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好在那裏傳道

2013年 Mar 10日

馬可福音 1:29-45

問題紙

2013年 馬可福音 第3課

經文 / 馬可福音 1:29-45
金句 / 馬可福音 1:38

我也好在那裏傳道

  1. 耶穌如何醫治害熱病的西門岳母呢(29-31)?
    天晚日落時,有何等多的人來到耶穌跟前呢(32,33)? 耶穌的醫治能力如何被彰顯呢(34)?
  2.  

  3. 耶穌如何開始新的一天呢(35)? 我們通過耶穌的禱告生活學習甚麼?
  4.  

  5. 門徒對耶穌說甚麼(36,37)? 為何這時耶穌向門徒說要往別處去呢(38,39)?
  6.  

  7. 有一個長大痲瘋的來求耶穌甚麼(40)? 試想他因長大痲瘋而來的痛苦,與及他對耶穌的信心。
  8.  

  9. 耶穌如何表達到他的愛心,並怎樣潔淨他呢(41,42)? 耶穌將甚麼方向給他呢(43-45)?

UBF Hong Kong Bible Study Materials

版權 © 2025 UBF Hong Kong. 版權所有.

我也好在那裏傳道

2013年 Mar 10日

馬可福音 1:29-45

信息

2013年 馬可福音 第3課                                                  3月10日(第Ⅱ部信息)

經文 / 馬可福音 1:29-45
金句 / 馬可福音 1:38

我也好在那裏傳道

「耶穌對他們說:“我們可以往別處去,到鄰近的鄉村,
我也好在那裏傳道,因為我是為這事出來的。”」


上星期信息裏,耶穌呼召在加利利打魚的西門、安得烈、雅各和約翰,將偉大的盼望和豐盛生命之路賜下,「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他們就撇下魚網,跟從耶穌。耶穌在安息日裏進入迦百農會堂教訓神的道,眾人因耶穌有權柄和新鮮味的說話而感動,污鬼也被趕走。眾人都驚訝,彼此對問說:「這是甚麼事?是個新道理啊!他用權柄吩咐污鬼,連污鬼也聽從了他。」耶穌的名聲就傳遍了加利利的四方。在今日經文裏,有許多人帶著一切害病和被鬼附的來到。在傍晚時份,耶穌仍然接待他們,醫治他們,並趕走許多的鬼。在翌日清早,眾人又來尋找耶穌幫助,那時耶穌說:「我們可以往別處去,到鄰近的鄉村,我也好在那裏傳道,因為我是為這事出來的。」祈求主幫助我們通過耶穌的生活,學習在這時代中我們當盡力作的是甚麼事。

Ⅰ‧治好許多病人的耶穌 (29-34)

請看第29節,「他們一出會堂,就同著雅各、約翰,進了西門和安得烈的家。」耶穌在安息日裏到會堂教訓神的道,趕走附著人的污鬼後,就與雅各和約翰到了西門和安得烈的家。可能西門和安得烈那日沒有來到會堂崇拜,所以耶穌前去探訪他們的家。耶穌進了西門的家,看見西門的岳母正害熱病躺著。在路加福音4:18,西門的岳母害熱病甚重。西門岳母發高熱體溫超過攝氐39度,如果連續幾日如此,就有生命危險。耶穌怎樣醫治西門岳母的熱病呢?請看第31節,「耶穌進前拉著她的手,扶她起來,熱就退了,她就服事他們。」在路加福音4:39,耶穌斥責熱病,這暗示她的熱病並非自然,而是從魔鬼而來。魔鬼使西門岳母因女婿只顧跟從耶穌,不顧家庭和自己的女兒,而爆發熱病,也對耶穌生出不信和埋怨。今天也有許多事叫人害熱病,因人無禮的說話,叫我們感到受冤屈的事,事不如意等都叫人害熱病,躺著痛苦呻吟。無人知道西門岳母害熱病的背後原因有魔鬼勢力,但耶穌知道她害病的源頭,就以說話斥責那病,並以憐恤的手拉著她,扶她起來,熱就退了。西門岳母開始有臉色,恢復力量。她因耶穌愛的手醫好她而非常感謝,以加利利海鮮煮了幾道名菜,白灼蝦、薑葱蟹、炒花螺來服事耶穌和門徒,又用最靚的茶葉泡茶給他們。

請看第32-33節,「天晚日落的時候,有人帶著一切害病的和被鬼附的,來到耶穌跟前;合城的人都聚集在門前。」當時有許多人害各樣的病受苦,但沒有醫生醫治他們,他們又因羅馬的壓制處貧窮之中。有癱瘓病,大痲瘋病,還有患血漏病的,眼瞎、耳聾、口啞、手枯乾,更有許多被鬼附著的,被自己不情願的勢力所控制。有人帶著這些害病的和被鬼附的來到耶穌跟前。合城的人都聚集在門前,西門家的門口頓時變成如同醫院的急症室,充斥等候接受治療的人。

雖然今天的醫學比過往昌明,然而病人數目卻沒有減小,一些疾病離開了人,但也有許多新的病症出現。廣告中有不少部份是藥物廣告,除傷風感冒,呼吸道疾病哮喘、鼻敏感,又有腸胃病,胃痛,年紀大而來的關折炎、五十肩。貧窮地方的疾病許多因營養不良所致,但營養過剩又出現高膽固醇所引致的心臟病,肥胖症。現代社會裏許多人因工作壓力、環境和食物質數下降而患癌。在節奏急促,競爭激烈的社會裏,精神病人人數激增,據估計每三個人有一個患抑鬱症。還有躁狂症、焦慮症、失眠、強逼症、過度活躍症。校園年青人外在看來健康,但內在也隱藏著各樣肉體上和靈魂上的疾病。有人因情慾和淫亂而患病,有人因憎恨和嫉妒而患病,有人因心靈受傷痕而淌血;有人入讀了著名學府後,感到人生虛無和徬徨;也有人在群眾中感到孤獨,沒有真正的朋友;有人因不能入讀理想的學科而自卑,心靈受壓傷而生出忿世嫉俗,有人因遇上困難而患癱瘓病,人生變得虛無和懶惰,受命運和失敗主義所支配;有人患上依賴別人的王子公主病;有人患不信神的疑惑病,要與神同等的驕傲病。疾病深深影響我們的人生,不但叫患者個人受苦,也叫他身邊的人受苦。當人患病時也失去一切意慾和盼望,心靈變得黑暗,被命運主義所捆綁。疾病使人過不幸的人生。

我們怎樣能從一切的疾病中得醫治呢?請看第34節,「耶穌治好了許多害各樣病的人,又趕出許多鬼,不許鬼說話,因為鬼認識他。」這句說話表明沒有一種疾病是耶穌所不能醫治的。耶穌能醫治各式各樣的疾病,也願意醫治我們。這位耶穌成為我們患病之人的最大盼望。我們不能得醫治是因為我們不相信耶穌的能力和愛。我們常因絕望而限制耶穌的能力。絕望是最可怕的疾病,叫人死亡,失去所有得救的可能。我們來到耶穌那裏,耶穌必醫治我們一切的疾病。耶穌醫治一切害病的人,不單耶穌擁有能力,也因為耶穌愛和憐恤我們患病的人。耶穌沒有因患病的人太多,而一次性集體地醫病人。在路加福音4:40,「耶穌按手在他們各人身上,醫好他們。」耶穌深深了解我們每一個人的痛苦,以愛醫治我們心靈的疾病。耶穌是創造我們每一個的主,祂清楚知道我們每一個人,本照著神的形像被造,擁有聖潔的人生,但因著罪的疾病使我們軟弱,變得自私和自我中心的。耶穌沒有因而厭棄我們,反而憐恤我們,所以他沒有顧念自己身體的疲倦,在天晚日落收工時份,仍然醫治來到求醫的人,也從污鬼勢力中拯救我們。「他代替我們的軟弱,擔當我們的疾病。」(太8:18) 最終,耶穌在十字架上擔當我們的罪惡,藉著傾流寶血,使我們從罪得自由。感謝讚揚耶穌基督,醫治因罪患病的我們,使我們能過充滿光明、幸福和自由的生活。祈求主繼續在我們中間成就醫治的工作。

Ⅱ‧我是為這事出來的 (35-39)

請看第35節,「次日早晨,天未亮的時候,耶穌起來,到曠野地方去,在那裏禱告。」耶穌怎樣開始新的一天呢?耶穌在天未亮的時候起來,到了曠野地方去,在那裏禱告。在前一天的安息日,耶穌從早上講道,到下午探訪西門一家,在傍晚又醫治許多病人。耶穌與我們一樣擁有肉身,祂是多麼感到疲倦呢!但耶穌在第二天清早起來,到曠野地方,藉著禱告開始新的一天。所謂「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藉著禱告開始新的一天,使我們擁有屬靈秩序和智慧,能順從神旨意生活。耶穌在禱告中得聽見神的聲音,並確認神盼望耶穌所做的工作。耶穌並不因許多人來求祂幫助,就以此為神所喜悅的使命。耶穌通過禱告要曉得神盼望耶穌所做的工。在福音書中多次記載,耶穌禱告後,順從神的旨意。耶穌是神的兒子,看來他是人之中,最不需要禱告的,但耶穌來到神那裏禱告,直至聽見神的聲音,順從神的旨意生活,並得力量和安慰。通常我們認為禱告只是將自己的訴求告訴神。然而,禱告之中更重要的,是得知神對我們的心思。禱告是我們與神對話的時間,側耳細聽神的旨意,並得著神的智慧和能力。禱告使我們放下自己的意思和計劃,安靜地聆聽神對我們說話的時候。神所使用偉大的僕人,全是禱告的僕人,他們都清早起來禱告與神相交。

耶穌通過清早禱告得著甚麼方向呢?請看第36,37節,「西門和同伴追了他去,遇見了就對他說:“眾人都找你。”」耶穌清早禱告的時候,門徒還在睡覺。那時,有許多人來到叫醒門徒。驚訝的門徒知道許多人要來尋找耶穌,就跑去曠野找耶穌說,「眾人都找你。」我們服事福音工作時,若聽見眾人來到我們那裏的消息,實在叫人興奮。可能我們即使在禱告之中,也會立刻起身,跑去眾人那裏。耶穌卻向門徒說甚麼呢?請看第38節,「耶穌對他們說:“我們可以往別處去,到鄰近的鄉村,我也好在那裏傳道,因為我是為這事出來的。”」耶穌的回答與門徒所期待的完全相反,彷彿對門徒潑冷水。但我們從耶穌身上,學習作使命人的態度。

第一,使命人擁有異象,對還未聽見福音的人有負擔

鄰近的鄉村指著還未聽聞福音的地方。耶穌因鄰近鄉村的人還未聞聽見福音就死去,對他們充滿牧者心腸。耶穌盡心盡力地傳道,又醫治許多病人和被鬼附的人,所以有許多人來感謝耶穌,也持續求耶穌的幫助。耶穌的名聲膾炙人口,眾人熱情接待和尊敬耶穌,請耶穌飲涼茶。然而,耶穌沒有因而感到滿足,反為到還有許多鄰近鄉村的人還未聽見福音而著急。門徒並不明白耶穌的異象,對未聞福音之人的責任感,卻看重追求人的名聲和承認。屬靈領袖內心若被人的承認所奪走,他不再是使命人,而是政治人物或明星。福音工人要擁有未聞福音的人的負擔。神呼召我們作這時代裏福音的工人,盼望通過我們叫普世萬民聽見福音而得救。在全球有八千多間大學,但去到他們那裏傳福音的宣教士卻極少。為了叫校園的知識份子聽見福音,福音工人要往世界各地去。所以我們不能因照顧幾個靈魂而滿足,倒要擁有神闊寬的異象,栽培福音僕人,開拓未聞福音之地。現今的網絡發達,我們可以與住在別處的鄉村的人1-1查經。當我們看見為要成就神偉大旨意時,就知道自己多麼不足,並要在屬靈上爭扎。我們為了承擔使世界福音化,要成長為出色的說話僕人和自立的聖經老師。

第二,使命人要擁有清楚的使命感

門徒對耶穌說,「眾人都找你。」屬人上看來是可慶幸的事,但在屬靈上卻是對耶穌甜蜜的引誘,要叫耶穌被人的承認和名聲捆綁。耶穌藉著禱告,得勝這引誘。耶穌擁有清楚的使命感,並清楚明確地回答,「我是為傳道出來的。」「我是為這事出來的」表明耶穌擁有強烈的使命感和決志,無論別人怎麼說,我也必然做這事,即使再活多一次我也要這樣做。因著耶穌從起頭擁有明確的使命感,耶穌的使命人生最終克服一切的誹難、嗤笑、十字架的痛苦。使徒保羅也擁有這樣的使命感完成神的託負,「我卻不以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證明 神恩惠的福音。」(徒20:24) 神在各個時代裏,使用擁有清楚使命感的人,成就祂的救贖工作。我們若沒有清澈的使命感,承擔使命時會留有底線;在遇上苦難或逼迫時,容易灰心和絕望,反倒退後追求世上的事。當我們擁有明確的使命感,不是因人而承擔使命,而是拯救我的神差遣我去,就能帶著榮耀和喜樂的心承擔,在任何逼迫和苦難之中,堅守信仰道路,在困難之中也呼喊著,「我是為這事出來的」,勝過逆境,並創造新的歷史。

Ⅲ‧你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 (40-45)

請看第40節,「有一個長大痳瘋的來求耶穌,向他跪下,說:“你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有一個長大痳瘋的來到耶穌跟前。他怎樣求主幫助呢?他謙卑地跪下,以破碎的心靈懇切求耶穌說:「你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為何他說主若肯呢?因為他清楚知道自己是多麼污穢和醜陋的罪人,並沒有資格或功勞得耶穌的幫助。他是倚靠主的慈悲和憐恤來求耶穌。主必不輕看憂傷痛悔之人的禱告(詩51:17)。

他因長大痲瘋內心有何痛苦呢?女性重視皮膚護理,乾燥天氣要塗cream,定時做面膜,近年也鼓吹男士也要關心護膚。可是,大痲瘋病者外貌扭曲,每次照鏡時感到刺痛。痲瘋病為律法中不潔和受咒詛的病,所以他要與人隔離,不可參與家人聚會,不可參加大食會。他又因感到神的咒詛,活在被定罪和孤獨之中。痲瘋病是當時的絕症,沒有得痊愈的盼望。現在癌症也有得痊愈的盼望,但這個痲瘋病人只能絕望地等候死亡。然而,他克服心中一切的絕望,憑信心來到耶穌那裏,跪下,俯伏懇求耶穌。這信心的呼求主是他人生的轉捩點。人內心也有如同痲瘋病絕望的人生問題,感到無人能醫治,也無人不明瞭他的痛苦,在反覆嘗試中經歷失敗。有一個哲學家說,人帶著絕望的病生活。我們有誰的情況比這個痲瘋病人更絕望呢?這個痲瘋病人卻擁有信心,跪下求耶穌說,「你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

耶穌怎樣醫治他呢?請看第41節,「耶穌動了慈心,就伸手摸他,說:“我肯,你潔淨了吧!”」耶穌動了慈心,表示參與他心中無人知的痛苦,這是彌賽亞耶穌對患病之人的愛。耶穌以深深的憐恤和愛,伸出手摸他。雖然長大痲瘋病人的臉和身體,有流膿的水泡,發爛和發臭的皮肉,又有許多痲瘋病菌,但天國的王子耶穌,伸手觸摸他污穢的身體,然後說,「我肯,你潔淨了吧!」「我肯」這表示耶穌比那痲瘋病人更懇切盼望他得潔淨。

這裏我們學習耶穌是愛和憐恤的主,憐恤因罪變得如同長大痲瘋病醜陋的我們。罪惡如同痲瘋病,使人不潔、醜惡,並破壞神原先創造人的形像,又使人與神和人的關係斷絕。罪使人的良知的麻木,放縱犯更可怕的罪惡。然而,罪的代價是死亡(羅6:23),就是永遠的沉淪。耶穌盼望我們因罪成為發臭的屬靈痲瘋病人得潔淨,恢復神的形像。為此,耶穌在十字架傾流寶血,潔淨我們一切的罪孽。我們帶著現今的模樣,就是滿有傷痕和醜陃的形像來到主前,懇求主說,「你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耶穌說,「我肯,你潔淨了吧!」

結果,大痳瘋即時離開他,這實在很奇妙。他的皮膚回復原先嬰孩般的嫩滑和彈性。之前,即使他多麼努力地洗身,也不能脫離污穢。現在他的靈魂比雪更白,比白羊毛更白。本來因不潔的自卑和孤獨感也離他而去,叫他感到想死的痛苦也消失了。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他的內心對新生活充滿異象、感激和喜樂,不能不將這喜訊告訴人。但耶穌嚴嚴地囑咐他,不要將這事告訴人。這是為了叫彌賽亞的工作不受阻礙,耶穌能安靜地服事福音工作。而且,耶穌來到世上服事的目的,是為了傳揚福音,過於醫治病人。

通過以上我們學習好牧人耶穌使命人的生活。耶穌在安息日裏講道,探訪門徒西門、安得烈的家。到日落的時候,耶穌仍然醫治害各樣病的人;在天未亮的時候,耶穌去到曠野禱告。耶穌嚴嚴地我們說,「我們可以往別處去,到鄰近的鄉村,我也好在那裏傳道,因為我是為這事出來的。」耶穌來到世上目的是為了傳揚福音,因為福音是惟一的方法使罪人活過來。使徒保羅這樣講述福音的奧秘,「神就樂意用人所當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林前1:21) 我們要互相勸勉,竭力地傳揚福音,藉著1-1查經將福音種在校園的知識份子裏。祈求主將傳揚福音的熱情和耶穌的使命人生刻在我們身上。


UBF Hong Kong Bible Study Materials

版權 © 2025 UBF Hong Kong.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