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禱告,不可灰心

2012年 Oct 14日

路加福音 18:1-17

信息

2012年 路加福音 第8課                                                 10月14日(第II部信息)

經文 / 路加福音 18:1-17
金句 / 路加福音 18:1

常常禱告、不可灰心

「耶穌設一個比喻,是要人常常禱告,不可灰心;」


在今日的主日信息,耶穌提醒我們要常常禱告。耶穌最了解父 神的內心,當祂再鼓勵我們要常常禱告,意味著父 神何等渴慕常常聽見我們禱告的聲音。禱告不在乎長短,也不在乎禱文撰寫得漂亮,禱告乃是將我們內心的一切真實地向 神傾訴。父 神喜悅的禱告更是我們將 神仇敵的工作顯露在光中,向公義的 神伸冤。常常禱告的吩咐,我們都曾經領受過,但是我們有一個對頭,就是撒旦,牠常叫我們享受不到禱告的恩典,靈魂呼吸不到 神新鮮的氣息。感謝主通過今天的信息,顯露我們的對頭撒旦的工作,再一次鼓勵我們常常禱告、不可灰心。特別懇求主幫助我們在福音仇敵不斷攻擊之下,清楚地起來同心作出伸冤的禱告,願人都尊 神的名為聖,將福音傳到萬邦,迎接耶穌的再來。

I.    我有一個對頭,求你給我伸冤 (1-8)

請看第1節:「耶穌設一個比喻,是要人常常禱告,不可灰心;」禱告是容易不過的事情,連小孩子都曉得做。岑國榮牧者的可愛女兒岑祝福每晚臨睡之前都會禱告,她常常禱告,不是因她的父母常常吩咐和催逼,乃是她相信天父的愛和保守,每晚都求主祝福她平安入睡、不發惡夢、第二天早點起床。然而,禱告又是很難持守的,因為我們的對頭撒旦最清楚禱告的威力,又嫉妒 神常聽見我們禱告的聲音;牠最懼怕的是禱告的信徒和禱告的教會。耶穌充滿憐憫的內心,深深明白我們在禱告生活上遇上的攔阻,所以特別地設一個比喻,定意鼓勵我們要常常禱告,不可灰心。當耶穌說:「不可灰心」,代表著祂切切的明白信心生活都必有暫時灰心的時間,但耶穌呼籲我們藉著祈禱將對頭撒旦種在我們心裏的不信、懷疑和灰心帶到 神的大光中。禱告能夠使我們得勝灰心。

這個比喻的內容是什麼呢?請看第2節:「說,某城裏有一個官,不懼怕 神,也不尊重世人。」比喻中的那個官是整個城裏惟一一個有權柄作審判的人。可是,他是一個不義的官,他雖然知道 神,卻不懼怕 神。他也不尊重世人,不會憐恤無辜人的冤屈,也不會為受屈的人伸冤。或許在他辦公室的門口,貼上了一則告示:「有錢就無罪,無錢就有罪。歡迎有錢人士進來查詢。」這城有那樣一個不義的官,人民都過著不幸、沒有喜樂的生活。

但在城裏有一個怎樣的人來找這官呢?請看第3節:「那城裏有個寡婦,常到他那裏,說,我有一個對頭,求你給我伸冤。」為什麼她常到一個不義之官那裏呢?從第3節下我們就知道那女人有一個對頭,要求不義之官為她伸冤。這伸冤的女人是個寡婦,或許她的丈夫因為疾病或是意外死了,她失去了愛護她的丈夫,要過無倚靠和孤獨的下半生。她有一個對頭,見她沒有倚靠的對像,就常來欺淩她。她不住地受欺壓和侵犯,卻沒有反抗的能力,受了很多傷害和損失。在我們身處的現實生活中,也常有不義的人用強權和武力欺淩軟弱的人,受害者不斷受淩辱,內心積蓄了很多傷痕,身邊沒有一個人能夠了解她和幫助她,她滿心是苦澀、無助和仇恨。同樣,我們同有一個對頭,就是福音仇敵,牠叫社會的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青年人都擔心自己會落後於別人,內心無空間去關心自己靈魂救恩的事情,在生活極大的壓力下,他們渴慕從情慾那裏得到滿足,享受過後,靈魂卻留下黑暗和羞恥感。當福音僕人尋找、邀請他們的時候,他們不想來到耶穌的真光那裏,倒以生活忙碌為理由而拒絕。我們的對頭撒旦藉此將灰心種在我們裏頭,又以惡言攻擊 神的教會。當一個人不斷地受欺淩和遇見負面的事,他是何等容易感到苦澀、無助和憤恨呢!

比喻中不住受對頭欺淩的寡婦,彷彿只能夠坐下流自憐的眼淚,任由內心的傷痕繼續流血。但她卻怎樣做呢?她常到城裏的審判官那裏,對他說:「我有一個對頭,求你給我伸冤。」為什麼寡婦要常到那官那兒去呢?是否這官臉上充滿恩典而想常常到他那裏多見他一面呢?那是因為官沒有應允她的請求,官一次一次漠視和拒絕她,寡婦一次一次再來請求。這官會對寡婦有甚麼反應呢?請看第4節上。這官望也沒有望寡婦多一眼,好像什麼都聽不到的繼續自己的工作。這官是出名的鐵石心腸,連他自己都知道(4下)。他不關心人,更會藐視所有受苦的人,看他們必定是無能或懶惰才有這麼多問題。他驕傲地對自己說:「為什麼我又沒有你的問題呢?」聽見寡婦懇切又大聲的呼求,不義的官只報以一個不屑一顧的表情便走到另一邊,他根本沒有看寡婦為一個人。

不義的官的反應真的叫寡婦內心受更大的傷。這個時候是何等容易叫她灰心放棄呢?但是她得勝內心的灰心,第二天又去到官那裏,又對他說:「我有一個對頭,求你給我伸冤。」不義的官以同一的態度拒絕她,然而寡婦第三天再來,跪下說:「我有一個對頭,求你給我伸冤。」可是如經文簡短地描述官的反應:「他多日不准。」雖然不義的官多日拒絕她請求,但她感謝 神又給她新的一天可以再到官那裏伸冤。

不義的官裏的石心後來怎樣裂開呢?請看第4下-5節,「後來心裏說:『我雖不懼怕 神,也不尊重世人,只因這寡婦煩擾我,我就給她伸冤吧,免得她常來纏磨我!』」這鐵石心腸的官說寡婦的伸冤太過懇切。為免寡婦常來纏磨以致他精神崩潰,他不得不說:「我就給她伸冤吧。」不義的官知道如果他再堅持不幫寡婦伸冤,他就不能工作,不能睡覺,不能吃飯,甚至肺部不能正常地呼吸。這官都清楚自己不懼怕 神,也不懼怕人,但他怕這寡婦。雖然不義的官冰冷地一次又一次拒絕寡婦,但是她從未灰心放棄,她一天又一天,甚至一天多次跪在官面前,寡婦最後都得勝。寡婦的得勝是什麼的得勝呢?寡婦的得勝是禱告的得勝!她不灰心,繼續為了一個禱告題目不住禱告。耶穌說這個比喻,因祂知道這種恆久忍耐的禱告,就是在基督徒中也難以找到。寡婦不灰心的常常禱告最終叫官裏頭的石心都有反應,最後她得著伸冤。

寡婦清楚知道惟有得以伸冤,她的人生才能得喜樂和幸福。我們有哪一個不想常常喜樂呢?雖然我們的對頭撒旦捆綁未信的靈魂,叫努力服事的同工灰心,又想奪走弟兄姊妹之間的愛和喜樂,但耶穌賜給我們禱告的特權,祂更將要逼切地伸冤的禱告題目賜我們。校園中有不住地被撒旦欺淩的靈魂,我們身邊有受苦的同工,也有弟兄姊妹因為試煉太大暫時灰心。感謝主通過今日的信息鼓勵我們,要彼此相愛、彼此代禱,因對頭撒旦淩辱、破壞的工作,切切地向 神伸冤,直至最後看見 神的榮耀。經文中的寡婦知道惟有這個官才有權柄來解決她的怨恨,因此她沒有從別處得幫助,也沒有懷疑過官的權柄能力,只常常去到官那裏,專心地尋求官的幫助,不灰心地切切懇求。寡婦帶著決不放棄的態度,不住地尋找這個官,直到冤情得伸為止。

耶穌為這比喻作出什麼結論呢?請看第6-8節上:「主說:『你們聽這不義之官所說的話。 神的選民晝夜呼籲他,他縱然為他們忍了多時,豈不終久給他們伸冤嗎?我告訴你們:要快快地給他們伸冤了。』」首先耶穌叫我們去默想,為什麼這本來決志不會理會寡婦的官,最後竟幫寡婦伸冤;「你們聽這不義之官所說的話」。這官在第5節裏所說,我們知道他為寡婦伸冤不是因為他最後覺得寡婦很可憐,不是寡婦呈上的案情合理,也不是因為他最終知道寡婦的對頭實在太過份;不義的官為寡婦伸冤的原因是什麼呢?經文說:「只因這寡婦煩擾我,我就給她伸冤吧。」

之後,耶穌以不義之官的心與 神的心作比較。那個官沒有一點良善和公義,只是見錢開眼,但 神卻是善良和公義的;那不義之官藐視寡婦, 神卻視 神的選民為寶貴,樂意隨時垂聽他們的呼求;那個官和寡婦彼此沒有關係,但 神和信徒的關係是親密的父親和兒女,信徒是蒙 神眷愛和揀選的。我們也有寶貴的弟兄姊妹如同雲彩圍著我們,為我們禱告,愛我們的主耶穌更現在坐在父 神右邊,晝夜為我們禱告。

因此耶穌反問我們,這不義之官為了不再被寡婦騷擾而為她伸冤,何況 神的選民晝夜呼籲 神, 神縱然為他們忍了多時,豈不終久給他們伸冤嗎?要快快地給他們伸冤了。耶穌盼望我們曉得 神的內心,願意快快給人伸冤。 神延遲回應祂的選民祈禱,是為了在更好的時候,以更好的方法回應我們的禱告。 神並不會將最終叫我們吃虧或受損的事臨到我們身上。我們按著 神的旨意祈求的, 神樂意並在 神的時候快快成就。因此耶穌要求我們要常常禱告,不可灰心。耶穌提醒我們禱告最需要學習的,不是有條理和說服力的禱文,而是在任何情況當中也不灰心、不放棄、不退後的信心禱告。耶穌應許我們如此禱告就必成就,請看第7,8節上:「 神的選民晝夜呼籲他,他縱然為他們忍了多時,豈不終久給他們伸冤嗎?我告訴你們:要快快地給他們伸冤了。」雅4:2-3說:「我們得不著,是因為我們不求,求也得不著,是因為我們妄求,要浪費在我們宴樂中。」;約一5:14又說:「 神應許我們若照他的旨意求甚麼,他就聽我們。」

通過這個比喻,耶穌教導我們當怎樣禱告?

第一,我們要有伸冤的禱告題目,以伸冤者的內心不住地禱告

我們若沒有伸冤者的決心去禱告,是不能搖動神內心的。我們擁有伸冤者的內心禱告,向屬靈仇敵怨恨的內心才能發揮禱告的威力。 神盼望我們有伸冤的禱告,喜悅垂聽我們這樣的禱告。雖然不義的官聽寡婦的懇求是煩擾和纏磨他,但我們天上的父 神卻很喜愛聽見我們呼求的聲音,更喜愛我們畫夜呼求祂。當父 神一聽見我們的禱告呼求祂就面露笑容,那時有平安和光照進我們的內心,幫助我們繼續忍耐禱告。

神必要聽我們的禱告,在最好的時間,以最好的方法來為我們伸冤; 神必賜給我們憑信心所求的,但為要訓練我們的信心和忍耐, 神延遲一點賞賜我們。 在經歷神最終應允我們禱告的過程中,神賜給我們寶貴的信心,更賜給我們與耶穌如朋友一般極親密的感情。 神盼望以我們得著的,是一個常常禱告不灰心的內心,以伸冤者的內心不住地禱告。

在馬可福音10章46-52節裏,有一個討飯的瞎子,他不能與別人一樣看見 神創造美麗的世界,不能看見自己母親美麗的樣子,他的人生有冤屈,他的對頭命運主義常常叫他受苦。有一天,他聽見耶穌經過他那裏,他相信耶穌是他唯一的救主,能為他伸冤,解決他的怨恨。他就來到耶穌那裏,懇切呼求主說:「大衛子孫耶穌阿,可憐我吧!」身邊的人見他這樣呼叫,就責備他,不許他做聲,他卻越發大聲地喊叫:「大衛子孫耶穌阿,可憐我吧!」耶穌縱然為他忍了多時,但終久給他們伸冤,叫過他來,問他:「要我為你做什麼?」瞎子說:「我要能看見。」耶穌就給他伸冤,他立即能看見。

作 神選民的我們,要對什麼有屬靈的怨恨呢?要為著什麼常常伸冤呢?人不尊 神為 神, 神的名受藐視,得不著榮耀的時候,我們絕不能視而不見。我們要擁有伸冤的禱告題目,要人都尊 神的名為聖,為此晝夜禱告,如同耶穌教導我們主禱文那樣。少年人大衛看見耶和華 神的名被未受割禮的外邦人侮辱的時候,他不能忍受,他為了 神的名,挑戰巨人歌利亞:「你來攻擊我,是靠著刀槍和銅戟。我來攻擊你,是靠著萬軍之耶和華的名,就是你所怒罵帶領以色列軍隊的 神。今日耶和華必將你交在我手裏。我必殺你,斬你的頭,又將非利士軍兵的屍首,給空中的飛鳥地上的野獸喫,使普天下的人都知道以色列中有 神,又使這眾人知道耶和華使人得勝,不是用刀用槍,因為爭戰的勝敗全在乎耶和華,他必將你們交在我們手裏。」(撒上17:45-47) 神喜悅這樣的大衛,將信心、勇氣、力量和智慧賜給大衛,擊打歌利亞。以賽亞先知雖然憑他的肉眼,一點也看不見耶路撒冷有得復興的盼望,但他不灰心,常常禱告,他聽見 神以實在的說話堅固祂的應許:「耶路撒冷阿,我在你城上設立守望的;他們晝夜必不靜默;呼籲耶和華的,你們不要歇息,也不要使他歇息,直等他建立耶路撒冷,使耶路撒冷在地上成為可讚美的。(賽62:6,7)」

耶穌也有伸冤的禱告題目,世界宣教使命是耶穌伸冤的禱告題目。耶穌為了成就這伸冤的禱告題目,在十架上撕裂身體,傾流寶血而受死;耶穌也為此挑選十二使徒,栽培他們,在復活升天之前,一次一次將這禱告題目清楚和懇切地交給他們。在每卷福音書的最後,都以這禱告題目為結尾:「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 28:19,20) 「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可 16:15,16)「…人要奉他的名傳悔改赦罪的道,從耶路撒冷起直傳到萬邦。你們就是這些事的見證。」(路24:47-48)「你餵養我的小羊。」 (約 21:15)

通過這個比喻,耶穌也教導我們當怎樣禱告?

第二,我們要有信心禱告到底,直至耶穌基督的再臨

請看第8節下,「然而,人子來的時候,遇得見世上有信德嗎?」雖然耶穌盼望我們即使 神延遲回應我們的禱告都不灰心禱告,但是祂問當祂再來時,祂會找到地上有信心的人嗎?當耶穌再來,祂審判一直叫我們受冤屈的對頭撒但,為我們伸冤。可是那些曾等候耶穌再臨的人,覺得已經受了很多冤屈,耶穌卻沒有來,就放棄為迎接耶穌再來而禱告,開始將盼望放在世界,尋找今世的快樂。在路加福音17章裏,耶穌說,人子如同閃電那樣降臨,但世人卻如同挪亞和羅得時代那樣,專顧吃喝、買賣和嫁娶的事。耶穌問:「人子來的時候,遇得見世上有信德嗎?」耶穌這樣問,一方面表示祂明白在末世持守信心的困難,但另一方面,祂盼望看見我們成為最後的得勝者,持守信心,忍耐到底, 神必定會祝福此信心,所以祂在可13:13下說:「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耶穌再來時,祂尋找的是那些少數仍有信心禱告的人。耶穌盼望我們都在其中。

II.   什麼是真正的禱告呢 (9-17)

今日經文的另一個比喻,是耶穌為哪些人而設的呢?請看第9節:「耶穌向那些仗著自己是義人,藐視別人的,設一個比喻,」有時候我們守律法守得比較好,自義的心思就悠然而生,數算自己的獻上,仗著自己是義人,藐視其他獻上得少的人。耶穌為了我們持守謙卑和恩典的心,而設這個比喻,請看第10-13節:「說,有兩個人上殿裏去禱告;一個是法利賽人,一個是稅吏。法利賽人站著,自言自語的禱告說:『 神阿,我感謝你,我不像別人,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我一個禮拜禁食兩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那稅吏遠遠的站著,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著胸說:『 神阿,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這兩個人同樣都有禱告的行為,但耶穌要告訴我們什麼是真正的禱告,法利賽人因守得到的律法,充滿自信,自我感覺良好,上到聖殿就走到就近至聖所的位置,自言自語的禱告說:「 神阿,我感謝你,我不像別人,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我一個禮拜禁食兩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在他的宗教生活裏,他晝夜所思想的,是別人如何評價他,所以在這段禱文中,「我」這一字出現了四次,也將自己與別人比較,說:「我不像別人…也不像這個稅吏…」尤其他驕傲自義地比較,自己比別人獻上更多,絕對配得領受更多的祝福,但同樣上聖殿的稅吏卻怎樣禱告呢?他不敢走近至聖所,只遠遠的站著,連舉目望天也不敢,捶著胸說:「 神阿,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他沒有顧慮到自己的禱告短而被人論斷,他帶著憂傷痛悔的心以自己心靈的聲音真實地呼求 神說:「 神阿,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他因為曾經容讓撒旦在他身上工作而憂傷痛悔,切切地向 神伸冤。通過這個比喻,耶穌教導我們什麼是真正的禱告。請看第14節:「我告訴你們,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為義了;因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耶穌告訴我們:「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為義了…」究竟我們的禱告像這人稅吏那般謙卑和真誠,還是好像那個法利賽人,充滿自義和只為守禱告的律法呢?祈求主教導我們一生像小孩子謙卑的秘訣,我們不因自高而被神降卑;卻因自卑而被 神升高。

請看第15-17節。有人抱著自己的嬰孩來見耶穌,要祂摸他們;門徒看見就責備那些人。耶穌卻叫他們來,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裏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 神國的,正是這樣的人。我實在告訴你們,凡要承受 神國的,若不像小孩子,斷不能進去。」耶穌實在告訴你們,凡要承受 神國的,若不像小孩子,斷不能進去,因為在 神國的,正是像小孩子這樣的人。感謝主在聖徒中,使我們看見有年長的弟兄姐妹,雖然年紀一年比一年的大,但內心一天新似一天,更充滿少年人的心志和精神,如同小孩子單純地盼望 神國。近日二十世紀著名的佈道家葛培理牧師出了一本新書,見證年紀近一百歲的他,以怎樣的內心預備歸回天家。他分享到年老(ageing)是 神給基督徒很特別和恩典的人生階段,我相信是他裏頭小孩子的心,叫他不像不信的人,因身體衰敗而憂愁,卻滿心感恩和活潑的盼望。

感謝 神今天教導我們常常禱告、不可灰心。耶穌應許我們說:「 神的選民晝夜呼籲他,他縱然為他們忍了多時,豈不終久給他們伸冤嗎?我告訴你們,要快快地給他們伸冤了。」我們要為到自己成為別人祝福源頭而禱告,為到開拓香港的大學禱告和中國1000多間大學禱告,2041年前差派10萬位宣教士往中國、北韓和回教國家禱告。我們要帶著信心禱告,直至這些禱告題目成就。當我們這樣常常禱告時, 神的國能臨到我們當中, 神的旨意能行在地上。祈求 神幫助我們過著討 神喜悅常常禱告的生活。我們能領受 神所應許的祝福和最後的得勝。


UBF Hong Kong Bible Study Materials

版權 © 2025 UBF Hong Kong.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