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約翰福音 第7課 5月15日(第 III 部信息)
經文 / 約翰福音 6:1-15
金句 / 約翰福音 6:11
「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就分給那坐著的人;分魚也是這樣,都隨著他們所要的。」
約翰福音記載了耶穌所行的七件神蹟,這些神蹟能夠打開人的屬靈眼睛,看見耶穌是 神。今天的經文是耶穌所行的第四件神蹟,有關耶穌怎樣餵飽五千人。人通常看過耶穌的神蹟,所留心的是耶穌的能力,但耶穌作了這一切,更盼望我們關心的,是祂對人豐盛的牧者心腸,耶穌盼望自己的門徒能夠對 神的羊群擁有同樣的內心去服事和餵飽他們。通過今天的信息,耶穌也教導我們要有信心,以五餅二魚餵飽很多饑餓的靈魂。祈求主幫助我們舉目仰望成就五餅二魚神蹟的主,以至信心和異象臨到我們心裏。
請看第1節:「這事以後,耶穌渡過加利利海,就是提比哩亞海。」筆者約翰在第5章記述耶穌在耶路撒冷醫治三十八年病人,然後引起宗教領袖的嫉妒和挑戰。這些事以後,約翰在第6章記述耶穌與門徒身處加利利,目的是要集中栽培門徒成為眾多羊群的好牧人。
請看第2,3節:「有許多人,因為看見他在病人身上所行的神蹟,就跟隨祂。耶穌上了山,和門徒一同坐在那裏。」根據其他福音書,那時門徒剛剛從傳道旅程回來,耶穌已計畫與門徒有靜靜獨處和休息的時間。但有許多人看見耶穌在病人身上所行的神蹟,就跟隨祂。他們為何這樣跟隨耶穌呢?請再看第2節:「有許多人因為看見他在病人身上所行的神蹟,就跟隨祂。」耶穌醫治畢士大池邊病了38年的人,又以說話醫治了大臣的兒子,這些事的風聲直傳到加利利那裏。眾人在形式化過生活的宗教領袖和只懂關心自己利益的政治領袖之下,受了許多的苦,被病魔和惡靈折磨;他們盼望有人關心和了解他們,對屬靈的愛感到飢餓。當他們看見耶穌在病人身上所行的神蹟,便發現了耶穌的愛: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燈火,祂不吹滅,反而叫他們活過來。眾人在這個自私、愛也枯乾的世界裏,因看見耶穌而得著盼望,他們要跟隨耶穌。
請再看第3節:耶穌看見他們就動了慈心,與門徒一同上了山,坐在那裏,好清楚看見眾人的每一個。耶穌帶門徒上到一個小山丘,面向陸續到來的眾人,好清楚看見每一個人,沒有遺漏一個的;眾人也看見在山上的耶穌,面露父親慈祥的笑容,從心底裏歡迎他們每一個,切切地懷抱他們因疾病而受苦的靈魂。耶穌以牧者心腸看見他們,也以 神的目光看見他們。使徒馬太這樣描述耶穌望著眾人的心腸:「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太9:36);馬可福音又強調說:「耶穌出來,見有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可6:34上)
那時猶太人的逾越節近了,他們不能像健康的人到耶路撒冷喜樂地過節,卻帶著自己的人生問題到耶穌那裏去。耶穌明白眾人享受不到人生的幸福和喜樂,原因不是別的,乃是因為他們的人生沒有牧者。耶穌憐憫眾人,不是因為他們貧窮,或受到羅馬政府和上司的欺壓,乃是因為他們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當時以色列人有王,亦有宗教領袖,但是他們並無一人作飢餓百姓的牧者。耶穌看見在山下的百姓,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流離失喪,內心就感到很痛苦,於是便以牧者的目光憐憫他們每一個人;換轉是參選的總統和議員,他們會視每個人為獲得一票的對象;換轉是法利賽人,則視他們為罪人。但耶穌卻以牧者的目光看他們,牧者的目光就是憐恤人的目光;耶穌的內心如同母親般,常常都想給予兒女最好的東西、最好的食物、最好的衣服,甚至犧牲自己為要叫兒女得著最好的生命。耶穌的憐憫和愛就像溫暖的陽光,從高天照向山下的眾人。
表面來看,校園裏的知識份子一點也不可憐,他們能在劇烈的競爭中得勝考進入大學,看來一點也不缺乏;無論是入圖書館、或出圖書館都很有方向似的;但是他們因為沒有牧者而流離、彷徨,吃物質主義和人本主義的毒草,也被各種異端思想迷惑,靈魂因沒有福音而走向滅亡。阿摩司書8:11-13記載了末世的年青人的可憐:「主耶和華說:日子將到,我必命饑荒降在地上。人飢餓非因無餅,乾渴非因無水,乃因不聽耶和華的話。他們必飄流,從這海到那海,從北邊到東邊,往來奔跑,尋求耶和華的話,卻尋不著。當那日,美貌的處女和少年的男子必因乾渴發昏。」耶穌憐憫他們。
耶穌盼望門徒成就比祂所作更大的事,那時耶穌作什麼呢?請看第5節:「耶穌舉目看見許多人來,就對腓力說,我們從那裏買餅叫這些人吃呢?」耶穌知道眾人現在必定十分的饑餓,馬可福音8:3說:「我若打發他們餓著回家,就必在路上困乏;因為其中有從遠處來的。」所以耶穌問腓力:「我們從那裏買餅叫這些人吃呢?」腓力是伯賽大人,熟悉那裏的地方,應當知道從哪裏可以買餅吃,無論是加利利的美心、加利利的聖安娜或是加利利的大班,他都可以向耶穌提議一個賣餅的地方。
為什麼耶穌問腓力這個問題呢?請看第6節:「他說這話,是要試驗腓力;他自己原知道要怎樣行。」耶穌已決定要餵飽五千人,耶穌也清楚知道要怎樣行,耶穌問腓力這個問題,乃是要試驗他,好知道他的內心是否誠懇的想服事眾人。
同樣,耶穌清楚知道我們不足的地方是甚麼,耶穌就在盼望當中,將合適的試驗「度身訂造」給我們每一個人。當我們受試驗的時候,因著弱點反覆被顯露出來,容易憂愁和絕望;然而當我們謙卑迎接主的試驗,憑信心掙扎下去,我們便在耶穌裏面成長為屬靈的人。耶穌是充滿盼望的主,將偉大的盼望放在腓力身上,也放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
當腓力接過這試題後,他就像一般的考生那樣立刻答題,他回答什麼呢?請看第7節:「腓力回答說,就是二十兩銀子的餅,叫他們各人吃一點,也是不夠的。」腓力真是個好smart的人,他只需要一望,就能估計到群眾的人數,計算出最少需要二十兩的銀子、就是八個月的人工去買餅,各人都只能吃一點。他就像大部分的人,計算之後便絕望。耶穌看任何一個人為甚好,渴慕使用好像腓力那般聰明的人,然而耶穌不能使用腓力,因為他只是倚靠自己的計算。腓力十分的聰明和出色,但他沒有對 神的信心,沒有耶穌的內心。
在這個連癱子都要競爭的世界,一個人不夠smart,實在難以生存,但我們要知道“smart”這個字的意思。雖然現代人會指著那些好聰明、腦筋轉得快的為好“smart”的人,但在古典的英語用法中,“smart”一字則指著肉體或精神上的痛苦。當我們看很多年青人所過的生活,就會發現“smart”這個字本來的意思十分準確,因為他們為了在這個無憐憫的世界保存自己的性命,常常的憂慮,被許多的愁苦刺透。腓力雖然跟從耶穌,但是他不曉得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卻以“smart mind”應付各樣的使命,他常常思想著自己所沒有的,因為手上未完成的工作而不斷的歎息,或許有時他心中埋怨為何既要應付生活,又要承擔福音使命,因此他對別人和 神都懷著苦澀的心。他不時將自己的處境與別人比較,不明白為何別人沒有我的問題,難以打開內心懷抱身邊的人。
雖然如此,耶穌已經決定了要餵飽五千人(6下),也決定了要使用腓力參與偉大的生命工作。當耶穌問腓力:「我們從那裏買餅叫這些人吃呢?」,乃是要試驗他,好看看他有否牧者心腸和對 神的信心。耶穌不是問腓力:「你可以從哪裏買餅叫這些人吃呢?」,而是問腓力:「我們從哪裏買餅叫這些人吃呢?」,當中「我們」的意思,指著耶穌和門徒,「我們」乃包括耶穌。但是腓力在計數的過程中沒有計算耶穌,只是望著現實的困難,他想到自己無錢的問題,就坐下來作出消極的結論。他消極思想的根源來自他內心沒有耶穌。凡主張沒有20兩銀子就不能餵飽眾人的人,即使擁有20兩銀子,仍然會說消極的說話,繼而說因為沒有30兩銀子,所以不能餵飽眾人;得著了30兩銀子後,則繼續主張自己沒有40兩銀子。耶穌知道腓力的心,為了幫助腓力成長為羊群的牧者,克服一切消極和不信的思想,耶穌試驗腓力,幫助他發現自己的問題。
當腓力答完耶穌的問題之後,心裏正為自己計算要捱餓多久才有東西吃。那時有誰出場,站起來並不認同腓力的講法呢?請看第8節,就是充滿恩典,常常將歡樂帶給弟兄姊妹的安得烈!自從安得烈引領哥哥彼得認識耶穌之後,耶穌似乎更關心和將更大的盼望放在彼得身上,忽略了安得烈(1:42);這次耶穌也沒有特別留意安得烈,只是向聰明的腓力說話;經文介紹安得烈出場,也要介紹他作「西門彼得的兄弟安得烈」。然而,安得烈留心耶穌的每一句說話,他清楚聽見耶穌問:「我們從哪裏買餅叫這些人吃呢?」他就與耶穌同工、尋找和回答:「這裏…」,請看第9節:「在這裏有一個孩童,帶著五個大麥餅,兩條魚;只是分給這許多人,還算甚麼呢?」這五餅二魚並不是安得烈的,是一個孩童寶貴的晚餐。雖然安得烈也知道將五餅二魚分給五千人算不得什麼,但對安得烈來說,這卻是順從耶穌大使命的“starting point”。當耶穌復活後、升天之前,祂將世界宣教的大使命賜給門徒:「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9,20)。當耶穌將這吩咐教導門徒,祂已經知道怎樣行,也知道必然會成就,但祂想試驗門徒有否牧者心腸,憑信心持守這大使命到底,直到世界的末了。
我們從這位充滿恩典的安得烈身上,學習幾個寶貴的屬靈功課:
當安得烈將五餅二魚帶到耶穌那裏時,他清楚知道它們絕對不足夠餵飽五千人,但他相信耶穌會悅納這五餅二魚。安得烈是有信心的人,他倚靠耶穌,對耶穌有信心。他曾在迦拿的娶親筵席,看見耶穌吩咐用人把缸倒滿了水,用人順從的時候,洗腳的水全變為芬芳的葡萄酒。安得烈看見耶穌叫躺臥了38年的病人起來行走。安得烈相信一切的情況不可能,耶穌卻凡事都能。
腓立比書4:13:「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我們是軟弱的,耶穌卻是強壯的,我們有很多限制和不能作的事,耶穌卻凡事都能。當我們憑信心將五餅二魚交到耶穌的手上,我們不是倚靠眼能見的東西,乃是專心倚靠耶穌。我們在缺乏和不可能的情況,都仍然尋找和獻上五餅二魚,這就表達了我們對主的信心。 神愛我們每一個,將五餅二魚賜給我們,我們要發現 神賜我們的五餅二魚是什麼,憑信心交到耶穌手裏,讓耶穌大大祝福。我們不好藐視五餅二魚,耶穌不是祝福二十兩銀子,乃是祝福五餅二魚。我們個個都可以成為偉大,因為人人都五餅二魚。
請再看第9節:「“在這裡有一個孩童,帶著五個大麥餅、兩條魚,只是分給這許多人,還算甚麼呢?”」當我們以禱告的心讀安得烈這番說話時,我們就會發現這是安得烈向耶穌誠懇的禱告,他深深的感受到耶穌火熱的牧者心腸,和耶穌現在必要餵飽五千人的熱情。耶穌大大喜悅安得烈的愛心和禱告,通過他的信心,將不可能的變成可能。禱告是什麼呢?盼望眼所能見的人並不會禱告,禱告就是仰望所不能見的,向耶穌傾心吐意,將我們的不足、軟弱、憂慮全告訴耶穌,懇求耶穌憐憫我們的不足軟弱,確信耶穌必會幫助和加力。安得烈真的不知怎去餵飽五千人,但他禱告。他對自己說:「我真的不知怎樣做,但我可以禱告。」安得烈滿心感激地說:「我可以禱告!」他太感謝 神賜他禱告的特權! 神在耶33:3說:「你求告我,我就應允你,並將你所不知道、又大又難的事指示你。」
第三、耶穌祝謝安得烈所獻上的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
安得烈把五餅二魚帶到耶穌面前,耶穌便吩咐門徒說:「你們叫眾人坐下。」耶穌與門徒同工,參與這歷史性五餅二魚的神蹟;我們與 神同工,或者不與 神同工,有極大的分別。耶穌吩咐門徒安排眾人坐下,表示耶穌要與門徒同工。同工是 神作工的方法, 神與亞伯拉罕同工,耶穌與彼得和眾門徒同工。我們只要翻閱歷史,就會知道那裏有同心同工的工作,那裏就有改變時代的事情發生。
耶穌以安得烈帶來的五餅二魚作甚麼呢?請看第11節:「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就分給那坐著的人,分魚也是這樣,都隨著他們所要的。」耶穌看見安得烈帶來五餅二魚,並沒有藐視五餅二魚太少了!耶穌悅納五餅二魚並且感謝 神,祈求 神祝福五餅二魚。那時有甚麼驚人的事發生呢?請看第11節:「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就分給那坐著的人,分魚也是這樣,都隨著他們所要的。」耶穌將五餅二魚擘開,分給山下的眾人。門徒以驚訝和感謝的內心,不斷從耶穌手上接過餅和魚,豐豐富富地放在眾人面前,隨著他們所要的,叫他們吃得飽足。最初安得烈所獻上的五餅二魚連一個人吃都不夠,但耶穌祝謝的時候,終於五千人吃得飽足,除了他們所吃的,還剩下零碎,收拾起來,裝滿了十二個籃子。門徒就經歷了未曾想過的奇異工作。
五餅二魚怎樣成就這樣驚人的工作呢?當耶穌祝福五餅二魚的時候,驚人的工作就發生了。一切偉大的工作的原動力和秘密都在乎耶穌的祝福,如果沒有耶穌的祝福,即使我們擁有20兩銀子,也不能成就偉大的工作。但耶穌祝福的話,即使我只有五餅二魚,驚人的工作卻開始發生。所以我們要懇求 神的祝福,積極尋找我們的五餅二魚,並且幫助一個好像孩童一樣的靈魂,將他所擁有的五餅二魚獻給主。
感謝 神藉著今天的信息,讓我們看見能以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的耶穌,是我們一切的盼望。腓力因沒有二十兩銀子就不能再盼望,安得烈卻帶著五餅二魚和孩童去到耶穌那裏,便創造了神蹟。耶穌現在問我們說:「我們從哪裏買餅給這些人吃呢?」,祈求主幫助我們舉目仰望悅納五餅二魚、成就神蹟的耶穌,憑信心回答說:「在這裏有一個孩童,帶著五個大麥餅,兩條魚。 」,祈求主使我們裏頭的牧者心腸不枯乾,卻不斷興旺和成長,願主使用我們的獻上,讓祢美麗的旨意得成就。
UBF Hong Kong Bible Study Materials
版權 © 2025 UBF Hong Kong. 版權所有.
其他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