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的信心

2011年 Nov 20日

路加福音 17:11-19

信息

經文 / 路加福音 17:11-19
金句 / 路加福音 17:19

感謝的信心

「就對那人說:“起來,走吧!你的信救了你了。”」


今日是2011年的感恩節崇拜。我們要常常感謝 神,但感恩節崇拜的目的,是為了更新我們對 神感謝的信心。人容易因現在肉眼能見的事而感謝 神,但那擁有成熟信心的人,能凡事謝恩,這是 神向我們所定的旨意。在今日經文裏,耶穌前往耶路撒冷路上,遇見和醫治了十個長痲瘋的人,當中教導我們擁有感謝的心是何等重要。回顧這一年,我們實在有許多感謝的題目。祈求主通過本段經文,我們能記念主過往一年的恩典和帶領,向主獻上高聲的感謝。

請看第11,12節。「耶穌往耶路撒冷去,經過撒馬利亞和加利利。進入一個村子,有十個長大痲瘋的,迎面而來,遠遠地站著,」耶穌為了完成十字架的救贖而走向耶路撒冷。耶穌經過撒瑪利亞和加利利,進入一個村子。有十個長大痲瘋的,迎面而來,遠遠地站著。大痲瘋病是有史而來其中一種可怕的疾病。痲瘋病使人的皮肉腐爛,蠶蝕軟骨組職,引致外觀被扭曲,鼻樑倒塌,眼眉脫落,手指和腳指頭萎縮和變形。痲瘋病菌也會破壞 神經組織,使人對痛楚失去感覺,就算被針扎,被火燒也不覺痛。而且,痲瘋病有高度傳染性,病人因此被隔離,從家庭社會中被趕出去,住在痲瘋病患者聚集的山穴,在孤獨和黑暗中渡餘生。當時並沒有能醫治痲瘋病的藥物,因此患上痲瘋病的人,彷彿被宣判死刑般絕望。人們也普遍認為患痲瘋病是被 神咒詛所致,他們陷入被 神撇棄的命運主義裏,自憐歎息,絕望地等候死亡。然而,在經文裏的十個長痲瘋病的,卻打破律法限制,克服命運主義和絕望心思,或人的限制,迎面來見耶穌。他們對耶穌擁有怎樣的信心呢?

第一,高聲禱告的信心

請看第13節。「高聲說:“耶穌,夫子,可憐我們吧!”」他們在遠處恐怕耶穌不能聽見他們的禱告,就十個人一同高聲地呼求主。他們同心合意地禱告,相信惟有耶穌才能解決他們的人生問題。他們承認本是沒有資格來求主,只求夫子耶穌的憐憫,可憐他們。他們以憂心痛悔,並眼淚的禱告呼求主。他們擁有高聲呼求主的信心,相信他們的禱告能搖動 神大能的手,改變不可能的事為可能。正如主應許,「若是你們中間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地求甚麼事,我在天上的父必為他們成全。」(太18:19) 我們有時安靜地禱告,但在逼切的問題前,不得不懇切地高聲呼求。在路加福音18章1-8節,耶穌教我們要常常禱告,不可灰心,如同寡婦不論何時何地,也逼切、不灰心地作出伸冤禱告。舊約裏的哈拿因多年沒有兒女而受羞辱和痛苦,她向 神痛哭流淚的呼求,甚至被祭司誤以為她是醉酒,結果 神垂聽她的逼切呼求,將兒子賜給她,起名叫撒母耳,意思「這是我從耶和華那裡求來的」。故此,我們無論人生遇上甚麼問題,也要不灰心向 神高聲禱告。我們擁有願意垂聽我們禱告的 神,為我們的父,這是何等大的恩典呢!

回顧香港中心開拓工作,大部份也是藉著懇切地高聲呼求 神的幫助和憐憫而成就。我門在天未亮時,掙開沉睡的眼睛,拖著疲倦的身子,在校園裏懇切地呼求 神,可憐我們吧!當禱告的香氣燃燒著, 神垂聽我們的禱告,在一切不可能的情況中,發生驚人生命改變的工作。近年來我們卻失去這樣禱告的內心,這並非我們沒有逼切禱告的題目,而是我們內心變得富有,在屬靈上遲鈍了。在屬靈的爭戰上,若沒有 神的幫助,我們就不能得勝。我們所差派的平信徒宣教士們在如同曠野艱難之地,孤獨地承擔開拓福音事工,也要克服語言、文化、經濟等問題。他們絕對需要我們禱告的支持。此外,這時代的年青人被撒但各樣的謊言所迷惑,在自私和淫亂的價值觀患病。在充滿競爭的時代中,許多年青人為到未知的將來而恐懼,工作中的也承受沉重的生活壓力。聖經預言我們身處的是危險時代,特徵是人專顧自己、貪愛錢財。雖然科技和醫學比以往發達,但有更多的人被惡靈捆綁,活在憂慮不安、自卑、徬徨、暴戾、憎恨之中。面對各樣問題,我們容易只在頭腦上分柝形勢而歎息,過於高聲呼求主開闢新出路。在問題前我們若憂慮歎息,成為在絕望中等候死亡的痲瘋病者,但我們若憑信心將問題帶到主那裏,向 神高聲地呼求就必有盼望。這時代更需要禱告的僕人,我們要每天呼求主,被聖靈充滿,藉著禱告解決各樣棘手的問題。祈求主幫助我們,在每個天未亮的時份,向主耶穌迎面而來,高聲地呼求 神,可憐我們,好叫我們的禱告能達到 神的耳中。

第二,順從的信心

請看第14節上,「耶穌看見,就對他們說:“你們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耶穌遠遠看見十個長大痲瘋的,懇切地呼求主的憐憫,就對他們說,「你們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耶穌的回應並非他們禱告所期望的。可能他們盼望耶穌就近他們,觸摸他們的身體,當場以禱告來醫治他們。耶穌卻沒有這樣回應他們的呼求,也沒有用溫暖的說話安慰他們,只是遠遠地回答,「你們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看來主對他們火熱和高聲地呼求的回應頗為冰冷。為何主這樣吩咐呢?這是因為在主醫治他們的同時,要他們學習信心和順從 神的說話去行,才會經歷 神的祝福。耶穌的吩咐在那方面難以順從呢?按照摩西律法,痊愈了的痲瘋病人要給祭司察看身體,並要用牛膝草和活鳥的血灑在那人身,又獻上贖衍祭(利14:4,6,12),才算為得潔淨,可以重回社會。如今那十個長大痲瘋的,身體仍流濃不潔,給祭司看這樣醜陃的身體,必定會被趕走,被罵運桔,甚至有被石頭打死的危險。憑信心的呼求,現實卻沒有改變時,就容易陷入更大的絕望和不信中。

十個長大痲瘋的卻怎樣行呢?請看第14節下,「他們去的時候就潔淨了。」雖然他們不能明白耶穌的吩咐,但因為耶穌如此說,就起程去見祭司。在行程中,他們慢慢感到身體得恢復,皮膚的紅班消失,身體的膿止住,眼睛能完全打開,能清楚地看事物。本來已腐爛了的肉也重生,如雪的身體得潔淨,筋肉也恢復力量,聲線回復正常。他們彼此地說,「嘩!我們現在得醫治了。原來你係咁英俊。」他們一同擁抱,喊著跳著。這一天是他們人生最高興的日子。通過十個大痲瘋病人得潔淨的故事,我們再次學習順從 神吩咐的重要性。倘若那十個長痲瘋的高舉著個人意思和智慧,不願起程去見祭司,他們就不能親身地經歷 神醫治的奇妙工作。但撇棄靠個人智慧,卻專心倚靠和順從主的說話時,就生出意料之外的奇蹟。因此,耶穌的說話絕非讓我們來批判和論斷的。有時候雖然我們不能完全明白主的吩咐,但我們首先順從 神時,才能經歷主所預備往後極大的恩典和祝福。順從 神的吩咐是我們對 神的說話信心的考驗。

在列王記下第5章,亞蘭王的元帥乃縵,他得著王的賞識,也非常富有,卻不幸地患上大痲瘋。一個在家裏擄來作僕人的以色列女子對主母說,「巴不得我主人去見撒馬利亞的先知,必能治好他的大痲瘋。」於是乃縵帶著金子和衣裳去見先知以利沙時,以利沙沒有出門迎見他,只派僕人轉告他,到約但河沐浴七回,他的肉就必復原,而得潔淨。乃縵因先知沒有如他所期待出來見他,為他禱告而非常憤怒。他認為在大馬士革的河,比約但河更清澈來沐浴。後來一個男僕對他說,「先知若吩咐你做一件大事,你豈不做嗎?何況說你去沐浴而得潔淨呢?」於是乃縵放下自尊心,順從以利沙的說話而行,在約旦河裡沐浴七回,他的肉復原,好像小孩子的肉,他就潔淨了。乃縵順從 神藉著以利沙給他的說話,結果從絕症中得醫治。同樣,我們為了得著 神的祝福,也要先單純地相信和順從 神,甚至要承受給人誹難為愚拙的。我們要克服頭腦理性的判斷,律法或傳統和個人經驗,憑信心順從回應 神的吩咐,才有資格親身經歷 神所賜的大得勝。在這個高舉理性主義,卻以信心和順從為愚拙的時代,耶穌仍然尋找那對主說話擁有信心和順從的人。祈求主幫助我們效法聖經裏,那藉著順從而得勝的人,我們實際生活上也經歷聖經裏所記載的祝福臨到我們人生。

第三,感謝的心

請看第15-16節,「內中有一個見自己已經好了,就回來大聲歸榮耀與 神,又俯伏在耶穌腳前感謝他;這人是撒馬利亞人。」內中有一個因見自己已經好了,就回來大聲歸榮耀與 神。本來在前往祭司的路上,卻180度掉頭,回去見耶穌,大聲歸榮耀與 神,又俯伏在耶穌腳前感謝他。他是撒瑪利亞人,只有他一個回來將榮耀歸給 神。耶穌回答甚麼呢?請看第17節,「耶穌說:“潔淨了的不是十個人嗎?那九個在哪裡呢?」耶穌憐憫十個長大痲瘋的人,將一樣的愛施與他們每一個。他們就從不潔淨的大痲瘋病中得潔淨。本來注定要死的他們如今活過來,這實在是奇異的恩典。我們想如果自己蒙了這樣大的恩典,一定會充滿感謝。可惜在故事裏蒙了洪恩的十個,只有一個回來,俯伏在耶穌腳前感謝他。其餘九個連影也看不見,沒有回來感謝主。耶穌不禁難過地說,「那九個在哪裡呢?除了這外族人,再沒有別人回來歸榮耀與 神嗎?」那九個人去了那裏?為甚麼他們蒙了洪恩也不回來感謝耶穌呢?通過這故事,我們明白原來人蒙恩後回來感謝 神並非自然的。一個救生員憶述,他曾拯救了三十名遇溺者,其中只有三個人回來感謝,也是十分之一。

希西家王是出色的君王,當他接到 神藉先知命定他必病死時,他懇切地求 神延長他的生命。 神垂聽他的禱告,使他得痊愈,他在詩中決志一生要為了 神的榮耀而活。然而,當他在亞述大軍中得拯救,在列國中享受榮耀,名譽達到顛峰時,他內心腐敗了。他沒有按 神的恩對待 神,卻在祝福的日子驕傲,忘記了 神過往的恩典,只顧向巴比倫使者彰顯個人功勞和聲譽。連這樣出色和屬靈的王希西家,在蒙恩後對 神的感謝也失敗,更何況我們呢?

那蒙了主的洪恩,卻不感謝的人有何問題?我們從他們又能學習甚麼呢?

第一,他們誤以為所領受的恩典是普通的

那九個沒有回來歸榮耀給 神的猶太人,相信他們起初懇切求主時,也帶著若主憐憫他們,他們必一生一世以詩歌讚美和事奉 神。但當他們的人生問題得解決後就反臉不認主,倒認為耶穌醫治他們的痲瘋病是正常和普通的事,是耶穌的責任,為何要回來感謝主呢?他們認為所領受的恩典並非特別,看看身旁也有九個人領受了。若是十個痲瘋病者,只有一個得痊愈,可能他會立刻回來大大感謝主。他們與身旁的人比較,看見 神的醫治別人也有份,所以改變認為所領受的恩典只是普通的一回事。我們也是如此,在患難、痛苦、不能畢業、疾病之中,懇切地求 神的恩典和憐憫,認為主若垂聽乃是 神浩大的恩典和拯救。但在得著 神的洪恩後,慢慢認為 神的恩是理所當然和普通的,我有別人也有,就不必特別感謝。我們若是這樣虧欠著 神,患了失憶症,就要切切地悔改,好像那撒瑪利亞人回來,今天要大聲歸榮耀與 神。

第二,他們的問題是擁有錯誤的優越感

猶太人錯誤地強調作 神百姓的優越感。即使他們與撒瑪利亞人一樣長了大痲瘋,但仍然有作 神百姓的自豪感。他們自以為義,以為憑著自己的信心呼求主,順從 神,行走艱難之路才得醫治。他們認為自己是 神的百姓,有資格領受恩典,不必感謝主,反而輕易對主沒有為他們成就的充滿埋怨和不平。但那撒瑪利亞人自認為是 神恩典的局外人,內心謙卑,感到不配,也沒有資格領受 神的恩典,所以當他得到醫治後充滿十分的感謝。

第三,他們的問題是領受恩典後,沒有感謝,反被現實事情捆綁

那九個領受恩典的猶太人,起初因自己的病得痊愈而歡喜快樂,但冷靜一回後又發現人生面對著新的現實問題。有人要趕快從祭司那裏得著已痊愈的證明文件,之後才回來鄭重地感謝耶穌。在得著證書後,他們感到要見家人為要緊,就返回家鄉。他們又想到要重投社會,必須得著工作,又想到一直因病不能結婚,不禁以尋找對象才是最逼切。往後,要賺更多錢,預備房屋等許多事情要追趕,要前來感謝主的事,也就消失得無影無踪了。

之前,當世上沒有人或事能醫治他們的絕症時,他們憑信心來到主那裏懇切地求幫助,主就從要滅亡的人生中拯救他們。如今面對著更微小的問題,他們來求主的憐恤,主必為他們打開新的道路。 神必在曠野開道路,在沙漠中開江河,引領他們。可是,當他們無對從主領受的恩作出感謝,就更失去先前對主的信心,往後退步,在新的問題前因靠自己而變得憂愁不安。現在他們得醫治,有一點能力,就完全忘記要信靠 神,一心只追求比別人更好的工作,享受豐盛的物質生活,住在豪華大宅,成為成功、受人重視的人。結果,他們內心的憂慮越來越大,對明天感到恐懼不安。當他們沒有記念從主所領受的恩典而感謝時,即使他們外在生活變得好了,靈魂也是沒有喜樂和幸福。這就是那忘記主恩,一心只掛念解決現實問題之人的愚拙。我們要回來感謝 神,獻上感恩的奉獻,是要幫助我們記念從 神領受的恩典,使我們不被新的現實問題捆綁,在憂慮不安中生活。當我們記念 神曾為我們成就了大事,我們能繼續每日信靠這位主,為我們成就新事,能幸福地稱頌主過於憂慮和恐懼中度日。

第四,真心的感謝必需有犧牲和付出

撒瑪利亞人從所行的路回轉,俯伏在耶穌腳前感謝他。要從原本的路回來,並俯伏在耶穌腳前,需要犧牲和獻身。將所面對的現實問題看為次要,卻首先來到主面前感謝,必須克服在競爭激烈中成為落後者的恐懼。但真正的感謝必需付出實際的犧牲和獻身。大衛曾因驕傲數點國中軍兵,結果遭 神的懲罰降瘟疫在耶路撒冷。 神吩咐大衛要去獻燔祭使瘟疫止住。大衛來到亞勞拿的禾場上,亞勞拿表示願意獻給王,牛作燔祭,打糧的器具和套牛的軛作柴。但大衛卻斷然拒絕,「不然,我必要按著價值向你買,我不肯用白得之物作燔祭,獻給耶和華我的 神。」大衛就用五十舍客勒銀子買了那禾場與牛。(撒下24:24) 因此,感謝的心與我們肉體所付出的成正比。真心的感謝也必需有相應的犧牲和付出。為了感謝 神而犧牲和付出才能蒙 神悅納。

第五,感謝是蒙福的管道,使人從主領受更大恩典

請看第19節,「就對那人說:“起來,走吧!你的信救了你了。」那撒瑪利亞人回來感謝主,主因他得著大大的安慰和喜悅,並祝福他感謝的信心,「你的信救了你了。」在這裏救恩指著甚麼呢?在KJV英文譯本,"thy faith hath made thee whole",意思不但他的肉身,連內心也得完全醫治,罪得赦免,被迎接為 神的兒女,承受 神的國,新的人生開始了。換句話說,就是與耶穌建立聯合的關係。耶穌為何尋找那九個沒有回來的呢?這並非要得著他們的感謝,定他們忘恩負義的罪。而是耶穌為那九個自稱為屬 神的子民,卻得不著救恩而難過。我們的信心生活本質,並非通過耶穌成就個人夢想,而是與耶穌建立個人親密和愛的關係。如果只是遇上問題去尋找耶穌,在問題解決後就離開,信仰就變得自我中心,最後也要落入 神可怕的審判裏。耶穌賜給我們最大的祝福,是我們能認識耶穌,得著耶穌的愛,與耶穌聯合。耶穌為我們打開天國之門,將永恆的祝福給我們。

那九個沒有回來感謝的猶太人,雖然他們的肉身得著醫治,但他們的內心和靈魂沒有得拯救,沒有與主建立關係,沒有永生。他們只是得著肉體的拯救就離去,但那撒瑪利亞人不但肉體得醫治,他的靈魂也得救,他得著完全的救恩和祝福。那撒瑪利亞人來感謝耶穌,本沒有期望得著甚麼,只是單純地對主發出愛和感謝。耶穌卻賜他更大和永恆的祝福,是他意想不到。他的肉體和靈魂也得救,與主建立更深愛的關係,他得著了耶穌。與那擁有天上地下所有權柄,並創造萬物的主,建立深厚愛的關係,沒有比這更大的祝福和要緊。那撒瑪利亞人所得著是天上的財寶。當我們感謝 神, 神就喜悅,更愛我們。因著感謝的信心, 神成為我們的 神,我們也成為蒙 神所愛的兒女。感謝使我們與主建立更深的關係,但那蒙恩後卻以為理所當然的,與 神的關係就越疏離。有許多人對感謝 神十分吝嗇,因他們認為服事 神或獻上自己來感謝 神,使他們的時間和物質受損。事實上耶穌尋找那九個,不是要得著回報,而是要將更大的祝福賜下。這樣看來,感謝使我們能蒙 神更大和永恆的恩典。

第六,凡事謝恩,因為這是 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

有時不是我們不願感謝 神,但處於現實困難之中,我們不能勝過內心的苦澀,喜樂地感謝 神。在帖撒羅尼迦前書5:16-18有這樣信心的命令,「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 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我們怎樣能凡事謝恩呢?約伯敬畏 神,在祝福生活卻遇上大災難,示巴人搶去他一切的牛驢,從天上有火燒了他所有的羊和僕人,迦勒底人分作三隊,忽然闖來,把駱駝擄去,並用刀殺了僕人。他的兒女正在他們長兄的家裡吃飯,擊打房屋的四角,房屋倒塌在少年人身上,他們就都死了。實在好似電影的情節,一切的災難狂風霎時向約伯吹襲。約伯在逆境中卻說甚麼呢?「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在這一切的事上,約伯並不犯罪,也不以 神為愚妄」(伯1:21,22) 我們能凡事感謝,是因為我們相信 神在我們人生中所發生的事,必定有祂美善的旨意。「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 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羅8:28) 創世紀裏的約瑟在少年十七歲時,遇上被哥哥們出賣。他絕對不能感謝和了解, 神為何容讓這樣的試煉臨到他的人生。後來他被輾轉高升為埃及宰相,拯救全地和以色列一家脫離饑荒。他這樣安慰哥哥們說,「現在,不要因為把我賣到這裡自憂自恨,這是 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為要保全生命。」(創45:5) 約瑟明白 神使用祂的主權,叫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 神的人得益處,而不住感謝。「凡以感謝獻上為祭的便是榮耀我。那按正路而行的,我必使他得著我的救恩。」(詩50:23) 主說以感謝為祭獻給 神的是榮耀 神, 神也應許使他得著 神的救恩。那對 神所賜的恩,即使是微小的碎渣兒,也發出感謝的人,擁有美好的品格。為了微小的恩而感謝 神, 神就將更大的恩賜給他。感謝 神賜給我們大恩, 神就樂意將更大的恩賜給他。

回顧2011年,有喜樂的事,也有憂傷的事;有勝利也有挫敗絕望之時,更有遇上患難之時,但我們要相信在這一切事上, 神都有祂美善的旨意和主權而感謝 神。我們相信 神作我們人生的牧者,必負責和引領我們。我們要記念 神的恩典而不住感謝。


UBF Hong Kong Bible Study Materials

版權 © 2025 UBF Hong Kong. 版權所有.