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國的奧秘

2024年 May 26日

馬可福音 4:1-34

信息

2024年 馬可福音 第6課                                                                                     5月26日 謝馬太牧者

經文 / 馬可福音 4:1-34
n金句 / 馬可福音 4:11

神國的奧秘

「耶穌對他們說: 神國的奧秘,只叫你們知道,若是對外人講,凡事就用比喻。」


今日經文讀到的三個比喻,都是跟種子有關。種子有生命,會成長,並且結實。又當人聽見 神的國時,自然反應是問:「在這裏?在哪裏?」(路17:21) 究竟「種子」跟「 神國」兩者有何關係,似乎叫人摸不著頭腦。但通過耶穌的比喻,曉得 神的國絕非海巿蜃樓,而是藉 神的話語種植和發大,不但能超越時空,更具有非凡影響。現在,讓我們都豎起耳朵,可以在聖靈光照下認識 神國的奧秘,並能過碩果纍纍的人生。

第一,耶穌用比喻教導他們許多道理 (1-9, 33,34)

請看第1節:「耶穌又在海邊教訓人。有許多人到祂那裏聚集,祂只得上船坐下。船在海裏,眾人都靠近海,站在岸上。」縱使福音工作面臨的挑戰不斷升級,除宗教領袖誣衊耶穌為鬼魔附身,連祂的家人也認為祂是患上失心瘋。然而,耶穌力排眾議,無論得時不得時仍竭力傳道;眾人也一窩蜂來「搶灘」,耶穌只得網約uber boat坐下。請看第2節上:「耶穌就用比喻教訓他們許多道理。」在(33,34)裏,同樣提及耶穌用很多比喻,甚至斷言說:「若不用比喻,就不對他們講…」何解耶穌鍾情於比喻,猶如人非卿不娶、非君不嫁呢?因著人的肉眼無法看見 神的國,要幫助他們深入認識和了解並不容易。今日是AI蓬勃發展的年代,不時會聽到「機械學習」等相關詞彙,即教導機器如何學習。例如:機械從沒有見過貓,當教它何謂「貓」時,非定義一系列「貓」的特徵,好像黑夜時兩隻會發青光的眼、有鋒利的爪、渾身毛茸茸、有四條腿、兼九條命…。如是者,大家會想起可愛的波斯貓,還是恐怖的怪獸呢?反之,乃是給它大量「貓」的圖片來自我學習。照樣,為使人好好認識天國,耶穌把平日生活中常見的事情作比喻,視像化地來闡述屬靈的觀點,好讓即使只有零基礎的外邦人也能掌握(3:8)。

此外,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第一個是一條魚的「魚」,第二個是漁夫的「漁」,意思是:「送魚給別人,只救一時之急;不如教會他怎樣捕魚,可解他一生之需。」喻指硬塞給人知識(填鴨式教育),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在耶穌短短三年半的傳道生涯中,難以把所有天上的事情全都告訴門徒,只能「照他們所能聽的,對他們講道。(33下)」有科學家指出儘管人類探索海洋已有數萬年,卻只繪製20%海底地圖,並認為太空旅行甚至比潛入海底還容易。天上的瑰寶比汪洋大海廣闊,惟有那些虛心晝夜默想 神話語的人才能有更大發現,並在日常生活中領略和明白更多。或許學習根據 神的說話獨立思考需要付上不少精神、時間和心力,但沒有這個過程,人就無法成長為出色的聖經教師,效法耶穌一樣純熟運用比喻去明白和講解福音真理。後來,使徒保羅經過深思熟慮,將「種子的比喻」極致昇華,完美演繹和回答「死人怎樣復活,帶着甚麼身體來呢?」(林前15:35)的撠手問題。因此,耶穌用比喻是盼望人們更仔細發掘和思考 神的話語。

接著,耶穌講述撒種的比喻。請看第3-8節:Listen!有一名農夫外出撒種,撒的時候有種子落在堅硬的路旁,飛鳥一句唔該都無就吞落肚;又有落在岩石土壤,雖火速發苗,但因沒有根,在日光浴下好快便燒焦;有的跌進荊棘叢裏,難以衝出重圍就不能結實。最後,有些種子鑽入泥層深厚、肥沃和鬆軟的好土中,便發芽、扎根、成長、結實,有三十倍,六十倍和一百倍。結束前,耶穌苦口婆心地說:「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為何耶穌再三強調要「」呢?當我上星期四在一處吃午飯時,從電視新聞中「聽」到2024年薪酬趨勢調查報告發表的消息,就連飯都不食…住,全神貫注各級公務員的增薪指標,皆因這事關重大,涉及我未來一年的財政收入,誇張啲講「呢鋪食粥食飯都係靠佢」。按(13),「撒種的比喻」是天國的入門課,也關係到人在未來能否蒙大福;那些對 神話語擁有正確態度和明白 神說話能力的人,可以過豐盛的生命。只可惜,人都以為耶穌只講咗一大堆「阿媽係女人」的說話,跟他們的期望有落差。當時,群眾中有的請了幾天悠長假期,專程從其他鄉鎮老遠趕來;有的就繳付昂貴金錢買黃牛,請人事先擔凳仔,霸頭位,聽故仔。如今,他們不禁會問:「吓!就係咁樣?這就是我仆心仆命來到的原因?」有些人甚至怒氣沖沖,大聲呼喊:「回水!回水!」

第二,耶穌解明撒種的比喻 (10-20)

請看第10節:「無人的時候,跟隨耶穌的人和十二個門徒,問祂這比喻的意思。」散band後,剩下耶穌的得意門生,他們是真正擁有屬靈渴慕的人,承認自己的不足而求耶穌指點迷津。(雅1:5)說:「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 神,主就必賜給他。」於是耶穌加開補底班。請一起讀第11,12節:「耶穌對他們說: 神國的奧秘,只叫你們知道,若是對外人講,凡事就用比喻,叫『他們看是看見,卻不曉得;聽是聽見,卻不明白;恐怕他們回轉過來,就得赦免。』」「 神國的奧秘」“The secret of the kingdom of God”是甚麼意思呢?一般來說,有特權的人才能獲取secret,國家機密更只有少數人可以知道。而對洩密者,都有嚴厲罰則,其中包括終身監禁及死刑。維基解密創辦人阿桑奇,就因在2010年流出大量美國機密文件而被通緝,多年需要躲藏在大使館內,隨後更被英國拘捕,至今仍有要引渡到美國受審的可能;但當中主要是揭發美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戰爭罪行。而曾在香港匿藏的斯諾登,也因踢爆美國大規模監控的稜鏡計劃(當中包括入侵香港中文大學的電腦)而成為難民。最近,也有澳洲前軍方律司竊取保密資料,披露軍隊濫殺平民的醜聞而遭判刑;反而涉事的十九名士兵至今仍在受查,逍遙法外。無疑,這些除反映了賊喊捉賊外,也傳遞出洩密者為了公義和重大公共利益所付上的高昂代價。

同樣,耶穌為把 神國的奧秘賜給世人,也甘願道成肉身毅然行走十字架的路。(提前3:16)說:「大哉,敬虔的奧秘!無人不以為然,就是神在肉身顯現,被聖靈稱義,被天使看見,被傳於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在榮耀裏。」當人意識到耶穌是聖潔的 神,自己卻是罪人,並承認耶穌是唯一的義而悔改時,人的罪得蒙赦免, 神的國就臨到心中。原本只有等候滅亡絕望的罪人, 神國的奧秘竟被傳至耳中,這是何等大的特權和福氣呢!可是,人容易歸咎於 神沒有讓他們經歷祂,主張「看是看見,卻不曉得;聽是聽見,卻不明白」,便認為是 神想要阻撓人獲得饒恕;但 神的旨意恰恰相反,乃是懇切盼望人得救贖。耶穌講這比喻的目的,是為要糾正和指出問題在於人聽 神說話的態度,與及提醒人 神國奧秘的價值;假如人「心地」不夠好,就會錯失迎接耶穌恩典的機會。領受罪得赦免是 神國的奧秘,只有人的罪蒙寬恕時,才能擺脫內疚和羞恥,擁有真正的喜悅與平安。

耶穌視跟隨祂的為自己友(3:35),而非局外人,就樂意同閨密私下分享。請看第14節:「撒種之人所撒的就是道。」在此表明人人平等,有著聽 神說話的機會。請看第15節:「那撒在路旁的,就是人聽了道,撒但立刻來,把撒在他心裏的道奪了去。」顧名思義,路旁指著硬化了的地。就如肝硬化是因肝臟長期受損,導致肝纖維組織增加,變得愈來愈硬,最後也大大提高患肝癌風險。撒但也化身為hungry bird,為奪走人心裏的道而用盡一切揦鮓手段,可能是憶起過去的經歷和傷痕,讓人懷疑 神的愛;扭曲聖經的誡命,誤會 神要剝削和限制人的自由,從而叫人硬心起來,繼續勞役人。但正如硬化的肝在合適的治療下仍有變軟的可能,信徒若肯向 神呼求,路旁地也必被逆轉(結36:26)。請看第16,17節:「那撒在石頭地上的,就是人聽了道,立刻歡喜領受,但他心裏沒有根,不過是暫時的,及至為道遭了患難,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石頭地的特徵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彷彿因誤會而結合,又因了解而分開。然而,患難和逼迫就如燦爛的紅日,在光合作用下製造出食物(葡萄糖)和氧氣,使植物生長。因此,患難和逼迫並非元兇,它們能淨化人的虛假盼望,撿走人裏頭隱藏的石頭;真正問題乃是沒有根。然而,當人願意作出小小的信仰決志,遵從 神的說話時,根就會滋長。儘管這些決志看來十分微小,兼埋在地底看不見;但隨著時間根就變得強壯、不動搖,使人成長為堅定的門徒(西2:6,7)。

請看第18,19節:「還有那撒在荊棘裏的,就是人聽了道,後來有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和別樣的私慾進來,把道擠住了,就不能結實。」這裏提到阻礙人結實的三叉「棘」,首先有世上的思慮。信徒在與人比較時,容易生出思慮,但即使改變生活環境和條件,仍不能真正解決人思慮的問題。聖經教導思慮源於缺乏信心,倚靠眼前的事物過於 神。當思慮來襲時,真正解決方法是禱告(腓4:6,7; 彼前5:7),並過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的生活(太6:33)。錢財怎樣迷惑人呢?就是欺騙人擁抱財富才會幸福,遂叫人陷入貪婪,不但奪去人事奉 神的渴慕,甚至引誘人慢慢放棄聽道;然而,錢並不能幫人買到永生(提前6:9,10)。最後,別樣的私慾指著人對其他事物的慾望;起初,這些私慾似乎為人帶來短暫滿足和益處,但好快就原形畢露,生出罪來;罪長大後,就結出死亡的果子(雅1:15)。如何能除掉這些纏繞人的荊棘雜草呢?藉 神的說話就可以。不難發現,在此消彼長的原則下,當 神的道在人生命中不斷進來時,人內心的思慮、錢財的吸引力,以及對私慾的追求就大大減少,甚至消失;因此,道在人生命裏成長極之重要。

請一起讀第20節:「那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聽道,又領受,並且結實,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為了結實,人的心需要被培育為好土。而「好土」的心便是「人聽道,又領受」。簡單而言,就是一顆順從和悔改的心。「順從」和「悔改」並不是一個叫人負擔的詞;相反,它是聖經中最奇妙的詞語之一,(路3:8上)說:「你們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雅1:21)也說:「所以,你們要脫去一切的污穢和盈餘的邪惡,存溫柔的心領受那所栽種的道,就是能救你們靈魂的道。」在舊約創世記裏,便記載以撒在一次嚴重饑荒時想下埃及,但他因順從 神的吩咐沒有離開使命之地, 神就祝福他好土的心,連地土也好過來,破紀錄有百倍的收成,超乎他的想像。雖然馬丁路得是個充滿過犯的罪人,卻想以嚴格修道士的生活來得贖;但後來當他用心研究聖經,發現和迎接「義人必因信得生」(羅1:17)的奧秘,仰望耶穌的十字架,不再依靠自己的力量和善行,憑信心向 神悔改時;不單以往他最不喜歡聖經中關於悔改的經文,頓時成為了他最大的安慰,他更領受救恩而來的大喜樂。不僅如此,在宗教改革上,他連番經歷 神的同在和幫助,成為教會的祝福,結出飽滿的果子。祈求 神也幫助我們可以擁有「好心底」,得享三十倍、六十倍、一百倍的大豐收。

第三,種子生長和芥菜種的比喻 (21-34)

請看第21,22節:「耶穌又對他們說:人拿燈來,豈是要放在斗底下,底下,不放在燈台上嗎?因為掩藏的事,沒有不顯出來的;隱瞞的事,沒有不露出來的。」或許當時有人諗,耶穌用比喻是「懶神秘」。但耶穌解釋比喻絕非像國產凌凌漆中的太陽能電筒,有光才會著般「搵笨」,即使人何等努力也永遠無法尋見;而是以最高效能,好像燈放在燈台上,要照遍每個角落,將掩藏和隱瞞的事,都表露無遺。就如(提前2:4)說:「祂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相反,假如人缺乏屬靈的渴望,便尋找不到 神的國。請看第24,25節:「又說:你們所聽的要留心。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並且要多給你們。因為有的,還要給他;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

接著,耶穌講說種子生長的比喻,這是馬可福音獨有的。請一起讀第26-29節:「又說: 神的國,如同人把種撒在地上。黑夜睡覺,白日起來,這種就發芽漸長,那人卻不曉得如何這樣。地生五穀是出於自然的:先發苗,後長穗,再後穗上結成飽滿的子粒。穀既熟了,就用鐮刀去割,因為收成的時候到了。」在比喻中,農夫一旦播下種子,就好夢正酣,因他知道種子有生命,從沒有質疑種子能否成長。他亦曉得大自然規律,種子生長必須按部就班,而非一蹴而就。所以,他所做的就是忠誠竭力撒種(26),與及耐心等候穀物成熟一刻便收割(29)。因著這顆信心,耶穌不論身處何方:會堂、屋子、山上、海邊,就是何時何地也奮力傳講 神的道。有時候,信徒或會因看不見傳福音帶來的實際果效而感到灰心,有時又會因急躁而不但自己受壓,亦給別人帶來負擔。然而,保護以色列的 神,也不打盹,也不睡覺(詩121:4)。儘管看不見絲毫證據,當信徒竭力教導 神的話語, 神的國就會成長,如同若非天文學家提倡,我們也不知道原來宇宙正在加速膨漲一樣。 神說話的種子撒在那裏, 神的國就長在那裏。

隨後,耶穌講多一個比喻,請看第30-32節:「又說﹕ 神的國,我們可用甚麼比較呢?可用甚麼比喻表明呢?好像一粒芥菜種,種在地裏的時候,雖比地上的百種都小,但種上以後,就長起來,比各樣的菜都大,又長出大枝來,甚至天上的飛鳥可以宿在它的蔭下。」耶穌指出 神的國開始時很小,甚至小得可憐,以至大多數人都藐視和忽略;卻會逐漸壯大,並對整個世界產生巨大影響。面對時代巨輪急速滾動,世界瞬息萬變,服侍查經和栽培少數門徒的工作也似乎太微不足道,不能改變甚麼。但這正是耶穌迄今為止,傾出所有來做的事。延世大學創辦人,賀瑞斯·格蘭特·安德伍德傳教士在1885年前往韓國。那時,他看不到任何 神國的跡象。他在禱告中說:「主啊,此刻甚麼也看不見。主啊,你把我栽在這片貧瘠、連一棵樹都長不高的土地上,只能看到黑暗,與及被迷信束縛的韓國人……然而,主啊!我會順服。當我們謙卑時,祢就展開工作,並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片土地會成為一片祝福之地。

總括來說,沒有人可以改變一個人(包括自己),也沒有人可以興起主的門徒,作別人的祝福。但若然人聆聽和領受 神的說話, 神的國便首先臨到內心;又當順服 神憑信心撒下 神話語的種子,它便會自行生長,並要拓展至全世界。祈求 神幫助我們時刻擁有好土的內心,忍耐著結實,可以更深認識 神國的奧秘,不但拯救自己,也能搭救靈魂,結出飽滿的子粒。

 

 

 


UBF Hong Kong Bible Study Materials

版權 © 2025 UBF Hong Kong.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