟弱的人,為要得軟弱的人。向甚麼樣的人,我就作甚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保羅為了拯救多幾個人,除了福音之外的一切皆向人讓步。
總括來講,巴拿巴和保羅捍衛福音真理,竭力與福音仇敵爭戰,藉此我們今日擁有純正的福音真理,就是只因耶穌的恩得救。我們也要在這個充斥虛假道理的時代裏,承擔捍為福音真理的職分和使命,作福音的守望者。同時我們都是因主耶穌的恩得救,所以我們渴望每一天主耶穌的恩典在生活中顯明出來。懇求 神在2015年興旺校園裏因主耶穌的恩得救的福音工作。
UBF Hong Kong Bible Study Materials
版權 © 2025 UBF Hong Kong.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