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馬太福音 第13課
n經文 / 馬太福音 12:1-21
n金句 / 馬太福音 12:20
UBF Hong Kong Bible Study Materials
版權 © 2025 UBF Hong Kong. 版權所有.
2015年 馬太福音 9月6日(Ⅱ部崇拜) 鄒彼得牧者
經文/馬太福音12:1-21
金句/馬太福音12:20
「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等他施行公理,叫公理得勝。」
本段經文記載了在不同的安息日裡,分別發生的兩件事,耶穌和門徒經過麥地,門徒掐了麥穗吃被法利賽人誹難,以及耶穌在會堂裡,醫治一隻手枯乾的人。法利賽人指出這兩件事是行了安息日律法上禁止的事,定人違背律法的罪。耶穌無因為他們的指責而畏懼,耶穌對這些事的看法不同,教導人律法的精義和 神的心意為何,乃是憐恤慈悲,「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燈火,祂不吹滅」。祈求主幫助我們學習主的慈悲憐憫,實踐出 神這樣的愛。
請看1節:「那時,耶穌在安息日從麥地經過,祂的門徒餓了,就掐起麥穗來吃。」一直跟隨耶穌的門徒,常常受各樣實際的訓練,經過麥地時門徒很餓,不自覺地伸手掐起麥穗來搓著吃。門徒正津津有味地吃著麥粿巴時,忽然聽見快門聲「咔嚓咔嚓」,法利賽人手中拿著最新的智能手機,拍下了門徒在安息日在麥地掐麥穗的照片,立刻分享到法利賽人的facebook 群組裡,並且即時裁決門徒,說:「看哪,你的門徒作安息日不可作的事了!(2)」意思是耶穌的門徒違背了安息日的律法。法利賽人看門徒在安息日這樣做很有問題,看摘麥穗如同收割一樣,是安息日不可作的工。這樣看來,門徒手摘麥穗是收割,用手搓著吃是打穀和吹走糠粃那樣在工作。法利賽人論斷和定門徒的罪,他們豈能違背安息日這樣重要的律法。門徒因為法利賽人的話,感到尷尬和窘迫。
那時耶穌怎樣為門徒辯護呢?3-7節裡,耶穌引用了大衛和祭司的例子,說明了門徒即使這樣行了,也沒有犯罪。在撒上21:1-6裏,大衛逃避掃羅去到挪伯地,大衛和跟從他的人一直行走,餓了三日。大衛為了跟從的人去求祭司長亞希米勒給他食物吃,但是祭司長除了陳設餅和獻給 神的食物之外別無其它食物。陳設餅是放在聖所的桌上供奉的,按以色列十二支派的數目獻給 神。照律法所記,安息日過了之後,除了祭司長沒有人能吃陳設餅(利未記14:5-9)。但是亞希米勒將分別為聖的陳設餅給了大衛和跟從他的人。亞希米勒絕對不會不清楚,陳設餅只能給祭司長吃的規列,但為何他仍然將這餅給了大衛和跟從他的人呢?因為他明白 神慈悲憐恤的心,他知道大衛行義卻受逼迫,生命瀕臨死亡邊緣,為了保護行義受逼迫的,他重視和保護這樣的生命,行為上違背律法,把陳設餅給了大衛。雖然亞希米勒違背律法,但 神卻接納和寬恕了他,不看為有罪。耶穌這樣以 神的歷史為據為門徒辯護,因為耶穌同樣重視門徒的生命,了解門徒現在極之飢餓的情況。
神將律法賜給人,不是為了限制人,律法的基本精神是慈悲憐恤。申命記23:25節「你進了鄰舍站著的禾稼,可以用手摘穗子,只是不可用鐮刀割取禾稼。」律法中也有關貧窮的人把身上的衣服作了當頭,即向別人借錢的抵押品,債主也要在日落之前把當頭還給欠債者,免得他們因衣不蔽體受苦。律法和規例是為人而設立,倘若這秩序倒轉了,人被律法和規列所限制,這是本末倒置的謬誤。
耶穌又以在安息日在殿裡工作的祭司為例,說明律法上也有例外。請看5節:「再者,律法上所記的,當安息日,祭司在殿裡犯了安息日還是沒有罪,你們沒有念過麼?」祭司在安息日為獻祭給 神做了許多事,也要宰殺羊羔和牛,剝皮和放血,燒柴生火,把肉燒在壇上,之後要清潔祭壇等等。這些都是違背安息日工作的事,祭司在殿裡犯了安息日,還是沒有罪。為甚麼呢?祭司在安息日獻祭,他們在聖殿事奉 神,這越過安息日的律法;事奉聖殿時安息日的律法在祭司身上無效力。耶穌在這裡說:「但我告訴你們,在這裡有一人比殿更大(6)。」耶穌比聖殿更大。歌羅西書2:9記述「因為 神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地居住在基督裡面。」耶穌是來到世上的 神,門徒在比聖殿更大的耶穌裏面,承擔服事 神的工作,他們越過安息日的律法,不被看為有罪。
法利賽人不清楚 神賜給人律法的精義,只是跟隨傳統和長老的遺傳,將律法的規例加諸於耶穌的門徒身上,看他們是犯了安息日的大罪人。耶穌提醒法利賽人, 神的內心如何和律法的基本精神為何。請看7節:「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你們若明白這話的意思,就不將無罪的當作有罪的了。」法利賽人只是肉體上服事 神,其實不知道 神真正想要的是甚麼,他們內心沒有慈悲憐恤。 神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法利賽人向 神獻上很多祭祀,也有向宗教儀文的熱心,可惜他們不知道 神。 神盼望人成為從心底裡愛 神的人,雖然現實上或許有不足,但愛 神,以 神的心意去服事別人,而不是隨從自己的意思去過事奉 神的生活。
何西阿書6:6這樣說:「我喜愛良善,不喜愛祭祀;喜愛認識 神,勝於燔祭。」意思不是不必獻燔祭,卻是 神盼望人通過獻上燔祭,認識 神;這才是獻祭給 神本來的目的。 神是慈悲的 神,為此差派了獨生子耶穌基督來世上,成為了普世萬民生命的救主。所以藉著祭祀學習 神的慈悲憐恤,這樣犧牲為要拯救受死的罪人,人向這位 神築感謝的壇,這是真正的崇拜,也是安息日律法的本質。
這裡耶穌有何結論呢?請看8節:「因為人子是安息日的主。」這句話的意思是,耶穌在起初定立安息日,是設立安息日誡命的那一位,祂才最清楚安息日真正的精神。所以耶穌講論安息日的事最正確。我們跟從和事奉安息日的主 – 耶穌,這是持守安息日最正確的方法,可以真正享受安息日的平安。
請看第9節:「耶穌離開那地方,進了一個會堂。」另一個安息日,耶穌進會堂,哪裏有枯乾了一隻手的人。一隻手枯乾的人日常生活有很多不便,工作和活動也有很多限制,因為一隻手枯乾了,他的內心也枯乾,整個人生也枯乾。這人的人生很消極,內心充滿黑暗,深深不忿,也有命運主義和絕望。他害怕別人的看法,常把枯乾的手藏在衣袋裡,現在也坐在會堂一個角落,垂下頭,只期望從耶穌而來的安慰。
耶穌一看見這人,就憐恤他,想立刻幫助他。那裡卻有人想利用這個人來控告耶穌,打擊耶穌的工作,以這個一隻手枯乾的人為餌:「有人問耶穌說:安息日治病可以不可以?意思是要控告他(10)。」耶穌知道他們內心的動機,所以感到又憂愁又忿怒(可3:5),不過,耶穌連這樣內心可怕的人也憐恤,反而慈悲地向他們解釋,懷抱一切受苦的人。
請看11,12節:「耶穌說:你們中間誰有一隻羊,當安息日掉在坑裡,不把他抓住,拉上來呢?人比羊何等貴重呢!所以,在安息日作善事是可以的。」若真正遵守律法,又仔細執行律法中的一點一劃,沒有人在安息日把掉在坑裡的羊拉上來。然而實際上,法利賽人看見自己的羊在安息日掉在坑裏,他們二話不說,也不用思考這樣做是否違反安息日,立刻就把羊從坑裡拉上來。因為羊是他們的財產,為了個人的利益,保障自己的財產不受損失,他們完全不用理會安息日的規例。這樣的行為是何等的假冒為善哩!
耶穌說,人比羊何等貴重呢?人人都重視自己的羊,但法利實人不看一隻手枯乾了的人是屬自己的羊,不關心,也無心幫助這人。耶穌反問他們,重視自己的牲畜,無論如何,任何日子都要立刻拯救;這樣對於一個比牲畜更寶貴的生命,為此在安息日也要醫治和拯救。耶穌的結論是「所以安息日作善事是可以的(12下)。」
耶穌為顯明給眾人看,怎樣才是遵守安息日的律法,於是向一只手枯乾的人說:「伸出手來!他把手一伸,手就復了原,和那隻手一樣(13)。」耶穌不是不知道祂這樣做會遇上怎樣的危機,但祂為了挑戰沒有 神的慈悲和憐憫的眾人,因此故意在安息日,公開醫治患病的人。本來因為一隻手枯乾了,在黑暗﹑憂愁﹑痛苦﹑孤獨﹑命運主義之中的這人,他的手復了原,他有極大的驚喜,這一刻是他人生最幸福快樂的時候,他真正迎接了安息日。他因為太喜樂,屢次自摸這隻手,又用雙手拍掌唱歌,指揮音樂讚美 神,雙手合十向 神祈禱;枯乾的手復了原,他的人生也復原了;這是何等喜樂和感恩的事哩!一直因為被律法限制生活的,連在安息日呼吸都感到窘迫和沉重的,因為完全了律法的耶穌臨到,恢復了律法的真正精神,可以享受到真正的安息。
這一刻,法利賽人也應該要悔改,然而他們的反應如何呢?請看14節:「法利賽人出去,商議怎樣可以除滅耶穌。」法利賽人看見這事,不單無感謝和喜樂,他們因為自尊心受損,就商議怎樣殺害耶穌。人不想悔改的時候,內心變得更剛硬,所以想人生裡除去耶穌。耶穌知道他們的內心,就離開那地方往別處去,許多人 跟著祂,祂也醫治和幫助其中有病的人(15)。耶穌沒有停止在安息日作善事,卻囑咐人不要給祂傳名,耶穌只關心 神的旨意成就。
筆者馬太看見耶穌這樣的形象時,他深深被感動,想起了先知以賽亞的話,以賽亞書42:1-4節,有關主的僕人的歌,也是描述彌賽亞的說話。請看18-21節:「18看哪!我的僕人,我所揀選,所親愛,心裡所喜悅的,我要將我的靈賜給他;他必將公理傳給外邦。19他不爭競,不喧嚷;街上也沒有人聽見他的聲音。20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等他施行公理,叫公理得勝。21外邦人都要仰望他的名。」
第一, 耶穌是 神親自揀選,所親愛,心裡所喜悅的僕人(18上)。耶穌知道 神的心,祂為了完成 神拯救罪人的救贖工作而來到世上。雖然耶穌與 神同等,但祂沒有隨從己意作工,祂降卑自己,擁有僕人的形體,跟從 神的話去承擔使命。約翰福音17:4裏耶穌禱告說:「我在地上已經榮耀祢,祢託付我的事,我已成全了。」耶穌教訓人,又栽培門徒,受了許多的苦難,被釘在十字架上受死,這一切都為成就 神的旨意,使 神得榮耀。詩篇40:8也這樣描述:「我的神啊!我樂意照祢的旨意行,祢的律法在我心裡。」
第二, 耶穌靠著聖靈,將公理傳給外邦(18下)。這裡「公理」的英文是Justice,指著 神的審判。外邦人不曉得真理,只隨從肉體的情慾和私慾生活,最終因罪必受 神的審判。法利賽人以這樣的外邦人為罪人,不能與他們相交。但是耶穌來到世上,將 神的話教導外邦人,使他們知道犯罪之後必有 神審判,好叫他們從罪中回轉,行走得生命的道路。為此, 神藉耶穌將聖靈賜給人,「祂既來了,就要叫世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約16:8)。」
第三, 耶穌是溫柔謙卑(19)。請看19節:「他不爭競,不喧嚷;街上也沒有人聽見他的聲音。」世人以為聲音大,才可以在爭競上壓倒對手,可以在任何以上先聲奪人,得著成功。法利賽人不斷與人爭競,耶穌卻不爭競,不喧嚷,只做 神的工作。耶穌是來到世上的 神,應該認出和迎接耶穌的宗教領袖,卻沒有迎接耶穌,這時耶穌因為有屬靈上的權柄,可以與他們爭競,但耶穌卻溫柔地以真理幫助他們,把他們交託給 神;那時耶穌能夠以溫柔謙卑的心承擔 神的使命。耶穌安靜地承擔 神的救贖工作。同時,喧嚷的人為要顯出自己,這是大聲的目的和重點。因此以自己為中心的時候,內在外在都很嘈吵,這樣的人所到之處,總是吵吵鬧鬧和發生爭執。耶穌卻不為顯出自己作工,只為 神要祂成就的事上專心。耶穌囑咐人不要給他傳名,只要低調地作工。
第四, 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20)。耶穌對因罪受苦的靈魂有怎樣的內心呢?請看20節:「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等他施行公理,叫公理得勝。」這裡「蘆葦」代表軟弱,但壓傷的蘆葦,連蘆葦都不如。當時猶太人用蘆葦來最笛子,但壓傷的蘆葦不能用,只會被折斷。將殘的燈火因為油快用盡了,光不夠亮,快要熄滅了,因為無油就燒著燈芯,發出臭味,倒不如快快吹滅。壓傷的蘆葦和將殘的燈火是完全無用的,人本來被創造為修理和看守,治理全地,能征服和開拓的自立者。但因為罪,內心患病,成為如同壓傷的蘆葦,將殘的燈火一樣無用。即使外表看來正常,內心卻因為罪而軟弱無力,也容易受傷和被引誘;這世上軟弱無力的人就立即被折斷﹑吹滅,社會中被淘汰。
耶穌來到世上,拯救了很多好似壓傷的蘆葦和將殘的燈火一樣的人,使他們活過來,可以成為傳揚福音,作世上的鹽和光的僕人。耶穌以慈愛醫治如同壓傷的蘆葦一樣的撒瑪利亞婦人,拯救她患病的靈魂。耶穌探訪好似將殘的燈火那樣的三十八年患病者,問他說:你要痊癒麼?恢復他得醫的盼望,使他成為新造的人。耶穌呼召了如同壓傷的蘆葦和將殘的燈火一樣的稅吏利未為門徒,藉著同全世界的人都感到負擔的稅吏一切生活,三年半裡醫治他內心的病,栽培他成為擁有主慈悲憐恤,屬 神的僕人。耶穌保護﹑包裹和醫治壓傷的蘆葦,使它成為堅固的蘆葦,也將聖靈的油膏抹將殘的燈火,使它成為有力燃燒起來的烈火。
耶穌的門徒也一樣是壓傷的蘆葦和將殘的燈火;耶穌卻揀選了這樣的門徒,栽培他們成為將來第一世紀,點起福音的光,照亮全人類的聖徒。這樣看來,即使如同壓傷的蘆葦和將殘的燈火那樣的,只要得到耶穌的照顧,都可以成為堅固的巨木和燃燒的烈火。林前1:27,28「 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神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那無有的,為要廢掉那有的。」對於我們來講,我們不要看自己現在的情況,如同壓傷的蘆葦,有很多傷痕,又像快要熄滅的燈火,只想到從自己不可能有甚麼好事做出來,反而我們要思想主耶穌,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燈火,祂不吹滅,主必醫治我們,叫好像壓傷的蘆葦的我們變成剛強,終於成為懷抱多人的屬靈巨木。主必以聖靈的油膏抹我們,注滿我們的內心,那時我們可以成為燃燒這時代發光的烈火。
總括來講,律法的基本精神是對人慈悲憐憫,這是 神的要求,我們從 神學習體恤別人,深深的愛和向人施憐憫,過於靠個人的能力或材幹,固守規條和儀文。我們向人施慈悲和憐憫,當中有 神的旨意和改變人的能力,可以結出 神喜悅的果子,使我們得著極大的滿足和喜樂。耶穌憐恤如同壓傷的蘆葦一樣的靈魂,承擔服事他們到底,這位耶穌裡任何人都有盼望。祈求主幫助我們學習這位慈悲憐憫的耶穌,使我們可以成為醫治任何患病受傷靈魂的門徒。求主幫助我們新學年邀請和服事一個靈魂,從中深深學習主耶穌的慈悲憐恤。
UBF Hong Kong Bible Study Materials
版權 © 2025 UBF Hong Kong. 版權所有.
其他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